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洋 点击 :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 | 艺术杂谈

蒙娜丽莎

意15万人联名要求法归还《蒙娜丽莎》

历史上,这幅蒙娜丽莎曾经在1911年被一名意大利人偷出了卢浮宫,两年后这名小偷被捕并判刑,画作重新回到卢浮宫。这可能是达芬奇1516年将《蒙娜丽莎》带出意大利后,这幅画作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这名偷窃者的地下室里。当时对于是否要归还画作,意大利议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结果是,《蒙娜丽莎》又回到了它在卢浮宫的老位置,而且安保措施更严厉了。

这次组织归还画作请愿的是意大利一些社会活动家,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和环境遗产委员会主席文森蒂说,他已向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正式提出请求,呼吁将《蒙娜丽莎》归还给佛罗伦萨乌菲奇博物馆。他认为,归还这幅名画是具有历史和道德意义的。但是卢浮宫官方已经驳回过他的要求。对于这幅制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两个国家为何争执百年仍然难以定论法国华人媒体《巴黎观察》记者魏伟琼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魏伟琼:其实意大利人希望在2013年的时候能够让画作《蒙娜丽莎》回到意大利,参加一项画作回归佛罗伦萨百年的纪念活动,这一个要求去年一提出的时候,就已经遭到了法国卢浮宫方面的拒绝。拒绝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这幅画本身太脆弱了,经不起折腾。因为当年达芬奇在作画的时候,他是直接就画在木板上,而现在木板后面有一条不可修复的裂缝,任何的移动或者搬运都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拒绝的第二个原因是,向卢浮宫提出借画的组织并非是官方组织,仅仅是意大利一个民间团体,他的负责人文森蒂在艺术展览行业的名声不太好,所以作为法国卢浮宫方面,当时一接到这个请求时立马就拒绝了。至于今年对于他的这项请求的结果,就不是特别乐观。

《蒙娜丽莎》被作者达芬奇带出了意大利,在法国时被法国王室买下,在凡尔赛宫放置了一段时间,它后来曾经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挂在自己的卧室。法国大革命后,《蒙娜丽莎》被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如果从时间上来看,蒙娜丽莎在法国居住的时间远远长于它在自己的“出生地”待的时间,那为什么意大利人敢于喊出“让蒙娜丽莎回家”的呼声这样的呼吁在法律上又是否站得住脚

自从那名意大利小偷身后的《蒙娜丽莎》真迹露面后,1911年在意大利议会上关于是否归还画作的激烈争论其实就是在讨论这幅画作的归属权。一个是著作权,一个是归属权。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 | 艺术杂谈

卢浮宫

关注意大利文化遗产的社会人士正掀起一场“归还蒙娜丽莎”的运动。他们已经征集了15万签名,呼吁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将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归还给它的家乡佛罗伦萨。但是,法国方面已明确拒绝,《蒙娜丽莎》的归乡之路看来并不会很顺利。

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按照意大利国家历史、文化和环境遗产委员会的说法,20世纪初叶,这幅世界名画曾在佛罗伦萨乌菲奇博物馆展出,佛罗伦萨才是它的家。该委员会主席文森蒂,也是此次“归还蒙娜丽莎”运动的组织者表示,他已向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正式提出归还名画的请求。他说,归还的名画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此举是标志性的也是道德的”。但是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已经回绝了意大利人的要求。看来佛罗伦萨的归还要求并不是轻而易举可以成功达成的。

《蒙娜丽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完成。这幅画的意大利名字叫《拉·乔康达》。达·芬奇从1503年开始为丽莎·德·佐贡多画肖像。她是一位富有的托斯卡纳丝绸商人的妻子。艺术史专家认为,1516年达·芬奇应弗朗西斯一世邀请访问法国时,随身将这幅画从佛罗伦萨带到了法国。

当时的法国皇室用重金收藏了这幅画,在凡尔赛宫存放了一段时间,它后来曾经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这幅意大利名画最终落户卢浮宫博物馆。1911年这幅画不幸被盗,2年之后画作却出现在意大利人文森佐·佩鲁贾位于佛罗伦萨的家里。他曾经作为粉刷工在卢浮宫工作,后来又参与卢浮宫名画防盗玻璃罩的安装工作。当时,这幅画先后在乌菲奇博物馆和罗马短暂展出后又被还回卢浮宫。佩鲁贾后来因为偷盗名画而被捕获刑。

《蒙娜丽莎》的原作尺寸很小,目前与《米洛的维纳斯》雕像和《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塑像并称卢浮宫“镇馆三宝”。20世纪60年代,该画曾被一位年轻的玻利维亚人投掷的石块击中,致使画像人物右臂损坏。现在,这幅画被放在厚厚的防弹玻璃后面。据统计,卢浮宫90%的参观者都不会错过这个“微笑”。博物馆的纪念品店每年售出的《蒙娜丽莎》纪念品超过33万件,包括明信片、磁铁和拼图。

自1789年卢浮宫成立,《蒙娜丽莎》入住以来,除了几次意外事件外,博物馆一直避免中断此画的展览。只有在2001年4月4日因乔迁展厅,《蒙娜丽莎》休了1天假。上世纪60年代时,此画的估值已达1亿美元。

《蒙娜丽莎》最令世人议论不休的是画中人物那神秘的微笑。曾经有专家用X光线对画作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修复工作已经导致原作被重新画了3次。使用3D和红外线成像技术对画作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画作的模特戴着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面纱,通常是刚刚生过小孩的妇女会戴这种面纱。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 | 艺术杂谈

达芬奇自画像

据报道,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算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但是意大利的社会活动家最近收集了全国15万人的签名,共同呼吁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归还给这幅名画的“诞生地”——佛罗伦萨。这个请求将会得到怎样的回应?《蒙娜丽莎》的归属又有着什么样传奇的故事?

曾短暂回归“老家”

1503年,达·芬奇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始创作这幅画,然而画作完成之后,并未一直保存于意大利。艺术史学家认为,达芬奇1516年迁居至法国时随身带走了《蒙娜丽莎》。之后,法国王室买下这幅画,在凡尔赛宫放置了一段时间,它后来曾经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该画被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1911年,《蒙娜丽莎》曾被人从卢浮宫盗走,两年后于意大利人文森佐·佩鲁贾的家中发现。佩鲁贾曾作为粉刷匠在卢浮宫工作,后来被招募参与卢浮宫名画防盗玻璃罩的安装工作。他利用这一机会,将“国宝”盗走带回意大利。佩鲁贾之后被捕获刑,画作又重新回到卢浮宫。

《蒙娜丽莎》大事记

达·芬奇150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创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1516年迁居至法国时随身带走了画作

法国王室买下这幅画,放置在凡尔赛宫等多个王宫

法国大革命之后,该画被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1911年被偷走并带到意大利

盗贼被捕,画作重回法国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 | 艺术杂谈

蒙娜丽莎局部

蒙娜丽莎是卢浮宫四大镇宫之宝之一,它背后的秘密被研究了几个世纪。意法之争更代表着它的珍贵价值。究竟蒙娜丽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近几年艺术家们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还原了一个我们未曾发现的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堪称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画作,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远赴法国罗浮宫,去看这幅被阻隔于防弹玻璃之中的名画。2010年,法国摄影师兼工程师PascalCott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多光谱相机,拍下了13幅2亿4千万像素的“全裸照”。这些史无前例高画质的照片,终于为世人揭露了25个从前肉眼无法看到的秘密。

此次展出的“全裸照”中你会发现,原来“蒙娜丽莎”是有眉毛及眼睫毛的,只是随时间侵蚀掉了,蒙娜丽莎的背后有小路、丘陵,天空及山恋的颜色原本是蓝色,而不是现在所见褪色后变成的绿色,双手紧握毛毯的位置、笑容、脸部大小及表情都有被修改过。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在蒙娜丽莎眼睛下有3处瑕疵,据说是因为当时被拿破仑挂在浴室受潮的缘故。本次展览中也展示了这些细微的变化。

此外,本次展览还邀请到意大利湿壁画大师安东尼奥·迪·维多,以原尺寸、原工法、原景、原色忠实地呈现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以宗教为主题的湿壁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绘画,是一种将绘画与泥水混合的绘画技法,画于墙面或屋顶之上,构图和上色必须在灰泥干燥之前迅速地完成。但这种绘画方式对慢工出细活的达·芬奇而言,显然是不适合的,虽然尝试多种方法但并不成功,仅在几年以后,《最后的晚餐》就开始褪色,灰泥也出现裂痕或剥落,导致我们今天看到的画作,遗失了许多细节。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最后的晚餐》,都是后人临摹的油画,或是复制画。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 | 艺术杂谈

希特勒作慕尼黑街景

与此次意大利要求法国卢浮宫归还蒙娜丽莎的事件相同,希特勒的四副画作也曾经陷入一场画作归属的争议事件中。由此看来,现如今著名画作的归属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界一个极其引人关注的问题。

希特勒的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继承人向美国法院申诉,声称美国陆军手中的4幅希特勒所作的水彩画是非法掠夺所得,应当归还德国。而美国最高法院却裁定美国陆军是这4幅水彩画的合法拥有者,驳回了他们要求归还的请求。

近年来,欧洲的法庭处理了许多要求归还纳粹占领期间被夺走的珍贵艺术品的诉讼。这次的情形却不太一样,因为这些描绘街景的水彩画实际上只是业余作品,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由于它们出自希特勒之手,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希特勒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呆在维也纳,试图成为一名画家。他在这方面最终一败涂地,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到了慕尼黑。在那里,他依靠大肆宣传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其中霍夫曼的功劳不小。霍夫曼后来成了纳粹的官方摄影师,希特勒经常到他的家和工作室中与他的情妇爱娃幽会。1936年,希特勒把这4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霍夫曼。战争期间,霍夫曼把这4幅画和他收藏的250万张照片一起存放在巴伐利亚的一座城堡中。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军队找到了这些东西。照片被送往纽伦堡作为战犯审判的证物,而这4幅画则被悄悄运回了美国,保存在华盛顿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所在。

霍夫曼在1957年去世,他的儿子在整个50年代一直试图索回这些照片和水彩画。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购买了希特勒画作部分权利的艺术品收藏者代表他自己以及霍夫曼的后人提起诉讼,要求美国归还这些物品。2001年,美国一个上诉法庭判决这些画是美国陆军的财产。尽管霍夫曼的后人辩称美国的态度是对其自身的一种嘲弄,因为美国一直支持对“战时对私有艺术品的掠夺行为”进行检举,但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还是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相关文章

  •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图文]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图文]

    路易斯·布尔乔亚,avenzarevisted重访阿温扎1968-1969青铜、硝酸银制青铜表面抛光43.2x104.1x88.9cm林冠艺术基金会收藏路易斯·布尔乔亚的艺术创作与她传奇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谜一样的诱惑,人们越是想清楚直接地解读它们,越是在其模棱两可的符号和语言中不可自拔。同样,在艺术史的谱系中也难以找到与其作品一一对应的、明晰准确的框架,她那风格多变...

    16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缺山补山 缺水补水:将高山流水“搬入”室内[图文]
    缺山补山 缺水补水:将高山流水“搬入”室内[图文]

    李可染《山高水长图》文/钟葵现代家居和办公室的装饰往往离不开书画作品的点缀。就中国传统书画而言,每幅作品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阴阳五行特性,因为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所以在用书画作装饰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何用书画营造阴阳平衡的室内气场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场?下面,钟葵就为读者解答这个问题。石鲁《太行山》以山景为主书画与家居装饰室内装饰似乎离不开书画作品,无论是古代的宫殿衙署、诗书人...

    7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图文]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图文]

    利皮VS波提切利:画中画的致敬“艺术史是给成人读的鬼故事。”——阿比·瓦尔堡从古希腊到十六世纪绘画,再到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史就像是一次次似成相识的时间旅行。在二十一世纪,电子科技带来的无限度复制已变成庸俗的现实,反复与重现的意义何在?反复,如德勒兹所言,是对原型的解放,是原型挣脱出框定它的时间,获得属于它的新生命&mdas...

    192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达明·赫斯特作品《真理》姜岑“精彩”是当地人的一种反馈,“丑陋”则是另一种声音——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雕塑作品《真理》像战士一样伫立在英国南海岸的伊尔弗勒科姆,但却并未获得广泛好评。事实上,面对城市的公共雕塑,一直就有着各种是非与爱恨。《真理》是她的名字,尽管在有些人眼里她倒更有点像嗜...

    11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再少一点,书籍设计的克制与约束”。创意的事情这么有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克制自己,要约束呢?做了十几年以后,我发现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问题有点严重。我们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现在正处在国内设计专业、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卡到这个创意呢?创意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分秒必争,图书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rdq...

    1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十年磨一剑——陈鸣楼和他的《南宋皇城图》[图文]

    陈鸣楼南宋皇城图日前得见陈鸣楼先生和他刚刚创作完成的《南宋皇城图》,这是一幅纵0.5m,横38.0m的长卷,进一步得知是画家耗时10年之作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北宋有张择端为汴梁(今开封)绘制了闻名海内外的《清明上河图》,为世人还原了一派热闹繁荣的北宋都城汴梁景象,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宋朝民居、民风、民俗的图像资料,文献价值不言而喻。而至于南宋,因偏安等历史原因总是与国力的衰落、颓败交织在...

    7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最后的Art HK 最好的时代[图文]
    最后的Art HK 最好的时代[图文]

    最后的ArtHK最好的时代整整四天,香港湾仔的国际会展中心门口挤满了车和人。5月20日,最后一届ArtHK在这里落幕。伴随这个华丽舞台谢幕的,是一张长长的成绩单,数亿港币的现场成交记录。香港DeSartheGallery以300多万美元售出中国艺术家朱德群的作品《No.313》,一位东南亚收藏家成为这张作品的新主人;而TornabuoniArt则成交了AlighieroBoettih个人展...

    12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奎松回应新书硬伤质疑:学术批评应回归学术[图文]
    杨奎松回应新书硬伤质疑:学术批评应回归学术[图文]

    杨奎松著的《忍不住的“关怀”》近日,网上有人以“史清”的名字发文,指出知名历史学者杨奎松新作《忍不住的“关怀”》里的百处“硬伤”。昨日,杨奎松对史清的质疑做出公开回应,认为该文章指出的“多数问题”属实,对此,他“心服口服”,“不想做任何辩解...

    16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雕塑家访老兵创作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图文]
    雕塑家访老兵创作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图文]

    李春华用手机向老兵付心德展示他的雕塑(中国青年报)仅凭一双手,一把薄薄的木制刮刀,雕塑家李春华创作了402个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凝固了70多年前的那段抗战史。伴着汽车里程表上公里数的跳跃式增加,和飞机航段里程的迅速升级,这位49岁的雕塑家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寻访了上百名在世的远征军老兵,其中的28位被塑成了雕像,放置在庞大的雕塑群最中央。402个雕塑中,最显眼的是老兵付心德的塑像。...

    13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著名画家吴佑国--在艺术之路上奔跑![图文]
    著名画家吴佑国--在艺术之路上奔跑![图文]

    吴佑国,男,汉族,1947年生,陕西华阴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外聘教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研修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受聘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任教。曾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工作,并进行绘画研习,创作了大量的国画、版画、金石作品,后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吴佑国国画作品吴佑国自幼喜欢习字作画,然而家境十分贫寒。他的青少年时期艰苦努力的心理,为了生活,他过早地工作,当泥瓦工、油漆工、...

    18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胡正伟河边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宇宙宏观到分子微观,从摄影到三D造型,最新的科技手段正力争满足人类视觉对真实体验的要求。科技手段虽然能记录事物的瞬间和发展过程,但视觉真实却无法呈现事物对人的真情实感,这就为绘画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绘...

    7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花鸟画家靳吉顺认识靳吉顺先生已经有十多年,靳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儒雅,如他的画一样考究工整。他的画都是从自然生活中拈来的小景,梅兰竹菊、牡丹、荷花,这些简单一枝一叶的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升华了。难怪他的老师——当代花鸟大师霍春阳推崇他的这位高足,给他的画题字:淡妆。出淤泥而不染,细细品着他的画,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丽给人予美感。他的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被摆上...

    109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练地书有四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广交朋友、提高技艺。”这是淄博市书法爱好者宋宝璋对地书的概括。宋大爷今年68岁,打小就爱好书法,退休后更是精于研究,练书法已有50个年头。对书法的热爱使宋老不仅在家练,出门也练,他从1998年开始练地书,由于天天出现在公园广场,过往行人都知道他,现在宋老已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一提到他,见过的...

    17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