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裴裴 点击 :

在“莫言周”专访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 | 美术知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TomasTranstromer

托马斯生于1931年,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文字。他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2011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1990年,托马斯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近日,中文版《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托马斯著、马悦然译)出版。《巨大的谜语》是最新诗集,《记忆看见我》则回忆了童年生活。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 | 美术知识

托马斯(左)与妻子莫妮卡(中)、朋友马悦然(右)在家中,墙上挂着一幅书法。

“我们住在斯德哥尔摩的南区,我们的地址是史威登堡街33号(现在改名为篱笆门大街)。”“我的外公和外婆住在附近,在布莱金厄大街,转弯就到。”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这样描述。

搭乘地铁绿线从Medborgarplatsen站出来,往南走两个街区就会看到一座矗立在高台上的小教堂,篱笆门大街就在教堂边上,不太容易找到。不过顺着他外公外婆曾居住的布莱金厄大街很容易就到了这里。火柴盒样式的公寓楼被翻新过,看不出已经有90年的历史。那个街区有些荒凉。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 | 美术知识

托马斯曾就读的拉丁语学校石剑峰图

童年与福尔孔街57号

“父母离婚以后,妈妈跟我搬到福尔孔街57号。那座大楼容纳、混杂着一群属于底层中产阶级的人……我们住的是五层楼。最高一层。”

Medborgarplatsen站出来就是福尔孔街,沿街走几步便到了福尔孔街57号。在公寓楼底下钉着一个铭牌,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并在1978年写下了关于这栋楼的一首诗《自1947年冬》,这首诗印在这块铭牌上。1947年托马斯与母亲曾经在这里居住,托马斯住在5楼。在楼梯口的住客铭牌上,写着有一位诺贝尔先生住在楼上。57号边上紧挨着一家Bar,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从福尔孔街去托马斯曾就读的南区拉丁语学校很近,走过去十分钟就到。“我的学校位居斯德哥尔摩南区最高的地方,学校院子的位置比那个地区的大多数建筑物的房顶还高,学校建筑物的砖头从老远的地方都看得到。”托马斯表示。学校位置确实很高,尽管现在它肯定不是南区最高的建筑物了。从校门口进出的高个子学生,遇到老师都会停下来,低头致敬。托马斯就读的高中,是斯德哥尔摩最有名望而且历史最为悠久的高中学校之一。从这所学校开始,托马斯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中风后依然出诗集

现在的托马斯住在斯德哥尔摩南区大门的高台附近,他的公寓楼俯视着港口和波罗的海。厨房里挂着托马斯外祖父的画像,那位出生在19世纪的老人、比托马斯大71岁的朋友。“我的外公,卡尔·黑尔默·魏斯特白格,生于1860年。他是一位领航员,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比我大71岁。”卡尔的船曾多次载着斯特林堡(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去他写作的那个小岛,后来托马斯的父亲写了本关于斯特林堡的书。

托马斯就坐在单人椅上,落地灯照在他身上,脸上的皮肤满是时间留下的皱褶,让人想起他写的那句“直到光线赶上我/把时间折起来”。窗外下着大雪,大海和桥,就像托马斯写的:“一条桥/慢慢地/自动地盖住天空”。

客厅有托马斯的大钢琴,钢琴上散落着一本托卡塔的琴谱,有时他会用左手弹琴。1990年,托马斯中风,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诗人北岛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中风后的托马斯:“他后来在诗中描述了那种内在的黑暗:他像个被麻袋罩住的孩子,隔着网眼观看外部世界。他右半身瘫痪,语言系统完全乱了套,咿咿呀呀,除了莫妮卡,谁也听不懂。”就算在中风以后,托马斯还是出版了不少诗集。托马斯的朋友、汉学家马悦然说,去年他在诺奖颁奖典礼上遇到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得主,按这位科学家的观点,像托马斯这样中风后能再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托马斯做到了。

客厅悬挂着中文书法

“他现在能说几个简单瑞典语了”,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说,托马斯的情况比她最早见到他时好很多了,也更有精神了。送上刚刚出版的中文版《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托马斯著,马悦然译),托马斯高兴地翻阅起来,看到书中收入的那些老照片,他笑了,虽然他不能讲话。在身旁的茶几上,还摆着中文版的《航空信》,那是旅居瑞典的作家万之翻译的。

托马斯的妻子莫妮卡去厨房准备咖啡和点心,她从托马斯的视线里离开一小会时间,托马斯突然紧张起来,吐出“莫妮卡”的名字,只好又把莫妮卡叫过来。二十岁,他娶了莫妮卡,一直在一起。中风后,莫妮卡也辞掉了工作,在家照料托马斯。

准备去会客厅聊天。莫妮卡吃力地把托马斯搀扶起来,托马斯拄着拐杖执意一点点地挪到客厅。大家讲着前两天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莫言,托马斯只是安静地听着,他深邃的灰色眼睛,让你害怕直视。有时他也有意见要发表,或作愤怒状,或笑着,或让莫妮卡来解释。

在托马斯的身后悬挂着一幅用中文书法写的托马斯作品,那是托马斯诗歌《孤独》第二部分的一句“想引人注目——生活在/眼睛的海洋/就必须有特殊表情在脸上抹泥”。那位书法家搞错了托马斯的名字,误以为这位托马斯是“迪伦·托马斯”,但托马斯和莫妮卡并不介意,还是挂着。不过早年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受到迪伦·托马斯的影响是肯定的,马悦然说:“我相信托马斯二十三岁时将他头一本诗集题名为《诗十七首》的时候,一定想到了迪伦·托马斯二十岁发表的诗集《诗十八首》。”

两届诺奖得主会面了

除了这幅闹了乌龙的中国书法作品,托马斯和莫妮卡喝着龙井绿茶,书架上摆着小佛像。1985年,托马斯和马悦然一起来过中国,拜访了巴金、冯至、艾青等一批老作家,还有北岛。1990年代以后,北岛又经常来到瑞典和斯德哥尔摩,他们走得很近。莫妮卡谈到对北岛的第一印象:“高大。”北岛有一本书叫《蓝房子》,是托马斯一首诗的名字,也是托马斯外公的房子。托马斯的先人于150年前在斯德哥尔摩外的一个小岛上盖了一座“蓝房子”,马悦然说,“这个海岛是托马斯真正的故乡。”北岛说:“蓝房子并不怎么蓝。这栋两层木结构建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楼下是客厅和厨房,楼上一间是卧室,一间是托马斯的书房。为了保暖,窗户小小的,天花板很低。”现在不是适宜居住在蓝房子的季节。

他们也谈起了莫言。马悦然介绍了他翻译好但还没出版的莫言中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等,说好过几天给他们看看。托马斯看过莫言的《生死疲劳》,很喜欢,在看了莫言的演讲稿《讲故事的人》后,莫妮卡给万之和陈安娜发了邮件祝贺莫言:“亲爱的安娜和迈平(万之)!我们刚刚读了莫言的演讲!非常动人,优美至极!代为转达我们两人的热烈问候!也向马悦然表达对莫言的支持。莫言在瑞典的这几天,当地媒体对莫言和瑞典学院并不客气。”

去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身体原因不需要参加那么多的活动和冗长的仪式。今年是莫言获奖,行动不便的托马斯连续两天出现在诺贝尔奖的活动上。这让他的朋友都很意外。在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转播镜头多次给了托马斯和莫妮卡——虽然后来疲倦的托马斯在漫长的颁奖仪式上差点睡着了。“很多中国人看了颁奖转播,也看到了托马斯!”他听懂了笔者的话,和莫妮卡都笑了。在12月9日的诺贝尔奖酒会上,去年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终于会面了。陈文芬说,“在托马斯之后,获奖的是中国作家,他是很开心的。”

托马斯很快就累了,莫妮卡送大家出门。只留下托马斯一个人在原地,灯光完全撒在他身上,他垂下头,安静、沉思,孤独地翻着手上的餐巾。

相关文章

  •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徐冰作品《鬼打墙》版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最早的版画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早期的版画都是复制版画,大多与文字、书籍印刷有关,是作为书籍的插图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中国出现不过百年的历史,真正繁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木刻版画的兴起,因此中国的版画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对于版画的展示就不能是简单的作品加标签这样单一的呈现,现在的展览很多,但大多数的展览在开幕式当天非常的热闹,...

    92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主讲人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昔日的夏宫》、《三山五园旧影》、《谁收藏了圆明园》近日,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资助挪威博物馆160万美元换回7根圆明园石柱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圆明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收藏在哪儿,又一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我们,仅法国最大的王宫(博客,微博)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

    8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廉政漫画史:民主是讽刺艺术的肥沃土壤[图文]
    廉政漫画史:民主是讽刺艺术的肥沃土壤[图文]

    廉政漫画作品9月的一天中午,河北省邱县西临河村的村民郝增茂,从地里摘完棉花回来,坐在墙壁裂着缝的屋里,一边端着饭碗,一边瞅到电视里正播着中纪委网站推出《邱县廉政漫画展》的新闻。这位48岁的农民一眼就认出来,电视画面里出现的第二幅漫画—“硬功夫”,是他的作品。郝增茂又惊又喜,“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漫画会上了中纪委网站,太意外”。廉政漫画...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张海书法“退一步想留几分心”2011年10月31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了白言先生的《不必理他们,让他们随便玩》一文,应该是对我的《张海的书法价格,体现在“书艺”还是“职务”?》(2011年10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一文的“回音”,并希望“高鸿先...

    8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ldquo...

    194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绘画:要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图文]
    中国绘画:要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图文]

    人体写实作品区础坚现代主义大师马蒂斯20世纪早期留洋学习美术的中国画人曾经遇到过的某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西方美术”?从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到现代主义,各种思潮几乎同时出现在刚刚走出国门的先驱者们面前,这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但也引起了思想冲击与混乱。中国画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方面存在着矛盾。1929年初第一届全国美展期间...

    3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10月9日,莫言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西路雕塑邀请展11月13日消息:“我的作品讲述的是友谊精神。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团结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内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人们可以愉快地相处。”这是来自肯尼亚的雕塑家葛瑞德·莫托蒂·欧豪,为其在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上创作的新作品《思想的自由》所做的注解。...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文]

    汪曾祺画作,题画中的“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极有趣味。文学与书画自古相通,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如王维、苏东坡等同时也是一代书画大家,现当代作家鲁迅、沈从文、台静农、汪曾祺等也有深厚的书画修养,而在当下,也有一些擅长丹青的文人,前不久在京成立的中国作家书画院便汇集了不少诗文书画兼长的文人与作家。中国作家书院副院长张瑞田、斯舜威前不久就“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

    6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劲松作品赏析——植根于传统 广采博学[图文]
    张劲松作品赏析——植根于传统 广采博学[图文]

    张劲松张劲松,字:熔之,斋号:思齐轩。幼承家学,酷爱绘事,既长,毕业于潍坊学院艺术系油画班,得受西洋大师之熏染,于西画略有浅涉,后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时常浸淫于大师典迹之中,又得沐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吴山明、吴宪生、冯远先生雨露,亲聆教诲,始识门径。劲松于西画、国画、雕塑均广泛涉猎,撷取众长,经意匠经营,初具面目。其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兼擅,人物尤精,作品注重"高古"、"简约"、"文气...

    13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艺术家石煜2013年3月3日,《各色——石煜画展》在中间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石煜近两年来的作品,包括油画和速写等,其中主要为《印度系列》的人像,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作者在用色和用笔上的新突破。石煜于1973年出生于北京,作为70后的北京人,他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变动,而且见证了八九十年代的西学热,在整个艺术视野方面较为开阔。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求学期间受到的是传统写实艺...

    9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跋《小昆石壁图轴》萧海春跋《雨淋墙头皴图轴》思翁题曰:“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稀有。”此图确有空淡明净的禅意,一切似透过明镜映照的空灵,淡淡的明净无丁点芥蒂和挂碍。空淡中似渗有一种盐味。黑白的映对,似通过灰色透网现象对一种心灵的悟。明净洞达,绝无外物的沾染,其思以空明的心致求取对自然的关照,此图似在心境上浮现的自然。跋《小昆石壁...

    9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雷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前天揭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毕业于该校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莫言出任中心主任。莫言向国内外优秀作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你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据了解,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将定期邀请国际著名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来中心交流、创作和讲学;定期邀请国内重要作家或诗人作为“...

    7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琮元是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花鸟作品展现出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审美感染力。读他的作品,的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顿时由审美视觉转而为审美感知,激发出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在我看来,琮元花鸟画作品的总体特征是:熔传统与个性于一炉,融精细与写意于一体,汇花鸟与自然于一境。这一总体特征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不论是大幅或小幅,遂显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风姿和风貌,让我们为之心驰神往。琮元花鸟画作品的艺...

    2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由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奚静之教授合著的《欧洲绘画史》,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面市即引起了美术理论界、创作界和社会各领域的关注。为此,于洋专程拜访邵大箴先生的居所,围绕其新著《欧洲绘画史》及国内西方美术史研究等话题,对邵先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于洋(以下简称“于”):邵先生的新著《欧洲绘画史》刚刚面市就引起了艺术史界和文化界...

    102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