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沛沛 点击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 | 美术科普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

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

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什么反响这么强烈?

冯骥才:为什么说是关键的历史时刻。就是党和国家已经确定了,中华民族要复兴,那么文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放到什么位置?这时候是需要思考的。

说全新的环境,是因为现在是商品时代、消费时代。文艺、文化跟消费混在一起了,它有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是乱象。这时候,文艺工作者不但要思考文艺与社会、与人民的关系,还要厘清文艺与商品的关系,是卖家和买家的关系吗?文艺有没有自己的尊严?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文艺工作者思考,但又要听国家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会上,把这些问题都涉及了,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是必然的。

新京报:会上,习近平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怎么做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冯骥才:如果文艺工作者都陷到市场里,那是不可能扎根人民的。市场有它的规律,比如电视剧,现在谍战剧比较时兴,大家就都做谍战剧,找一点由头就开始编,完全成商业片了,这跟香港一些武打片一样,人物故事没有历史背景。除了文艺工作者不要陷在市场里,关键还要看文艺主管部门,把好的文化和商业度高的文化怎么摆。

新京报:这次座谈会的规格很高,你在去之前,想到会由习近平主持吗?

冯骥才:十二三号吧,我接到通知,说中央要开一个关于文化工作方面的会,让我准备参加,没说哪个领导来。但我有种感觉是中央最高的领导,可能也是我心里有个期待,希望中央就文化领域一些根本问题讲一下。

新京报:会上和习近平有过交流吗?

冯骥才:他见我面还跟我说了两句。他说你还做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啊,我说是,我还做传统村落的保护。他说你做了很多的呼吁。我当时心里挺高兴的,他说这句话,就是说我们的呼吁他看见了、听见了。我当时说,你在这方面也讲了很多话,我们很注意,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新京报:会上还有什么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冯骥才:有个细节我很感动。他讲他到古巴去找海明威的故居,在海明威曾经写过东西的饭馆里吃了顿饭。我非常感动,因为我到国外去,也经常找作家、艺术家的故居。比如前两天我到俄罗斯,就去了契诃夫、普希金、马托娃的故居等等。我觉得,习主席很有文学情怀。

另外,他还有家国情怀。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他讲到城镇化,对于那些传统的、古老的村落,他说传统文化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这个词是非常有深度的,我觉得他跟我们之间心有灵犀。

新京报:现在外界在流传习近平的书单,比如他在会上提到的《静静的顿河》、《红与黑》、《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你对这份书单有什么共鸣吗?

冯骥才:当然有共鸣。他提到的都是经典,都是那个时期我们最想读的。那时朋友之间如果聊到一本好书,自己要是没看,朋友都借给你,大家都是想办法把最好的书先看了。

新京报:这些年你一直关注古村落和非遗的保护,文化产业化对这两块的冲击有多大?

冯骥才:对传统村落的冲击就是旅游化的问题。有媒体报道,每天多少万人进这个村子,把村子变成娱乐城了,村落被破坏了。另外,旅游就要有足够的项目满足游客,就造了很多假的景点,编一些假的故事和歌舞。真文化变成假文化,这也是一种破坏。

非遗比如剪纸,有所谓“生产性保护”,就让很多地方的剪纸、木版年画产业化了。把木版改成机器,把剪纸用做好的模具冲,一冲就100张。之所以把剪纸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因为它的手工技艺,如果用机器压,就失去本身的属性了,造成了本质上的破坏。

新京报: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很多文艺作品跟商业走得越来越近,你怎么看待?

冯骥才:这些年,我们把文化产业过分地放在一个和文化事业并列的地方是不合适的。现在我们一提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我说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只谈文化产业,概念是成立的,但加上“化”就麻烦了,这个“化”不是名词,是动词。如果“化”的话,往往就把那些不能成为产业的文化,也变成产业了,说白了就是拿文化赚钱,或者误导人们只有能赚钱的文化才是有用的,那彻底地把文化的精神性、思想性、教化功能、对人的良性的影响的功能全抹去了。文化产业化的概念,是这些年里对文化的误导。

我是麦家的读者。麦家是很有才气的作家,我很喜欢他的书。他比我年轻,我希望麦家沉下心来,再拿出几部好的作品。我相信他还能写出好东西来。——冯骥才

相关文章

  •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面具系列作品近日,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了香港当代艺术拍卖排行榜,这个涵盖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显示,今年风头正健的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稳居第一。昨日,记者根据榜单统计,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总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曾梵志成为最大赢家。他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江湖》(Society),以334.88万美元位居榜首,另外两件1999年创作...

    11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开疆拓土一大家——齐辛民的现代大写意[图文]
    开疆拓土一大家——齐辛民的现代大写意[图文]

    《天苍苍野茫茫》100x210cm2011年去年春节期间,我去北京宋庄艺术区的“齐辛民艺术馆”看望齐辛民先生和夫人秋萍。熟悉齐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每隔几年便有令人振奋的新面貌示人,此行自然也是充满期待。艺术馆当时陈列的一批齐先生近作,的确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笔墨酣畅淋漓,色彩厚重古艳,形式别具匠心,峥嵘气象扑面而来,犹如铿锵激越的彩墨交响,让...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XI艺术中心古典油画[图文]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XI艺术中心古典油画[图文]

    多德雷赫特的日落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将于9月18-20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艺博会招展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目前已有多家画廊的多位重量级艺术家确定参展,位于北京798的XI艺术机构将带来17-19世纪古典印象派,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油画大师作品,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河边的村庄XI艺术机构是一家位于北京大山子798国际艺术区,长期推广和销售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原作的专业艺术机...

    192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对莫言创作最为熟悉的人之一,莫言军艺同班同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是最早对莫言的创作发出声音的人,一路见证莫言创作的成长,而他个人的理论批评轨迹也始于对莫言早期作品的关注与鉴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向前就曾下过断言:莫言必...

    7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红色理性——偶像的修正》布面油画1987(局部)今日美术馆供图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任总监,黄专任策划人。在展厅旁的德咖啡,艺术家王广义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他表示,艺术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艺术就是...

    8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蒙娜丽莎意15万人联名要求法归还《蒙娜丽莎》历史上,这幅蒙娜丽莎曾经在1911年被一名意大利人偷出了卢浮宫,两年后这名小偷被捕并判刑,画作重新回到卢浮宫。这可能是达芬奇1516年将《蒙娜丽莎》带出意大利后,这幅画作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这名偷窃者的地下室里。当时对于是否要归还画作,意大利议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结果是,《蒙娜丽莎...

    167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曾传兴听海130×150cm2014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到以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新生代,就是在那个转折时刻出现的重要艺术概念。由新生代引领的当代艺术潮流主导了至今20多年的艺术方向,而今,多年稳定的格局隐隐生变,新的艺术代际——后生代正在崛起。作为一个艺术批评概念,“新生代”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

    12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明艺术天才徐渭 作品治好了藏家腹泻病[图文]
    明艺术天才徐渭 作品治好了藏家腹泻病[图文]

    徐渭《柳荫读易秋郊策蹇》手卷的两个主体部分除资料图片外,均为现代快报记者路军摄徐渭是个充满着传奇的名字。这位明代文豪才华横溢,诗文、戏曲、军事、书法、绘画皆有建树。明人袁宏道认为徐渭的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又评论徐渭的书法“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又评价徐渭“自负才略,多奇计,谭兵多中”,肯定其...

    7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艺术家为什么穷?好问题!但别问那个荷兰的经济学家、《艺术家为什么穷?艺术之非常经济(WhyAreArtistsPoor?TheExceptionalEconomyoftheArts)》一书的作者——汉斯·艾宾(HansAbbing)。今年年初,艾宾曾应W.A.G.E。组织之邀在纽约SoHo的ArtistsSpace发表演...

    18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人头攒动的街头,一位不修边幅的街头漫画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对面的男子,目光不敢有丝毫的游离。投入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时间成本,目的只是为了给他创作一张生动的自画像。类似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靠着辛苦的手工创作,很多街头漫画家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不过,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之后,熙熙攘攘的街头却少见了漫画家的身影。特别是一款叫魔漫相机自拍漫画软件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漫画行业,加...

    14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图文]
    神秘的再现:艺术史上的两生花[图文]

    利皮VS波提切利:画中画的致敬“艺术史是给成人读的鬼故事。”——阿比·瓦尔堡从古希腊到十六世纪绘画,再到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史就像是一次次似成相识的时间旅行。在二十一世纪,电子科技带来的无限度复制已变成庸俗的现实,反复与重现的意义何在?反复,如德勒兹所言,是对原型的解放,是原型挣脱出框定它的时间,获得属于它的新生命&mdas...

    192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向亚,男,1990年生,湖南岳阳人,2013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画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描绘对象之前我会先去感受对象的故事性,这个故事的结局或赞扬、或批判,有了这个结局我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艺术中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从生命中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灵感的源泉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向亚当社会与大学校园都处在一种普遍的利益至上的病态之中时,向...

    11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与卢辅圣谈“文人画与终结论”[图文]
    与卢辅圣谈“文人画与终结论”[图文]

    文人画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现象,这一画种的兴盛与古代“士”或“士大夫”有着直接的关系。知名书画理论学者、画家卢辅圣在前不久出版的《中国文人画史》中提出了“文人画终结论”的观点,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他解释说,他的真正意思是指伴随着文人画发展主体——中国传统文人阶层的解体,文人画...

    187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为当代水墨正名:当代不是一切艺术的评判标准[图文]
    为当代水墨正名:当代不是一切艺术的评判标准[图文]

    王天德作品《后山图HoushanNo.14MSHT012》178cm×115.5cm拓片、宣纸、皮纸、墨、焰2014年谷文达作品《碑林-唐诗后著-No.13〈春望〉唐:杜甫》180cm×90cm墨、宣纸2003-2005年(左)北京商报:亚洲艺术中心策划“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的初衷是什么?此次展览主题&ldqu...

    18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姜宝林早春249×125cm2013年姜宝林是当今画坛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他在不同艺术时期所创造的山水风貌与大写花卉,都秉承着“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理念,由此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面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东西方观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同。特别是,在他的艺术成长、转型、成熟的30多年间,姜宝林始终没有脱离创新的精神主线,他创作的泼墨山水、积墨山水、白描山水、大...

    13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