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小蚯蚓 点击 :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 | 美术科普《小兽》200cm×160cm布面油画2011年

“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 | 美术科普《白兔》(局部)100cm×77cm版画2011年

周晓/文

第一回看到少番的画是在今年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某画廊的展位上挂着他著名的《白兔》和《黑兔》(限量版画并非原作):一只胖乎乎,憨头憨脑的兔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画面的中央,惹人喜爱,而兔子眼神中又闪现着属于它自己的尊严。画面的种种信息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兔子。

然而谁都没注意到画面上这家伙前腿直立的坐姿根本不为兔子所有,艺术家可能无意间和所有的观众开了个玩笑,而对于这个善意的玩笑,相信也没有人会去介意。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 | 美术科普《黑兔》100cm×81cm版画2011年

被误会的“设计师”

很多人对少番的了解可能来自于他一系列古典家具拆装重组的作品,以及他在此领域的实验成就,他更多是被当做一名设计师而被大家知晓,实际上,设计师的身份对他来说是个太大的误会,画画才是他的正经事。

父母的美院背景让少番很小就开始学习画画,而父亲收藏古典家具的习惯对他影响更大,让他从小就对古物有一种偏爱,认为老的东西才有更好的品质。在早先的创作中,少番试图在画布上画一些老式家具,但与把玩实物相比,画画的满足感实在太有限了。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利用家具创作作品的尝试,本来准备做一年,结果没收住一下做了十多年,虽然获得了很多的成就,但在少番自己看来有点玩物丧志,在他心里绘画才是他的源头,是本。

追求中国式的认知

有人认为少番对老家具的设计实验和他的绘画相比,走的是不同的两条路,但这两个方向都源自他内心对“老”的偏爱,正如他最新个展的名称——“以‘审老’的方式——少番的画”一样。与传统家具把玩再造这种直接的表达不同,少番在绘画中对传统经典的偏好则更为隐晦。他受过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和西方油画的练习,而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下意识但又充满自觉性的选择,油画只是作为媒介被选择采用。在他的画面中,油画强调的光影效果正在慢慢消失,而常规的画面构图方式也被少番换为中心对称的构图。和强调科学常识的西方油画相比,少番追求的则是一种中国式的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少番在他2010年的画册上有一段自述:“我试图在作品中提升‘我’以外的所有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让‘我’在画中慢慢消失。”这种对自我意识的弱化处理在少番看来,正是区别古典传统与当代特征的分界。与当下以推崇强调个体的语境相比,中国古典的境界追求的是“无我”。“无我”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了解世间万物的手段,让自己从膨胀的个人意识中平静下来,以平等的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环境,让自我与环境相融,观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从中感受到的东西自然也会不同,会有更大的格局。

从养兔到画兔

这种“无我”的绘画尝试在少番的动物系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从动物中完成进化的人类,我们身上或多或少残存的动物性,使我们与动物的关系更为密切,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草草地划清了自己与动物的界限,并支配它们。在少番的动物系列作品中,许多动物在画面上的出现是采用我们日常生活中证件肖像照的形式,居中构图,去除光影,人与动物是一个平视的角度。而对于动物形象的塑造,在画布前毫无参照的情况下,少番脑海中的动物形象多少有了一些自画像的色彩,也许这些与自己神似的动物形象也是艺术家自身动物性的一种体现。

在少番笔下的诸多动物中,最有名的可能是他画的兔子了。最初朋友在少番的院子里寄养了一只兔子,为了不让它孤单,少番买了另一只来配对,慢慢的兔子们开始繁衍起来。养兔子期间少番发现,虽然兔子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弱者,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很独立、很自觉的动物。它们打洞做窝、自给自足、不好与人亲近,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兔子的这些习性引起了少番的极大兴趣,在最初画兔子时,他想的是如何把这个看似弱小但很独立的动物画得强大些,这样在内容和画面上都会有一种弱者不弱的平衡。随着身边朋友和观众的好评不断,少番画了一张又一张兔子,自己也变得开始喜欢兔子了。

当下只是一个参照点

少番在作品中很少有关于画面背景的交代、时代的语境和社会环境的暗示,这是他自己一个主动的选择。对他来说,绘画就是关于绘画的艺术,而不是关于怎么样去反映社会问题,兔子就是兔子,艺术能以一种超越时代背景的方式来存在,任何简单的画面里都存在着最基本的绘画关系。

而现代、后现代、当代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主义也曾影响过少番,并使他做出过一些这类的尝试,这些尝试没有依附于任何的团体和流派,是一种独立的选择和阶段性的实验。而至于大多数人认为最精彩的当下,对于这个时间的概念解读,少番认为要看个人如何选择用来参照的时间,单独选取一个时间截面作为当下,这种表述基本可以等同于当下为零,当下是在与过去的相互关照下才成立,是一种和过去的关系。相对于现在热闹非凡的当下,少番向过去寻找参照的这一步可能迈出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站在当下的角度来关照其他的东西,这才是当下对于他的意义。

少番的工作室院子里的兔子已经有很多只了,黑的、白的、棕的、花的。冬日的正午,它们会靠在一起取暖晒太阳。时间长了,少番很自然地和兔子们有了某种默契,只是看着它们也会感觉很好。也许跟这些低调独立的小动物生活态度一样,少番也在远离尘嚣,以他自己的方式坚持着绘画纯粹性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胡文轩:没有画坏的画只有画不完的画[图文]
    胡文轩:没有画坏的画只有画不完的画[图文]

    胡文轩笔名一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院士、齐鲁宾虹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书画价格鉴定中心鉴定专家、中国慈善美术家、青岛大岳书画院院长。胡文轩诸学历代名家,以当代黄宾虹山水大师艺术思想为灵魂,又是贾文福门下高徒。胡文轩的画是“自然之性”、“内涵之神”形之于笔墨,看他的作品往往是被他的精神、气质、韵味所感动。10月20日,胡文轩历...

    85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詹建俊:选择绘画一生理想[图文]
    詹建俊:选择绘画一生理想[图文]

    詹建俊油画《天地行》以517.5万元的成交价领衔2014保利拍卖在三亚举行的油画专场。2月4日,著名画家詹建俊油画《天地行》以517.5万元的成交价领衔2014保利拍卖在三亚举行的油画专场。作为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詹建俊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他所有精力、体力都关注在绘画上,“画画是我最大的兴趣,我爱好这个,好这口儿。我这一生最明智之举就...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王林的把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师热,和民国时江湖中的人物相比,只能算是个菜鸟”——对于“王林热”,有人如是评价。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个“菜鸟”红得发紫,虽然这种“红”开始给他带来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可能是“负面”的效果。纵观近几十年的中...

    17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采访、撰文/吕世威内地创业板第一股华谊兄弟董事长,“娱乐教父”王中军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中,最近又多了一条,他说:“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请叫我艺术家。”请叫我“艺术家”冬天的北京,元空间。祝贺的花篮、热闹的捧场者,来访宾客签字留念,这和任何一场画展的开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留心一下门口的海报上,这些朋友的签名,可...

    17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想,但这个世界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由于自然生态被破坏,花鸟画家们不得不跋涉数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家园,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思考。著名画家吉瑞森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画家近照澜沧江从青藏高原奔泻而来,穿越高山峡谷,在即将流出国门之际,地势突然变得宽广,江畔到处是丘陵、平坝,长满芭蕉、棕榈、凤尾竹等亚热带植物,村寨点缀在纵横阡陌之中,这就是美...

    8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泼水节》石齐中国画家石齐个展近日在卢浮宫举行当年,在下定决心于中国画上“变”出一条新路的那一天,石齐请花鸟画家郭石夫为他刻了一方印章——“一画白发”,誓以满头青丝为代价,画出心中尚无轮廓但一定得是耳目一新的“新中国画”。彼时,从工艺美术界闯入到专业画家行列的石齐,已经是黄胄的得意门生,其作品《泼水...

    12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是首位进入荷赛终审评审团的中国评委。早报记者高剑平图■早报专访中国首位荷赛终审评委顾铮早报记者徐佳和2月15日揭晓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荷赛”奖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外,也由于首次有中国评委参与终审阶段的评奖工作。自1983年至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总编...

    15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毛泽东诗词》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

    17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性和公共性 城雕美丑之辩[图文]
    艺术性和公共性 城雕美丑之辩[图文]

    ■网友票选“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规划专家指城市雕塑应考虑公众接受度湖北武汉的“生命”雕塑因造型过于抽象凌乱名列丑陋雕塑榜首。哥本哈根因为小美人鱼而弥漫童话色彩,芝加哥则因当代雕塑大师安尼施·卡普尔种下的“千禧豆”平添一股魔幻感。而在中国,城市雕塑的质量良莠不齐,艺术专业的眼光和普通民众的接受度有时南辕北辙。昆...

    16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贵君:中国写实绘画的特殊性[图文]
    李贵君:中国写实绘画的特殊性[图文]

    写实绘画不是靠图式或符号诠释理念,写实绘画要做的,是让画面真正具有光彩和生命。这是要在一个有着无数高人做过的事情上仍然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一席之地。这要求艺术家既要有高超的技巧和能力又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质。要达到这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象那个挖井的故事,有些人到处刨坑,写实画家是要把一个坑刨得特别深,才能出现我们期待的清泉。Hi艺术=Hi李贵君=李庞大的群体催生高水平写实画家Hi:你最感兴...

    19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爱和欲望的影像空间[图文]
    爱和欲望的影像空间[图文]

    梦幻(REVERIES)关于爱情、色情、友谊,我们都有自己的理解观念,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因人而异,于是也希望影像的阅读和心目中的理解一致。但是也许我们会认同一些基础点,比如爱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情感上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爱欲的力量也许是无人可以抵御的。但是爱情究竟有没有一种外在的形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人类的欲望也许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能通过想象的空间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通...

    129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图为徐冰创作《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他“9·11事件”后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最传统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先生们评价:根正苗红,人才难得。80年代末,他搞出和学院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完全割裂”的《天书》。在4000多个一本正经却又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

    8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画山水中的落款[图文]
    国画山水中的落款[图文]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

    5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图文]

    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本科招生考试拉开大幕,象山校区内,色彩科目考试现场。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报名人群似乎让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在东方得到了响应。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2月10日晚一名从山东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男生猝死,正在济南参...

    5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HIHEY中国未来——新兴艺术家计划”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

    198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