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玟玟 点击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 | 美术常识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

特约采写:彭昶

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

近日,有幸与广州城市标志五羊石像之主创者尹积昌老先生的女儿雕塑家尹小艾与女婿肖霁虹、雕塑家赖斌共同探讨雕塑创作过程与欣赏等。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 | 美术常识

广州五羊石像

广州五羊石像的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是能量积累的必然。尹积昌先生成为当代中国著名雕塑家也不是偶然。他的传世之作《孙中山纪念铜像》和《五羊石像》立于广州,均获得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其中立于广州越秀山木壳岗的《五羊石像》,成为了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名片,是海内外游客到广州旅游必去的著名景点,更是每个广州人耳熟能详、信手拈来的身边之景。

《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53立方米。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公羊为造型,生动展现了羊化为石,将稻穗赠予岭南人民之传说。石像中大公羊居中,口衔硕大饱满谷穗,昂然挺立,粗壮之羊角朝天,极显雄浑威武;羊髯丝缕绵延,轻风微拂状,彰显俊逸。其余四羊则环绕四周,或见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饮水、或嬉戏打闹,凸显了羊群中多种角色与状态,意识凝练,亦庄亦谐,栩栩如生。

为何《五羊石像》如此传神,成为经典?尹小艾女士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父亲创作背后的故事。原来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三个创作者并非牧羊人,自主创尹积昌先生受命后,为构筑一流作品,除博览群书,集思广益之外,更亲自在雕塑院养了几头山羊,日夜观察其饮食起居之表现,通晓其群体习性,几易其稿,多方琢磨,方成大作。其严谨态度,每件作品都以绝唱之精神为之。

雕塑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如果有人问你,书法和绘画是如何创作的?很多人会或多或少说出一些认知;但如果有人问你,雕塑是如何创作的?很多人会表示不明白或一知半解。

让人好奇的是,尹老的女婿肖霁虹先生也是雕塑家,言谈之中,感觉他受老先生言传身教很多,为人谦虚朴实。

众人都知,广州烈士陵园内,矗立着一个45米高的广州起义纪念碑,造型是一只紧握枪支的手臂雕塑,象征着起义者的英雄气概。

不说大家肯定不知道,那只紧握枪支铿锵有力的手,原型就是肖霁虹先生的手臂,原来尹老就近取材,让女婿做了一回模特。

谈起雕塑创作,肖霁虹先生戏称,“雕塑就是玩泥巴,有脑力没体力,有体力没脑力,都干不好”。猛一听,不知其意,但我们仔细听听,他介绍雕塑的过程,就会明白他说这话的含义。

雕塑是如何创作的呢?他介绍道,“雕塑是复杂的,通过介质,实现造型,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具有空间立体感。以《五羊石像》为例,首先根据历史传说和主旨去设计形象和风格,确定后就开始画立体图,构图时候考虑主次、疏密和多角度的视线等,要求高度去概括传说与主旨;接下来是制作立体的泥塑小稿(用手和刀,将泥巴做出造型,过程体力劳动不少),取得承建方认可后,预算费用签订合同,接着制作标准稿,标准稿须反映全部意图和效果;然后翻模、浇灌、铸造、打磨、上色等,最后实现安装。整个过程的原理,实际上是一个建筑的过程,从选址、造型、制作、安装都需要亲力亲为,劳心劳力”。

看来,做雕塑,袖手旁观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标准一点下个定义的话,雕塑创作应该是理性与感性指导下的体力劳动。

雕塑的美在哪里?大众该如何去欣赏雕塑?

创作雕塑,大家了解即可,并非人人都要去制作,但如何欣赏?却是普遍性的问题,雕塑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之处有很多。对于这个问题,尹小艾女士拿《五羊石像》为例介绍,最好不过。

“我们在欣赏《五羊石像》时,可以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去观看的。其形体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深度,是以三维空间来反映现实的。一个优秀的雕塑,每个侧面都是一个看点,都有其精彩之处,不存在视觉盲点。《五羊石像》的每个角度,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有羊的不同活动姿态,传达不同的情感与内容。雕塑的正面往往是其审美的核心,正面我们可以看到居首公羊的雄姿勃发,口含饱满稻穗,喻示羊城人们丰衣足食。整个石像的高度,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连是否适合照相取景等因素都考虑进去。”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的赖斌先生,从事雕塑多年,我们也听听他对雕塑欣赏的一些心得,他用了比较学的理论,理性诠释了对雕塑这个立体艺术的欣赏。

谈起雕塑,就不得不说大家熟悉的绘画,两者相比,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雕塑与绘画的审美特征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都是靠造型来展示美。

两者的区别在于:其一、绘画的造型体现在平面上,即在二维空间展示美,雕塑则是三维空间展示美。其二、是两者使用的材料及手段和技巧不同:绘画是画家通过笔、墨、纸、颜料以及各种技巧等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的一种幻觉;而雕塑则是雕塑家通过石头、木头、泥、石膏、象牙以及刻刀、锤子等,运用各种技巧在实际空间内造成的可视、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雕塑形象,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物体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过程。

比如按《五羊石像》的取材来说,如果用绘画来表现,完全可以画出碧绿的草地和蓝天白云的去衬托“五羊仙降”的情景,而雕塑无法也不必要表现这些场面,只是通过一尊单纯、概括的五羊雕像来表现,其审美功能是借助于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去完成的。因此,雕塑不要求作复杂的形象描绘,而要求形象的单纯性。就一定意义讲,雕塑的美就是单纯,当然,单纯决不是单调。《五羊石像》雕像上那些细微的变化,完全值得欣赏着将每个平面当工笔画般琢磨。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所在。在岭南文化中,我们的雕塑艺术在全国是领先的,首先是我们这里诞生了一批全国一流的雕塑家,如尹积昌、潘鹤、梁明成、黎明等,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作品。然后是我们政府非常重视,专门建设了广州雕塑公园,全国目前只有北京、广州、上海、长春等极少数城市有专门的雕塑公园。因此,身为岭南人,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艺术美,给艺术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形成正能量,才会让艺术家有更多的创作激情和动力。

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

相关文章

  • 2013文化消费大戏谁来唱?能否随GDP“水涨船高”[图文]
    2013文化消费大戏谁来唱?能否随GDP“水涨船高”[图文]

    创意中国元素剪纸鱼造型近十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增长比较图表。CFP临近2012年末,一部制作费仅有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泰冏》以13亿元的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给了文化消费市场一份最大的惊喜,不仅让人们对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刮目相看,也折射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在能量。翻开2013年新一页,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又将何去何从?刚刚浸润于文...

    75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武汉版798艺术区还缺什么[图文]
    武汉版798艺术区还缺什么[图文]

    图片资料坐车经过长江大桥,如果在晚上,隔着小月湖,能远远地看到“汉阳造”三个字在黑夜里若隐若现。老武汉人都知道,那里是龟北路,曾是全武汉近代工业的基地,生产过著名的“汉阳造”;而文艺点儿的年轻人会这样告诉你:它是“武汉版的798”,是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称“汉阳造”)。虽被称为“...

    18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南部SouthDowns乡村(文章图片为本网配图)中国人看英国乡村,可能注重的只是“田园风情”,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在英国,则刚好相反,大都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整个英国虽然早以城市为主体,但在英国人的脑海深处,他们的灵魂在乡村。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并不适合自己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甚至仍然觉...

    20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是首位进入荷赛终审评审团的中国评委。早报记者高剑平图■早报专访中国首位荷赛终审评委顾铮早报记者徐佳和2月15日揭晓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荷赛”奖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外,也由于首次有中国评委参与终审阶段的评奖工作。自1983年至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总编...

    15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今天提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这样一个论断,大概已不会引起多大的争议。但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书法在20世纪曾经一度成为最令中国人感到“两难”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在整理国故的运动中唯独“书法”这种东西在西方的范畴中没有恰当的对应物,因而并没有像“国画”&ldquo...

    9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我一直在观察兆羽先生的笔墨走向,感觉他那行于笔下的线条,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敛,或者说,一种心灵的自制。兆羽先生的大写意,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尤其是他的那一幅幅古典人物画,如果我们不细加审视,也许你会忽视其蕴涵在笔墨中的精彩。兆羽先生的古典人物,不是外形的舞蹈、躯壳的表现,透过墨色的浓淡,你会在近乎狂放的线条中,捕捉到一种精神的张力,一种影影绰绰的苍劲之美……兆羽和我...

    18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冷石谈艺录:一花一世界[图文]
    王冷石谈艺录:一花一世界[图文]

    王冷石作品开栏的话:王冷石先生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他书画、理论、诗词兼修。著名艺术评论家辛民和冷石先生有过多次对话,深感其于艺事造诣颇深。辛民先生对多年来二人对话进行整理,并结集,命名为《一花一世界——王冷石谈艺录》。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书画院通过与冷石先生沟通,将其谈艺录在本版连载,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辛民:王老师您好!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从您所营造的浑朴的花鸟世...

    9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费大为作为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欧洲展出的“推手”,费大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了如指掌。然而令他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性和创造性摆在西方大师面前毫不逊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却一步步倒退,以至于“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上周六,他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大地魔术师”和中国当代艺术》...

    2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四川巴中写生系列之十三:巴山青城2006年33.3×47.3cm写生的方式方法我们现在的写生方式和老先生们有很大不同,老先生们之间写生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黄胄和李可染的写生不一样,李可染和叶浅予的写生不一样,叶浅予和徐悲鸿的写生也不一样。我认为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大体来说受西方影响为主。我国古代的“写生”是特指花鸟画,宋代时,赵昌擅长画花鸟虫鱼,被称...

    14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刚烈的唐寅[图文]
    刚烈的唐寅[图文]

    唐伯虎画像在如今的许多人眼里,唐寅是一个风流放纵的人,甚至以为古来的写字画画的人都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样子。其实这是错看了唐寅。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十四就说:“《明史·文苑传》: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每出名教外。今按诸书所载,寅幕华虹山学士家婢,诡身为仆得娶之。后事露,学士反具资奁,缔为姻好。”但是赵翼在...

    8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画坛宗师梅社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森霖——如果有时光机,今天的我们或可回到清末时期的纯阳观,见证岭南画派的先驱“二居”(居巢、居廉)以及众多文人在观中遍植梅花、唱咏诗词、结社雅集的盛况;又或可回到民国时期,看到“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在“梅社”带徒写生作画的风潮。对于和岭南画派的诞生有...

    132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张海书法“退一步想留几分心”2011年10月31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了白言先生的《不必理他们,让他们随便玩》一文,应该是对我的《张海的书法价格,体现在“书艺”还是“职务”?》(2011年10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一文的“回音”,并希望“高鸿先...

    8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厅精英性与公共性这对长期存在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讨论中的矛盾体,在大学博物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抛开资金困境,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仍然是英国大学博物馆策划展览和活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展览——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大学博物馆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首先体现在展览的选材、设计和诠释之上。为了在两者间取得相对平衡,满足不同观众群的需要,大学博物馆各出...

    172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山水人物册页四开》石涛21x31x4cm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这是记者听到许多参观者看完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后发出的感慨。这个画展5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正式揭幕,展至5月20日结束。画展甫一开门迎客便受到许多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的关注。他们普遍反映...

    15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