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舆情聚焦:圆明园重建何时休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曦曦 点击 :

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距今已151年,重建圆明园的强烈呼声再次响起。据报道,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日前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包括圆明园修复重建的研究论证。由此,关于圆明园要不要修复重建的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备受争议。

圆明园重建问题已经是个老问题,自从1999年全国“两会”上被正式提出,保留圆明园废墟遗址还是修复重建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废墟派”主张保留现状,认为重建只会劳民伤财;而“重建派”则坚信通过重建圆明园可恢复民族骄傲、焕发民族光彩。

网民指重建劳命伤财

圆明园可能重建的消息传出后,多数网友依然对重建工作持否定态度,认为重建会劳命伤财。

凤凰网以“你是否赞同重建圆明园?”为题,发起了在线调查。参与调查的132065人中,竟有87.7%的网友不支持重建圆明园。网友认为,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如果重建圆明园,必定耗资巨大,会劳民伤财。况且,圆明园是历史文物,而对历史文物的重建本身就是一种破坏。网友“醉清醒”表示:“圆明园就是一面镜子,与其重建,还不如当做永远的痛放在那里。”网友“地王大厦一块砖”则坦言:“需要重建的,是官德,是吏治,是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韬略和发展空间。”

当问及应当如何保护历史文物时,近八成的网友表示应当保持原状、悉心保护,尽量令历史文物免遭破坏。另外,也有少部分网友建议,可以适当修复历史文物,以增加旅游观赏的价值。极少数网友认为破败的历史文物需要重建。

文物需要保护而非重建

与网友态度相同,媒体普遍不支持圆明园重建,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夯实基础教育,推动文化创新。文物需要的是保护,而非重建。

重建无必要,夯实基础教育是关键。南方都市报(微博)(微博)首先从经费上进行分析称,重建开支巨大,难获公众认同。“如果一笔巨大的公共开支不能获得公众认同,那就意味着未获纳税人授权,从而不具备合法性。”其次,从文化审美上看,南方都市报认为,“修复圆明园原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南方都市报还强调,“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历史”。燕赵都市报也指出,倘若只是为了重新展现旧时皇家的辉煌,那么重建已不具有目的上的正当性。倘若只是为了去保留民族耻辱的证据,那么,维持圆明园的现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圆明园决然不会因为它被修复而成为更振聋发聩的大国警钟。

圆明园应重点保护,文化重在创新。广州日报(微博)(微博)指出,古罗马的斗兽场、圆形剧场,希腊的雅典卫城,至今都只是遗迹,没人主张“修复重建”。对祖宗留下的东西,后人的责任是保护而不是“修复重建”,这是人类对待历史的一个共识。广州日报还认为,鼓吹重建圆明园,在文化建设的意义上,恰恰是没有文化或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建设离不开创造和创新,要体现现代人新的价值、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动辄复古、仿古,“修复重建”古代的东西,说明我们创新能力不足。

研究“修复重建”要公开透明,令公众满意。具体到圆明园的修复重建的实施过程,光明网强调,要认真审慎地加以“研究论证”,同时,这个“研究论证”的过程,更要公开透明。毕竟,对圆明园的“修复重建”,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事涉财政,从而事涉纳税人口袋里的钱,事涉公众——不只是北京的公众,而且还有全国的公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点评:

维持原貌就已弥足珍贵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保护圆明园,有人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是,这样的保护真是保护吗?

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即便它再破旧不堪,依然弥足珍贵,因为它本身就是历史,它饱含故事,它用自己的身体记录着历史,并向世人再现着历史。圆明园,正是这样一个文物,它用它的破旧、凌乱和残败,向国人、向世界讲述着那个时代、发生在中国的一幕幕惨剧。雅典娜的美在于残缺,而圆明园的美,则在于真实。

可是,总有一些人,认为圆明园不够美,需要给它描眉擦粉、整容削骨,以重现它往日的风华绝代。但是,他们忽略了,圆明园一旦重建了,它会变成什么?

也许,它会成为一个空前绝后、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皇家园林。但是,这个现代皇家园林已经不是圆明园。而且只要舍得花钱、又花得起钱,重建或复制几个都不是没可能。现存破败不堪的圆明园,它的造型师是历史,不能复制,也不可被替代。

其实,文物不需要动大手术,只要能做到维持原貌,就已弥足珍贵。回想我们当下对文物的保护,实在惭愧。过度开发或放任自流者比比皆是。如若真想保护文物,倒不如从提高管理者的保护意识做起。

相关文章

  •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山水作品贴近文脉,贴近时代,贴近自然,正本清源,是我国绘画界在20世纪中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冷静的思考,针对当今中国绘画的情景状况所提出的。在绘画上是时代理论的精髓,应记入史册。在当今山水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是不可代替的指导性纲领。在画界,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和侵蚀,中国画发展一度失去了灵魂,中国画的结构逐渐消失。可以说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画回归到正确道路上,回归中国绘...

    16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梁境峰精心在一经在中国画的时空里,有形形色色的艺术殉道者,其中有不少的画家在通往自己的人生征途中,犹如苦行僧一样地修行,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态,我认为,不管成功与顺逆,不管飙升或失落,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强烈或微弱地闪烁着生命之光,因为大家知道,他们的个性创作都是诞生在艰难和困苦的孕育中,无论顺产或是胎死腹中,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生命个体之美,我们感恩地从其作品中,吸收过美的力量和能量。...

    140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李小可《雪》李小可重“表现”实际上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与内在动力。就是画家为什么而画?“有感而发”,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意识在作品中的注入。很多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与能力的人往往在创作中忽视与淡化了这个艺术创作的本源。他们的创作在已掌握的技法与形式上兜圈子,使其作品趋于程式化,无感受,无个性的一般的状态。所谓重“表现”就是...

    69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千百年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钟灵毓秀,才杰倍出。追寻历史的足迹,放眼希望的今天,无数新密儿女,挥洒汗水,豪迈脚步,奏响了一首首动听的人生序曲,书写了一篇篇精彩的盛世华章。近年来,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才华,不时走进人们的视野;艰辛的跋涉,忘我的耕耘,智慧的思考,让他叩开了一座座艺术之门,摘取了一个个令人称叹的艺术桂冠;他的作品,早已飞出国门,被众多国际友人珍藏;他,就是...

    6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威尼斯海归解构威尼斯神话文/陈小扁第417期如果不是去折腾过一番,他们还真不知道威尼斯的造星神话已经破灭了。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耗资2000多万,是去年登陆威尼斯的中国展览中规模最大、争议最多的项目。它在威尼斯展出的情形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军械库展厅堆满了156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左手油画,右手雕塑,众声喧哗,堪...

    13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油画作品《蓝衣女站像》修复效果对比,左为修复前,右为修复后。一场特殊的藏品修复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展览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央美院的馆藏精品,还能同时看到这些作品被专业人员修复的详细分解过程。有意思的是,不少民间书画收藏者特地赶到这里,请修复师们开个“药方”,让自家珍藏的宝贝也获得“重生”。修复师周末忙赶场王少陵的油画《揽镜》...

    11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图文]
    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图文]

    合作者:张振江一、抽象艺术的起源抽象思维是人类的天赋特征,与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正因如此人类对抽象符号、图案的运用,对事物进行抽象性的归纳演绎便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人类文化史上,对抽象符号、图像的运用可谓层出不穷,从蛮荒的石器时代到文明发达的现当代社会;从非洲的原始部落到神秘的印第安玛雅文明;从西欧的地中海文明到我国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有运用抽象性符号、元素的经典案...

    15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张德林作品我一直以为,宁静简约与空灵自然是书法作品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安徽籍书家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了这样的境界和气象。创作行草书作品,往往都是表现飞动易而获得静气难,尤其是很难达到空灵自然,浑融无迹。张德林在书坛出道较早,后来洞悟人生,迁居北京,求学问道,广交师友,书艺每有进境。我与之相交多年,对其书艺人品多有了解。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和他数次会面,与之深谈并欣赏了他的众...

    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练地书有四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广交朋友、提高技艺。”这是淄博市书法爱好者宋宝璋对地书的概括。宋大爷今年68岁,打小就爱好书法,退休后更是精于研究,练书法已有50个年头。对书法的热爱使宋老不仅在家练,出门也练,他从1998年开始练地书,由于天天出现在公园广场,过往行人都知道他,现在宋老已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一提到他,见过的...

    17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梵高自画像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易大厂:屯老守愚二十世纪广东美术观察系列之十一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后,都曾受到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作为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篆刻艺术,却在晚清篆刻艺术高度繁荣的基础上步入了其成熟期,并发展成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印学的发展深受江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名家辈出,发展出一方面精工求雅、一方面具有现...

    16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图片说明:圆雕《陈散原像》泥巴里的灵魂——雕塑家滑田友的斧凿人生本报记者柳青中华艺术宫“名家馆”专题陈列中,滑田友(1901-1986)是唯一的雕塑家。如果不是偶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滑田友也许会终老于苏北的小县城,做一辈子小学美术教员。1930年初的寒假,他在淮阴老家,用因陋就简的材料给三岁的儿子刻了只木雕兔子,看到孩子欢喜极了,他又找来一块...

    4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2010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聂正杰《存在》2014约翰·摩尔绘画大奖公布候选名单​​英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摩尔绘画大奖(JohnMooresPaintingPrize)宣布了2014年的五位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RaeHicks,JulietteLosq,MandyPayne,AlessandroRaho...

    4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溢 写实是劳动光荣的概念[图文]
    刘溢 写实是劳动光荣的概念[图文]

    刘溢"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哟,我的三哥哥",刘溢在采访中跟我们唱了一段陕北民歌,这一段正是"东方红"的原调。八十年代末因为政治原因出国的刘溢,一直感兴趣的是真实的民间生活。虽然在国外一直很顺利,却是一直无法克服内心的隔阂,这也是他选择回国的原因。尽管在国内没有艺术家所向往的那一份孤独,但刘溢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思如泉涌般的陆续亮相。Hi艺术=Hi刘...

    5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张大千的《大墨荷通屏》□巴东之三:“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说法可接受吗?“五百年来一大千”,这是当年徐悲鸿用来赞美张大千艺事成就的一句话,听来实在是有些刺耳,多年来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原因是这句话仿佛是指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那么明清以来的青藤、白阳、石涛、八大,这些大家亦各有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难道说他们都不如张大千吗?这点大概张大千自己都...

    154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