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嵘嵘 点击 :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 | 美术趣闻

路易斯·布尔乔亚,avenzarevisted重访阿温扎1968-1969青铜、硝酸银制青铜表面抛光43.2x104.1x88.9cm林冠艺术基金会收藏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艺术创作与她传奇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谜一样的诱惑,人们越是想清楚直接地解读它们,越是在其模棱两可的符号和语言中不可自拔。同样,在艺术史的谱系中也难以找到与其作品一一对应的、明晰准确的框架,她那风格多变、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早已打破时空的界限,在艺术风格缤纷变幻的二十世纪始终遵从着有关记忆、身体、性别的自传性线索,让一切试图将其归入某类风格或流派的举动显得浅薄幼稚。

路易斯·布尔乔亚出生于1911年,虽然自193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但直到1982年,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才为她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回顾展,这也是她首次在大众面前完整地展示其私密性的艺术创作,由此奠定了她在战后美国艺术中的地位。1989年,法兰克福美术馆为她举办了在欧洲的第一次重要回顾展,随后她接连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人们在惊叹她长寿的同时,也对其旺盛的创作力和多变的风格表示由衷的钦佩。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 | 美术趣闻

路易斯·布尔乔亚crouchingspider潜伏的蜘蛛钢270.5x835.7x627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形象或是停留在《父亲的毁灭》(TheDestructionofTheFather,1974)中那个对父亲的背叛耿耿于怀,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叛逆期的小女孩上;或是停留在尺寸巨大、危险丑陋却又能提供防御保护的“蜘蛛妈妈”(Mama,1999)上;又或者是那张由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Mapplethorpe)在瞬间拍下的照片,在那里,布尔乔亚手持自己的作品《小女孩》(Fillette,1968),微笑的表情中带有些许讽刺。这些形象彼此独立却又相互重合,各自彰显着不同的视角,却又都将注意力投注在欲望的压抑与爆发、人类的孤独与脆弱这一艺术家永恒的创作主题中。

2012年10月27日,林冠艺术基金会在798艺术区举办了“路易斯·布尔乔亚:孤身与共存”艺术展,这是布尔乔亚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她去世后作品的首次大规模亮相。这些贯穿艺术家七十年创作历程的代表性作品,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神秘且忧伤的布尔乔亚的兴趣,让人们重新审视并寻找布尔乔亚的作品对于当下的意义。

无论布尔乔亚的创作风格如何变化,使用的材料如何丰富,都离不开她对身体和性别的记录与描述,从其创作于1940年的早期作品“女性之家”(FemmeMaison)中,就不难发现她出对身体和躯干的强烈兴趣,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的质疑与消解,从而引入对个体交流、社会分工、责任与权力、孤独与脆弱等问题的思考。女性身体与建筑的组合是有机体与几何体、柔软与坚硬的碰撞,暗示出家庭不仅是女性需要用一生承担的责任和负担,而且是对她们心理及生理的一种束缚和压迫。身体是布尔乔亚在潜意识中进行自我解放的途径,她创作了许多关于女性身体躯干的雕塑,但大多畸形残缺、破碎断裂,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美感,《天性习作》(NatureStudy,1984)中带有性暗示的层叠乳房看起来更像是来自身体内部不断裂变的肿瘤,表现出她对女性性征的不满与恐惧。

同样的愤怒与厌恶还表现在她对男性特征及躯体的处理方式上,《迷宫塔》(LabyrinthineTower,1962)坚硬的汉白玉质地搭配扭曲的男性生殖器造型,仿佛正在无情地嘲笑一个空洞特权的瓦解与崩溃。这种情绪还出现在《悬挂两面神》(HangingJanus,1968)中,洞悉过去、预言未来的双面神Janus正无力地悬挂在空中,对过去的笃定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同疲软的阴茎,在现实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

这种对身体和性别的矛盾在《父亲的毁灭》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件作品中,肿瘤一样的球体充塞着压抑、幽闭的空间,其柔软的质地仿佛在暗示危险的流动和膨胀,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被恐惧吞噬。布尔乔亚对父亲的憎恨来自于幼年时父亲对家庭和母亲的背叛,这种背叛带来的痛苦始终伴随着她的成长,她憎恶父亲的压制和束缚,深陷于父亲造成的混乱与焦虑,对性和欲望充满矛盾与困惑。但另一方面,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父亲的依赖和希望,只是她越想回到过去,父亲的不忠和母亲的软弱就对她伤害越深,当她想要规劝自己时,却只能得到更多的惩罚。在这里,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得到了彰显,只不过主角由男性换成了女性,布尔乔亚在解构父亲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内心的恐惧与痛苦。

布尔乔亚是最早一批使用橡胶和人工树脂这类不定性材料的艺术家,在她看来“任何特定媒介或者技法都没有特权,不同材料会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区别于前辈艺术家对永恒和稳定性的追求,她从不回避身体脆弱的本质,就像她所说的那样,“雕塑使我和我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相较于视觉感知的纯粹与完美,布尔乔亚的雕塑更加关注对触觉的感知,她在一个视觉占统治地位的范畴内,试图通过身体的本质来寻找触摸的愉悦,以此来挑战男性在视觉愉悦中的权威以及视觉中的权利模式。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作品表面上与父亲有这更多的联系,但父亲只是表面现象,她的最终目的是对自身痛苦的宣泄和对母亲的保护,编织在这里成为连接家、回忆和母亲的特殊线索。

在自家经营的地毯编织工坊中,布尔乔亚的母亲负责修补那些残破或破损的地毯。她的这份工作和她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一样,用尽心力地将分散破碎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布尔乔亚对母亲的“编织”和“修补”的能力抱有强烈的期待,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保护的实施,确保她避免由父亲带来的孤独和遗弃,但同时她也强烈地感受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以及她和父亲对母亲所承受痛苦的视而不见。

布尔乔亚为大蜘蛛取名“妈妈”,蜘蛛结网犹如母亲的编织,这只巨大的蜘蛛看上去并不友善,充满防御性和进攻性,预示着愤怒与威胁,但它同时也象征着勤勉、劳作和保护。这一意象在布尔乔亚后期的创作中不断被重复,与之前采用不锈钢和大理石材质不同,她用旧衣物拼贴出蜘蛛身体的部分,其情感中的进攻与防御逐渐转移到黏合与维系,这既是对母性本能的延续,又是对自己与母亲关系的重新审视。她说“缝纫是将破碎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联系成一个整体”,对于母亲来说,所有的保护和隐忍都是为了获得一个整体,也暗示出布尔乔亚恐惧孤独、遗弃和分离的深层原因。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无论是局部的躯干还是拼合的身体,任何事物的表面性征并不是布尔乔亚作品意义的最终归宿,她总是在有意模糊事物间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都将其指向对记忆的探寻和表达。对于她来说,记忆是一切内容的来源,也是痛苦的根本所在,她对记忆无止境的重复既是为了摆脱苦难,又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她说“过去总是被现在斩断,当你忽然意识到过去正在离去时,那些消逝会让你感到震惊和伤痛。”当她得知童年时居住在法国的家已经被夷为平地时,她决定通过作品来悼念过去的记忆,《密室》系列(Cell,1900-1993)由此诞生。在那些满足观众窥视欲望封闭空间中,记忆的双重性得到了最大的彰显,从而将自传性与普遍性同时赋予布尔乔亚的作品。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是当今最值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如同她的长寿一般,显示出“越老越聪明”的特点。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她的创作早已跨越了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模式,对身体和性别毫无回避的表现将多元性的情感因素带入了具体的雕塑作品中,不断地对父权结构和社会结构进行质疑和挑战。许多艺术史家将布尔乔亚归入女性主义的队伍中,事实上,布尔乔亚的创作几乎与女性主义同步,甚至走在了那些理论的前面。正是因为她探寻情感、记忆、脆弱、恐惧这些人类普遍本质,表达自我最内在的真实感觉,她的作品才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总是给予人们启发和思索,被不同时代的人理解。

如果说布尔乔亚的作品是她对情感的一种规劝,那么伴随她一生的痛苦和回忆便是对她的惩罚,而真实的情感和直面的表达则是拯救这一切的最佳途径。

(本版图片拍摄:雷坛坛(JonathanLeijonhufvud)©路易斯·布尔乔亚艺术信托机构版权所有,由VAGA,NY特许)

相关文章

  •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JamesGahill)于美国时间2月14日在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7岁。他在《隔江山色》、《江岸送别》、《气势撼人》等系列著述中所构建的对于元明清绘画的独特叙事分析模式,被评价为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高峰。最后的著述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顶级博物馆之一。该馆前中国艺术部主任、现任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亚洲...

    90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笔法中蕴含了提按、虚实、干湿等抽象元素;西方画家米罗等人都曾在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宋梁凯的泼墨仙人以大写意的笔法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国美术界,一些美术理论家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抽象国画跟中国传统国画、现代中国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

    7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

    4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叔同和西画东来[图文]
    李叔同和西画东来[图文]

    留日时期的李岸(李叔同)中华美育会在1920年4月20日发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藏)李叔同先生笔”(右上),这一史料成为证明《半裸女像》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证据。2012年中央美院在库房中发现了《半裸女像》(左,修复前),并加以修复(右下,修复后)。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然而李叔同油画命运多舛,存...

    12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正在创作。刘占昆摄作者:刘占昆范文娟8日是中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艺术一旦跟金钱挂钩,就变了味道。真正想学瓷板画,十年之内不要考虑钱的事情。”南昌瓷板画是一种...

    14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1992年,田沁鑫在韩国首尔。□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谢奕娟当刘晓庆领衔的话剧《风华绝代》激发的余响还未消,话剧《青蛇》又刷新了人们对女导演田沁鑫的印象,而广州观众从6月27日~30日也有机会在友谊剧院欣赏到田沁鑫执导的《青蛇》。对于田沁鑫而言,不论是颠覆改编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早年让她拿奖拿到手软的《生死场》,这位满腹经纶的女导演总能带给人们一波接一波的惊喜和感动。生活中的田沁...

    18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文]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文]

    契马布埃《圣母子》木板金箔1280-1285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广告图像的时代,在这些图像中,儿童形象占据极大的比例。但我们很少会意识到,儿童形象的泛滥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独特现象。在此之前漫长的人类制像历史中,尤其是在西方艺术史中,儿童形象在各类题材中常常处在附属地位。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儿童形象在艺术史中的边缘化正是其在真实人类世界中弱势地位的表现。神话中的儿童形象遍览古代世...

    14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作品美与漂亮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那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珠宝、翡翠...

    19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是时候“回看”传统了[图文]
    是时候“回看”传统了[图文]

    ■四人谈:于“当代”中的“山水、花鸟与人物”姜建忠作品《书童》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身建立该怎样行进,这是个大命题。关于中国画、中国文化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代性,中国如何从传统中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摆脱西方的话语模式等问题,策展人李晓峰与三位艺术家进行了对话。孙良作品《闲趣》编者按:黄阿忠、孙良、姜建忠三位都是油画家,然而前不久三人却联袂展出了各自...

    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图)对比《功甫帖》钩摹本(白底图)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计划于2014年在即将开馆的龙美术馆中展出。但随后,《功甫帖》却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为伪本,引发热议。近日来,随着刘益谦三次公开声明的发表、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打假”...

    3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mi...

    166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志军:慧眼识珠醉石雕[图文]
    张志军:慧眼识珠醉石雕[图文]

    石雕门狮(宋)石雕门狮是指大门两旁设置的石狮,石狮通常被当作守门瑞兽。明代以后,门狮分雄雌。雄狮居左,雌狮居右。雄师的右爪下踩着绣球,雌狮的左爪下雕有幼狮。寓意太师少保、子嗣昌盛、世代高官。古代建筑中,门狮多置于村镇、祠堂、会馆、王府宅院、园林等场所出入口两旁,有趋吉避凶、镇宅守护的功用。刘婷说起石雕,马上让人联想到拴马桩、柱础、牌坊、饮马槽,也许有人会问,这些看起来粗重且普通的石头值得收藏吗...

    15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履生:跨界之魅:艺术求之[图文]
    陈履生:跨界之魅:艺术求之[图文]

    陈求之作品陈求之的书法别开生面。他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字和书写的传统,利用书画同源所延续的书法和绘画在审美上的联系,将两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形式演绎成一种合而为一的现代的风格。中国传统艺术经过20世纪的发展,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面向国际、面向现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很多人包括最流行的当代艺术家都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的符号。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是一种最重要的、最具有标志性的符号形式。很多人不管...

    49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