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杭春晓:语境转换与当代艺术批评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放放 点击 :

对于中国90年代美术批评的状况,易英曾在《九十年代中国美术》一书中提及:“从整体上看,近年来的美术批评在活跃程度上远不及80年代后期。……应该像造就大艺术家那样造就出大批评家,那才是批评的真正途径,但这个目标似乎还非常遥远。”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参与者,易英的感慨绝非妄言。告别80年代批评帮助构建艺术运动的热潮之后,90年代的批评在各类美术活动中的逐渐缺席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而且这种趋势在新世纪即将结束的十年内并没有任何程度上的改善。“失语”成为批评界最为形象的比喻性词汇。但同时,另一个事实同样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也是与“批评缺失”这样的判断完全相背的事实。那就是,大量关乎艺术家的评论充斥于各类传媒及展览之上,其中不乏曾在80年代构建批评力量的重量级人物。面对大量近乎广告的评论文字,批评的力量逐渐蜕化,也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很少有人愿意花费一些时间阅读那些浪费批评家颇多时日的推介文字。也许,有人会以中国的阅读习惯正从文字向图像转变为理由而一语带过,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细心一些的人会很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批评原则在评论家与艺术家的利益关联中的缺位,批评作为精神反思的维度消失,奥利瓦所谓批评是艺术敌人的作用转变为艺术家的盟友,批评在实际层面上已经失去批评自身的“语言要求”。那么自然,丧失精神反思的批评只会成为艺术家独自赏析的赞文,而难能吸引他人的眼球了。对于这种状况,王南溟所谓“坐台批评”似乎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应该说,“坐台批评”是一个非常刻薄的词汇,甚至是今天所有批评家都难以真正面对的词汇,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不可避免相关“事迹”。甚至,恐怕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词汇的发明者本人也难能全然事外。王南溟评皮道坚的文章名为“无边的吹捧:皮道坚的‘实验水墨’评论”,似乎他本人所反对的也只是一种无边的态度,而不是吹捧本身。其实,在王对皮的批评中,皮道坚倒真有些委屈。因为皮对实验水墨的关注是他一直以来的学术姿态,无论采用怎样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只能说明他的学术能力出了问题,而与“坐台”无关。因为所谓的“过渡阐释”是王南溟价值体系下的评判,你可以根据这一点评价皮道坚的学术观点,却无权给别人加上一顶“无边吹捧”的帽子,这种结论显然是在逻辑指向上发生了偏离。发生这种偏离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王皮事件的后继发展来看,原本应该立足于实验水墨价值认识的学术讨论完全转化为一种针对个人及其行为方式的“争论”。作为反击,皮道坚将其旧作《我为什么关注实验水墨》加了注释重新发表,其注针对王南溟《无边的吹捧:皮道坚的“实验水墨”评论》说:“该文本身实在不值一提,除了大段引用他人的文章,便是情绪化的发泄和漫骂,作者不仅并未读懂自己所引用的文字,甚至连基本概念也没弄明白,相信认真的读者自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谚云‘文如其人’,王南溟为文之轻薄、刻毒与下作本不足为奇,奇就奇在他居然有脸将自己与坐台小姐厮混的见不得人的体验‘投射’到‘实验水墨’及其评论上,有辱斯文如此,委实匪夷所思!”。这样的言语,实际已背离学术的范畴。王南溟提出“坐台批评”虽然言词刺耳而刻薄,但对今日批评界无疑也是一句苦口良言。坐台批评指出了批评家与艺术家“合谋”批评的危害,因为在这种合谋中,批评家的独立性是遭受怀疑的,而没有独立性的批评显然违背批评的本质[1]。固然,王南溟武断地将“坐台”联系到皮道坚身上有所不妥,但皮的回应将这个本来是学术角度上的比喻转化为王南溟个人生活方式的漫骂却是更加不负责的行为,也使得整个争论完全失去了学术上的建设意义。于是,美术批评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年来热热闹闹获得广泛关注的都是一些最后脱离学术讨论转而成为“人格械斗”的新闻事件,人们在关注这些热闹的新闻中遗忘了批评对于美术发展的价值。似乎看客的快感已经取代观后的思考,什么“周彦还以为从事批评工作是为了做太监”这样过分的语言都会出现,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面对这样的批评,易英所希望的批评家时代又怎么会出现?一方面是推介艺术家的赞文;另一方面是忘却学术规范与风度的人格械斗,告别80年代之后的艺术批评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冷静反思。当然,这种反思不是去指责批评家,因为当一个问题不是个人化而是群体化现象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个时代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认可批评家作为普通人的个体性质。批评家不是神,无法脱离现实的诸多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批评的回报是什么?因为无论回报的方式怎样,批评家都需要在回报中确认自我行为的价值感。也就是说批评家首先需要明确为了什么而批评。回想80年代,当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媒介的时候,批评家的发言往往具有舆论上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在弥漫着理想主义的时代成为一种思想英雄的形容词[2]。虽然当时的批评无法用今天的物质回报水平来衡量,但其精神回报无疑巨大且充满自我认可的想象空间。在这种状况下,批评家的目标是明确的,其价值方向也相对稳定。并且,这种向心力的存在,也使得批评很容易具有文化上的引导与构建价值。那是批评行使权力的时代,批评家带着成为格林伯格或雷斯塔尼的梦想进行着他们的批评。批评也因此获得自身发展的语境。然而,90年代以来中国迅猛的商业化与多元化,批评的语境发生了变化。首先,商业化进程改变了整个中国的价值观。人们越来越漠视崇高感的精神传奇,转而投向现实的财富传奇,并将最终的价值标准量化为货币收入。在这种新的语境之下,批评家的精神理想显得有些尴尬而不合时宜,成为堂吉柯德手中的长矛。应该说,这种社会兴奋点的转移对批评家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它可以轻松地淡化批评家批评的动力,推翻批评在精神上获得回报的价值感。毕竟,批评家生活在现实之中,现实的功利潮流会逐渐消解批评家曾经的执着,直至模糊或颠覆批评家进行批评的目标。于是,利用赞文的形式换取新的价值感自然地成为批评家无奈的选择。

并且,伴随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中国原有的话语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体制形成的权威逐渐被日渐多元的体制外力量颠覆,各类展览与宣传媒体的出现,使得批评家所掌握的阵地逐渐被信息多元化的狂潮淹没,乃至边缘化。批评家很难发挥曾经拥有的引导力。尤其当商业资本与功利思潮相互结合的时候,资本带来的选择与推介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家。人们更加关注资本运营下绘画作品不断创造的天价,而不再是批评家晦涩难懂的文字表达。面对资本的强大感召,批评家的力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资本支撑的画廊或相关艺术机构成为选择与淘汰画家的主体。在这种状况下,批评家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在向商业资本靠拢过程中转向策展人的身份,其独立批评的能力也相应受到资本意志的强大制约,其判断空间自然地被压缩,或被收编,成为点缀性的装饰,并在这种装饰中获取物质回报以及这种回报带来的价值认可。并且,由于话语权的丢失,批评家在艺术家面前的说服力也日渐苍白。获得商业成功的画家对艺术批评几乎是高傲的藐视,而没有获得商业成功的画家,也在自我构建的认可中无视所谓的批评。因为这个时代衡量成功的标准重心已经是画幅的价格,而不是所谓的学术认可。如果批评家为艺术家叫好,艺术家就会心点头;如果反之,艺术家不会反思批评的内容,只会不屑地说“理论家就会花架子”。在这种背景下,批评不仅失去参与建设的功能,甚至连介入话题的功能也逐渐丧失了,并因此“失语”而成为一种真正的摆设。面对这种现实语境,批评家又怎能自信地展开批评?甚至,在遭遇时代性的集体冷遇之下,批评家又能依靠什么来保证心态稳定?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批评界出现的剑走偏锋,往往从学术的原点走到非学术的争论,并因此才能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闻热点就不难理解了。其实,相对于外在语境的“失语”,当代批评内在方法上的“失语”似乎更为致命。正如顾丞锋在《当代批评:失语的困惑》中指出的:“在80年代以来和以前,无论是传统的批评标准即所谓现实主义的,还是对现实的反叛的都是依照社会学的、反映-意义论的方式进行,而这种反映-意义论模式的批评在80年代首先受到了形式主义批评的冲击,但形式主义批评很快就被结合进反映-意义论批评之中。真正受到致命冲击的是90年代以来的艺术变化所带来的:反映-意义论模式批评逐步发现自己在大量的非架上、反主题的艺术现象那里几乎派不上用场,在强调体验和‘后感性’的艺术现实面前,批评开始出现了‘失语’的现象”。应该说,这种方法至少在90年代初“新生代”绘画的崛起过程中还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对于“新生代”绘画价值上的判断——“它不再是照搬西方现代主义样式,而是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反映变化中的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的社会中人的生存与精神状况”完全是反映-意志论的理论成果。然而,传统批评方法在“新生代绘画”上获得成功的逻辑似乎正预示着这种方法逐渐失效的未来。它对这一类绘画认可的根据——由宏观性社会问题向个人主义转化似乎消耗掉了这一方法最后可能延伸的阐释空间,因为个人主义之后的情绪与思想的多元化追求已经难以采用原有判断方式进行一种宏观性质上的社会学假定,此后的批评家已经很难在社会学阐释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语汇来概括或总结一种群体的社会意义了。艺术告别了一种预设性的创作,走向感观化的个人体验。所以,当我们面对“青春残酷”之类延续曾经经典的判断逻辑所产生的批评语汇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反映-意义论”的解释根本无法覆盖它试图覆盖的艺术家的群体特征,或许何森的青春是残酷的,但这只是他个人化的体验,与尹朝阳内在的个人英雄主义化的情绪追求完全不同。也许,当所谓的“新生代绘画”在带着最后一点社会宏观的关怀情结下走入个人主义的表现后,批评家所习惯的批评方式就已经失去判断的方向了。甚至,走到当无法用一种阐释性语言解读艺术家群体特征时,便转而采用概念上无限扩大的题材判断如“卡通一代”之类话语进行解释。其实,题材只能描绘,又怎能作为一种判断?应该说,这种方法上的“失语”对批评家而言,是一种内在信念消亡与瓦解的危机。或许,当尹朝阳这样的新锐画家以一种崇尚感观的方式面对绘画时,批评家所延续的反映-意义论的方式在艺术家眼里早就成为一种自说自语的语言游戏了。理论家被视为只会依据预设意义进行脱离艺术本体的解说词似乎成为了合乎逻辑的结果。产生这种结果,批评家又依靠什么树立信念介入艺术的发展方向?于是,“尴尬”的“失语”成为当下语境下批评必然的结局。虽然对批评家而言,这是一种耻辱,但却是不得不接受的现状与事实。

相关文章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马未都:博物馆门票应比电影票稍微贵一些[图文]

    图:马未都近影“我甚至曾经想过,将来,如果有一天,观复博物馆的条件能够允许,我会在博物馆外面的草坪上,给100个为博物馆做过贡献的人塑一个铜像。这些捐助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蹲着也行、趴草地上也行、牵着宠物狗抱着宠物猫都行……想来,这100个雕像,放在博物馆外,也是一道风景……”“我想,如果有可能...

    17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的维纳斯乔尔乔内是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来到这个世界,只度过了三十二年的短暂光阴,不幸死于鼠疫。乔尔乔内留下的作品不多,可以肯定为真迹的只有六件。然而,对威尼斯画派,对世界美术史而言,乔尔乔内的名字是辉煌的、不朽的代称!《睡着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的巅峰之作,但这幅画没有完成他就过世了,背景的风景部分是另一位大师,也就是乔尔乔内的师弟提香续完的。或许受了这幅画的影响,提香后...

    19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如其人之论:一种很模糊的书法观念[图文]
    书如其人之论:一种很模糊的书法观念[图文]

    倪元璐手卷倪元璐明亡殉国,有忠烈之名。书如其人?岂可死于句下文_李勇书如其人,也常常说字如其人,是一句老话。不管学书法,还是不学书法的,谈到书法时,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喜欢的时候可以说,不喜欢的时候也可以说。很省事的书法评价。也有说不准的时候,几年前汪精卫的字在拍场被热捧,不少人想不通,汉奸的书法写这么好?卖国贼的字能挂在厅堂吗?前一阵李天一写的毛笔字在网上爆出来,很多人纳闷了:这么...

    84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间外交
    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间外交

    图为:(右一)基金会企业工作部张爱华部长、(左一)著名画家梁永学先生中国报道11月7日讯(李传军)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企业工作部部长张爱华在京连续走访、看望了一批为中国民间外交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国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梁永学号玥鸣,北京人,1955年生,祖籍山东烟台市。受家庭影响自幼喜好书画,早年随中央美院王国卿教授学习传统中国书画,同时受益于当代名家娄师白、陈大章、阿老...

    3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詹妮弗-洛佩兹:野心给母性让道[图文]
    詹妮弗-洛佩兹:野心给母性让道[图文]

    当詹妮弗-洛佩兹7月宣布退出《美国偶像》时,她的理由是:“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有电影要拍,还有音乐要做,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近几年收视率连续下跌的《美国偶像》根本留不住“大忙人”洛佩兹。做评委期间,她就曾为动画片《冰川时代4》配音;明年年初,她与杰森-斯坦森饰演一对雌雄大盗的动作片《帕克》也将上映。最重要的是,洛佩兹今年还要完成名为DanceAga...

    5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中新网9月3日电(上官云)综合报道,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1日,72岁的宫崎骏将退休的消息对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风了》成为其收山之作。这条新闻很快引发影迷的一片惋惜之声。宫崎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动画大师,其作品艺术风格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内容表达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关怀,受到全球动漫迷的追捧。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他参与编剧导演的动...

    19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抽象水墨的可能性[图文]
    抽象水墨的可能性[图文]

    图片资料千百年来,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渗透在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各个方面。犹如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一样,笔墨书写几乎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即便在计算机逐渐取代书写的现代化变迁中,笔墨渐渐淡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笔墨依然是中国艺术家们汲取养分,立足传统的根本源头。在当代艺术空前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及东方美学经典的继承、挖掘与创新始终是中国当...

    8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书法向来有“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乐”之美誉,当有人把这种凝固、无声给活化、有声之后,一种全新跨界艺术——音乐书法便由此诞生,但同时也招致“作秀”、“杂耍”的批评。这个人就是书法家李斌权。在质疑声中,他已经连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上演了“中国书法音乐会&...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靳尚谊:基础最重要,画得好就是好[图文]
    靳尚谊:基础最重要,画得好就是好[图文]

    靳尚谊作品《坐着的女人体》1949年考入北京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时,靳尚谊只有15岁。从艺半个多世纪,靳尚谊以大量肖像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他创作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晚年黄宾虹》等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

    67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袁佐:坚持艺术的纯粹性[图文]
    袁佐:坚持艺术的纯粹性[图文]

    2月23日,“散漫的抽象”冯良鸿抽象绘画展在中间美术馆闭幕。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间美术馆坚持纯粹的艺术,提倡学术探讨。提倡对绘画本身的讨论袁佐介绍说,中间建筑艺术区,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凯主持设计,通过旧厂区改造而成的。“在继承传统,做开放性平台的基础上,以主张学术探讨和创...

    11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与选手倪雅丰合唱《我和你》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中国好声音”出现的最让人意外的导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接下这个“第一次”?刘欢:说来也巧,制作单位星空传媒找我的助理攻关的那段日子我正在美国休假,太太拉我看了最新一季“美国偶像”,我俩改变了一些对真人秀节目的印象。我太太甚至认为我很适合做这类节目的评委,说能扬长避短展示我的才...

    8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梵高自画像1887年巴黎纸面油画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一.“19世纪”和“法国”在艺术史上是两个具有革命性的关键词,艺术一词的含义在19世纪的法国发生了某种转变,这个特定的时空领域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先锋艺术的诞生。19世纪的艺术史不再是英雄式主流艺术家的历史,而是少数边缘艺术家与沙龙展览相抗衡以获取自身地位的历史,这批艺术家批判和颠覆传...

    16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钱晓鸣摄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认为要繁荣当代美术事业,催生精品力作首先要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加强自身的修养,忠于时代,明确为民众服务的方向。马书林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办展的实践,谈了看法。艺术忠于时代不受制市场、不跟风马书林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根本问题还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必须注入...

    114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谁才是新的艺术明星?[图文]
    谁才是新的艺术明星?[图文]

    7月25日晚上,一辆运载大量艺术品的货车燃烧,作品被烧毁74件。这批作品,本来是准备参加26日的预展——由元亨利贞艺术拍卖有限公司组织、沈其斌担任总策展人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大火后,众说纷纭,阴谋论和仇富心理在其中最为抢眼。在这样的浪潮中,28日的拍卖会按期举行,成交111件,成交总额6597.325万元(含佣金)。其中,徐震、邱志杰、汪建...

    1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