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高士明谈林风眠: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条路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尧尧 点击 :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生前被长期曲解、冷落、贬低甚至遗忘,他的艺术探索和建树亦未能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美术界的充分理解与认可,“卡在了那个时代的咽喉上”。至今,他的作品仍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出版,加之伪作泛滥,纠葛是非不断。历史总是线性地涂抹,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纪念这样一位贞静淡泊、会通履远的先行者?

林风眠诞辰100年和110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都隆重策划、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特意为此设计了一个标志——一只高高扬起的翅膀,它象征着引领时代的先驱风范,又蕴含着独立孤行的不屈意志。此外,广东林风眠艺术园还特别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设立了“林风眠奖学金”,在象山图书馆开辟了林风眠专题书架。据悉,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的“世纪风眠”大型创作工程也于今年完成。

“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条道路”

南方日报:您曾经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条道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这一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高士明:我是在1999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策划工作的过程中,开始重新认识林风眠先生的。我们发现,林风眠的一生与那个时代非常多的文化艺术名人紧密相关。留法期间,他和同乡李金发、林文铮组成了一个“铁三角”,他们共同生活,互相磨砺,一起策划展览,彼此交流心得;回国之后,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是“艺术运动社”的主要发起人,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林风眠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之路,一方面是一条“精神之路”;另一方面,也是一条“方法之路”。在林风眠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其中既有林风眠的同仁们,当时国立艺术院第一代教授,还有他的学生们,比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只有这一支——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如何通过林风眠的个人经历与作品,更好地促进我们去理解、捕捉20世纪中国重大艺术史运动和嬗变的本质?

高士明:中国历史上第四次非常重大的艺术史变动,便是发生在林风眠所生活的20世纪。这一历史时期,艺术史事件发生的密度,所形成的历史与文化的张力,是数百年间难以企及的。围绕“西风东渐”这一主题,在无数次艺术运动之中,涌现出的是“现代”与“革命”这两个20世纪最为重要的命题。而林先生的一生创作和美育实践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新文化运动、新中国建立前后和新时期等不同阶段,都卡在了那个时代的咽喉上。正如林风眠研究专家郎绍君先生所言,林风眠研究作为一个个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两者是互为表里的。

林风眠最动人的是“惆怅与通达共生的情怀”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精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自己也曾说过:“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新之能量。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孤独的先行者。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A+B式的叠加或者并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打开一个崭新的创造格局。这与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陈寅恪所谓“不中不西,非古非今”,在精神上是共通的。这里所说的“调和”,实则“贯通”和“再造”,最终是为了“创造时代艺术”。

林风眠作品中蕴藏着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性气质

南方日报:对您来说,林先生的作品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高士明:林先生晚年在香港画了很多回忆西湖景致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些作品里,你可以体会到林风眠作品中蕴藏着的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性情怀——听风雨、览江山。其实,林先生这一代人,无论艺术家还是学者,他们的身体中都流着文人和士大夫的血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这个蓬蒿之间、江海之上的“江湖”,正是文人心灵的隐逸之地。在20世纪迅疾变迁的进程中,经过反复的搓洗磨砺,这个“江湖”几乎已经不存在,在今天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艺术体制的内、外之别。这个不存在的“江湖”,恰恰是在林风眠晚年不断追忆、神往的所在,也是我们在20世纪逐渐失落的精神空间。

在我看来,在林先生的创作里面,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气质——即惆怅与通达的合体。他的作品使人联想到人的生命在地久天长中所呈现出的偶然、无常、脆弱、短暂,但他的忧郁又与欧洲传统的忧郁完全不同。他的惆怅里面带有一种通达,这种惆怅和通达共生的情怀,透视出林风眠骨子里的东方性。

“中西融合”已是艺术史无法回避的命题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士明: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已经是艺术史学者们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其原初语境中,这个口号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从其诞生背景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正如许江院长指出的那样:在林先生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是从中西二元的思维逻辑出发,去“开眼看天下”;而在今天,“全球”和“本土”的定义处于随时变动之中,这种互动性的跨文化语境,是我们与谈论“中西调和”的林先生那一代前辈最大的不同。

林风眠早年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实际上呼应了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应该发扬光大。在他主持西湖博览会艺术馆的筹备工作期间,艺术馆展出了不少关心现实的艺术作品。现在,我们学校也提倡“以乡土为学院”,提醒学生们,眼光不要只盯着798,或者巴黎、纽约,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切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也不要遗忘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

相关文章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仕女画的新思考——谈王家训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仕女画的新思考——谈王家训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王家训人物画作品王家训前期作品多为在生宣上画的工笔画,以铁线描居多,追求线的高度统一、气息笔调的一致性,通过细劲的线条把整个画面统一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画讲求“骨法用笔”,衣纹笔法有十八描之说,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在运笔的过程中需用气把毛笔提起,否则墨就湮开了,线条立不住。毛笔的运笔与气息有很大的关系,气...

    8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100年前的中国,如折翼巨龙,挣扎求存。100年后的今天,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复兴之势。百年前的知识分子,为图民族自强,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后的知识分子,更要肩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亲身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命运。将临耄耋之年的他,多年来一直主张“大美术”观念,倡导艺术工作者要以具有“中国精神&rdq...

    107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洪植煌作品《同饮天山水》。■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这一直是画坛的热门话题。谁不想成为大师?谁不想创作出传世之作?但谈何容易。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以为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者,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大师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呢?首先须先弄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传世之作。可以这么说,能达到真、善、美高境界之作品,一般就能传之久远。而作...

    59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作品章长青教授我是熟知和仰慕的山水名家,虽同饮汉江美水,相隔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而我们却没曾谋过面,直到2012年的夏末秋初,我专程前往拜访,在“章长青艺术工作室”——学院以个人命名成立的画室里,才与他第一次面对面的“谝广子”。那天的太阳当头照,尽管时令已立秋,但汉江盆地却依然炙热如流火。品茶、抽烟、赏画,聆听他论&...

    91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秋宝:勿把连环画当作榨油机[图文]
    杨秋宝:勿把连环画当作榨油机[图文]

    杨秋宝在创作他的《红楼梦》扇面。表现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戏剧影视剧之外,刘旦宅绘制的经典《红楼梦》插图中的黛玉葬花依然深入人心。今年9月,画连环画出身的画家杨秋宝绘制的120幅扇面《红楼梦》即将完工,扇面上的每一幅画面都用来表现小说《红楼梦》一个章节,反面则用蝇头小楷书写了这个章节的概要,这些扇面完工后将分别在苏州和上海展出。杨秋宝告诉早报记者,这项进行了近两年的绘画工程,差...

    82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口述/陈丹青整理/于青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

    73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作品《兔子下山》何多苓作品在采访之中看得出来何多苓喜欢别人称他是潮流的旁观者,喜欢别人用抒情、萧瑟、神秘来作为他的关键词。“我都不太会画笑着的人”何多苓说。而这次的巡回展又要为他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词——独立精神。关键词——萧瑟何多苓偏好画女孩子,她们大多数独处于画面之中,显得忧伤而孤独。“也有人问过我说...

    183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演钦:百年关山月是否意味国画现代化[图文]
    张演钦:百年关山月是否意味国画现代化[图文]

    祁连牧居关山月展厅新论10月25日,“纪念关山月100周年诞辰艺术展”在广州美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前言说:“关山月是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卓越贡献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中国画家。”从关山月诞生到今天,整整100年过去了,这100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经过梳理,我们发现,百年后,以关山月为代表的数代中国画画家,业已形成新的国画传统...

    191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宋卫东笑春风160×240cm油画宋卫东,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宋卫东的作品,吸收了中国文人画写意的传统,把写意的因素应用于油画当中,在绘画表现上融会贯通了油画与中国画的不同语言,使绘画上升到意象表达语言状态,不拘泥于形似注重表达感情。宋卫东的作品追求东方绘画意境在油画表现上的体现,这与吴冠中老师的作品其理相同,这是因...

    64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文]

    《青年女歌手》创作背景:《塔吉克新娘》的完成标志着我运用古典形式,突出体积感的方法已初步达到西方造型体系的审美要求。但是,塔吉克新娘是塔吉克族,有欧洲人种的特点,面部线条的凸凹与西方人很像,表现西方古典美是自然的。而中国人面部线条比较平,在运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时不容易表现出造型的力度,那么在中国当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现体积感和层次感,这是我研究的新课题。为了尝试表现中国人物的特点,我准备画三张...

    108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家制造了美国国会大厦圆顶的微缩版,同时还缩小了自由女神铜像,并将其置于圆顶的下方——而这个由托马斯·克劳福德设计的铜像原本位于国会大厦的圆顶之上。这个13尺宽的微缩版与原版更加不同的是,它的内部设计更像一座清真寺。这件作品从属于“一起来”(ComeTogethe...

    84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著名策划收藏家、书画集成大师田太华先生纵观中国艺术史,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一双重特征的,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宴集序》,不仅在章法、结构、笔法上都堪称完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都树立了丰碑。《兰亭宴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作者气度、风神、襟怀、情愫的具体体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

    27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是人类的最高使命 是真正的形而上学活动[图文]
    艺术是人类的最高使命 是真正的形而上学活动[图文]

    对破坏、变化和生成的追求可能是一种孕育着未来的过剩力量之表现,现存的一切都激发他的仇恨,所以他渴望破坏,必须破坏。图为朱迪·芝加哥作品《晚餐》。(原标题:没有内容的人:艺术是人类的最高使命,是真正的形而上学活动)原作者:文/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an)译/杜可柯本文发表在《艺术时代》杂志第36期引言:尼采认为艺术是根源性的形而上学力量,从这个意义...

    192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