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非儿 点击 :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 | 美术科普

郭味蕖(1908~1971年)

郭味蕖(1908~1971年),山东潍坊人。出身于书香世家。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在“文革”中受迫害,1970年,以“战备疏散”为由被迁返潍坊,翌年在家乡潍坊逝世。

站在今天的文化视角上来回溯历史,100多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和艺术,正如此一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一样,是一个主义和创造、保守与激进相磨荡、相依存的时代。敏于探索者锐意进取,不唯倡导新风于艺坛,更能默化世情于时代;笃于实践者勇猛精进,或读书闭户,承续国故于乱世,或风雨板荡,高纛(dào)大树于后世。那一段历史,一代人的成长与之伴随,历史需要反复咀嚼和况味,也许一时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文化思潮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历史的面目会渐渐清晰起来。

郭味蕖先生,生长在这一历史阶段,其所遭逢,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风云变幻的一个时期。他本人的特殊身世和人生旅程,以及他的博学笃行和艺术创造,都是这一时代所折射的强烈缩影。然而先生的学问和艺术还远未被今人所普遍认知,一般论者对其内涵既无深知,故而出语谨慎,其所论列,也就很难有什么见地。

在郭味蕖先生的艺术历程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既有家庭带给他的影响,也有时代强加给他的内容。1937年畜须家居期间,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多种著作在此间完成,这对于学者本色的味蕖来说,真可谓是难得的一段清净日子,远遁世俗纷争和兵燹(xiǎn)乱离,可以敞开心怀接纳他素所心仪的那些砖瓦金石、书画古器。但另外一个方面,艺术上刚刚绽放出勃然生机的郭味蕖先生却离开文化中心地带,离开众多的师友,回到潍坊,虽然说家乡潍坊历史文化积淀甚厚,然而毕竟是偏于一隅,完全脱离文化中心北京和上海,给先生艺术的进境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其艺术的传播和影响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兹后先生携著作来北京,受到徐悲鸿先生的赏识而留在北京。此一时期,味蕖先生最初所从事的并非花鸟画创作和教学,而是在古籍和民族文化美术等方面的整理和挖掘工作,因其在各方面所表现出的文化和艺术修养,而受到徐悲鸿先生的特别关注,“士为知己者死”,郭味蕖是真正的“士”。他后来在徐悲鸿纪念馆工作,感念徐先生的栽培,自建筑格局的构筑至资料藏存皆尽心竭力。出来北京期间,味蕖先生和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人的交往是最能体现中国士人精神的。他并非其中任何人的学生,但从艺术到学养,三位前辈对他的赏识出于真心。

在潍坊期间,郭味蕖完成了《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并于1950年携书稿晋京拜见徐悲鸿先生,徐亲为题写书名并对其美术史研究大为鼓励,后来此书于1958年出版,黄宾虹作序。

在郭味蕖受聘中央美术学院的聘任核定表上,徐悲鸿的批示是:

郭君对于中国遗产问题已有著作几种,所涉颇广泛,倘给予机会集中精力为之,当有成就。悲鸿

显然,此时的郭味蕖并非是画家,而是以美术史研究人员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的。这一点,让我们油然想起近代美术史上几位重要的人物: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本来就是研究美术史出身,其涉足绘画,识见与格调自非同一般;另外像张大千等人,毕生的艺术实践都带有探索的性质——对中国古代绘画正统思想和技法的追溯。所以,以研究学问出道的郭味蕖先生,其艺术的判断和取向也同样是知所从来、游刃有余的。

味蕖自传材料中曾记述和黄宾虹的关系:

1937年参加北京古物陈列所主办的国画研究室,为研究员,并开始从黄宾虹先生学画山水,得遍观清宫古画,这时又跟随黄宾虹先生学习讲授国画理论和美术史。

黄郭二人的交往更多的方面在于学术的研讨,郭味蕖尊黄为老师,在其影响下完成了多部著作,其中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书画录》《古镜文考释》等。

在同代画家群中,郭味蕖先生的出身和后天的学养、经历既有与时代的变迁相应的成分,比如青年时期的他一样没有逃脱时政变换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从而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研究和创作环境,但这些仅仅是他成功的一些外在条件,成就味蕖艺术的,更多的是来自他的世家文化,以及他后来的特殊际遇。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一个文化世家所赖以维系家族精神传承的一些方法和传统。

郭味蕖潜心学术,数十年如一日,颇能不坠家声。更兼专注搜罗陈门散出文物,多方研讨,创获甚多。有《殷周青铜器铭文考略》以及《知鱼堂鉴古录》《镜文考释》等著作传世。在近代画家中,郭味蕖的学问所涉猎领域之宽泛、所钻研程度之深湛、所著述数量之宏富,堪与望肩者二三子耳。

味蕖家世之渊源,能够引起今天大众对于中国学问道德传承统序的进一步认识,今天对于大部分以各种途径进入大学学习、生活者,或者可以对古代士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种种嘉言懿行有所知见,但因为社会条件的变迁,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脉络事实上产生了断裂。中国的学问和道德,重视的不是条条框框的知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摄受。

古代以世家大族为传承载体的文化精神,也因着许多中国古代的民风习俗而绵延不绝,比如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血脉的延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教育体系数千年生机不绝。其内在的理趣值得考量。一部《论语》成为典范教材,可其中真正具体的技能和知识则付阙如。由此可知我国本来的“教育”涵义之一端。另外一个潜在的标准就是人的出身,出身的高低和家境的贫富没有关系,贵贱主要从精神层面来讨论。祖辈的行为和言语直接成为后代子孙尊崇奉行的准则,孔门的家风因为历代当政者的相与推举而成为整个国民的共同理想。

潍坊郭氏家风纯质,到味蕖虽则家道中落,但其赖以维系之精神则卓然挺立,体现在郭味蕖性格中,其坚韧独立、淡泊自守的秉性,完全是祖辈遗风。味蕖一生不慕荣利,宽仁恭俭,他是真正“以冰霜之操自励、以穹窿之量容人、以切磋之谊取友”(弘一大师语),自少耳濡目染者无非高士风容,虽身经乱世,多所流离,处顺不矜,居卑不馁,终究能以至大至刚之毅力和精神创格造境,观其书画、品其文章,无苟且想、无乡愿想、无市侩气,清新于气而纯质于品,学问人品为同仁后辈所崇仰,可谓其来由自。

郭味蕖对于今天的画坛来讲,其影响绝对不应仅仅囿于绘画,许多后辈追逐其满纸书气的同时,可曾想到他的胸襟是何等的开阔,学养是何等的宽博,识见是何等的不凡。就如前述,他与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等前辈的交往,完全是君子之交,非慕于声名权威,乃在于道德术业。这同今天的一般画家,终日劳碌于名利、攀缘酬祚的作为大相径庭。

退守乡里、逆境中的郭味蕖先生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用自己的双手重新打理简单的生活,简陋的物质条件反映出其丰富的精神追求,心中对艺术和理想的信念坚韧不倒,晚年流露在诗文中的些许愤激也纯然是一介书生的浩叹,在生活中他始终是蔼然长者,对于子嗣家小的教诲督导未有稍懈。妻子陈君绮陪侍在丈夫的身边,作为他学术上的助手和生活上的知音给了味蕖莫大的慰藉,从保留下来的大量文章手稿和金石考释来看,那里记录了两个心心相通者的默契。

对于郭味蕖来讲,任何单一的角色都不足以涵盖其丰富的人生。他有着同时代人难与论列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很多方面作出成就。在不同的时期,郭味蕖都因时因事的变化而努力奋进,就身边有限的研究、创作条件开展工作,而且笃实、宽厚的秉性使其远离浅俗的是非乡,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所钟爱的领域,每每多所斩获。

前述的数种关于金石、画史等方面的著述,大都完成于赋闲乡里的时期,这些方面的贡献直到今天,还是各自领域不可逾越的重要文献。作为一个学者,郭味蕖有着丰厚的学养作为基础,在研究著述的过程中可以左右逢源,更为可贵的,是他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这一点,我们不可以想象一个依靠天才和冲动期望一蹴而就者去完成,数十年孜孜以求,大量文献的阅读和考证,浩繁的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以及对具体器物形制、材料、铭文、流传的梳理都需要审慎的态度和旁征博引的功夫。

书画创作和教学是郭味蕖最广为世人所知的领域,青年时期上海艺专求学的经历,使他渴求新思想,阅读新的进步书籍,掌握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和学术,对于具体新方法的追逐体现在对古典、现代、东方、西方等多方位的追求。我们看到他在学生时代所做的图案训练,各种形体、色彩、纹样的搭配关系都经过系统的磨炼,读来颇具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一点整个贯穿于其一生的艺术创造和教学思想。以下就这两方面略陈数语。

教书育人是潍坊郭家的祖业,世代不乏教育界的精英。郭味蕖同样以教师的身份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职。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尚不具备成体系的花鸟画教学,郭味蕖先生以自己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向传统深度吸纳。郭家富收藏,少年的味蕖闻见宽博,现在看到的他对于宋元特别是明清名迹的追摹几可乱真,在青年时期就打下坚实的根基。齐白石先生曾经给味蕖《三友图》题跋云:“味蕖画笔工矣,予九十二岁时得获观三复。”而郭味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他在日后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向现代和自然开拓,花鸟画本来的卷轴把玩的审美方式在现代难以完成其表现真实自然和情绪的功能。郭味蕖注重写生,对于自然真实的物理和个人真实的感情表达非常重视,传统的笔墨仅仅作为表现时所依赖的手段,他的代表作《惊雷》,用极为精到的双钩法描绘了一丛修竹,疏疏朗朗的穿插关系交代得具体而概括,先生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显然有其主观的取舍和安排,这不同于程式概念的折枝画法,而且画面突破了传统的形式,成巨幅方形构图,自然的生气和物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张画从题材、画法、构图、笔墨诸多方面都是对传统的超越,特别值得今天的画家注意的,是画面充盈的中国气派,对于外来方法的借鉴含蓄地浑化在每一个细节,线条的勾描迸发出无限的生机,笔工而意永。

郭味蕖绘画一个非常明显的风格是工写的完美结合,严谨细致的白描双钩和大的墨块和书法运笔之间的转换、衔接和对比了无痕迹。这些成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照:

首先,画面和穆冲融的气息来自他淡泊寡营、儒雅安适的精神境界,这一如前述,当然是郭氏一门精神品格的典型图景。内敛、沉静的笔墨所凸显的是一种学人本色,不是事扬,不求巧怪,寂然恬然,在中国画的领域稳步迈进。郭味蕖是典型的高士,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高洁的灵魂和追求,他的内心,没有和今人比权量力的念头,却在各个方面向先贤看齐,“不让今人是为无量,不让古人是为有志”(弘一大师语),有如此超凡除尘之想,然后有如此脱略名利之笔墨境界,后之学者于此当多所住心。

其次,郭氏毕生搜罗金石,寄情书画,其鉴赏眼力之高,在同代人中罕有匹者。其不欲与群小争锋,或者正是其内心骄傲的一种态度,宁取洁身自守,在金石书画中徜徉。而不期然之间,下笔自迥出常人,观其线条,不论长短燥润,皆能力透纸背,掷地有声,“金石气”之谓,非此而何?其线条之卓绝处正在于此。

此外,先生壮岁游学四方,对于各种造型手段、表现方式多有会心,其于花鸟画诸种表现手段之娴熟运用,或者正是他多年来综合融汇的结果。曲铁盘丝之墨笔画出箩筐,细致谨审之线条勾勒花卉,然后审之以疏密、润之以丹彩,既能融采自然生态的生机,复能创造凝练质朴之程式。这种种的新境,完全是先生潜移默化中综合融汇的结果,并没有像今天动辄“创新”的画家们,整天在想着如何能“有我”,其实这种内心的挂碍完全阻滞了心灵摄受的自由,以枯索、窘迫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传统,犹如一堵高墙,壁垒森严。味蕖先生就这样静静地雍容地完成其短暂而丰厚的人生,留给后人是许多的追念和怀想,今天越来越为业内所共识的花鸟画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也在先生的绘画实践中悄然完成。

就今天人们对于绘画的认识来看,要么完全拘执在纯粹自然的生活状态,纵然搜罗万象依然不能自居面目,尤其不能创格造境,究其原因,还是对于艺术特别是中国画艺术的特殊规律缺乏独到深邃的认识;另外一种就是纯粹拘泥于传统的格套,泥古不化,厚古薄今,对待真实自然的生活缺少热情,那生活本来的理趣和气息自然就无法把握,其所图绘,不过是古人剩菜残羹,徒然使人视觉疲劳。郭味蕖先生体验生活,他真诚地努力融入到纯朴的自然生活中,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寄予深厚的感情,新的绘画题材、新的绘画方法的开拓都随着情感的表达而递进;先生同样数十年孜孜不倦参究古代的文化遗存,自金石学术至书画器物,靡不悉心揣摩,他收藏,完全是为了研究,与一般收藏家希望居奇获利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其识见既宏阔,下笔也自然清高裕如,正所谓“功夫在字画外”,由他开创的花鸟画道路后人难以为继的原因,还是先生骨子里是所具备的文人的情怀,如此,他本不着意于书画而书画自能超绝。

从郭家祖上一直到味蕖先生本人,传承、收购、挖掘、整理了大量书画、金石等古代文化遗存,特别是味蕖先生,在保藏和研究这些家珍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在他辗转的人生中显得弥足珍贵。厚厚几大本手书的著录记述了这些珍宝的传承脉络,对于后世学者的进一步探究作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准备。面对这些丰富而充盈的文献,我们不由对这位沉静、内敛而又骨气高奇的前辈心生景仰。

作为以书画家知名于后世的味蕖先生,本身具备扎实的深厚宽博的文化修养,这些来自他的家学和勤奋,为他日后的多方面探索筑基,给他所涉足的领域带来一种宏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观照。此外,特别是他所具备的心胸——对待中西古今艺术和文化广采博收的学术态度值得今天的艺术家和史学家关注和借鉴,从味蕖先生身上,我们可以透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诸多历史和现状,对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世家文化的意义会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今天来研究、学习郭味蕖,其意义也绝不在于重新观照一个画家,更大的期望来自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对于中西、古今这些争论了一个世纪没有定论的课题的研制重新有一些切实的助益。

相关文章

  •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2010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聂正杰《存在》2014约翰·摩尔绘画大奖公布候选名单​​英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摩尔绘画大奖(JohnMooresPaintingPrize)宣布了2014年的五位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RaeHicks,JulietteLosq,MandyPayne,AlessandroRaho...

    4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将军本色是书生[图文]
    将军本色是书生[图文]

    研讨会现场2013年11月2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解放军书法创作院和兰州军区政治部主办的王文杰少将书法作品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当天下午,来自业内的评论家和书法家召开了王文杰书法作品研讨会。研讨会内容实录如下:一、王文杰发言王文杰(右二)发言总结自己十多年来练习书法的历程:1、小时候和父亲学魏碑有几年,1980年首都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钢笔字,当时国内还很少有毛笔字大...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雕塑《蝴蝶仙子》阿利安·吉伯特(法)作为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重头项目之一,近日开幕的“金石之声”江苏·国际雕塑邀请展获得极大关注,此次雕塑展的策展人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先生。“金石之声”开幕之际,吴为山的“文心铸魂·...

    8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泼水节》石齐中国画家石齐个展近日在卢浮宫举行当年,在下定决心于中国画上“变”出一条新路的那一天,石齐请花鸟画家郭石夫为他刻了一方印章——“一画白发”,誓以满头青丝为代价,画出心中尚无轮廓但一定得是耳目一新的“新中国画”。彼时,从工艺美术界闯入到专业画家行列的石齐,已经是黄胄的得意门生,其作品《泼水...

    12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朱非先生他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楷学欧,行学二王、赵,隶则慕王福厂。留连传统,追求秀美流畅、神韵俱足、点划精到的功力。至今书法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偶尔一次,《书法导报》总编姜寿田的来电,说吴汉东向报社推荐了他。要他立即用电子邮件发一些作品过去。《书法导报》竟用整整四个专版作了介绍,而且总编姜寿田亲自为他写评论。这并不让人惊奇早在他题写“古越龙山酒楼”牌匾,一次全...

    2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ErnestZacharevic,现在居住在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的街头选取了不同的场景,借助旧自行车、旧摩托车、窗户等简单的物品,在墙壁上画出了可爱的孩子,这些画中的孩子和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引得很多游客上去和他们合影,同时游客们也享受着和壁画拍照的乐趣。Zacharevic最著名的是创造了一个姐弟俩在骑车的壁画涂鸦作品,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吸引了很多游客做出...

    16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 古稀之年公园地书授人以技[图文]

    书法家宋宝璋“练地书有四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广交朋友、提高技艺。”这是淄博市书法爱好者宋宝璋对地书的概括。宋大爷今年68岁,打小就爱好书法,退休后更是精于研究,练书法已有50个年头。对书法的热爱使宋老不仅在家练,出门也练,他从1998年开始练地书,由于天天出现在公园广场,过往行人都知道他,现在宋老已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一提到他,见过的...

    17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未知博物馆遭遇2011展览“一个(非)美术馆”开幕的时候,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历史还不足一年。数月前,第一次来到由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设计的展览空间时,还在不禁担心这样一座空间对于展览呈现提出的挑战。这座由时代地产集团投资的美术馆地处广州黄边村这样一个城中村中,一条还未完全规整的大路横在门前,时而扬起的尘土是美术馆外最忠实的观众。在19楼...

    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的主要因素。2...

    16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生活的砒霜,是艺术的蜜糖在丢勒之前,忧郁是病,是守财奴和懒汉的专利;在丢勒之后,忧郁成了天才的特权。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和翻译家孙仲旭的自杀,让世人重新关注抑郁症人群。中国目前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超过20万人选择放弃生命。抑郁症与死亡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忧郁情绪又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美国《健康》杂志三年前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工作时间和收入不固定,又是孤...

    39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南方山水画派:秀雅平远出天真(中国画派)[图文]
    南方山水画派:秀雅平远出天真(中国画派)[图文]

    早春图郭熙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以江南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江南山峦平缓,连绵不绝,草木丰茂,烟岚清润,江水浩渺,境界辽阔。布景平远,平淡天真,秀雅温柔是南方派山水画的三大艺术特征。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期,大批画家纷纷逃到江南,又成为南宋高宗画院中的骨干力量,促进了江南地区绘画的发展。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

    6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这张面具之下的不只是肉体,而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防弹的。”——12月14日,这一别具意味的V字面具终于不再零星出现在报纸新闻的图片中,而是直接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当晚,CCTV6完整播出了这部由美国知名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编剧的电影《V字仇杀队》。随后,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rdq...

    82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何镜堂近照。资料照片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在多个场合呼吁人们重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核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充分重视新型科技成果的应用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筑设计两大错误倾向“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倾向,大部分城市都有这种毛病。”何...

    18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