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形象以寄意:兴象以深刻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虫虫 点击 :

绘画是塑造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超越客观的形象,不能一味地模仿对象,那将失去了主观的能动性,正如东坡先生所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然而,只是形象没有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那是画奴,尤知意象的必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的至理。有形象,有意象,还要表现的不简单、不直白,而且耐人寻味,通过“比兴”、“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引为兴象,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所以,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形象、意象、兴象,无以形象难以寄意,无以兴象难以深刻。

略见中国绘画史,三代青铜器纹饰有龙、凤、夔、饕餮等,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延至汉代独尊儒术,以致很多绘画将尧、舜、文武周公、孔子及忠臣、孝子、义士、节女作为描绘对象,画像石、画像砖贴近于生活,用形象、意象语言表达情景,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和执着的主观意识。王充反对“尊古卑今”,反对“神仙鬼怪”的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兴象”的要旨,王充在《感虚篇》中讥讪:“天之去人以数万里,尧(羿)上射之,安能得日?……假使尧时天地相近,尧(羿)射得之,犹不能伤日。……何则?日,火也。”王充不富想像力,太过现实,失去了浪漫,却圈囿了人们精神的拓展。嗣后魏晋南北朝,宗尚“心师造化”、“以形写神”,虽然有“传神写照”之说,但被谢赫“六法”专事绘画技法所掩盖,“兴象”日见衰微。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加三毛”,稍留意象、兴象遗绪,然而大潮既退,孤掌纵难挽回。魏晋南北朝的动乱、画家只得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唐代国力兴盛,一派皇家气象,雍容华贵,画家可以当上大官,才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以“助人伦,师教化”为主题。画家造形技巧日臻完善,有许多风格独树的画家涌现,所以才有“曹家祥”(曹不兴)、“张家样”(张僧繇)、“吴家样”(吴道子)、“周家样”(周昉)等等之标榜,所嫌“意象”、“兴象”波声缥缈。唯有王维、张璪力挽狂澜。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自然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胸中加工改造,得出意象推演兴象,才有苏东坡《书摩诘兰田烟雨图》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五代、宋、元有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个个目面突显,建树非凡,惟郭熙真知灼见,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刻划山水,他的独特描绘:“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青山虽然烟笼雾绕,四时有澹冶、苍翠、明净、惨淡的变化,是无情可言的。郭熙能悟出如笑、欲滴、如妆、如睡的情感来,山水的特征给画家以想象,艺术家有点铁成金之手,移情于兴象,难道不是从形象到意象乃至兴象的升华吗?所谓“景外意”,“意外妙”的匠心独运。怪不得东坡居士喜爱郭熙山水有句题曰:“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深林间”。

自元以降,文人画大兴,大抵以兴象为能事,文与可自题《墨竹》图曰:“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草木人性化,宣扬高品德。黄山谷《题阳关图断章》云:“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愁”。用引喻法,抒写离别的情怀。郑思肖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借题发挥,抒写爱国孤怀。画境由诗文延伸,是文人画的特点,也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局面。终不离“兴象”手段,正如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中所说:“只写其诗境之超,画在不言之表,而其服膺无间者,在此不在彼”。诗、书、画浑为一体,在当时不能不为之喝彩。返思,似乎绘画的地位被诗、书占去了,演变到明清,甚至出现了有的画的内容份量越来越少,题款、题诗的位置越来越大,有过而不及者,像沈宗骞认为“一切不入诗料之事者,谓之图俗。”未免反客为主。绘画应当以画为主,王维作《袁安卧雪图》,未题有诗句文辞,图中有雪里芭蕉,意到便成,造理入神,迥得天意。虽然遭到后人的议论,说雪里不可能有芭蕉,殊不知有兴象,方可称奇。雪里芭蕉寓意人生短暂,时不可再的感叹。

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它是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志的目的。中国画中所谓的寄物移志,就是用意象、兴象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转移到本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对象上,使无生命的自然物仿佛像人一样具有情感意识、情感色彩甚至具有深刻思想寓意的视觉形象。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以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画家能够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宣泄和寄托,欣赏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在精神愉悦的享受中逐步领悟作者所提示的生活和思想内涵,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

王维的超脱、范宽的浑厚、苏轼的狂放、云林的淡逸、徐渭的愤激、八大的冷峻,思想品格、技法传承、文学造诣、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不同的个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在因素。他们以不同的情感审视大千世界,以笔墨寄托他们不同的思想内涵,巧妙地以意象和兴象为创作手法,因而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不朽作品,我们不能不从中得到启示和参悟出妙理。沈德潜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善千古之奇。”形象只是躯体,意象才是灵魂,兴象才是精神。精神主导着人们的灵魂,精神的闪耀,才有意象的生成,驾驭手中的笔墨去创造出自己的佳作,这种有意识的造型,有所寄、有所指的画意,有脱俗超凡的兴象,方能独立于世。

相关文章

  •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三十多年前,中国即兴起了全民性的“书法热”,预示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但在当时,“中国书画”并没有形成什么市场,更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太多关注。随着中国的经济情况日渐好转,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世界各大拍卖行的“中国书画”价格一路走高...

    2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经常翻阅画册,不期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全都是单眼皮,双眼皮的一个也没看到。这是为什么?我开始思索。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起因是由于上眼睑的上方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这样看来,古代的汉人是”纯系”的蒙古人种啰?但所谓“古代”,要看古到什么时候。秦、汉以前,...

    4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赵卫东:绘画的意义无关当代[图文]
    赵卫东:绘画的意义无关当代[图文]

    《生命的果实》系列之一123cm×76cm纸本水溶铅2012年版画经验受益匪浅商报:1992年从中央美院壁画系毕业后,您在1998年又回到美院读版画系的研究生,当时再次选择回到美院学习出于怎样的考虑?赵卫东:本科毕业后,我认为自己画的不错,但画了几年后发现涉及到独立创作时,画面和绘画语言还存在很多问题,非常渴望能有所突破。那时,自己周围已经有一些比较观念的艺术形式出现,但还没到今...

    36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

    16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近影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

    18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笔墨 生活 理想:对话魏云飞[图文]
    笔墨 生活 理想:对话魏云飞[图文]

    文/姜彦文学习姜彦文(以下简称姜):小魏你好,平时我们交流的虽然比较多,但正式的交流这还是第一次。按照惯例,还是先谈一下你学画的一些经历。问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是通常有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小孩子的文化课不好,才去学画画,你是因为这个才学画的吗?你小时候的功课怎么样?魏云飞(以下简称魏):呵呵,我应该不是这样。因为当时我的学习还不错,中学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文化课很好。走上这条道路,确实...

    122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看西方艺术中的道法自然[图文]
    看西方艺术中的道法自然[图文]

    《“剑兰主题”的花瓶》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设计(美国,1848–1933)约1909年2月1日到5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展出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展”被视为2013年开春最值得关注的展览之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以数量巨...

    11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夏悦其人其画[图文]
    夏悦其人其画[图文]

    夏悦古寨逢春中国画壬辰龙年,欣逢刘昕文先生入主长沙画坛。其讳己之长,扬他人之技,常以其资源共享,每每作嫁衣裳。于传媒《青年时讯》开辟专栏,曰大美长沙,以宣传推介长沙市优秀画家。青年画家夏悦亦在此列,故夏悦君嘱余为其画作评。然吾自知肚内文墨尚浅,怕语不着边际,隔靴搔痒,尤畏再蹈指鹿为马之笑典而惶恐,苦于吾与夏悦相识相交多年,感情甚笃,难以推却,且作只言片语以应。青年画家夏悦,为吾同乡,有内才,书...

    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转变历程[图文]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转变历程[图文]

    一、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据史书记载,汉代善书法者从帝王皇后到王公大臣,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知识分子都不乏其人,其总数超过汉以前历代善书者总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到了东汉中后期,在这个书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书法在家族间的师承传授渐成风气,家族师承观念开始形成。张芝、张昶兄弟以草书名世,有“草圣”、“亚圣”之称;蔡琰...

    91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人民日报:林风眠与沈柔坚的友谊与创造[图文]

    沈柔坚旧藏之林风眠《紫藤双雀图》枕流公寓在上海华山路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门。若不是曾在书中读到,大多数人或许都不会在此驻足,也不会想到,这楼曾是李鸿章家族的产业,“金嗓子”周璇也于1932年在此安家,更不会去想这楼曾经见证过的如歌往事。枕流公寓原址为英资泰兴银行大班的花园住宅,后被李鸿章家族购得,其子李经迈拆除旧居,在原址上重建了这座西班牙样式的高层公寓,并引用&ldqu...

    12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丙速:将无形画为有形[图文]
    徐丙速:将无形画为有形[图文]

    《荷塘清趣》68cm×68cm从小酷爱书画的徐丙速,自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后,就坚定了自己的绘画道路,其国画创作风格在美院读硕士阶段已经逐渐明晰起来。对于艺术创作中的体会,徐丙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读研阶段我曾有过各种尝试,比如创作手段的尝试,我把当代新水墨的一些表现形式运用进来,比如说颜色的使用,我一直欣赏陈平老师的创作,他在山水中使用了古人很少使用的颜色,比...

    5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在“莫言周”专访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托马斯生于1931年,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文字。他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2011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

    16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艺术不能为开心服务[图文]

    严培明《蒙娜丽莎的葬礼》布面油画严培明工作室供图2012年底,艺术家严培明的新作《龙》和《长城》分别在龙美术馆的开幕展与昊美术馆的展览中亮相。长期生活在法国,很少在国内现身的严培明,在位于上海莫干山的工作室,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一向以黑白为创作主色调的严培明表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东西不需要他去表达,画画是让自己反思,而不是让大家开心。>>谈新作希望《长...

    13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艺术家张晓刚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张晓刚现在还是生活在北京郊外一个传统村庄里一...

    4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