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创造性转化价值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元元 点击 :

唯有成为审美现象,我们的存在与世界才具备永恒的正当理由。——尼采《悲剧的诞生》

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徐幹《中论·艺纪》

知识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教育的方法多样,但目标并无二致。考察各领域为人类知识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都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灵敏的感受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能,以及对所做的事业的无功利、忘我的兴趣或内在强大的动力。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柏拉图认为“艺术必须是教育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认识世界有理论、实践与生产三种模式,后两者均属创造行为,其典范是“一种创造能力,涉及真正的推理程序”的艺术,而由此产生的作品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工作秩序”。

我国目前的教育,不能说不重视艺术。相反,似乎过于重视艺术教育了。各类大学,如林业、石油等学校,都办起了艺术学院,报考艺术专业的人数惊人,仅笔者所在的中国美术学院,近年的报考人数最高时竟有9万多。就全国而言,在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上,中国艺术教育超过了古今中外的任何时期与国家。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早年学过钢琴与绘画,毕生对艺术充满兴趣。他临终前感叹中国当前教育的致命问题出在艺术与科学的分离。按照目前艺术教育的红红火火,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应能激发出无穷的创造火花,怎么反使钱学森这代杰出的科学家如此悲哀,叹息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妨碍创造性人才培养呢?怎么会使我们的时代如此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其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缺乏对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价值即智性的正确认识。

在艺术繁荣的背后隐含着艺术教育的贬值,也隐含着对艺术价值的畸形判断。出于特殊的原因,中国当代许多艺术家的确很富裕,即使一个普通的画家,其富裕程度都可能是历史上哪位伟大的艺术家也不敢梦想的。据说,拉斐尔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有钱的画家之一,其资产只不过是座大房子,里面雇了几个佣人而已。艺术史常讲述的感人故事是:往昔伟大的艺术家不计金钱,甘愿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潜心创作,志在为后世创造无价的艺术杰作与精神遗产。艺术史讲述的与之相反的教训是:当艺术家染上铜臭味时,就会沦落于庸俗而衰竭。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无价的,而这种无价的价值是精神价值的体现,因为艺术给予我们的享受光靠金钱是买不来的。我国目前的艺术致富,并不是因为艺术本身的原因,而是其他特殊的社会现象所致。这种现象一方面误导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另一方面侵蚀了艺术教育的根基。

更耐人寻味的是,从形式上看,我们似乎不乏对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视,大学除了成立艺术院系之外,还有艺术中心。教育部实施了“高雅艺术进大学”的宏伟计划,文化部推行了大学生艺术表演比赛等项目。中小学也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开设某些艺术课程,学生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课余学习钢琴、绘画、书法等艺术。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无可非议。然而,动机和目的直接影响到结果。动机又直接受认识的制约。教育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人塑造成有教养的完整的人,教养就是素质。可是,在文理科隔膜,学科等级化的时代里,艺术这个素质教育内容处于知识等级的最下端,“素质教育”则暗示出艺术教育是补充性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回溯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今天艺术教育成为辅助性的学习内容是难以让古人接受的。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他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游于艺”不仅是实现德、道、仁的精神与技能保障,而且为之树立了最高的品质标杆。柏拉图则有着“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这个重要思想。他对于艺术的智性作用的认识与孔子不谋而合。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导师的艺术思想,系统地论述了影响深远的模仿说,并把艺术当作一切研究的方法论模式:“所有技术的本质就在于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在于研究这背后的技巧与理论,在于从创作者而非创造过程本身中寻找原理。”文化的差异,并不会隔离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艺”虽与西方的“艺术”概念不同,但对于艺术的教育和智性功能认识相通。从中国古代画论可见,孔子的思想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通过艺术进行教化,培养君子,而这种教化并非如今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即课余爱好或特长训练,而是赋予治国平天下才能的必修课程。这点与欧洲17至20世纪初叶盛行的“大旅行”异曲同工。在那几个世纪里,欲成为绅士,成为有用之材,就必须游历意大利。

教育的目的绝不止于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像艺术创造者那样富有想象力地组构新知识世界的能力,或者说,通过知识学习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将之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借助艺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个人与社会技能,激发其创造力,唯有此时,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机制,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鉴此,我们可以重温孔子的教育理念,《焦氏笔乘》对之作了恰当的诠释:“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所谓圣人,即具有健全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有效处事技艺的健全之人,这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又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所指:“文化乃是思想的活动,乃是对美与人文情感的感受性。支离破碎的知识与之毫不相干。仅仅博学多闻之人,乃是世界上最无用的讨厌之人。我们旨在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有某种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为其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引领其进入如哲学一样深刻、如艺术一样高远的境界。”

相关文章

  •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龚伟海、王宓海派百年285×195cm日前,接龚伟海先生来电,嘱我谈谈对他创作的历史人物画作品《海派百年》的看法,后辈惶恐。窃以为,当今历史人物画的繁荣虽得益于当下提倡主题性创作的大文化语境,然这也应该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呈现自身的创作心路和艺术态度的途径。这缘于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这既是人物画在绘画各门类中占据主流位置的原因,也是它由衰转盛...

    17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姜宝林早春249×125cm2013年姜宝林是当今画坛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他在不同艺术时期所创造的山水风貌与大写花卉,都秉承着“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理念,由此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面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东西方观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同。特别是,在他的艺术成长、转型、成熟的30多年间,姜宝林始终没有脱离创新的精神主线,他创作的泼墨山水、积墨山水、白描山水、大...

    13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王安忆(左)与苏伟贞(右)昨天在复旦大学对话张爱玲书信。台湾女作家苏伟贞不久前在99读书人出版了《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她以小说家和评论家身份依据张爱玲书信对张爱玲个人和作品做研究。作为张爱玲的通信对象之一,苏伟贞昨天下午来到复旦大学做“长镜头下的张爱玲”专题讲座,讲述通过书信来往而认识的那个真实的张爱玲,与苏伟贞讲座对话的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十年收到回信十余封在王安忆...

    12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严学章羊年贺岁生肖十三张——羊年台历挂历专用[图文]
    严学章羊年贺岁生肖十三张——羊年台历挂历专用[图文]

    1、回眸。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不是视力上的差距,而是视野上的差距。视力可以看到一样东西,视野却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2、狼披上皮装羊。狗安上角装羊。狼的可怕是披上皮行善,狗的可怕是挂上头卖肉,羊的可悲是既被狡猾的狼忽悠了,又被忠诚的狗算计了。羊被忽悠多了,也便学会了狼性处世。现在社会疯狂了,绵羊也学会吃狼了。3、披上羊皮的狼是示弱,披上狼皮的羊是示强。缺少狼性的社会装羊者多,缺少羊性的社会装狼者众...

    11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羽佳:游走中的钢琴家[图文]
    王羽佳:游走中的钢琴家[图文]

    王羽佳最初回到中国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郎朗师妹”的称呼来叫她,虽然与郎朗同出一个师门,可是王羽佳对这种称呼毫不感冒。她只是淡漠地解释:我和他不一样,我练琴不是被迫的。王羽佳独奏专辑封面《幻想曲》现在没有人用这种称呼去打扰她了。作为一个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年轻钢琴家,人们现在感兴趣的是她的演奏计划,她合作的大师,以及她究竟什么时候会谈恋爱,最后一项是针对明星的,不过她确实...

    74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周春芽《桃花》在中国,像周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保持活跃,在学术性与市场表现两方面都表现抢眼的艺术家,并不太多。美术史学者、评论家吕澎认为,周春芽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2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他在中国寻访了9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幕首展上。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年代末我出国时...

    14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芮德群:找寻心灵的居所[图文]
    芮德群:找寻心灵的居所[图文]

    《观园春色》68cm×68cm芮德群的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其山水画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出“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此外,芮德群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其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与山水画相得益彰。《大...

    15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基宇:从独立艺术家走向素王制作[图文]
    王基宇:从独立艺术家走向素王制作[图文]

    当我们在现代中文中使用着“艺术家”这个词时,逐渐地发现了其反讽潜能。二手玫瑰乐队在《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和《征婚启事》两首作品中,滥用了这个发现,他们把“艺术家”这个词嫁接在各种反常动词与粗俗情境中,虽然呈现了某种反讽,却最终导致这两个音乐作品本身陷入无力与无聊。另一个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情况是,当一个年轻的或没那么有成就的外国艺术工作者被称作A...

    46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大可:先锋思想需要有效的传递[图文]
    朱大可:先锋思想需要有效的传递[图文]

    采访者:周晓受访者:朱大可朱大可今年受邀作为第九届连州摄影国际年展的学术主持,一直对摄影有着密切关注的他谦称自己只是一个门外汉,每次对摄影的阐释都是一个挑战。而作为文化界极具影响力的先锋人物,朱大可对摄影艺术的先锋性和大众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摄影作品中包含的社会日常信息是大众理解摄影师的中介。没有这些易于理解的因素,先锋思想就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周晓:作...

    144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很多人认可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具象画家,而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

    6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艺术家为什么穷?好问题!但别问那个荷兰的经济学家、《艺术家为什么穷?艺术之非常经济(WhyAreArtistsPoor?TheExceptionalEconomyoftheArts)》一书的作者——汉斯·艾宾(HansAbbing)。今年年初,艾宾曾应W.A.G.E。组织之邀在纽约SoHo的ArtistsSpace发表演...

    18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书法作品《飞》9月22日,“七十·从心如梦——赵绪成书画艺术展”在798赵绪成艺术馆开幕,除了其早年反映现实生活之作,也有“飞天”系列、“都市”系列,以及书法作品。赵绪成曾是江苏省国画院继傅抱石、钱松岩之后的第三任院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包括《巧裁缝》《...

    128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油画还需要补课[图文]
    中国油画还需要补课[图文]

    靳尚谊在自己书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一头花白头发,身着深色毛衫,方框眼镜后一张消瘦的面容。日前,年近八旬的靳尚谊在北京东四环的家中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阳光透过窗口洒进书房,从侧面照着沙发上的靳尚谊,像一幅伦勃朗的肖像画。作为中国油画界的巨擘,他书房的墙上挂着两幅作品,一幅是泥金书法扇面,一幅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倪瓒的山水画复制品,整个书房弥漫着简素空灵的古风。尽管是油画家,国画却是他从不回...

    10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采访、文:司马琳娜徐累是那种不紧不慢的人,如同植物一般站在原地,守着一份淡定与娴雅,颇有一份得自古都金陵的贵逸之气。他不追摹古人,也不追随潮流,他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追忆和思考的舞台空间,以心造境,在画作之上营造了一份诗意、一分神秘和一份虚无主义的情境。徐累曾说,“和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我不是游猎的动物,我的存在方式也许是植物的方式,在此地猜想,在此地嘹望。我的身上落了一些灰...

    158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