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那些过度依赖阐释的艺术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培培 点击 : 630 次

在我们观看当代艺术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经验,自己看怎么也看不懂,不知道作品是什么意思,最终只能无获而归。可后来也许在什么杂志上读到艺术批评家对于该作品的介绍文章,又好像恍然大悟,似乎忽然明白了作品的意味。至于能否达到回味无穷的境地那就因人而异了。我常想,难道艺术作品真的必须依赖于文字或口头的言说才能使人明白吗?为什么当代艺术作品非得由什么人来做一番言说才会显出其“艺术价值”呢?

这些疑问缠绕了我很长时间,让我无法释怀。近日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介绍日本男高音歌唱家长谷川晓生经历的短文似乎从跨界的角度,让我对这个疑问的思索有了一点进展。这篇短文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从小就学习声乐的歌剧演员,他叫长谷川晓生,目前在国际声乐界崭露头角,是日本歌剧界给予厚望的新人。他从变声前就开始学习唱歌,后来又进入日本最高艺术学府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声乐,毕业以后又到德国深造了7年,漫长的学习经历让他终于有信心去法国的一些歌剧院应试,但是,每次考试的结果都不如人愿,屡战屡败,无功而返。他痛苦至极,甚至认为这是亚洲人在欧洲无法逾越的人种厚壁。多次失败使他苦恼,让他开始怀疑那些辛辛苦苦学来的“美声”。在痛苦中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声音(音色、音准、发声技巧等),他回忆起自己儿时听到的爷爷的歌声(爷爷是日本著名的东京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创始人),在他记忆中,他爷爷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暖而深沉,他决定重新构筑自己的男高音音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终于获得了如今的属于自己的声音,据说他的声音温暖而轻快。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不但受到了法国声乐界的承认,而且还得到了国际声乐界的好评。

让我感兴趣的是长谷川并没有以某个咏叹调或某个成功演绎的角色获得法国歌剧界认可,而仅仅凭他的具有特色的声音本身获得了一席之地。大家知道,人声是声乐的最基本要素,虽然美声有一定的一般化规则,比如要唱到HIGHC呀,要有金属声呀等等,可是,即使有了这一切也还是未必能够使听众叫出BRAVO!(喝彩!)就像长谷川前期一样。而只有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同时又能感染听众的声音时,他才能获得BRAVO!不管他以这种声音唱歌剧还是艺术歌曲,他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感动听众。这种感动,我想虽不能说它百分之一百由声音本身所创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声音本身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声音能够直接打开听众心扉,而精彩的歌唱内容又在这动人的声音上锦上添花,共同创造出美妙的艺术体验。不仅西洋歌剧如此,中国的京剧和地方戏曲也一样,经常欣赏歌剧、京剧的人应该都会有此体会。

我们回到美术话题,其实中国的书法也是同理。欣赏书法首先就是体会书法线条里的笔力和气韵,进而体会那些由笔力和气韵传达出的书家的人格、生命力和对于自然的感悟程度,至于书写的是什么字、笔顺对不对、有没有多一点少一划等等都是无关紧要的。中国古人对于绘画的根本要求是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其意义也在于此,就是要求艺术家尽可能以艺术的表现手法直接感染观众,无须过多的言说。

相比之下,我们那些过度依赖于阐释意义的当代艺术,与其说是在追求感染观众,毋宁说是在竭力”教育“观者。我在教育上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在这里使用的“教育”和普通意义上的“教育”是不同的,我的加引号的教育是指作为人的交流手段之一的“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看到许多艺术家希望在当代艺术里表达非常深奥的哲理、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非常激进的政治理念等等宏大、复杂、精深的意味,由此不断地扩大艺术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最终使当代艺术活动变成了一种不阐释不足以完成艺术活动的“教育活动”了。

艺术是否应该回到其原来状态,一种依靠艺术语言本身的力量直接感动观众的状态呢?我认为应该!

相关文章

  •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绘画交易现象由此开始普遍,方式亦多样,艺术市场得以逐步繁荣,使得大多数画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张丑《清河书画舫·亥...

    9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有足够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华西都市报:画作千金难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就高达三四十万美元一幅,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他的《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他就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4月9日,...

    195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博伊斯展览现场如果博伊斯还活着,他依旧会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市场、资本和时尚都会喜欢他,品牌和媒体也会追逐他。如果博伊斯在中国,他会经受更大的历练,也会更伟大。文/孙琳琳已去世27年的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又成为中国艺术圈的热门话题,9月,很多人去央美美术馆看“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307件组装作品、照片、图片、明信片,开展第一天就迎客200...

    191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文西: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生命
    刘文西: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生命

    刘文西艺术家简介:刘文西,中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曾任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德江用中国画塑造陕北在中国画坛,可以说几乎无人不知刘文西。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绘画代表...

    18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梳理》自述:靳尚谊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人体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显现了一种更单纯和宁静,画家通过洒脱的边线处理,形体转换,明暗关系,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现实人物,具有雕塑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一种圣洁的崇高的美感。《双人体》自述:这是我第一次画双人体,用古典方法画。这幅作品整体处理比较好,体积感、厚重感都很到位。画人体比画着衣模特难。年轻女人体更是世界上物体中最复杂、最美、最难的造型,尤其色...

    1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本报记者续鸿明实习记者李亦奕人物名片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1993年退休后赴美国从事讲学、举办画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代表作品有:《晌午》、《渔村》、《出圈》、《纪念周总理》等。出版著作有:《杨先让木刻选集》、《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文集》、《中国乡土艺术》、《徐悲鸿:艺术...

    193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随笔|张德宁学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要宗法宋、元,这现在已经为大家所共识,所遵奉,但在实践中,目前学宋画且有相当成绩的不乏其人,而学元画的却不多。虽然宋代和元代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时期,但从绘画风格而言,两个时代是迥然不同的。从绘画观念上看,宋画写实,山水画讲究气势。五代荆浩开创的“全景山水”,至北宋初的关仝、范宽、李成,已臻于完善。郭熙...

    9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弗朗西斯-培根:画出人心的灵魂暗面[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画出人心的灵魂暗面[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中。”英国最富有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钻石头骨和鲨鱼尸体卖出高价之后,斥巨资收入弗兰西斯·培根的5幅...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鲍卓尔(广西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晨曦国画在我们把更多的题材选择侧重于写生照片和凭空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内容。在悉心的观察与发掘中,我发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与场景,最重要的生活表现与构成都存在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学习,饮食,娱乐。然而作为一个女生,需要表达由自身出发,最能够体现女性特点的,明显与男性生活巨...

    1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记录[图文]
    “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记录[图文]

    师恩钊秋色180x982002年时间:2013年12月30上午地点:中国美术馆七层会议室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协办:海南恒成实业有限公司重庆臻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源典文化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尚辉: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师恩钊作品展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开幕之际,今天上午我们在七层学术报告厅举办新北派山水画师恩钊作品展览学...

    2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16世纪末自利玛窦(1552~1610年)以来,西洋传教士即陆续前来中国,颇多任职皇宫,其往返的书信提及皇宫的情形虽多,但论及完整的游记则难求一二。兹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略带传奇性色彩的人物——清廷艺术家马国贤,以飨读者。马国贤的石版画像以及马国贤回忆录手稿之二《一条印头鱼》马国贤,意大利人,1692年5月29日生于那不勒斯南部的爱波里小镇。其生平几乎无可考查,只知其父亲是萨...

    9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单霁翔与故宫,从不缺少关注:今年9月末,单霁翔获文物保护专业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华人;近来,故宫制作的一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在微信上获得百万点击量,不禁让人惊呼,古老故宫原来也是“萌萌哒”。在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89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和单霁翔谈论故宫,说得更多的是对于故宫的守护。以“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

    2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当代艺术二十年本报记者张黎姣6年前,做批发油画布生意的老颜离开老家哈尔滨来到北京扎根,他将自己的“北方画布行”开在一个镇上。想不到,这里的竞争激烈得很,为此,他只得努力干活,常常整天都在裁画布,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但画布仍供不应求。老颜笑说:“我就是在给画家打工。”老颜住的镇子,离河北省燕郊7公里,离北京天安门24公里,它就是宋庄。自1...

    5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饶宗颐翁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结束了西泠在启功之后六年社长空缺的历史。此举承袭了西泠印社掌门人的学术高度,这是西泠之幸,但却是大陆书画界之痛,热热闹闹的大陆书画界分明平平庸庸。世无英雄呀,当今书画界无大师。新时期以来,在书画组织中掌大权者一波又一波,出大名者一浪高一浪,画大画者一幅贵一幅,最具升值潜力者一伙又一伙,书画活动也折腾得风生水起,书画教育也热闹得百千万度,书画界俨然大师如林。但是,...

    32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