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薛永年教授评析杨晓阳先生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文文 点击 :

在美术界,杨晓阳是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画创作中,他是勇于告别已有成绩,实践“大写意主张”,推出质朴雄健的现代大写意风格的代表性人物画家。

杨晓阳出身于美术文物家庭,多年师从刘文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先读本科,后读研究生班,随后留校任教。他接受了两种教育,一种是学院派的美术教育,另一种是根植于古都长安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继承了两种传统,一种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是“艺为人生”“求新图变”的水墨写实传统,另一种是历史悠久“写意”传统,是周秦汉唐以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思维方法和语言方式的传统。

他的人物画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习期间,特点是基于写生的写实作风,但广泛吸收中外精华。第二阶段是工作后的前十年,主题画为主,重彩为多,造型严谨,构图宏大,尤擅壁画,用写实手法表现浪漫题材,色彩瑰丽,笔墨功夫扎实,体现出广泛的文史修养和独特的美学感受。近十年从观念到实践,他都在走向“大写意”,打破传统程式,不受写实的束缚,开拓新型的大写意人物画,被评论家称为“现代意象型”人物画家。

他这种人物画,主要画现代题材,取材西北黄土高原,关注农民命运,表达深层民族情结,描绘西北农民的日常生活情状,表现他们的质朴、宽厚,纯朴之美。也画传统题材,借助脍炙人口的典故和成语,画积淀了传统文化和美学风范的人物,讴歌他们的精神境界。

在艺术表现上,他不画环境,只画特写式的人物,造型古拙,以汉唐的古朴雄风,融入陕北民间意趣,用“顽石之形,老玉之质,古陶之品,陈茶之味”为魂,笔墨把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整合为一,突出碑学的阳刚,和大写意的使转随心。形成了简毅,峻朴,雄厚、静穆而富张力,夸张变形而有妙理的独特风格,尽管仍在完善,但已在人物画坛别树一帜。

赏析:1,《黄河艄公》1983,这幅作品,是他的大学毕业创作。描绘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掌舵的老船工履险如夷坚定自信。构思意在画外,有一定象征性,象征人与黄河的关系。画法属于水墨写实,但严谨中有奔放。特点是:写实的观念,泼辣的笔墨,造型准确,细节真实,笔墨服务于造型,但比新浙派要苍茫浑厚。为了画毕业创作,他在黄河上生活了两个月。看到人与自然的搏斗,船一下子被抛到浪尖,忽然又被甩到谷底,但是船老大镇静自若,脸上基本上没有表情,稳稳掌握着船上所有人的命脉,背光看他像铁铸的一样。他通过作品,歌颂了老船工与自然搏斗习以为常的平静,歌颂了这种这平静而永恒的伟大。

2,《黄河的歌》1983,《大河之源》前幅作品也是描绘黄河船工的,如果说上一幅像纪念碑,那么这一幅更像抒情诗。不是画船工的劳作,是画他们的休息。画面上,安静的夜晚,静下来的黄河,溶溶的月光,停泊的大船,船舱中的船工。船工有老有少,有的用饭,有的抽烟,船头一人吹唢呐,大家入神地倾听。悲切而欢快的唢呐,含着风声水声,在静夜中回荡,给人安详静寂中的遐思与憧憬。画法还是水墨写实的,但处理光线比较自由,虚实藏露也都围绕着刻画人物和渲染意境,以静衬动,用无声画有声。在写实的作品中,注入了诗情,富于生活韵味。《大河之源》杨晓阳对黄河的描绘,投注了极大的热情,这一是套组画,七幅之一。他描绘黄河源头的藏民,亲切雍容,淳厚朴素,充满内美,容易使人想到法国米勒的作品,表现了对祖国对黄河儿女的深请,很像是包孕深厚的史诗。他这些水墨写实的作品,发扬了刘文西的传统,体现了黄土画派“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风采,但在开掘了动人的诗情上,有了新发展。

3,《黄巢进长安》1987,杨晓阳在他的第二个时期,投入了主题性创作。主题性创作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开发西部历史题材。另一个特点是在水墨写实之外的白描、重彩等领域广泛探索。《黄巢进长安》可能是最早的,描写黄巢入长安,受到万众欢迎的场景。画法主体是白描,但在空间关系上,人物造型上,都是写实的,而且成组处理,注意几组人物的整体关系,比传统的白描增加了气势、力量和现场感。而且,此图还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一是色彩与白描对比,彩旗彩伞指向并烘托了其上的黄巢。二是墨点与彩点的使用,烘托了热烈气氛。顺便介绍一下《终南竞秀》,是幅山水画,继承了北宗大师关仝、范宽传统,群山万壑,山骨崚嶒,气势雄浑,墨气深郁,反映出山水画精深功力,这对他的人物画,也是一种重要的内养,并且直接影响了他的大写意人物。

4,《丝绸之路》,这是一铺宏伟的壁画,起源于他1985年的丝绸之路考察,但是融入了丰厚的历史知识,中西古来的视觉图像,特别是注入了瑰丽的想象。全图描绘从长安到罗马的一路风光,400多个人物姿态迥异,神采不同,建筑车船、动植物,服饰环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有古典乐舞的典雅,民族舞蹈的热烈,飞天的飘逸,商贸交易的喧闹,异域风情的奇幻,民间传说的神奇,图腾文化的诡谲,宗教文化的神奥,耕耘狩猎的生气,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他以胸罗万象的大手笔,概括了中西交流的历史,又以中国汉唐壁画传统为主体,整合了中西古今画法的绚烂,有实有虚,有特写,有穿插,步移景换,情随境生,光辉随光环不断扩展,诗意在缤纷流动中闪光。有隋唐的灿烂,西域的绚丽、波斯的细密、写实的凝重,装饰画的奇妙。这幅宏伟壮阔的作品,是漫长年代的重叠,是东西跨度的浓缩,概括了中西交流的生态,古人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杨晓阳说“汇时空之长风,拂意象之摇动”,确实,此画分量重而气韵活,可以说是一曲丝绸之路雄浑壮丽的交响诗。

5,《愚公家族》1999,这是他参加全国九届美展的国画,是杨晓阳第二时期的一幅力作。画法是传统的白描吴装,环境描写到为止,但面部的描绘,适当融入写实技巧,因而神情刻画深入。画中,愚公正面持锄而立,身边是家族中的男女壮少,或劳或止,或坐或立。画面单纯清淡,只有淡淡的墨线,和深浅不同的焦茶色,但突出了人物炯炯的目光,精力勃发的神态,坚毅倔强的性格,和内心蕴蓄的力量,因此有一种凝重的气韵,望之令人深思。愚公移山的故事,积淀了世代相传的无私无畏的民族精神,从来为画家结合时代感受加以诠释,加以讴歌。杨晓阳则把民族的精神和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表现不为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奋斗意志,抒发只有创造独立人格的自我,才能取得生命意义成功的感悟。

6,《关中正午》2003,这幅作品,已经是大写意了。猛一看,像山水,像几块大石,笔酣墨饱,浑厚有力,画法也来源于石鲁、赵望云的长安画派。细看都是坐着的关中农民,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正是田头午休时光,大口吃饭的,静坐吸烟的,抱头小睡的,还有玩耍的的儿童,凝思的少妇。画家在画上题道:“关中昔日所见,不求形似,意象亦以阔笔为之,略有意气。”其实,身形有点大象无形,不求细节貌似,但刻画人物面部和双手,绝不掉以轻心。造型大体写实,用笔也不淋漓放纵,而是用顿挫的点线,略加淡墨,描绘岁月的留痕,老农大多突出其历经沧桑而沉静自若,少妇则彰显其朴厚而充满憧憬。画家题词所说的“意气”,显然是对关中农民生存状态的一种发自心底的深层感受。

7,《农民工》2004,这幅作品画的是农民工,有中壮年,也有青年男女,成组的处理,山石的形态,突出了农民群体的坚如磐石,脚下的工具箱,体现了他们开始从事的工种,面部的神情,显现了他们的坚毅朴实和乐观,拉长的脖子,表现了农村人对城市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种大写意的特点,是不拘形似,按照感受和立意的需要,夸张变形。在以笔墨运动实现夸张变形的同时,一是把传统石刻和非洲木雕的感受揉进来,二是发挥以淡映浓,以浓托淡的笔墨对比。乍看粗笔大墨,一气呵成,触目难忘,细细品味,则感到这种奇异、古拙、淳朴、含蓄、厚重、简单的画风中,包容了一种文化含量,一种热爱农民的真情,一种对农民质朴、宽厚之美的讴歌,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感悟。8,《雪域》2004,这件作品,画的是青藏高原的宗教生活,是雪域朝圣的人物活动。站立的人物两虚两实,有动有静,远近的几处土坡,其实是五体投地磕长头的朝圣者,近处,历经沧桑的老人弓腰低头,向天真的少女讲述着深奥的道理。人物不管是画形,还是画影,都很传神,但妙处在意境,在对天人关系的哲思。好的写意画“意在画外”,妙在造境。造境展示画家的思想境界,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思想境界。惟其如此,这件作品的深刻内涵使人内心难以平静。

9,《生生不息》2008《茶有道》68×68cm2007年。前一幅,人画在石头一样的团块里,通过亲情关系和人伦关系的图式,解读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后者,在图像和题跋的结合中,透过“饮者悟透境界不同”,启导观者参悟人生与艺术创作的真谛。两幅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他喜爱的古代民间石刻入画,特别是栓马桩和炕头狮,不仅取其单纯的造型,更取其大朴不琢的气韵。他的这类作品,在意象上,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取舍,走向意造。在笔墨上,把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从容而忘情,明丽而苍茫。在视觉上,新颖而有冲击力。

10,《怀素书壁》2007,他有一批大写意作品,以达摩面壁、怀素学书为题。通过历史人物的文化积淀,刻画其精神面貌,象征某种精神境界,给人以有益的启迪。这件作品画唐代草书大家怀素和尚。根据《自叙帖》中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诗句,画出了怀素的激情,他跪在那里,张口大叫,身体前倾,全力以赴,对壁直书,笔下墨汁淋漓。但身旁是两方大砚和墨盘和无数的笔,这不禁使人想到关于怀素刻苦练字的另一则故事,所谓“笔成塚,墨成池”,杨晓阳把二者概括在一件作品里,虽然画的是激情喷薄,大笔挥洒,但通过细节,点出了画外意,揭示了即兴抒发必须以勤学苦练为基础,含义也就自然深刻了。

杨晓阳说:“从写实到写意,我经历了30年的探索、研究过程,我曾经把国画画得像西画,曾经深入研究素描、色彩、解剖等一些纯属西画系统的要素,但是我现在彻底画成中国画,……跟西洋绘画完全是两个路子,完全是接近中国几千年的写意传统,”杨晓阳的大写意人物画艺术,接近古代传统又刷新了写意面目,但仍在发展中。观者学养不同,习惯有别,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杨晓阳以极大的热情和远见,顽强而坚定竖起这面旗帜,对以中国的方式带动中国画的复兴,肯定会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身在书生壮士间[图文]
    身在书生壮士间[图文]

    钱玉清戴古诗江村晚眺草书不知曾几何时,书法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也许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对写字兴趣浓厚,不管是硬笔字、毛笔字、美术字、标语字都能有出色的表现。老师的褒奖、亲友的表扬使我把写字作为学业之外的另一种使命,同时也慢慢领悟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以至于走上社会后也从没放弃,痴心不改。书法也渐渐成为我生命意义的另一张名片,为挑战人生体验的多元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找到了支点。任何伟大的...

    18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周先生与廖昌永(右一)等爱徒手拉着手同唱《长城谣》。记者刘洪洋摄见习记者赵宇她,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中国之莺”之称享誉海内外,她,几十年间培养了张建一、高曼华、廖昌永、方琼、李秀英等大批优秀声乐人才……昨晚,9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家乡人民的掌声雷动中登上琴台音乐厅的舞台,与爱徒们共唱了中国名曲《长城谣》,尽显大...

    4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何桂彦:新水墨何以新[图文]
    何桂彦:新水墨何以新[图文]

    何桂彦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何桂彦本文发表在《艺术银行》杂志第45期即便是对“新水墨”津津乐道的人,也很少谈及“新水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新水墨”的“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又保持怎样的关系?很显然,既然谈“新水墨”,...

    65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纳玉坊里的“雕刻时间”杨静摄记者杨静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走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上几个台阶,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这个杂乱、破旧、并蒙着白色粉末的小作坊间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麻利得更换了工作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做冰雕了,今天还想赶点儿活儿。机器的...

    6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兀自绽放[图文]
    兀自绽放[图文]

    孙海艳早安太阳油画当我走进孙海艳的画室,满墙的油画向日葵映入我眼帘时,这是反映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词汇。那一株株沉甸甸的向日葵,那么绚丽,那么灿烂,那么自信地存在着。不管风吹云动,不管日月更迭,就那样静观时变,兀自绽放……从景物到绘画语言,要通过画者内心世界这座熔炉,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不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它首先是艺术家内心生活的自画像。于喧嚣的都市一隅,突然看到她...

    18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以国际化思维滋养中国艺术[图文]
    徐冰:以国际化思维滋养中国艺术[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当代最早蜚声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90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均对国际艺坛产生巨大震动。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

    79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文]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文]

    第二看台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据介绍,去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国有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月起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村...

    13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柯律格:我在艺术史与汉学之间游移[图文]
    柯律格:我在艺术史与汉学之间游移[图文]

    封面用图:柯律格于2013年12月在杭州。葛熔金图“我的名片上写着:‘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但我内心里是不是真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史家呢?我毕竟不是这个专业出身的。我觉得我的有些书更偏向艺术史,另一部分倾向于汉学,我好像在二者之间游移。我所受的训练就是重视文献研究,而不是图像研究。所以,我觉得我思想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斗争。”—&mdash...

    6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等。林文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并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曾译有如《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日本文学名著。著有《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等散文集。前些日,她受邀到北大演讲,无论介绍者还是簇拥者,都喜欢把她称作传奇,...

    8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著名雕塑艺术家李象群在为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通透。李象群早早来到位于798艺术区内的个人工作室,他要指导学生刘东旭对行将完成的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在外行人看来,筛选胶泥、上大泥覆盖雕塑造型,以及塑形才是雕塑的主体工程,而李象群告诉自己的助手和学生,直到送展前雕塑都还在进行中。“因为每一步的精细程度都会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细节真实。”不大的工作室里...

    1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著名画家吴佑国--在艺术之路上奔跑![图文]
    著名画家吴佑国--在艺术之路上奔跑![图文]

    吴佑国,男,汉族,1947年生,陕西华阴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外聘教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研修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受聘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任教。曾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工作,并进行绘画研习,创作了大量的国画、版画、金石作品,后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吴佑国国画作品吴佑国自幼喜欢习字作画,然而家境十分贫寒。他的青少年时期艰苦努力的心理,为了生活,他过早地工作,当泥瓦工、油漆工、...

    182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法国影人马修·德米首次带电影处女作《美国》来中国《美国》剧照。上图为德米与饰演母亲老友一角的杰拉丁·卓别林,下图为他和饰演曾与母亲相熟一角的萨尔玛·海耶克。在前不久落幕的南昌学苑影展上,到访的国外影人中有一位法国人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长片到中国内地放映。电影名字看上去一点也不“法国”,叫《Americano》(《美国》)。...

    4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2012年11月27日-2013年4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此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先让先生慷慨激昂的讲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讯网为此特地对杨先生进行了专访,与历史的亲历者进行交谈,了解北平艺专时期旧事及其之后的发展情况。杨先让先生于1948年进入北平艺专美术系学习,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

    156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冯梦波:倾心传统不太晚[图文]

    图片资料2012年9月15日,前波画廊的院里人流涌动,冯梦波忙碌地招呼着他的朋友,而各种热闹之外,展厅里的人们在静静观摩冯梦波此次个展——《不太晚》。对于一个在虚拟世界穿梭了20年的艺术家而言,冯梦波这次展览有着别样的意味。锯子做好了,还得用它做桌子关于《不太晚》这个题目的由来,冯梦波说“挺偶然,因为作品中‘晚’字有点多,正好当时我...

    6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