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吉尚 点击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

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搭配的穿着,制式化的生活节奏,使他们变成了东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星艺术家。住在伦敦东区的艺术爱好者都知道,吉尔伯特和乔治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去同一家餐厅用餐。想要“巧遇”到他们,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作为“小粉丝”的我,在伦敦东区居住的日子,就曾尝试到他们常去的餐厅追星。为了这次采访,我再一次在香港见到他们,一早吉尔伯特和乔治就来到画廊,吉尔伯特穿着暗绿色的呢子西装,彩色条纹领带,口袋中永远插着一支笔。乔治则穿着相称的暗黄色呢子西装,打着相同的彩色条纹领带,西装领口别着一个精致的花朵别针。两人一丝不苟的神情,甚至有些僵硬化的面庞,让人猜不出他们的情绪波动。访问中两人都表现得亲切温和,完全没有他们行为中表现的任何乖戾特质。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吉尔伯特·普勒施(GilbertProesch),1943年出生于意大利,乔治·帕斯莫尔(GeorgePassmore),1942年出生于英国,两人在1967年就读于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雕塑系的时候相识,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那是一见钟情”的感觉,从此,两人形影不离。1969年,他们舍弃姓氏,以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名义组成双人艺术家组合。同年,俩人合作的行为艺术《唱歌雕塑》(SingingSculptures)使他们一举成名。俩人穿着颜色相称的传统西服套装,脸上和手上涂上彩色的涂料,站在桌子上模仿木偶似的动作唱歌。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说到这个想法的初衷,吉尔伯特和乔治表示这一切都发生得那么偶然。俩人对当时英国的雕塑教育极其失望,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一直都是“异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以组合的形式去共同创作。毕业后,俩人按照地图上标示的画廊位置,一一拜访,为了吸引注意力,G&G还特地“梳妆打扮”了一番,并尝试把各式各样的疯狂想法和概念推销给画廊主,虽然他们得到的大部分回复都是拒绝,但俩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而一次ICA群展的入选失败,真正打击到了吉尔伯特和乔治,俩人决定成为“活着的雕塑”(LivingSculpture)去开幕展抗议。俩人站在展览场馆正中间,整个晚上就那样静默地站在那里。就是因为这样一次无言的抗争,让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经纪人KonardFischer注意到了他们,并给了他们在更多人面前表演的机会。当时的他们还非常热衷音乐,于是他们把音乐和“活着的雕塑”的理念结合在了一起,便有了《唱歌雕塑》。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大量以活着的雕塑为原型,表演创作更多的行为艺术。1976年,在名为《红色雕塑》(RedSculptures)的作品中,他们尝试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俩人脸上和手上涂满了红色涂料,创作了长达90分钟的“舞蹈”,并曾不间断表演了8个小时之久。对于他们来说,《红色雕塑》和《唱歌雕塑》相比,有更加深刻的寓意。在英式英语中,人们常用“血色的(bloody)”来做前助词表达某种愤怒的情感。吉尔伯特和乔治用红色颜料也象征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愤怒。他们当时的表演无疑对当时流行的抽象主义雕塑和传统派雕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波普艺术、观念艺术为主导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席卷西方,强调解构象牙塔观念,让艺术重新回归生活,吉尔伯特和乔治就是这个理念最大的拥护者之一。除此之外,他们的艺术中,总是带有一种调侃生活的调子在,早在1969年,他们就自嘲自己为“讨厌鬼乔治和大便吉尔伯特(GeorgethecuntandGilberttheshit)”,他们觉得这样尽可能地调侃自己的目的就是别人无法再对他们说出更具有侮辱性的评论,他们总是要提前别人一步,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一切质疑。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从行为艺术出发,但行为艺术的受众群过小,通常都需要通过摄影的形式去纪录、保存和传播。因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转向创作纯摄影作品。不变的是,他们永远是画面的主题和中心。最开始,他们创作了一个名为《饮酒雕塑》的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他们去酒吧拍摄酩酊大醉的场景,再拼贴各种酒瓶的商标和自己的肖像,描绘了一种最真实的英国战后饮酒文化,虽然他们一再强调“我们并不想要去描绘,或是反映生活”,但是这些图片无疑反映了战后英国人对过去光辉的怀念,描述了被酒精麻痹后的生活。从1974年开始,吉尔伯特和乔治开始使用方格切割他们的图像,这种切分图像的形式也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并变成了他们特有的视觉符号。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他们的作品还在讨论个人内心的发掘和拘泥于两人狭小的世界,到了80年代,他们的主题扩大到了关于性,信仰,恐惧,种族差异,政治的讨论,他们的影像作品开始颠覆传统的道德观并把一些符号进行了私有化的运用。在名为“脏话图片”(ThedirtyWordsPictures)的系列里,吉尔伯特和乔治将他们在街道上看到的涂鸦(大都是很低俗甚至淫秽的词语)、居住在周围的贫民形象、街道落魄景象等社会符号拍摄下来,拼接自己的照片,用网格框架呈现出来。在突出自身形象的同时,加入了波普艺术中常用的语言文字符号。由于俩人是雕塑系出身,对于颜色的使用并不是特别敏感,最初他们只是使用简单的黑灰色和红色。随着20世纪80年代照相制版技术的发展,他们开始探索使用多种颜色,并使用电脑拼接技术和平面设计的色彩构成,在视觉上更强烈、刺激、眩目。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1984年创作的四联摄影作品《死亡希望生命恐惧》中,吉尔伯特和乔治第一次拍摄了除他们两人以外的人物形象:社会上的边缘青年。用自己和这些边缘青年的形象作为画面的主体。使用强烈对比的颜色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感官。正如作品名称介绍的一样,四幅作品分别讨论了死亡、希望、生命和恐惧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他们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视觉快感,以吸引更多的普通社会民众参与,扩大作品的受众群。他们自己曾说:“希望作品像广告一样亮丽、易懂、平易近人,让人们获得充分的视觉思考。”1986年,吉尔伯特和乔治获得英国著名的特纳奖,这是英国最具有公众效应和权威的艺术奖项,获奖艺术家都是当年最出色的新锐艺术家。这个奖项也把他们的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是他们创作的高产期,平均每年会创作50幅以上的巨型作品。慢慢地,只是自我形象的指代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禁忌话题和形象,如裸体和粪便,开始充斥着作品的画面。吉尔伯特和乔治从来不避讳他们的性取向和亲密的关系。他们一直以来都想要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在《屎-人类-裸体-世界》中,这一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除了西装革履的两个自我肖像以外,还并排着姿势古怪的裸体吉尔伯特和乔治肖像,连接几个形象的是形状如男性生殖器一样的粪便。被问到为何选择裸体和粪便这样常人觉得低俗猥琐的主题时,他们回答:“我们从来不曾想到那些身体里肮脏排泄物会成为审美的表现对象,裸露的自我会成为艺术的题材,可是它们的确是我们生命中不可躲避的一部分!”毋庸置疑,这样的作品虽然吸引眼球却也带来不少争议,但吉尔伯特和乔治好像从不在乎这些反对的声音,继续将触角伸向最真实和大胆的生活体验当中。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还处在一个初级摸索和学习阶段,虽有过“85新潮”运动的躁动,但是中国艺术家想要一睹西方大师的真迹还是非常困难的,了解西方艺术还只是通过有限的几本印刷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机缘巧合,吉尔伯特和乔治得到了一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做个展的机会。这次展览展出的55件作品中,有40件是吉尔伯特和乔治特意为中国之行创作的。这次个展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和英国当代艺术作品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们的作品给中国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上了一堂重要的课程,让他们看到了原来摄影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和形式去呈现。拒绝单一的审美标准和视觉美感的疲劳,一直是吉尔伯特和乔治不断的追求。在中国,吉尔伯特和乔治可以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举行个展的第一批外国当代艺术家。在北京的几天短暂停留,他们还参观了圆明园画家村和东村,在被问到对那次参观行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两人一致肯定:“即使过去了近20年,我们依然记得那个表演流血的脑袋的行为艺术(这里所指的是马六明用红色颜料往身上洒倒的行为艺术),那让我们感觉很惊异,很棒,原来中国艺术家也在很努力地创作突破传统的艺术。”吉尔伯特和乔治回忆那次的到访,见到了许多艺术家,看了许多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而这一次的中国个展,为中国逐渐兴起的当代影像思潮打下了伏笔。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 | 艺术美文

值得一提的是,吉尔伯特和乔治的每一次个展,都会根据展览现场的空间和墙面尺寸提前进行构思,为空间量身创作作品。他们认为展览现场的视觉设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挂在墙上的作品的尺寸和主题都不是偶然的安排,而是事先拍摄好了展览空间,再依照展厅展览效果做模型。就如中国个展策展人白素明说的那样:“他们的影像拼接作品强烈地刺激了中国青年艺术家,就连展览的专业安装效果都是以前我们没有见识过的。”吉尔伯特和乔治个展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上的刺激,还带来了策展等专业领域的突破和知识。

进入2000年,吉尔伯特和乔治也将满60岁。这个时候的他们,身价已跃升为世界当代艺术市场的前50强。他们的创作还延续着大尺幅的黑网格摄影拼贴形式,并利用数码处理系统去创作,在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上依然走在前沿。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更大层次的突破,他们积极推动着同性恋在社会中寻求平等待遇的宿愿,2005年的《新猥亵图片》(NewHornyPictures)系列作品中,他们结合了关于同性恋和性工作者两个社会禁忌话题,把同性恋性工作者用来招揽生意的广告语放大和吉尔伯特和乔治的肖像并列放在一起。

2007年,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为吉尔伯特和乔治举办了他们职业生涯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回顾展,这个展览占据了馆内四层楼甚至是咖啡厅的一部分,是泰特现代美术馆历史上最大型的回顾展。吉尔伯特和乔治精选了200多幅摄影作品,以及多件影像作品展出。在经历了事业最辉煌的回顾展后,2008年,65岁的吉尔伯特和66岁的乔治在伦敦低调完婚,只有两位助理在场见证。真正名真言顺地向世界宣布两人的亲密关系。对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结婚,两人只是很轻松地回答:“我们觉得时间到了。”

现在的吉尔伯特和乔治已不再年轻,他们摄影作品的发展也纪录了他们的身体和面容的改变,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不会因此而停止,他们依旧创作着大尺幅的黑格摄影拼贴作品,依旧在镜头前、在人群中有意无意地表演“活着的雕塑”,依旧用一种诙谐调侃自我的方式去解析自己的行为和艺术。配合他们喜欢戏谑的生活态度,《艺术银行》编辑以同样的姿态提问,且看他们如何以吉尔伯特和乔治特有的方式来应对。

相关文章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上周五,“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开幕,画展由中国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是两大协会在澳门的首次聚首,包括刘大为、郭怡孮、张道兴、杜滋龄、靳尚谊、许江、全山石等内地名家的120幅作品集体亮相澳门,掀起一股中国艺术风。翻开中国美术史,澳门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站。16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在澳门将油画传入中国...

    188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昆明大观园“裸女”雕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大小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公共雕塑的热潮,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一些丑陋的庸俗雕塑趁机疯狂滋生并蔓延,不仅遭到市民的痛骂,也引来网友的吐糟。从今年8月份开始,搜狐网举办了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网络搜索、专家筛选和网友评选,近日公布了评选结果...

    8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这可能是全美规模最庞大的摄影亚文化。它不属于艺术市场,也听不懂艺术圈那些饶舌头的黑话。它处在画廊和博物馆的势力范围之外,整体受制于某种机构。监狱肖像摄影,在纽约被称为「咔嚓咔嚓」,是全美几乎所有监狱都在举办的活动。囚犯站在让人开心的手绘背景照相,背景是一些象征着无拘无束的中产阶级生活的小木屋、灯塔、城市天际线和海滩。照片而后会送给外面的亲友。在纽约钟楼画廊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中,戴夫&middo...

    7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件光荣的事[图文]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件光荣的事[图文]

    2012网络作家富豪榜出炉“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透露办榜初衷回应外界质疑□本报记者吴海鸥每逢年底、“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时,都少不了争议,今年的第七届也不例外。亮点不少:中国作家首次集体走红毯,获颁象征着荣誉的富豪榜金像奖、首次推出“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引发媒体强烈关注;争议不少:以郑渊洁&ldq...

    3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能诗善画的孟淑敏[图文]
    能诗善画的孟淑敏[图文]

    孟淑敏,号湘竹居士,汉族,籍贯河北省黄骅市,自幼爱好美术、诗词,师从工笔仕女画大家刘思良先生,专攻工笔仕女、花鸟,其绘画风格细致、飘逸,搭配自作诗词题款相得益彰,深受书画收藏者喜爱。作品《读西厢》获沧州市书画比赛一等奖,作品《春夏秋冬》获沧州市中青年书画比赛二等奖,作品《昭君出塞》、《李清照》、《红叶仕女图》、《富贵全家》、《富贵满庭》、《富贵花开》、《富贵和平》、《有余图》等被众多国内外书画爱...

    152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文]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文]

    许江我出身的家庭可以称是教师之家。我父母一生都在教室岗位上辗转,虽生涯波折,颠沛流离,却始终诲人不倦。大约三岁的时候,我已经会背唐诗百首。那时有客人来,常拉我当场测试。幼年的强记与模仿,总是父母脸上的光彩。但和许多少年一样,我对这类读书并无多少兴趣,唐诗百首很快忘却,读书的习惯也未养成。直至我11岁那年,正值“文革”大批斗时期。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正被红卫兵查抄。...

    8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图文]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图文]

    陈九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美术馆艺术总监,艺术家,收藏爱好者。收藏有老家具、木雕、年画、灯笼纸等民俗物品。本版图片高剑平陈九的工作室位于闹中取静的上海山阴路上,这里坐落着好几排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隔着几条弄堂便是鲁迅故居。陈九工作室同鲁迅故居的房型、构造、朝向基本一致。推开小门,经过一个小院落,门上垂落的卷帘隔开了里屋和外院。这样的卷帘不止一次入过丰子恺的画作,令人想到“人散后,一钩...

    15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新作《带灯》出版■贾平凹接受早报专访作家贾平凹。实际上,小说中“带灯”这一人物的原型原是贾平凹的粉丝,他们曾通过手机短信相互联系许久。·关于细节·“靠细节推进小说,就像看巴萨踢足球一样,巴萨踢球就是不停传球,结果出人意料地进球了。在写《古炉》的时候,用细节把故事一点点推进。到《带灯》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做一些技巧变化,让读者更容...

    107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锦江访谈录:大侠也可以很文艺[图文]
    徐锦江访谈录:大侠也可以很文艺[图文]

    徐锦江文/钟耀平蒙海虹景兴燕在这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总有一些人会给你出乎意料的“惊喜”。演员徐锦江就是其一。这个身高1米86的猛男大汉,功夫片中的徐大侠,其实有着十足的文艺范儿:喜爱绘画、收藏、设计,尊重传统,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和真诚。他的画是一派禅意,充满孤独,颇有文人倾向;藏品也是门类广泛,却不拘泥于古代与当代之分;设计力求创意和完美...

    15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我一直在观察兆羽先生的笔墨走向,感觉他那行于笔下的线条,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敛,或者说,一种心灵的自制。兆羽先生的大写意,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尤其是他的那一幅幅古典人物画,如果我们不细加审视,也许你会忽视其蕴涵在笔墨中的精彩。兆羽先生的古典人物,不是外形的舞蹈、躯壳的表现,透过墨色的浓淡,你会在近乎狂放的线条中,捕捉到一种精神的张力,一种影影绰绰的苍劲之美……兆羽和我...

    184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纯爷”吴山明[图文]
    “纯爷”吴山明[图文]

    吴山明黔南佳节68×138cm2013年大凡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作序,又出席开幕式并用他煽情的语调脱稿致辞的画展都是重要的展览。肯定,只要是个展,个展的主人绝对就是一个大腕级的人物。6月19日,刚刚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引起轰动,“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继续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高调登场。高调的吴山...

    25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评论:文化传播,要肯下笨工夫[图文]
    评论:文化传播,要肯下笨工夫[图文]

    漫画30多年前,海峡彼岸的乡愁,还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载不动的乡愁在两岸频繁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中逐渐舒解。这种客观的历史变化,是两岸有识之士持续努力的结果。这其中,承载民族历史信息的传统文化既是舒经活脉的元气,也是沟通交流的舟楫便道。文博界为两岸文化交流打出头炮之后,1993年国家京剧院袁世海、杜近芳等京剧名角组成的95人演出团分两批赴台...

    14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谷文达《远古的遐想》纸本水墨68×137cm1985.jpg在纽曼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中,崇高被当成了艺术的唯一存在价值,纽曼打破了以往艺术中所谓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崇高当成了当代艺术的唯一属性,这种崇高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它是利奥塔所说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崇高。利奥塔哲学是深受纽曼艺术影响的,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崇高”概念,便...

    187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