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反思当代艺术的圈子问题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虎儿 点击 :

对于那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读者来说,“圈子”一词并不会让他们感到陌生。这是因为,中国美术界一直便存在着许多圈子,用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尤其在最近几年里,“圈子”向“圈子化”方向的发展为当代美术界带来了诸多隐患。

追溯艺术史的发展,不难发现,美术界的圈子现象古已有之,只不过不同时期其所体现出来的状态不同而已。在古典美术阶段,“圈子”便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现象。例如,古希腊时就存在着圈子,而中国的各种艺术圈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西方,尤其是文艺复兴后期,伴随着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威尼斯画派的走向成熟,此时意大利美术界的圈子更多的是由某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某位著名的艺术家来构成的。当时,另一种熟悉的圈子便是以地域为基础,以画派的方式体现出来,像安布里亚画派、佛罗伦萨画派等,当然也包括威尼斯画派。再如,在中国的魏晋时期,像“竹林七贤”和当时在士大夫阶层流行的“雅集”方式,包括唐代诗歌、书法领域中形成的圈子等,都能说明圈子现象早已有之。

当代艺术中的圈子化现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圈子可以为艺术家营建一种相对自足的创作氛围。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家来说,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型,以及当代艺术面临的全面市场化,80年代新潮时期那种理想的艺术时代也仅仅成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没有健全的当代艺术机制和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当代艺术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尤其是90年代初更是沦落为边缘。为了营造一种自由、活跃的创作氛围,艺术家们自发地形成了圈子。于是,一种不同于80年代的艺术景观格外引人瞩目,这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集结地相继在中国大城市出现,如北京早年的圆明园画家村、稍晚的宋庄、今天的798工厂和正在发展起来的索家村,以及成都的蓝顶、重庆的坦克艺术中心……

第二个特点是:由最初的小圈子向圈子化方向发展,而圈子的形成也是让艺术品走向市场的成功保证。客观而言,中国的当代艺术走向市场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也许经过市场的洗礼反而会促进当代艺术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机制使艺术家在现代分工的体系中成为一名个体的劳动者,换句话说,艺术家与其他劳动者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生产的是具体的物质商品,而艺术家生产的是艺术品。于是,艺术品便具有一种双重属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上可以用于交换的普通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艺术作品走向艺术市场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艺术市场与圈子化有什么联系呢?因为,圈子化可以让艺术家分享共同的市场信息;同时,因为艺术家都聚集在一起,所以为画廊对艺术作品进行各种包装提供了便利条件,画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完成以下程序:组织作品,包装艺术家,举办展览,然后再推销作品。所以,正是由于市场产生的巨大诱惑,以及当前市场不完善下存在着的投机性,许多艺术家便蜂拥而至,试图在艺术家的聚集地把握住难得的商机。这也正是当代美术界从“圈子”向“圈子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缺乏开放的、自由化的语境让艺术家们自发形成圈子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纯粹为了市场利益和商业成功而出现的圈子化现象则值得我们反思。要知道,当代艺术的圈子化现象并不仅仅体现为以画家村和艺术家聚集地这两种基本形态,它还体现为:以地域为圈、以学院为圈、以画种为圈,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名义为圈、以某一个著名的批评家为圈、以某一个著名的策展人为圈、以某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为圈、以某一个画廊为圈……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圈子,我们很难说它们的产生都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中国美术界有着太多潜在的圈子,这总让艺术家们时刻警惕着“他者”的入侵,而潜在的圈子总让年轻的艺术家找不到“入圈”的途径。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圈子不是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相反,由于圈子向圈子化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排他性”,使其严重阻碍了当代艺术形成一种自由的、开放的和多元化的创作环境。更为严重的是,所谓的圈子并不是艺术家以精英化的批判意识和共同的艺术追求所建立起来的,而是以市场的占有和保存自身的话语权为目的而建构出来的。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圈子的真正不同所在:80年代是以精神的诉求建立了圈子,而90年代的圈子主要是处于市场的考虑。这两个圈子的终极目的和存在状态也是不同的,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商业的,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排他的,前者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向前发展,后者阻碍了当代艺术的前进。

如果说,“圈子”是中国现代主义时期必然产物的话,那么对于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而言,当代美术界中发展起来的“圈子化”群体也应该到“化圈子”的时候了。而这一点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所肩负的历史和艺术使命所决定的。毕竟,当代艺术与“新潮美术”面临着不同的艺术语境,它要求艺术家在作品的表达时应具有独特的个体性。当一切艺术语言都能成为艺术家自由选择和为我所用时,过去习惯的以风格、流派来界定艺术家的方法也就失效了,同时这也意味着,以风格和流派来建构圈子的方式也将失去任何的现实意义。因为,当代的艺术家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语言,如绘画、装置、行为、影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这也意味着,我们今天不会以语言的方式来衡量一件作品的价值高低,而判断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则在于艺术家在观念和思想表达上是否智慧。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美术界唯有打破圈子化的界限、清除圈子化的毒瘤,中国当代艺术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如果当代艺术没有立足于艺术家独立的探索和个性化的创作之上,圈子必然成为埋葬那些将“混圈子”作为目标的艺术家的坟墓;如果当代艺术只有靠圈子的力量来为市场价格增添砝码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艺术市场;如果艺术家只有靠圈子来维持自身的艺术家身份和保持艺术上的话语权的话,圈子最终将成为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绊脚石。或许,只有当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环境进入到更为自律、健康的状态时,只有当艺术家们明白只有依靠个性化的作品和独立的人格才能成就自己的艺术事业后,只有当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进入到规范、完备、成熟的阶段为止,中国当代美术圈中的“圈子化”才能彻底迎来“化圈子”的时代。

相关文章

  • 王寅: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图文]
    王寅: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图文]

    山水画家王寅:投身山水间笔端现神韵走进津门山水画家王寅的画室,墙上一幅幅气势磅礴、恢弘壮美的山水画让人顿感湖光山色扑面而来,年近七旬的王寅正在墙上绘制着最新的作品。和大部分画家伏案作画不同,王寅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墙上完成的,他说这样作画不仅有助于一气呵成,还能统观全局。王寅笔下的山水画气韵生动,充满阳刚之气,只有长期深入大自然、投身山水间的画家才能用灵巧的艺术笔墨创造出如此的精品。作画灵感...

    14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从“大杂院”到客栈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本报记者李佳霖平江客栈现状“古旧又不失舒适感。”“体验苏州生活的临时新家。”……这是2008年江苏苏州钮家巷33号平江客栈入选“中国最不能错过的10个客栈”时的评价,然而,谁能想到,5年之前,它是一个有...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图片资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1475—1564)所作的大卫·阿波罗雕像的下身打上马赛克遮挡,在重播时又将马赛克抹去。这一挡一抹引起敏感的观众的强烈反响,去年在湖北美术学院门口悬挂何家英画展广告选用的全裸女作品也引发一场社会争论。关于裸体艺术品面世是一个永远会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争...

    161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傅中望收藏洗晒装置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的形态模式。以往,我们普通大众对艺术品的认识都止于绘画、工艺品,认为美的和技艺精湛的才是艺术,大众熟悉和习惯的是唯美、具象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走进美术馆的老百姓的观展期待。魏光庆梅兰竹菊水墨装置然而现在,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美”的享受和创造,有一部分艺术...

    14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红原系列之一红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平均海拔3600米,长冬无夏,太阳辐照强烈。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指的就是“红原”这个地方。解放后,红原建县,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红原”,从此,这片古老而圣洁的土地,在中国的版图上便赋予...

    6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纯爷”吴山明[图文]
    “纯爷”吴山明[图文]

    吴山明黔南佳节68×138cm2013年大凡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作序,又出席开幕式并用他煽情的语调脱稿致辞的画展都是重要的展览。肯定,只要是个展,个展的主人绝对就是一个大腕级的人物。6月19日,刚刚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引起轰动,“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继续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高调登场。高调的吴山...

    2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封面用图: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沈周半身像》,系沈周八十岁时由苏州当地职业画家所绘。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代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将其推为“神品”。沈周又是吴门画家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加以光大和开拓,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时代文人的精神...

    7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向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赠送吴长江先生熊猫作品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回顾中国油画400年[图文]
    回顾中国油画400年[图文]

    出生于广东的传教士游文辉所绘油画《利玛窦像》。罗文勇布面油画《百年风云—十九世纪末的广州沙面建筑群》。鼎新华南——中国油画一个跨越400年的命题策划:黄颂豪撰文:吴杨波翻看我们祖先的文明史就会知道,中华文化的强大在于:外族可以统治中原,但文化上终将被中原所同化。无论是南北朝的五胡乱华,还是蒙元、满清的入主中原,中华文化都会借与异质文化的碰撞革故鼎新,爆发出...

    18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教学中访谈:王鹭被访:罗中立文字整理:颜宗忠、唐书婷王鹭(以下简称王):今天很高兴能够采访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老师,罗老师,您好!罗中立(以下简称罗):你好。王:感谢罗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马一平老师的展览将在本月底举办,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马一平老师是什么时候吗?罗:我考附中的那一年遇上三年自然灾害,附中停办了四年以后第一次恢复考试,我刚好赶上了,马...

    3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面对世界地球村的现状,如何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格局,并在多元化格局中时刻保持本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先进性,一个核心思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此种论点,不独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极为重视,就是在文化发展中,同样要以此为根本要义。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图文]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图文]

    沈尹默《东坡居士书遵师诗》沈尹默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力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家,晚年融会苏、米。他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他虽然不是书法美学家,但其有关谈书法创作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而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书法理论整体处于沉寂状态的20世纪中叶,沈尹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并发表了一系列旨在引导人们学好书法的理论文字。这些文字后来又被人们...

    5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营造精神的“世外桃源”[图文]
    营造精神的“世外桃源”[图文]

    在一个追求功利的时代、一个崇尚金钱的时代,刘道武先生的“风水家园山水画”,也许会被人所诟病、会被主流艺术所排斥和抵触。然而,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假设、一种主观臆断。通过几日来对刘道武“风水家园山水画”的研读,我的内心日趋明朗:刘道武的风水画,没有脱离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或者可以这样说,刘道武没有在名与利的束缚中,失去道义、责任和情怀,他独创的&...

    90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特邀撰稿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

    11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