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当代艺术真的移师香港了吗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腾腾 点击 :

当代艺术正在移师香港的话题被不断放大?这个近年屡屡不顺的艺术板块,是否真的放弃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发展阵地,转而南下?

今年,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在艺市低谷中勇创佳绩,均表现不俗。近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原瑞士驻华大使乌利·希克博士从他的大量收藏中选出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捐赠给香港M+美术馆。另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支持下,方力钧等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也将南下入驻。与此同时,内地知名策展人皮力将于今年7月3日前往香港M+美术馆担任高级策划人。上述各种信息的拢聚,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移师香港的话题被不断放大?这个近年屡屡不顺的艺术板块,是否真的放弃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发展阵地,转而南下?

香港凭什么来吸引中国当代艺术

今年春拍虽然整体势头低迷,但香港佳士得2012春季拍卖中“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依然取得5.14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在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总成交额也超过1.72亿元人民币,创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常设拍卖历来第二高总成交额,与国内春拍中落寞的当代艺术成交量形成强烈差异对比。

被瑞士展会巴塞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艺术巴塞尔、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的主办方)收购以后,2012年香港艺博会发展更加高涨,不仅汇集了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266家画廊、机构及媒体参展,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高古轩、英国白立方画廊、德萨尔特等国际顶级画廊,同时还吸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这些欧美老牌拍卖公司等。相较于国内的艺博会而言,势头所差并不是一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整个西方艺术市场呈现疲软,画廊需要新的买家资源,“金融危机使得欧洲人都没有钱了,现在亚洲这么旺,内地有钱的人又是很多,藏家的审美眼光在增强,对当代艺术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对于内地而言,西方的画廊是想进来又不敢进,最规范的地方就是香港,虽然是个文化沙漠,但是至少可以赚钱。”某海外艺术家李先生对记者介绍说。因此,包括伦敦白立方画廊、高古轩画廊、BenBrown以及EdouardMalingue等顶尖的画廊纷纷入驻香港。当然,国内的本土画廊自然也希望能在这个良好的平台之上分得一杯羹,逐渐计划抢滩香港市场,中国本土画廊今年有31家参加香港艺博会。如今,内地的百雅轩、唐人、艺门和亦安画廊也已经在香港设立分部。

相比较于画廊而言,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艺术家也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将工作室入驻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在不遗余力地为一些艺术家提供方便,比如办理特殊人才的移民,这对一些艺术家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北京空间画廊负责人李苏桥说。香港缺少本土性的艺术家,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借资源互换吸引内地优秀艺术家入驻将会提升其城市的整体文化价值含量,这也是香港文化艺术长远发展中很关键的一步棋子,相比较于内地作为一个以量取胜的艺术家阵地而言,香港市场的规范及高端发展无疑要优先很多。

也许,正是看中了香港特区政府对艺术事业的支持,知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瑞士人乌利·希克(UliSigg)近日捐出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作为将于2017年落成的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的永久藏品。据悉,希克博士曾与多家内地艺术机构接触,但这批珍贵艺术品最终还是落户香港。这些艺术品的保守估价为1.63亿美元,其中包括张晓刚、曾梵志、刘炜、王广义、徐冰、张晓刚等数十位中国顶级艺术家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除此以外,希克将额外出售47件藏品给M+博物馆,价值为2270万美元。这批价值13亿港元的藏品,几乎囊括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线索。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与东方和西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市场接纳度,拥有良好的收藏氛围。新媒体艺术家田先生说,“国内藏家的审美趣味还比较传统,这与西方的藏家是没办法比较的,香港的包容性及国际化友善度较高,使得我们这些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更容易出手,现在北京从事当代艺术的画廊在新加坡和香港大都有联络网,因为大部分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买主主要是在国外。另外,国内以投资为目的购买艺术品的人又居大多数,这种投机的行为及资本操控的力量太大了,与西方的藏家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太利于年轻艺术家成长,所以我们会选择参加香港和新加坡的展览。”可见,香港在某方面是在充当着发展跳板的角色,在为年轻艺术家更好地开拓西方的市场。

香港金融和贸易的流通程度很高,对于金融资本的利用成熟度将会更大地加大当代艺术在香港的发展。另外,内地藏家的增多,也是带动香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制度及政策的不同,香港的良好发展似乎与内地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香港作为一块重要的艺术重镇已经毫无悬念。

中国当代艺术根基并未转移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市场热度,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基并未转移,移走的只是市场部分,而创作重心依然还在内地。

李苏桥也向记者坦言,最近当代艺术在香港发展火热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这些知名画廊的入驻并不见得就说明当代艺术在香港处于活跃的状态,当代艺术涵盖的东西比较宽泛,仅仅两三家画廊的出现,就能断定当代艺术的走向形式,也太过武断了。”他认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创作区域所在地,这是能够提供给藏家最一手的信息,也是最重要的信息,“首先,当代艺术创作区域是不可能转移到香港的,因为香港特区政府所欢迎的只是那些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家,这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文化产业项目。另外,香港的生活成本太高,也就局限了画廊做一些规范的展览,只能是什么贵卖什么,什么好卖卖什么。”对于香港所呈现的当代学术体系,李苏桥也提出质疑,“香港没有多少机构在做学术的梳理工作,没有真正的艺术院校,收藏家也是有限的,因为硬件条件的原因,连藏品存放的条件都不能够保证。”他认为,香港只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易平台,它是免税港,外汇出入自由,针对整个亚洲来说它的美好前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相对于当代艺术发展来说,则是两回事情。“就像柏林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城市,但柏林没有什么艺术品交易,交易还是在伦敦进行,因为柏林适合生存,伦敦则太困难了,所以说当代艺术发展重心已经到香港似乎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也表示,北京及内地依然是当代艺术真正的市场,现在的转变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我认为市场会有一个回转,内地还是更适合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因为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养分,香港只是一个中转站而已,真正的市场还是在国内。随着国内的文化大发展,一切都会有所改观。”另外,对于国内艺术家工作室的迁移,他认为,“这都是昙花一现的事情,一是香港成本太高,二是香港缺少艺术成长的养分,仅仅可以作为一个交易的平台,成立像草场地、798那种大规模的艺术区域,不太可能。”

对于此次希克的捐赠,虽然争论颇多,但是其所具备的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希克捐赠作品的落户,香港具有了一个藏品研究的可能。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有30年了,国内虽然建立了那么多的美术馆,但是藏品的种类及时间性太过于单一,做这些藏品的严格研究是吸引我去香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香港有着良好的油画收藏传统,有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一些私人的收藏家手里,所以,加上这次的希克捐赠作品,未来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学术研究和展览重镇的可能性很大。”皮力说。美术馆的建立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当初当代艺术中心由伦敦向美国的转移,美术馆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纽约确立西方艺术中心的地位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广密切相关。

中国内地当代艺术生存境遇之困

反观内地,当代艺术发展有着很多的不足及禁区,“国内的艺术模式完全是学习西方的一套模仿的艺术模式,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此在2006年的时候呈现出拔苗助长的状况。至今,发展步步受限,特别是资本进入的毒瘤之害延续至今。相反,香港先是把硬件条件做好,起步即是平衡稳步,反内地之道而行之。因此,从长远来看,缺少艺术家似乎比缺少市场规范会好很多。”某艺术评论家对记者说。

“西方人不喜欢这里的不规范、潜规则,他们赚不到钱。香港太规范了,没有税,政府也非常支持。在西方,拍卖与一级市场的分工特别明确,画廊就是一个市场的试金石,画家的作品呈平缓性增长,但在中国则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资本在艺术品行业操作太严重,短期炒作,投机挣钱,这都是太大的毒瘤了,市场都被这些艺术从业者给搞坏了,中国曾经是有机会的,现在看来很渺茫了。”在海外发展的艺术家李先生说。

希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对于选择香港而非内地的原因,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担心自己的藏品若赠予内地博物馆可能会“受到非议或毁坏”。“香港的体制、税收、服务,都是比较规范的。从长远来看,香港也只是个过渡市场,未来会往内陆转的,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内地与香港的差距不仅仅是税收,更多的其实是文明、教育和机制的差距。”董梦阳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事情,在香港能够进行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而在内地却常常变了味,那么,土壤改良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的“木林森计划:台湾”,图为在屏东县三地门乡的教课活动。2008年回到母校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重新又回到中国。在徐冰眼中,中国是现今最具实验性、是有可能找到新的文化方式的地方。为此他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国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凤凰项目的出炉便是一大印证。当然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当今中国当代艺术与经济、资本也发生了更多的关系。为此,此时的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或诱惑更多...

    3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为何爱葬礼?张浩孩子的尸体,拥挤的人群,局促的巷子,悲痛和哭泣,阳光和苍白。又是一张令人无法从悲伤的基调中走出的照片,正如多年来无法舒缓的巴以关系;又是一张拍摄葬礼获得“荷赛”年度大奖的照片,正如21世纪以来战争的新闻仍不时占据报纸的头版。2013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WPP,因该项目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媒体...

    2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美人图与海上痴人书家乐心龙[图文]
    美人图与海上痴人书家乐心龙[图文]

    萧海春作品《易安居士图》李荣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数年前,在沪上某小拍卖会预展上,友人拉我,暗指一幅人物画:好东西,估计没人识货。我细瞧是六尺整张人物画,精裱立轴,画中女子端坐出头高椅,鬓发后系,面目开相美且饱满,双眸含烟迷蒙带愁,点唇似辩欲诉,手持诗卷,身旁置线装书稿,衣着宽袍,线条纯中锋,勾勒精准、遒健、干净,淡着色;画者落小篆款:海春作,盖“萧海春”白文缪篆印;...

    3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杜尚《泉》7月28日,恰逢“现代主义的守护神”杜尚第127个诞辰,曾经以打破传统经典为旗帜的杜尚却在当今被奉为“经典”;杜尚的作品在不断的抨击中渐显锋芒,而如今的年轻艺术家们在相对宽容的氛围中却大多缺少含金量。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2014北京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青年艺术家们正面临资源过于重复、缺乏持续影响力的质疑,在...

    5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对莫言创作最为熟悉的人之一,莫言军艺同班同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是最早对莫言的创作发出声音的人,一路见证莫言创作的成长,而他个人的理论批评轨迹也始于对莫言早期作品的关注与鉴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向前就曾下过断言:莫言必...

    7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

    汪曾祺画作,题画中的“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极有趣味。文学与书画自古相通,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如王维、苏东坡等同时也是一代书画大家,现当代作家鲁迅、沈从文、台静农、汪曾祺等也有深厚的书画修养,而在当下,也有一些擅长丹青的文人,前不久在京成立的中国作家书画院便汇集了不少诗文书画兼长的文人与作家。中国作家书院副院长张瑞田、斯舜威前不久就“文人书画”生存的土...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现代纤维艺术的维度[图文]
    现代纤维艺术的维度[图文]

    施慧《本草纲目》2009年现代纤维艺术作为编织艺术的延伸,是一种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建筑界关注的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现代纤维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探索上具有独特的方式和特点。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多样的展示形式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无法替代的,具有特殊的意味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古老的擀毡工艺、地毯、挂毯的编织艺术、缂丝技艺的基因中,我们都能体察出现代纤维艺术的组成因子。纤维材料构成的平...

    5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隽语:闲来无事话夜白[图文]
    王隽语:闲来无事话夜白[图文]

    赵夜白《文心雕龙》“知音篇”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句话或许最能传递夜白年纪轻轻便跻身最具潜力青年书画家之列的原因罢。其实,对于夜白的画,出于专业不同使然,我并不能给出太多到位的评价。我心中的夜白印象,并非浮于己之脑际中,亦非溢于其之笔墨间。盖因我通常所能触及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体,一份活生生的生命进程,一个真实的夜白。...

    19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再少一点,书籍设计的克制与约束”。创意的事情这么有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克制自己,要约束呢?做了十几年以后,我发现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问题有点严重。我们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现在正处在国内设计专业、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卡到这个创意呢?创意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分秒必争,图书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rdq...

    1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山水画家于立于立,号云石轩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1983年就读于夭津市茂林书画学院主攻山水,同年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山水创作组跟随著名画家陶家元习画。并一同从事山水画创作,后得著名画家梁琦大师及孙克刚指教,并得到李长友、赵松涛,孟寒松等名师教授。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以山水见长。于立山水画作品和于立相识并相交在十年前,朋友刘宝刚知道我喜好收藏字画,便将于立介绍给我,第一次见...

    14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公共艺术,如何更贴近公众[图文]
    公共艺术,如何更贴近公众[图文]

    3月19日,广西南宁的首幅公共地面3D彩绘《荷塘月色》创作完成。尽管公共艺术在我国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起源于北京奥运会。奥运期间,无论是鸟巢、水立方、机场第三航站楼等建筑设计,还是奥林匹克公园内以“奔向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景观设计,或是北京奥运地铁支线体现出的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艺术设计理念,都让公众对公共艺术有了直观的感受。...

    166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已不如从前活跃[图文]
    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已不如从前活跃[图文]

    《艾略特藏中国书法研究》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以美国最为蓬勃,然而近十余年来,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不如以前活跃了。方闻先生退休之后,接替他的教授虽然对书法也有兴趣,但毕竟不是专家。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史专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培养以中国书法为论文选题的博士了。而在欧洲,随着雷德侯教授的退休,海德堡大学大概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是欧洲中国书法研究的重镇了。由于西方并没有可以和中国书法相对应的艺术,中国书法的...

    6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