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桃子 点击 :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 | 美术知识

参展作品之一,王郁洋,《人造月》,400×400cm,节能灯、钢架、控制箱,2007

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任何先锋艺术,在被主流权力话语收编或者变身为主流之后,都会迅速丧失其批判性。今天的实验艺术是否也会如此?为体现官方美术机构对实验艺术的认可和重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于今年首次设立了“实验艺术展区”,并成立包括吴长江、刘健、谭平等艺术家在内的实验艺术委员会,对近10年来的实验艺术创作进行提名和遴选。8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启幕。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全国美展的‘主旋律’基调是一定的,但评委在遴选时对实验艺术作品非常包容。国家关心当代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也乐于跻身全国美展这样大型的官方展览。”

首次将实验艺术纳入全国美展

和全国美展其余12个展区不同,实验艺术展区不采取“海选”的方式,而是由评委提名和多轮推荐的形式决定入围人选。最终,组委会从200余件提名作品里选出47件,类型包括装置、生态雕塑、摄影、录像、行为等等。对于材料、条件及状况不适宜展出的作品,则辅以文献展的方式,在今日美术馆全面呈现。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实验艺术展区主任吴长江表示,实验艺术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是当代的一项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将实验艺术纳入全国美展,在全国美展历史上是第一次。

中国的实验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前卫艺术”或“新潮艺术”,今天亦被称为“当代艺术”,长久以来受到官方美术界和主流批评家的抵制、遮蔽和误解。杜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实验艺术,我也是刚刚入门。”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亦告诉南都记者,为了弥补对实验艺术的认识不足,委员会和“北大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做了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即对中国实验艺术发展脉络和中国实验艺术教育的历史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才进行提名和推选”。

这样一个充满官方色彩的展览,能否改变中国的实验艺术长期边缘化的境况?从好的方面讲,它推进了官方和公众对实验艺术的包容和理解。另一方面来讲,原本无界定、无体制、喜欢不时“撒点野”的实验艺术,是否面临着被界定、被驯服的危险?

重要当代艺术家部分入围部分落选

作为实验艺术的十年成果集成,本次展览不乏诸多已被美术界认知的艺术家入围。颜磊、尹秀珍、王郁洋、徐冰、隋建国、缪晓春、王庆松、宋冬、丁乙、徐震、崔岫闻等艺术家的装置、观念、行为类作品,占据今日美术馆1号馆的2-4层展厅。在2号馆和3号馆,则展出了蒋志、胡晓媛、展望、胡介鸣等艺术家的影像和装置作品。许多入选的作品都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外重要展览。

虽然并不知道本次展览的提名情况,但从现场来看,一些在当代艺术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艺术家,比如黄永砯、谷文达、张培力、耿建翌等并没有露面。张洹、马六明等挑战尺度的作品也没有入选。具有实验意识但隶属于传统媒材的架上绘画和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作品,也被排除在实验艺术展区之外。

对此,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谭平告诉南都记者,“一方面是展览空间和数量有限,不能全部涵盖所有优秀的实验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有的艺术家虽然名声很盛,但近十年来的作品并没有特别新鲜的,也许他的风格在2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到现在一直在重复自己。”

批评家尚辉则表示:“这个展览试图把十年内最经典的艺术作品都选进来,但客观上也有意识形态的讨论,有些作品不太适合这个展览。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里的作品并不十分全。我所知道的一些很好的艺术家也没有选进来。”

中国当代艺术已本土化,但仍有“审美差”

全国美展遴选十年实验艺术精品,但自实验艺术在中国诞生后,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尚辉说,第一批的当代艺术家,更多是运用反体制的中国符号,比如王广义的“大批判”、岳敏君的憨笑傻人等,是按照西方艺术的标准,来遴选艺术家和作品;第二个时期,国内艺术家自主性被调动,突破了政治符号,开始具有艺术本体的探索性;现在则处于第三个阶段,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是西方艺术了,中国体制内的艺术机构,体制内的批评家也开始承认这样一种艺术创作方式。

尚辉提到,与第一阶段相比,今天的当代艺术已经本土化了,但因为大众美育的缺失与落后,当代艺术与普通百姓之间仍有较大距离。“艺术的大众化是当代艺术最响亮的口号。今天我们在现场看到所有的作品,梯子、灯光、水泥都是大众的,不需要专业人士通过艺术训练来做,甚至这些作品都是由工人来完成的。但是它表达的思想、理念却不是大众的。这就造成了大众艺术的矛盾。”

提到展览的问题,尚辉也表示,“当代艺术的欣赏与纯绘画讲究视觉审美有很大区别。就怕老百姓带着视觉审美的观念来看作品,发现作品并不美啊,所以很多人说这是一种‘审丑’的艺术。其实不对,原有的观看方式在解读当代艺术的时候失效了。”“如果展区里能有志愿者,对当代艺术作品、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进行介绍,对艺术的普及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尚辉说。

如何避免把艺术品当垃圾扔掉?

要举办大型的实验艺术展览,首先会受到美术馆展陈空间的限制。除了今日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特别的场馆之外,大部分美术馆在设计时只考虑到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或装置艺术的展陈,不适合呈现体量巨大、对展陈条件要求苛刻的实验艺术。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告诉南都记者,自今日美术馆2006年成立以来,就定位为一个展示、推介当代艺术的场馆。但即便如此,馆内的空间有时候依然不能适应当代艺术的需要,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在不断变化,你不可能预知所有可能的尺度、材料和呈现形式”。“本次展览布展的难度相当大,最重的作品重达2吨。有100多人参与了布展。”高鹏说。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学生、老师都参与到了整个的布展当中。因为布展需要很多人,一般的工人还不行,这些从事实验艺术教育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艺术有所了解,他们在进行布展的时候,才不会出现清洁工把艺术品当垃圾给扔掉的情况。”谭平对南都记者说。

相关文章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策展人王林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拉开大幕,中国馆主题“变位”揭晓的同时,“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也陆续公布。目前,所知晓的平行展已有3个,分别是王林策划的“未曾呈现的声音”、黄笃与杨心一策划的“放大”和喻高、张玮策划的“心跳”。平行展“扎堆现象”在...

    12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谁才是新的艺术明星?[图文]
    谁才是新的艺术明星?[图文]

    7月25日晚上,一辆运载大量艺术品的货车燃烧,作品被烧毁74件。这批作品,本来是准备参加26日的预展——由元亨利贞艺术拍卖有限公司组织、沈其斌担任总策展人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大火后,众说纷纭,阴谋论和仇富心理在其中最为抢眼。在这样的浪潮中,28日的拍卖会按期举行,成交111件,成交总额6597.325万元(含佣金)。其中,徐震、邱志杰、汪建...

    1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黄灿荣《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文/李公明有多种角度和层面研究台湾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方向是从社会转型正义的角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表现、作用和审美价值。这种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在于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的艺术与政治关系具有前所未有的特征,转型正义中的政治成为批判性艺术成长的重要土壤与推进器,艺术从一个侧面成为政治史上的图像抗争注释与视觉经验。一所谓“...

    2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艺术衍生品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相较于艺术品而言,实惠的价格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近些年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开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不仅拓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且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然而,前景一片大好的朝阳产业依然存在困境,艺术在物化过程中也难以顺风顺水。那么,当下艺术衍生品处...

    4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迪安: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作为一个老委员,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会风的转变。大家用更加朴素、务实的精神来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这种新的会风在不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朴素、扎实的作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家建设,...

    4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讲话》的发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其目的不仅在于重温...

    18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1964年罗斯科在画室1969年冬天,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要出租在纽约的公寓,他顺路去东69街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两个人在巨大的房间里听了会莫扎特。咖啡桌子上有本翻开的书,关于莎士比亚的。马拉默德想看看罗斯科夏天的新作。罗斯科把十来张画摊在地上:“你要哪张都成,除了有一张不能给你。”两人认识已有九年。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一些艺术家应邀去华盛顿玩。坐了两辆大巴,车...

    4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涂勇玉兰花开中国画南齐画家谢赫在绘画的“六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犹如人之精神,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的生命。因此“气韵生动”成为绘制、鉴赏、评判画作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

    6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刺破青天锷未残(国画)郝鹤君作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字体,几千年几经演绎,其意义不局限于某一种交流途径和传播,而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它与人生在本质上有紧密联系,这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书法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它具有简...

    46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姚茫父1876~1930年北京丛涛2013年6月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着眼于馆藏北平艺专教员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献材料加以展示,对近年愈加活跃的民国北京传统画坛研究助益尤多。此次展览中,一轴《秋山红树图》以其皴染互用、饶富金石意味的笔墨语言,营造出醇穆秀冶、颇具书卷气息的山水境界,十分引人注...

    13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