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博 点击 :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 | 美术知识

利皮VS波提切利:画中画的致敬

“艺术史是给成人读的鬼故事。”——阿比·瓦尔堡

从古希腊到十六世纪绘画,再到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史就像是一次次似成相识的时间旅行。在二十一世纪,电子科技带来的无限度复制已变成庸俗的现实,反复与重现的意义何在?反复,如德勒兹所言,是对原型的解放,是原型挣脱出框定它的时间,获得属于它的新生命——反复即生成。在这个不断生成的时间里,各种同步或错步的反复都像是属于艺术本身跌跌撞撞的舞蹈,以其出其不意的节奏打断着每个历史学家脑中清晰的编年史。

当菲利皮诺·利皮(FilippinoLippi)获得罗马的SantaMariasopraMinerva教堂其中一间小教堂的祭坛画委托时,他已然在思考着如何超越他的老师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以至于当这袭巨大的祭坛画揭幕之时,人们已经无法判断究竟是他在沿袭其老师的空间结构、还是反之。

如果说,波提切利在这幅《耶稣降生》的小画中,用茅草屋框出并嫁接了的圣母耶稣与舞蹈天使上下两个空间,那么利皮则在这个空间切割的范本上又加入一层神学意义的时间重叠。于是框内发生的《天使报喜》预示着框内圣母的升天,框外的人物就像波提切利画中前来目睹耶稣降生的天使们,讶异地看着、做着手势。他们既是框内道成肉身场景的观众,也是圣母升天神迹的目击者。

利皮像一个电影导演一般掌控着画内画外、框内框外的景象重叠:壁画外沿画成的柱子对比着浮雕镀金的框柱,它延伸进入了观者所处的空间,而与画中画里,那根圣母身后的巧妙的、不对称的柱子构成了一种空间的动态。这幅浓缩了记忆与预言的祭坛画或许也是菲利皮诺·利皮给他老师最惊艳的一份毕业答卷。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 | 美术知识

曼·雷VS普桑:身体超越流派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曾声称要炸掉巴黎的卢浮宫,他们对美术馆和传统艺术的叛逆已然家喻户晓。

但就在卢浮宫的展厅里,存着一幅普桑(NicolasPoussin)的《阿什杜德的瘟疫》。画的前景里,一位母亲上半身裸露着躺倒在大片的地砖上,她的身体被极度压缩,她的孩子伏在她的胸前。四周满是散射状的动态,有人在远处仓皇逃离,有人从左右捂着鼻子前来观看这具尸体腐烂的戏剧。这具被扭曲得难以辨认的身体正在从意识退回物质、退回一滩肉体。

那些药炸掉卢浮宫的艺术家们一定曾经见识过这幅十七世纪绘画。其中一位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ManRay)用他自创的胶片处理方式完成了1929年的《物质高于形式》。

相片中的裸体被强烈的光影消解了体积感,她的身姿扭曲在一片拼贴在背景里的地砖上,仿佛是要提醒不知情的观者这具身体的出处正是普桑画作前景的石板。或许,这两具极度相似的身体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摄影师受到了卢浮宫中这幅绘画的启发”,而是一种更为微妙和深刻的历史关系。

曼·雷的作品像是对普桑画作的放大与特写,他截取了这幅画中对古典构图和叙事最具颠覆性的细节,他重新发现了普桑画作中酒神式的癫狂,以及一个非古典、非传统的超现实普桑。或许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意识到普桑对这具身体处理中根本的扭曲,意识到其实在曼·雷摄影中看似新奇的摄影特效,其实早在普桑画中母亲身上那块残暴光影中,就已经被开创。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 | 美术知识

科坦VS贾科美蒂:静物的魔力

不论是杜尚现成品之后的现代雕塑,还是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的静物画,进入艺术的物都成了魔法的载体。特别是当把超现实主义时期的贾科美蒂(AlbertoGiacometti)与西班牙巴洛克时期的静物画家胡安·桑切斯·科坦(JuanSánchezCotán)放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形式与空间感接近得令人惊讶。

科坦的年代,静物(和风景画的发展并行)刚刚获得了在画布上的一席之地,它们可以脱离叙事、人物、甚至寻常的空间语境构成它本身的在场。壁龛一样的空间与画布的长方形呼应,被左面投来的光束烘托出静物的自在与深度。贾科美蒂雕塑中的圆球是将画中切口朝上的瓜翻转向下,并被放在悬空卷心菜的位置上;画中右侧越出壁龛边沿的黄瓜和瓜果切片的尖角则被贾科美蒂融为一体,变身为圆球下的楔形物。围绕着它们的方形铁栏杆似乎是一个掏空了的壁龛,它的反影。

对这个作品的分析时常强调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情色意味。这两个介乎身体器官与抽象形式之间的物在光影对比下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动态。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数百年前的蔬果便与人类的身体和器官有着象征性的联系。这些被切开的、挑逗着观者触感的物在光和影的交错中仿佛都要开始移动,它们之间微妙的间隙就像是贾科美蒂雕塑中球与楔形物之间永远无法完成的触摸。

或许这番比较留给我们更深远的问题在于:静物画和现成装置作品之间的逻辑的异同处到底是什么?艺术与生活在这两种看似相去甚远的艺术形式中交错着,而贾科美蒂无疑跟随着杜尚,在二十世纪重新发现了巴洛克静物的魔法。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 | 美术知识

电影术的马VS帕特农浮雕的马:运动的神话

让我们想象帕特农神庙,让我们想象我们在廊柱外一步步走着,就像千年前为了欢庆游行的雅典城民。一根根廊柱挡住又揭开庙内的景象,挡住又揭开内墙上的中楣上群马狂奔的图像。动态,在一步步间明灭,雅典全城流动了起来,浮雕上一序列的群马都在人流步步间形成了奔跑的感觉。横饰带浮雕上的马匹与游行的人们都环绕着建筑运动,这周而复始的步伐是仪式的时间、神圣的时间,令古城在轮回中趋近永恒。

这如何能不令人想起电影诞生之际的那些串联而起的定格照片——一匹马奔跑时的活动影像?电影卷轴也是一圈接着一圈,令运动在时间中发生。帕特农神庙是一座古老的电影院,而电影也是最当代的巫术仪式。

作者简介:钱文逸,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与材料研究硕士,九零后生人,痴迷存在于图像/影像中的时间问题。

相关文章

  • 水墨“还乡团”?[图文]
    水墨“还乡团”?[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展作品《红色幽默》最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新水墨展,乍看之下让人欣慰,似乎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并且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再看之下却不免忧虑起来,走出去的究竟还有多少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艺术?还是早已在别人的话语权下悄悄变了味?同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在连续走高之后,中国艺术的学术地位是否在国际上得以同步提升?还是国人的自尊心在自摸之后得以暂且的满足...

    2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本科招生考试拉开大幕,象山校区内,色彩科目考试现场。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报名人群似乎让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在东方得到了响应。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2月10日晚一名从山东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男生猝死,正在济南参...

    5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春雨空濛贾雨的画我一直放在“读”的层面,而不是“赏”的层面。我私下以为,“赏”只注意了形式,即一些表面的东西、一些外化的、很多人都能发现的普遍性。多年来,我立于“读”的思考和探究,这是视角关照和心灵感知的一种结合。“读”能让我沉淀、厘清、发现表层下深藏的内核。“读...

    10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金子艺术家徐冰最新个展“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近日正在英国V&A美术馆展出,据了解,这件他近年来创作的规模最大的作品将在V&A的中庭花园“住上”3个月。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今年10月,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在被拍出1.8亿港元后,其首个法国大型回顾展旋即在巴黎开幕;今年9月,...

    92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我有朋友曾问我在看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过程中究竟应以什么为观画的标准?看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又应该看到些什么?我且没有能力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个万能的标准适用于全部的传统中国画抑或者水墨画。因为,现代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很多,变化很大。就我自己而言,也仅仅依靠个人兴趣、研习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积累了些许的经验,或许可以这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些作品。所以在这里我也仅就自己的观画经验介绍一种观画的方式,即&ldqu...

    171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2012年10月冰雪画派在燕山写生当前美术界对画派打造的讨论声音颇高,褒贬不一。本想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让历史来做最后结论的心态不参与争辩,但因前不久看到在《美术》杂志上刊登的《名不副实的“画派”制造》一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近10多年来,中国画坛掀起了‘画派’打造热”,大有‘占山为王’、&lsqu...

    2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是依靠黑白画练习走近现代美术的。1984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研修期间他集中精力从事黑白版画艺术研究、创作,他的结业习作——65幅黑白组画《大千世界》(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美术》月刊第6期、《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5日版有介绍),就是他百余天近似疯狂地夜以继日创作的结晶,是他经历85美术思潮的见证。1989年,...

    185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黄永玉的“江湖”情怀[图文]
    黄永玉的“江湖”情怀[图文]

    黄永玉黄永玉老人是个“奇人”,这个“奇人”实在是不太好定位,掰着指头数,他的头衔就有好几个,诸如,艺术家、画家、版画家、漫画家、雕塑家、诗人、散文家,而耄耋之年的他,又突然写起了小说,且是构架宏伟的自传体长篇——《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小说写了好几年,已有几十万字了,但杀青却遥遥无期,因为到现在才写到他小学毕业的时候,对此...

    12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鲍卓尔(广西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晨曦国画在我们把更多的题材选择侧重于写生照片和凭空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内容。在悉心的观察与发掘中,我发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与场景,最重要的生活表现与构成都存在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学习,饮食,娱乐。然而作为一个女生,需要表达由自身出发,最能够体现女性特点的,明显与男性生活巨...

    1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饶宗颐总结学术成就因长寿 信奉“做人当平和”[图文]
    饶宗颐总结学术成就因长寿 信奉“做人当平和”[图文]

    近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出缺6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深孚众望的学术宗师,于“天下第一名社”领袖群伦,成为文坛一时佳话。2003年大病愈后,饶宗颐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更极少出任社会职务。这次接任西泠印社社长,出人意料。幼承家学的饶宗颐,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已超过70年,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

    16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张乐平的《意料之外》,刊于《中国漫画》1936年第8期。描述一位摄影师去江边拍摄跳水的镜头,找的女演员跳入江中之后,摄影师见江边有遗书一封,顿悟女演员原来是跳江自杀了。早报记者田波澜1919年11月14日,23岁的长沙姑娘赵五贞,因为不愿意奉父母之命嫁给富商老头吴凤林做继室,在多次反抗无果的情况下,最后用刀自戕于花轿内。此事轰动一时,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仅湖南《大公报》就发表了近10篇文章...

    14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作品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川美现象在走下坡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118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前年初春,停产后的首钢北京厂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贯穿厂区的铁路线上不再有火车的轰鸣,平坦的马路上少了往日的车流,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匆匆走过,曾经沸腾的钢城宁静着。宁静的钢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月季园的小草悄悄地拱出地面,垂柳泛出淡淡的新绿,朵朵玉兰含苞待放,在碧波涟涟的群明湖上,不时有鸟儿从水面上飞过……曾经迷人的钢城依然美丽。迷恋这美丽钢...

    11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