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嵘嵘 点击 :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 | 美术趣闻

路易斯·布尔乔亚,avenzarevisted重访阿温扎1968-1969青铜、硝酸银制青铜表面抛光43.2x104.1x88.9cm林冠艺术基金会收藏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艺术创作与她传奇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谜一样的诱惑,人们越是想清楚直接地解读它们,越是在其模棱两可的符号和语言中不可自拔。同样,在艺术史的谱系中也难以找到与其作品一一对应的、明晰准确的框架,她那风格多变、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早已打破时空的界限,在艺术风格缤纷变幻的二十世纪始终遵从着有关记忆、身体、性别的自传性线索,让一切试图将其归入某类风格或流派的举动显得浅薄幼稚。

路易斯·布尔乔亚出生于1911年,虽然自193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但直到1982年,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才为她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回顾展,这也是她首次在大众面前完整地展示其私密性的艺术创作,由此奠定了她在战后美国艺术中的地位。1989年,法兰克福美术馆为她举办了在欧洲的第一次重要回顾展,随后她接连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人们在惊叹她长寿的同时,也对其旺盛的创作力和多变的风格表示由衷的钦佩。

路易斯·布尔乔亚:规劝与惩罚 | 美术趣闻

路易斯·布尔乔亚crouchingspider潜伏的蜘蛛钢270.5x835.7x627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形象或是停留在《父亲的毁灭》(TheDestructionofTheFather,1974)中那个对父亲的背叛耿耿于怀,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叛逆期的小女孩上;或是停留在尺寸巨大、危险丑陋却又能提供防御保护的“蜘蛛妈妈”(Mama,1999)上;又或者是那张由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Mapplethorpe)在瞬间拍下的照片,在那里,布尔乔亚手持自己的作品《小女孩》(Fillette,1968),微笑的表情中带有些许讽刺。这些形象彼此独立却又相互重合,各自彰显着不同的视角,却又都将注意力投注在欲望的压抑与爆发、人类的孤独与脆弱这一艺术家永恒的创作主题中。

2012年10月27日,林冠艺术基金会在798艺术区举办了“路易斯·布尔乔亚:孤身与共存”艺术展,这是布尔乔亚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她去世后作品的首次大规模亮相。这些贯穿艺术家七十年创作历程的代表性作品,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神秘且忧伤的布尔乔亚的兴趣,让人们重新审视并寻找布尔乔亚的作品对于当下的意义。

无论布尔乔亚的创作风格如何变化,使用的材料如何丰富,都离不开她对身体和性别的记录与描述,从其创作于1940年的早期作品“女性之家”(FemmeMaison)中,就不难发现她出对身体和躯干的强烈兴趣,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的质疑与消解,从而引入对个体交流、社会分工、责任与权力、孤独与脆弱等问题的思考。女性身体与建筑的组合是有机体与几何体、柔软与坚硬的碰撞,暗示出家庭不仅是女性需要用一生承担的责任和负担,而且是对她们心理及生理的一种束缚和压迫。身体是布尔乔亚在潜意识中进行自我解放的途径,她创作了许多关于女性身体躯干的雕塑,但大多畸形残缺、破碎断裂,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美感,《天性习作》(NatureStudy,1984)中带有性暗示的层叠乳房看起来更像是来自身体内部不断裂变的肿瘤,表现出她对女性性征的不满与恐惧。

同样的愤怒与厌恶还表现在她对男性特征及躯体的处理方式上,《迷宫塔》(LabyrinthineTower,1962)坚硬的汉白玉质地搭配扭曲的男性生殖器造型,仿佛正在无情地嘲笑一个空洞特权的瓦解与崩溃。这种情绪还出现在《悬挂两面神》(HangingJanus,1968)中,洞悉过去、预言未来的双面神Janus正无力地悬挂在空中,对过去的笃定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同疲软的阴茎,在现实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

这种对身体和性别的矛盾在《父亲的毁灭》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件作品中,肿瘤一样的球体充塞着压抑、幽闭的空间,其柔软的质地仿佛在暗示危险的流动和膨胀,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被恐惧吞噬。布尔乔亚对父亲的憎恨来自于幼年时父亲对家庭和母亲的背叛,这种背叛带来的痛苦始终伴随着她的成长,她憎恶父亲的压制和束缚,深陷于父亲造成的混乱与焦虑,对性和欲望充满矛盾与困惑。但另一方面,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父亲的依赖和希望,只是她越想回到过去,父亲的不忠和母亲的软弱就对她伤害越深,当她想要规劝自己时,却只能得到更多的惩罚。在这里,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得到了彰显,只不过主角由男性换成了女性,布尔乔亚在解构父亲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内心的恐惧与痛苦。

布尔乔亚是最早一批使用橡胶和人工树脂这类不定性材料的艺术家,在她看来“任何特定媒介或者技法都没有特权,不同材料会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区别于前辈艺术家对永恒和稳定性的追求,她从不回避身体脆弱的本质,就像她所说的那样,“雕塑使我和我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相较于视觉感知的纯粹与完美,布尔乔亚的雕塑更加关注对触觉的感知,她在一个视觉占统治地位的范畴内,试图通过身体的本质来寻找触摸的愉悦,以此来挑战男性在视觉愉悦中的权威以及视觉中的权利模式。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作品表面上与父亲有这更多的联系,但父亲只是表面现象,她的最终目的是对自身痛苦的宣泄和对母亲的保护,编织在这里成为连接家、回忆和母亲的特殊线索。

在自家经营的地毯编织工坊中,布尔乔亚的母亲负责修补那些残破或破损的地毯。她的这份工作和她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一样,用尽心力地将分散破碎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布尔乔亚对母亲的“编织”和“修补”的能力抱有强烈的期待,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保护的实施,确保她避免由父亲带来的孤独和遗弃,但同时她也强烈地感受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以及她和父亲对母亲所承受痛苦的视而不见。

布尔乔亚为大蜘蛛取名“妈妈”,蜘蛛结网犹如母亲的编织,这只巨大的蜘蛛看上去并不友善,充满防御性和进攻性,预示着愤怒与威胁,但它同时也象征着勤勉、劳作和保护。这一意象在布尔乔亚后期的创作中不断被重复,与之前采用不锈钢和大理石材质不同,她用旧衣物拼贴出蜘蛛身体的部分,其情感中的进攻与防御逐渐转移到黏合与维系,这既是对母性本能的延续,又是对自己与母亲关系的重新审视。她说“缝纫是将破碎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联系成一个整体”,对于母亲来说,所有的保护和隐忍都是为了获得一个整体,也暗示出布尔乔亚恐惧孤独、遗弃和分离的深层原因。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无论是局部的躯干还是拼合的身体,任何事物的表面性征并不是布尔乔亚作品意义的最终归宿,她总是在有意模糊事物间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都将其指向对记忆的探寻和表达。对于她来说,记忆是一切内容的来源,也是痛苦的根本所在,她对记忆无止境的重复既是为了摆脱苦难,又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她说“过去总是被现在斩断,当你忽然意识到过去正在离去时,那些消逝会让你感到震惊和伤痛。”当她得知童年时居住在法国的家已经被夷为平地时,她决定通过作品来悼念过去的记忆,《密室》系列(Cell,1900-1993)由此诞生。在那些满足观众窥视欲望封闭空间中,记忆的双重性得到了最大的彰显,从而将自传性与普遍性同时赋予布尔乔亚的作品。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是当今最值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如同她的长寿一般,显示出“越老越聪明”的特点。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她的创作早已跨越了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模式,对身体和性别毫无回避的表现将多元性的情感因素带入了具体的雕塑作品中,不断地对父权结构和社会结构进行质疑和挑战。许多艺术史家将布尔乔亚归入女性主义的队伍中,事实上,布尔乔亚的创作几乎与女性主义同步,甚至走在了那些理论的前面。正是因为她探寻情感、记忆、脆弱、恐惧这些人类普遍本质,表达自我最内在的真实感觉,她的作品才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总是给予人们启发和思索,被不同时代的人理解。

如果说布尔乔亚的作品是她对情感的一种规劝,那么伴随她一生的痛苦和回忆便是对她的惩罚,而真实的情感和直面的表达则是拯救这一切的最佳途径。

(本版图片拍摄:雷坛坛(JonathanLeijonhufvud)©路易斯·布尔乔亚艺术信托机构版权所有,由VAGA,NY特许)

相关文章

  • 杰夫·昆斯的空洞胜利[图文]
    杰夫·昆斯的空洞胜利[图文]

    杰夫·昆斯《凝视球(阿里阿德涅)》,2013当我走进杰夫·昆斯(JeffKoons)在大卫·兹沃纳画廊的新展“凝视球”(GazingBall)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愉快的意外。展览推销自己的卖点是昆斯在2014年惠特尼美术馆回顾展之前这一年的首展,布置着漂亮灯光的兹沃纳19街空间里散落着许多奶白色泥...

    10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人民大学校长:希望推动社会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图文]
    人民大学校长:希望推动社会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图文]

    昨日,人大75周年校庆,国学社的同学表演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新京报记者郭铁流摄人大75周年庆生先为老学者颁奖首设“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奖金一百万元;邬沧萍、冯其庸、汤一介获奖昨天是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日,学校举办一系列活动庆祝生日。其中上午9时举行的第一项活动是颁发奖金百万元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三位耄耋之年的学...

    14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美术史上的“狂人画家”梵高,才华洋溢却穷途潦倒,最后举枪自戕,悲剧的一生激发人性共鸣,让他倍受世人爱戴。最新的研究却指出,梵高不但没疯,且是理性又心思缜密;他也称不上“怀才不遇”,成名的速度比同时代的画家都快。集“狂人、情人、诗人”特质于一身的艺术大师梵高,逝世已120年,但有关他的种种传闻迄今仍争辩不休。继德国专家出书...

    3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宝林:我与大山[图文]
    李宝林:我与大山[图文]

    李宝林近照1,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的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亿万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永恒与博大,无可名状的沉默与悲壮。2,我爱山,爱其凸显天地之大,宇宙之无穷。3,我爱山,尤爱西部大山,爱其伫立于万古洪荒,任日出日落巍然不动之悲怆。4,我爱山,爱其外冷内热,爱其冰雪覆盖之外表下雪水消融,渐成生命之源泉暗流涌动,正是它们最终汇聚成我们的母亲河&mdash...

    14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艺术的身体审美[图文]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艺术的身体审美[图文]

    春宫图撰文/廖廖前段时间在杂志上看到陈丹青先生谈春宫画,陈先生说:“要回答为什么偏偏希腊人公然崇拜一丝不挂的身体,中国人偷偷画男女在床上篱下玩,需要很多很多知识和学问,我也巴望找人展开说说呢。”——那我就随便说一说。中国传统的身体审美要明白为何中国人“偷偷画男女在床上篱下玩”,为何中国人没有古希腊人“公然...

    64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有了人,有了文字,有了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八卦”与“结绳”,是我们最原始的祖先人算筹记数的形象化东西,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仓颉造字”传说,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文字的发明,“书之用”与“书能合天道”的结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法与镌刻相结合,...

    4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质问:“谁给你这样做的权力?”但是较少听到有人问“谁给你这样的权利?”或“你的这种权利从哪里来的?”质疑权力,往往是因为权力可能越界干预了权利;但是质疑权利,则是为了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可惜的是,生活中较少人能够认识到明白和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有什么重要意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涉...

    10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记者熊明摄本报记者匡丽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字的书写使用功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性更加凸显。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不会因此而动摇,也不应该被忽视。”9月1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在谈到重庆书法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时这样说道。刘庆渝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

    11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朱乃正。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昨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朱乃正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朱乃正头顶的光环很多,有油画家、国画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油画成名,作品以人物、风景见长,画面单纯、自然、表现力丰富。但与很多油画家不同,他在书法与水墨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更被誉为中国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京华时报记者顾博《柳淡如烟》80cm×100cm布面油画2012年作京...

    14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曼文近期作品的心理分析[图文]
    刘曼文近期作品的心理分析[图文]

    刘曼文作品刘曼文的性格成分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组合。我想这可能跟她自己的经历,或者跟超乎她自身之外的父母的经历有关系。实际上,我在以这种方式开头来写关于她的作品的评论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宿命”式的人生意义。刘曼文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却远在东北工作、生活。所以她的出生、成长不可避免地要同时面临着来自血缘遗传中的南方的婉约和作为生存环境中北方的粗...

    110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牺牲》(《战争》组画)20世纪以来,现代西洋版画开始进入中国。尤其是因为一代文豪鲁迅的大力推介,木刻(版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热爱。1931年,鲁迅等人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所”,介绍并出版了包括丢勒、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比亚兹莱,以及一些苏俄版画家等在内的西方版画艺术,为青年版画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其中,凯绥·...

    10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先生蒋喜先生作为活动主办方代表(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留念谈及创新,在当今的玉雕创作中,作品创意与设计、传承与创新一直是玉石雕刻的核心内容。而怎样使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也成为众多玉雕从业者们所面临的挥之不去的困扰与难题。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蒋喜先生创造性地将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玉雕手工艺制作相结合,首次开行业先河...

    6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汪诚一信143×228cm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在往苏联派遣美术留学生的同时,于1955年至1957年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来北京前,马克西莫夫是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到北京后...

    24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作品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50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都要在地标性建筑前“...

    15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