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香蕉 点击 :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 | 美术知识

易大厂:屯老守愚

二十世纪广东美术观察系列之十一

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

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后,都曾受到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作为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篆刻艺术,却在晚清篆刻艺术高度繁荣的基础上步入了其成熟期,并发展成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印学的发展深受江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名家辈出,发展出一方面精工求雅、一方面具有现代感形式构成的双重风格,至今仍是广东篆刻突出的特色。

乾嘉以来,考古发现渐多,碑学大兴,篆隶书风随之繁荣,文人雅士受此影响,藏印辑谱成风,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晚清印坛,面目独具,创新立派的名家辈出,或以书入印,或印外求印,对二十世纪篆刻的发展影响巨大。在清末十年,对全国印坛产生重要影响的印人,一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书画金石家吴昌硕,一是黄牧甫,而黄牧甫正是岭南篆刻的创始人。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 | 美术知识

简经伦:语香之室

清末:从发轫时就具有现代性

黄牧甫名士陵,以字行,安徽黟县人,所以由他创造的篆刻流派也叫“黟山派”。虽然他在20世纪仅仅生活了八年,却对20世纪的篆刻艺术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中年到广州后致力于金石学,曾入广雅书局,协助吴大徵编纂金石书籍,工余鬻书卖印,悉心研究,立意创新。他的篆刻“平正中见流利;劲挺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狂怪之失。”

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谈到黄牧甫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告诉我们:“黄牧甫的东西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很注重文人雅意,讲究精工,不粗糙不怪诞,但另一方面他在形式构成上又有很现代性的东西。当时已经有照相馆了,黄牧甫在照相馆工作过,从照相术里得到启发,他对那种光影的感觉有现代的一些表现方法。比如他画的青铜器,他用毛笔画的青铜器,已经有阴阳的感觉了,那种感性的、素描的感觉他都有了,就是现代照相术对他的影响。回到篆刻上,形式构成很独特。在我看来,广东篆刻既很新,又很雅,总是在深厚的传统文化里面找到根基,同时又在时代的前沿中寻找,受到外来文化的潜移默化。不仅是黄牧甫,还有岭南派的好多篆刻家,比如邓尔雅等等,他们的作品里面都有很强的现代感,同时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人的雅意,又不粗野。”

李刚田认为,直到现代,广东的印人仍然有这种两端发展的特性:“许多优秀印人从全国各地跑到广东来谋生,但是他一方面在把外来文化影响带到广东的同时,一方面又被广东的地域文化所同化。广东的印人,他有两端,一方面他会最写意、最现代的南刻,同时又能做最工整、最文雅的文人传统篆刻,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 | 美术知识

黄牧甫:吾得之以忠信底面侧面

民国:广东篆刻代表人物与西泠印社

黄牧甫之后,广东篆刻的代表人物与西泠印社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有些直接是西泠社员,有些与西泠印社成员有师承关系或长期的交往,如李尹桑、邓尔雅、易孺(易大厂)、冯康侯等,莫不如此。

邓尔雅祖籍东莞,幼承家学,致力于文字训诂之学,精考证,曾留学日本学美术,归国后任职于北京,不久归粤。他的篆刻初学邓石如,后来深受黄牧甫影响,自称黄氏“私淑弟子”,于平正中寓变化,挺拔雄肆,得金文、古玺之精妙,晚年以六朝碑文入印,清丽恬淡,刚劲隽永。他还善于刻造像印,所刻的印章,只得形象而不知是何字,是一种代表性创造。在文字训诂、篆刻理论方面,邓尔雅著述颇丰,其外甥容庚早年亦受其影响而终生致力于金石文字研究。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 | 美术知识

邓尔雅作品

易孺是广东鹤山人,早年求学于广雅书院,文字功底深厚,后往日本习师范,回国后任职于南京方言学堂、北平大专、印铸局、上海音乐学院等,博学多艺,于诗文词曲、声韵训诂,皆有研究,能画山水花卉,书法极具金石气。

易孺的篆刻早期受黄牧甫亲炙,后来古玺意趣,又受吴昌硕影响,博取众长,力求蜕变。他的篆刻用刀斩钉截铁,章法高古朴茂,气韵贯通,风格奇峭,世人评价为“朴厚辛辣,率直沉雄,奇逸跌宕,直逼出土古物,世罕俦匹”。邓散木称其“朴野浑穆,近人无与抗手”。他所开创的印风对二十世纪篆刻艺术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却因为少有继承者而流韵不长。

另一位不能不提的民国篆刻大家是番禺人简经伦。简经伦生于越南,长成归国后致力于经史,于书法篆刻辞章无所不涉,尤以大字甲骨名世。他的篆刻最初学汉碑,章法谨严,后受易孺影响,印风变为苍奇古茂。简经伦的篆刻风格很广,他以甲骨文入印、布白错落有致,运刀劲利苍老,率真恣肆,被誉为“甲骨文入印第一人”;他还取魏晋碑刻入印,小中见大,“犹如巨崖收入方寸”。简经伦篆刻面目明显,师古出新,是民国印坛具有代表性的印人之一。

由个体转向社团:西泠印社影响广东印坛

1913年西泠印社的成立,开创了篆刻艺术活动由个体转向社团的先声,印人们组织印社,进行艺术交流,展览收藏,撰写印论,创办报刊,编辑印谱,成为民国时期篆刻活动的主要方式。这一模式也影响到广东印坛。在民国时期,广东主要的印学社团有濠上印学社、三余印社、天南金石社等。

濠上印学社是1918年易孺、李尹桑、邓尔雅等十余人在广州清水濠的濠上草堂成立的。印社每周雅集一次,曾编辑《濠上印学社印稿》及社员个人印集。活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1920年,因社员天各一方,印社停止活动。

不过,这些印人并没停止结社——1918年,易孺、李尹桑两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海上印学社”,以研究印学为宗旨,邓散木、宣哲、黄宾虹等参与活动;1921年,易孺在北京组织成立冰社,自任社长,周康元为副社长,社址在玻璃厂54号。社员41人,多为社会名流。罗振玉、王国维、马衡、丁佛言、姚芝父、柯昌泗、陈宝琛、寿石工、陈半丁、柯绍忞、郑孝胥、陈汉弟等参与其活动。冰社的活动对北方的篆刻发展起到可观的促进作用,傅大卣、史树青在《冰社小记》中称“一时北方篆刻之学蔚成风气,对后影响很大。说者谓冰社篆刻之学,可与南方西泠印社媲美。”

三余印社是1921年邓尔雅、李研山等在广州成立的,社址在广州正南路。天南金石社是1934年李泽甫在广州禺山发起成立的,陈大年、黄文宽、何绍甲等参与活动,每周日举行一次例会,研究金石考证及篆刻等。此外,1925年广州成立的中华书法研究社虽然主要以书画活动为主,但也兼有印学活动。

参加这些社团的印人,多不局限于某一个社团的活动,他们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参加多个社团的活动,使艺术交流的面更为广阔。

热爱艺术的你,热衷收藏的你,热议投资的你……对艺术有感觉?来吧,我们欢迎你,加入信息时报副刊部艺术版新开张的读者俱乐部艺缘会,如果申请成功成为我们的会员,之后将有机会参加信息时报艺术版举办的艺术论坛、鉴藏讲座、展览导引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会与艺术家、收藏家面对面交流。

有意者请将你的联系方式、年龄、职业、感兴趣的内容一并发给我们,感谢你们的关注和参与,让我们一起享受艺术人生。

相关文章

  • 蔡国强:给美术馆捣蛋给艺术史一点点推动力[图文]
    蔡国强:给美术馆捣蛋给艺术史一点点推动力[图文]

    最新作品《遗产》的电脑模拟图,有99只动物在喝水。蔡国强称作品灵感来源于昆士兰美丽的风景。蔡国强曾经以批判、先锋姿态闻名艺坛,然而进入新世纪,他频繁与政府层面展开合作项目。独立与合作之间是否存在第三条路?资本裹挟下的当代艺术创作中又是怎样保持自己的创造力?这位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官方合作时,仍应随时记住挑战自己,也挑战它,要开拓新的可能。谈新展《遗产》传递理想世界和悲伤新...

    14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熊广琴《静观》近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追问写意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对如何让自己的花鸟画“现代化”,每一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做着不同的努力,我原以为在“中西”之间有一条自己的路,但却在观摩了西方各个流派的大量原作以后又自行否定了。还是沿着中国画本体道路走,因此我选择了潘天寿和郭味蕖两位中国意笔花鸟画...

    16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李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字显狂,人倒平实。上过若干年学,读过若干本书,写过若干诗文并结集出版过若干个小册子。推崇“五柳”先生,有口头禅一句,曰:无所谓。余秋雨先生又出书了,套装5册,总称《余秋雨书系》,包括《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五部书,有四部是以前见过读过的,唯有《何谓文化》一书未曾见过,是以格外留意了一下...

    5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图文]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图文]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肖恩·斯库利(SeanScully)用花来比喻自己,作为70岁的老人,尤其是被称为“战后抽象主义绘画中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在旁观者看来,乍看显然有些不合适的。“你想做一朵花还是蜜蜂,如果想做蜜蜂你就来错地方了。如果你做一朵花虽然不能够飞翔,但是你有一种吸引力,而且能够引发其他人很强烈的需求,这就是花的本质...

    4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从紫砂陶工艺的历史长河来看,每一把紫砂名壶都是有可感知的形象语言的。历代紫砂艺人以独特的成型技法,不断创造,使其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虽然这些艺人和使用者互相都不认识,有的更不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的思想都会通过作品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双眼察看,从而溶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去,或喜!或叹!作为我——青年一代的壶艺工作者,通过临摹前辈的一些精典作品之后,感...

    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人画与画家画[图文]
    文人画与画家画[图文]

    朱耷荷花水鸟图165.8×47.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编者按:关于中国画创作方式的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画在近当代前进的步伐。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方式,中国画在发展演变中,被赋予了沉重的精神寄托,甚至于有些时候,其自身技与艺的要求,被大而空的精神指向所替代,而中国画之“真”却少有人肯于直面正视。艺术是多元的,更是经得起争鸣的。困扰一定意义上也是前进的萌...

    14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黄宾虹的书画鉴藏艺术[图文]
    黄宾虹的书画鉴藏艺术[图文]

    黄宾虹早年作品黄山图浙江吕友者近代艺术收藏史上,古玩艺术品最活跃的城市无非是北京和上海。特别是十里洋场的上海,素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称,会聚了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收藏。黄宾虹就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他的收藏有着独特之处,收藏与研究并重,是古代绅士官僚收藏向近代学者型收藏过渡的典型。湖山春霭图轴,年代1952,尺寸75cmx36厘米黄宾虹在现代是作为一名山水画大师而著称,然...

    2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江山揽胜图》走进曲明泊的画室,映入眼帘的是他的山水画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雄浑险峻、气象万千。尤其在那些变幻多端的墨色水气中,画家勾画出的山川、老树、苍松、怪石、飞瀑、流水、山花、茂林等,虽貌似不经意的信笔拈来,却凝聚着画家千百次的观摩写生,熟烂于胸的自然景观和艺术境象的高度合一。在他笔下造就的高山大川、飞瀑流泉、云雾交浑、树石掩映、阔野清风等百态雄姿,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包容万千的宇宙大象,这些...

    11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梅开二度的李安再度令华人圈沸腾。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两...

    13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历来画坛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跳梁小丑不鲜。于今文艺空前繁荣而乱象更烈。所以更要鉴赏者放出眼光,烈火精金,辨别真伪。中秋前夕,“江山如画”——丁雪峰山水画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开幕,慕名前去。丁雪峰先生,祖籍山西原平,1958年3月生于内蒙固阳县。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虽工科出身,而诗书画濡染则从蒙童始,而立后客居津门,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并兼任《...

    8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一个人 一所学校 一座城市[图文]
    一个人 一所学校 一座城市[图文]

    上海美专的创始人刘海粟(左三)和张弦(左一)及傅雷(右一)拜访巴黎美术学院自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至今一百年,尽管在50年代初以独立名义的存在宣告结束,但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在上一世纪初,科举的废除和以人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促使写实主义成为对城市文化和人的现代形象新的表达方式。现代美术学院不仅引入了西方的艺术语言及其训练方式,尤为重要的是,规模化的学院训练产生的艺术人口...

    16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观众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中,欣赏英国艺术家杰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的作品。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际,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蜂拥而至,以至于“普通话几乎成为(威尼斯)主要语言了”。曾是威尼斯中国馆赞助者的戴志康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回顾了2005年前往威尼斯的情景:“我在威尼斯看各种各样的当代艺...

    13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图文]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图文]

    仇德树裂变综合材质刘国松法界纸本水墨设色60×154.5厘米1974年“当代水墨不仅是水墨创作的延展,当代艺术的冲击也打破了传统的水墨边界。”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说。1985年,李小山在《江苏画刊》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然而,28年后,中国画并没有走入死胡同,而是与当代艺术产生交集,最具代表性的是呈现出多样化而富有生命力...

    14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演出暂停艺术教育不停[图文]
    演出暂停艺术教育不停[图文]

    ■上海大剧院大修前开放参观第三天人次破万参观者站在大剧院的舞台上可以观赏观众席全貌。透明盒子中放置的是大剧院的内部结构模型。上海市的文化地标上海大剧院即将面临15年来首次大修。3月4日起,大剧院对公众开放免费参观10天,以期让更多观众走进大剧院。开放参观三天以来,市民反响热烈,在发布消息时,大剧院限定每日参观人数为800人,结果第一天参观人数近5000人次,第二天达到9721人次,昨天更是突破万...

    141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