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曼曼 点击 :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 | 艺术知识洪蒙山+思136x1482001

毫无疑问,沈爱其先生笔墨是非常传统的,我觉得这个传统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内在相关。在传统文人画史上,直至黄宾虹齐白石这一代画家,书法是绘画的前提,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沈爱其丰富的用笔变化中得到印证。包括用墨,甚至可以说,用墨的变化比用笔还要丰富、多变。

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可能未必准确,但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我想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到了黄宾虹这里,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到了一个节点或转捩点。一方面,黄宾虹这一代画家继承了宋元明清绘画传统,另一方面个别画家因为吸纳西学绘画风格,使得宋元明清绘画传统路径发生了转向,甚至可以说,之后的很多画家开始逐渐溢出了那条延续了数百年的脉络和线索。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更是一个被讨论了数十年的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我要说的是,表象的变化固然重要,也是事实,重要的是,我们要竭力澄清变化的微妙之处,及其背后的动因所在。但在这里,我没有时间细加分析这些东西,我想着重围绕沈爱其及其作品来展开相关论述。

如果说黄宾虹等这一代近代画家代表了一个节点的话,那么,沈爱其包扩很多这一代画家,更多受黄宾虹、齐白石及其之后画家的影响,包括西方现代派的形式风格也或多或少对他们有一些影响,某种意义上,他们与宋元明清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了。所以,他们的形式、笔墨乃至画意并非源于宋元明清。去年在皮老师组织的关于写意的研讨会上的那篇论文,我就是试图讨论像沈爱其、周韶华、崔振宽这一代画家与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关系,系统考察在观看方式、形式、笔墨及画意等层面的变与不变。最后我发现,实际上,在内在逻辑上并不乏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层面上,比如形式,比如笔墨,包括画意,等等,都深具变化,甚至说,已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了。因为,他们绘画的底本、母题,最直接的就是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等这一批近代画家,还有就是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思的是,值得一提的是,比他们小一辈的中国画家,比如林海钟、邱挺这一代画家,则与沈先生他们不同,他们试图回到宋元明清传统,所以,这几年他们的创作与沈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拉开了一定距离。

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谈大问题,什么中西绘画观念、回归传统等诸如此类的说法,我想我们回到一个具体的层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是两代人所接受的绘画教育与学习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知道,古代绘画有一个临仿的传统,所以,画家首先是一个大收藏家、大鉴赏家。但到了黄宾虹之后,这个传统渐渐没有了。沈爱其这一代画家更是如此,他们所能看得东西很少,即便有印刷品,也很粗糙。何况除了教育、学习的局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传统绘画的拒绝,这一点从五四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直到80年代以来,亦复如此,都在试图诉诸改造,而不是真正植根于传统绘画及其内在话语结构中。不过,在博物馆、媒体传播开放、印刷日益精良的今天,新一代中国画家所受的教育与学习截然不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沈先生与近代画家就是绝对的一脉相承,也不是。至少在沈先生作品中,我们已经无法按照我们习惯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这种分类方式来界定它。这就涉及到他的绘画语言的问题,以及背后的画意。

这里面有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说在传统中国文人画,包括在黄宾虹这里,笔墨是相对自足的,或者说画面形式非但没有统御或约束笔墨,反而将笔墨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出来。不同的是,在沈爱其先生这里,我觉得形式、包括行为、观念的力量非常强大,甚至吃掉了笔墨。在他这里,更多时候,笔墨是服务于形式,服务于一种表现主义式的意象,而不是自足。所以,这个悖论不同于古代传统画家。

进一步,我们再来谈画意。画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可延异的问题。在这里,我想着重就本次展览和研讨的主题——“气”略作讨论。

有个日本人专门写过一本书,叫《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涉及到绘画,我们谈得更多的当然是南朝谢赫的“气韵生动”。就是“气韵”之“气”。谢赫画论背后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魏晋以来的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但此时还没到文人画或士夫画滥觞和盛行的时期,而沈爱其的绘画如果与古代绘画有关系的话,那么,更多也是源于后者,而非前者。

宋元以来的文人画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知识或观念基础,就是理学或道学。事实上,在理学内部,“气”也是其重要的思想分支。

明确到“气”,并建立起气生成论(以及存在论)的是理学家张载。张载以气的聚散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张载所谓的“气本”即“理气合一”、“理气一体”。谢赫所谓的“气韵”与理学家所谓的“气”并不能等同。在这里,“理气”一说某种意义上是赋予“气”一个“理”的前提和基础。“理”即士之“道”也。因此,钱选、赵孟頫等所谓的文人画的“士气”不仅是“气韵”,亦是“理气”。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宋明理学中,“理”与“气”之间更多体现为一种紧张和矛盾。朱子这些理学家根本看不起“气”,认为“气”是一种很低级的东西,是一种形而下的东西。所以,对于文人画而言,一方面气(气韵)的凸显意在将个体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理的存在恰恰抑制了气的自由生长。也就是说,即便生长,也是一种理性生长。所以,在赵孟頫、董其昌及黄宾虹眼中,文人画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庸”,但是,“中庸”背后隐含着一个“理”与“气”的紧张关系。

回到沈爱其先生,他也强调“气”,毋宁说是一种“境界”。但是,我认为,在他的“气”背后缺少了一个“理”的基础。我在想,或许正因如此,笔墨的自足性在弱化,形式意识在强化。所以,沈爱其先生的画面不是中庸,相反,其不乏“前卫”的色彩。或者说,如果与古代有什么关系的话,我宁可将其归结到宋元以前,而不是宋元以来的文人士大夫传统。

说到底,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视觉生成机制的变化。

诚如刚才皮老师及其他老师所说的,对于沈爱其先生应该综合去考虑。我们反过来看,从他的笔墨、形式,到“气”(或者说是境界),包括他的前卫色彩,现代主义色彩,回到他的个人遭遇,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大语境,我们发现,在逻辑上的自洽的。在沈先生这里,或许单纯抽出笔墨、形式,或“气”等,或许我们找到与某个传统画家的关联,但整个生成机制,整个发生系统,我想还是有他的独特性和异质性在。

皮道坚:明军发言提供了一个很好,我们来研究沈爱其绘画的角度,他从理和气的关系,我想他有几个观点,第一他认为沈爱其的绘画艺术里面,他的观念力量更强调。第二,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不是宋元也不是明清,也关系也是源于这之前,这跟我的观念完全一样,我觉得要找到中国古代的老庄子学,可以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他谈第三阶段的老庄思想,就是谈庄子的老庄思想,和沈爱其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言论,以及艺术表达,感觉到非常吻合,这个观点也很好,他也提出了对沈爱其的艺术,我们把他作为一个个案,做理论和批评的应该对他进行综合的考察。他认为沈爱其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雷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前天揭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毕业于该校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莫言出任中心主任。莫言向国内外优秀作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你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据了解,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将定期邀请国际著名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来中心交流、创作和讲学;定期邀请国内重要作家或诗人作为“...

    7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理论家)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中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18日表示,从中国现实来看,公众对美术馆的认知和兴趣还是比较少的。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鼓励大家走进美术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术馆需要具有知识生产的能力,提供好的展览和活动,否则有可能会误导公众。据介绍,王璜生日前推出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该书是《王璜生:美术馆的台...

    2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孙磊:当代水墨构建当代特征[图文]
    孙磊:当代水墨构建当代特征[图文]

    ◎孙磊(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身处当代,以当代的眼光,建构具有当代特征的表达,就是水墨画在当代的必然道路,就是当代水墨的基本形态。以当代语境为特征当代水墨,顾名思义,以“当代”为语境和特征,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它是一个时间上的确认。就是指时间上的当代范畴,指当下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全部的现实背景。“笔墨当随时代”中对时代的确认正是基于这...

    4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作品人们在谈到齐白石作品时往往认为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一种童趣。什么叫童趣呢?顾名思义,就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对待客观世界,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不同,在成年人看似无聊或以功力主义眼光面对的事物,少年儿童往往单纯的从趣味出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玩儿。当我们褒义的说成年人有童趣时,一般就是夸赞他年纪虽然超于儿童但心地依然似儿童般单纯。这里对齐白石作品的形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么...

    10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花鸟(国画)黎光成成文洛杉矶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美协进社……2014年的早春,这些美国的学术与文化重镇,迎来了一位从巴蜀大地走出来的书画艺术家——黎光成。黎光成,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籍田镇,别号浣花堂主,署红碑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于行草,善治花鸟绘画,曾主编《走进金沙·首届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大型书画册,著有《黎光...

    13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威廉·克莱因和儿子皮埃尔,1965年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的艺术生涯是要写进艺术史的:他的粗粝的城市肖像——纽约(1956)、罗马(1959)、莫斯科和东京(1964)——一直是街头摄影的地标,他的时尚摄影对这一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那些灼人眼球的电影:《你是谁,珀莉·麻古?》(196...

    15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康斯坦布尔:欧洲风景画的奠基者[图文]
    康斯坦布尔:欧洲风景画的奠基者[图文]

    阳飏,男,诗人,出版诗集《风起兮》《风吹无疆》,随笔集《墨迹·颜色:趣谈东西方绘画》《中国邮票旁白》等著作十余本。获《星星》诗刊跨世纪诗歌奖、年度诗人奖等奖项。康斯坦布尔认为,风景画必须以观察的事实为基础,“体现对自然效果的纯粹把握。”为了准确把握自然的效果,康斯坦布尔经常到户外观察自然风景,并画了大量的油画速写。英国风景画家中,透纳和康斯坦布尔(177...

    19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为民:访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图文]
    艺术为民:访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图文]

    咏白鹭喻继高简介1932年生,中国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喻庄村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接受系统的美术史论和美术技法的教育,师从中国画大师傅抱石、陈之佛先生,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参与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并开始专业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历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顾问、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

    193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曾与香榧树结深厚感情[图文]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曾与香榧树结深厚感情[图文]

    “姜宝林艺术展”将于2011年12月31日亮相上海美术馆,本次展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浙江画院联合主办。展览展出姜宝林“走进千年香榧林”系列新作和近五十年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共112幅。姜宝林先生1942年生于山...

    2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图片资料当你每天所依赖的科技陷入了一团糟时你会做什么?与许多人变得沮丧或是扔掉机器不同,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PhillipStearns)利用这些错误来创作艺术作品——他创作了“计算机故障艺术”(glitchart),一种正逐步发展起来的艺术实践类型,科技上的小故障在其中得到了利用和夸大,产生了因其缺陷而变得有意思的作品。网络艺...

    18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老庄认识老庄的作品是三年前的事了。一次去好友杨伯序先生处拜访,品茗间谈起了国画写意,他向我推荐了老庄的荷花写意。当他爱不释手的拿出老庄的作品时,我眼前为之一亮,即刻被诗一般的写意荷花而濡染了:只有一片荷叶,虚掩着粉嫩的荷,一只母鸭领着一只小鸭在湖水中尽情的嬉戏,湖波微微荡漾里,圣洁的荷花,在叶间若隐若现......让一颗在城市里喧嚣的心,寻到了静谧的圣境。美且不妖,洁而涤化灵魂。说心里话,我品...

    17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图文]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图文]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凝视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存,也是几经波折后在向着更多元的思考方向延续。同时也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美术史当中的景象,这也是艺术一直脱离不了的一种创作方式。从一种社会公共性的集体行为到一种个人的情感表达,中间势必经历了社会与时代意识形态的洗礼,反馈给当下社会人群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状态的思考,这对于艺术的表达也必然会经历转变。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一个分水岭式的...

    7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文]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文]

    朱德群本报记者蒋肖斌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

    54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上前线》秦大虎(中国)油画《人文杭州》记者王浩文/摄说起我们的邻国朝鲜,你了解多少?可能只知道他们长期封闭,经济不算发达,很有神秘感。那他们的文化艺术方面你又了解多少?当然了,依旧很神秘。曾经美国记者芭芭拉·德米克形容朝鲜时只用了三个词:黑色、白色、灰色。无论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现实中朝鲜面貌就是这样,灰白的房子,灰蓝的衣裳,对了还有激昂的语调。但是,在朝鲜艺术家的笔下,朝鲜是...

    14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满头的白发告诉人们,这位歌坛新人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奠定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甚至整个大陆流行音乐的基调,胡德夫就是这场民歌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在当时更大的兴趣不是唱歌,而是参与到更多社会活动和民主运动之中,一直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直到录制《匆匆》。单纯从流行音乐这个角度来讲...

    192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