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林
最近几年北京艺术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和舆论话题已经多次夺人眼球挑拨人们的神经了。从圆明园画家村到宋庄到798艺术区;从艺术区开创元老纷纷被挤兑出走到各色商贩蜂拥而至;从正阳艺术区的拆迁维权到798将建成世界上最大水上游乐园……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网都专版专题开始讨论艺术区何去何从,众艺术人士则或义愤填膺,怒斥奸商兔死狗烹;或无奈叹息,诉说无知政府流氓当道;或恐慌无助,焦虑流离失所梦归何处……传统的艺术家是感性的,特别是文人型的,容易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也容易被突然改变的环境所干扰。
而我对艺术区的看法和诸多艺术家并不一致,也许像我这样不在乎艺术区是否存在的人会被艺术江湖的兄弟姐妹们唾弃,甚至有五毛的嫌疑,起码有些不识时务缺乏政治上正确的江湖主流意识。但是我还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也许退一步,这个世界变得会更美好!
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区
在90年代初期,大家聚在圆明园形成画家村,这个时候的画家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在于抱团取暖,因为当时社会的创作环境太冷大家需要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照应;其二便于交流,彼时文化资讯极度匮乏,展览机会稀缺,大家聚在一起能创造更多机会;其三是获得媒体关注,特别是外媒,当时对画家村的传播在国内依赖口传与耳闻,而在国外则有外媒的零星报道。这三点是圆明园画家村形成的根本原因。圆明园时期结束以后,大家涌入宋庄,也是这三点原因的延续。但是此时也有新因素产生,就是销售的机会,因为到了90年代中后期,能出点钱购买些前卫作品的也只有一些国外的友人,这个对大家是莫大的鼓舞和希望,就像一个肉包子扔进恶狗群里,那是一个欢欣鼓舞呀。虽然抢到的机率很小,但是毕竟有了念想,所以艺术家聚在一起总感觉有点希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外策展人的出现,有江湖圈子兄弟关系也方便互通音讯多点露脸的机会。特别是1996年前后,艾未未回国西克也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上海有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但是这些都是依赖一些特殊渠道和江湖交情在低调运作的。
到了新世纪以后,虽然销售市场还没完全打开,但是展览的机会还是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所以浙江、广州、四川的艺术家也纷纷继续北上,即使是美院的教师也把赌注放在北京。比如浙江的邱志杰,四川的张晓刚等都在2000年前后入驻北京花家地。中国艺术江湖的形成并开始有了圈子文化,基本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初具规模的,那个时候的江湖和圈子文化还有着积极的意义,起码是相互鼓励相互撑门面的。
但是2006年开始,整个艺术圈由于艺术市场的推动开始变得疯狂起来,而且北京是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些一度放弃艺术创作的,很久没有露面的过气艺术家也纷纷北上;早年出国在海外混的差强人意的也快速海归了;二三线城市,包括上海的众多艺术家也怀揣艺术发迹梦抢滩帝都;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一切都变得迷幻和充满可能,艺术家开始装逼斗狠,工作室越来越大,展览越来越多,谁都声称作品不够卖想买要排队,订单老长老长。工作室里如果有没卖掉的作品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艺术家拍照必须拿着古巴雪茄,越粗越好。要有像样的阵容没几个马仔前呼后拥,不带个美女是绝对不能出门的。有艺术家放话说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画册,立马有人跟上要做最贵的……每一天艺术家不说点狠话不做点狠事,都缺乏存在感!
2008年开始了全球经融危机,在全国人民坚信祖国能独善其身而政府狂印纸钞四万亿的情况下回光返照撑到2010年世博会。这几年间有一股淳朴无知的言论叫嚣尘上,说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战胜自由经济。自从微博即时曝光功能日渐强大,国家政府已经把鲁迅先生的言论发挥到极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骂吧!别说普通人干点事有多难,就是公务员也很不容易,以前党开会鼓掌,现在只鼓掌哪还行!十八大都改成哭了,还要集体哭!一般人谁干得了这工作呀!
实际上艺术市场的好坏和大多数艺术家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他们在北京花的钱都是从亲戚朋友借的,或者从别的方面赚钱补贴到工作室,打肿脸充胖子的很多。而今天在北京在宋庄在任何一个艺术区,单纯地为了艺术为了创作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同一个艺术区,不熟悉的艺术家也没什么往来,更谈不上交流艺术了。市场好的时候没空交流艺术,市场不好的时候没心思交流艺术。所以现在艺术区的唯一存在理由就是为了等待卖作品的机会,哪怕为了一点点的希望也要砸锅卖铁顿顿吃面条死撑到独具慧眼头顶光环手拿钱袋的藏家光临工作室。蓬荜生辉的那一天真的就是很多艺术家的不老神话。
我曾去过宋庄,看见诸多艺术家院子里种菜、养狗,在大街上穿着拖鞋、赤膊溜达,很是乡野,如果再能有个二亩三分地就一活脱脱的农民。2007年我在798艺术区,看到很多小房间外面挂着几幅画,有人在后面拉一块布帘子画画……2010年冬天我在宋庄参观一画家工作室,很大,工作区有300多平米,没暖气冷的我直打哆嗦,屋子里的水都是结着冰块,我问你冬天怎么工作呀?他说冬天没法干的,要做也只能在小房间里画!我说你用不完还租这么大多费钱呀,他的眼神里突然高傲起来,说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没这点面积也看不下去,多没面子呀!顺便损了一下我从上海来的,就是小家子气。
带不来销售的艺术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艺术区的意义如果就是创作,我想艺术区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是个体化的独立工作,并不会因为物理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导致创作的改变。而能满足艺术家创作需求的物理空间则很多,特别是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由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今天艺术的交流已经不完全在艺术区里完成了,网络的即时性、快捷性、互动性已经打破了旧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微博出现以后,所有在网络上出现的人真的是天涯咫尺共此时了,所谓网友变朋友,朋友成网友!从这个方面来看,艺术区的交流功能基本丧失。
如果艺术区的创作和交流的功能已然丧失,那么最后一个价值就是销售,它还有吗?我想今天的宋庄无论如何折腾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藏家的到来,也正是这个虚拟的大饼让大家勒紧裤腰带痴痴地等待。租地皮租房子的、卖画布卖颜料的、钉框子开饭馆的……都赚到钱了,只有屌丝艺术家四处借钱来死撑活扛,这是一种病态,一个依赖艺术家理想和梦想来维系的虚构结构,它的破灭只是时间而已。
以上讨论的是类似宋庄以艺术家为主体的创作型艺术区,而798经过商业化洗礼以后,则成为艺术商业区。最近798的时态空间关门事件在媒体上成为新闻,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夹杂理想、艺术、商业与现实压力的矛盾复合体。这个问题我会另文讨论,在此不赘述。
销售和市场是艺术家颇为纠结的问题,从当代艺术的发展看,绘画、雕塑已经是很古老的方式了,在国际当代艺术的展览中,已经很难寻找到绘画、雕塑的踪影。甚至当在代艺术四大主角的装置、摄影、影像、行为中,已经无情的把绘画、雕塑抛弃了。但是在中国,绘画、雕塑俨然是当代艺术的主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卖掉的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对市场的献媚是天生到骨子里的,直不起腰杆怨不得别人。艺术家同样也很分裂,好卖的被指责庸俗,于是装模装样东拉西扯的谈学术,就连周春芽这种从画狗到画石头到画桃花到画豫园都要贴上学术的狗皮膏药,你无法理解他讲得是哪门子学术。而那些不好买的艺术家则活得很贫困没有展览机会甚至缺乏制作作品的经济能力,在一个艺术探索缺乏基金会赞助,一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不能卖的和卖不掉的都是最丢人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理想的艺术区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体面的满足所有艺术家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是前店后厂的封建作坊式还是大门紧闭工作室重地闲人免进式?我也无法理解这样带有销售性质的工作室是希望有人光临还是拒绝别人参观!我想很多艺术家也活在矛盾中,就在这矛盾中耗费了青春欠了一屁股子债,就在这纠结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就在丰满的理想和骨干的现实之间被拆迁和房租刺激的体无完肤……其实这就是一个虚幻的梦!
离开艺术区,我们怎么办?
当昔时的文艺青年变成如今的老年艺术屌丝的时候,我总是从其闪烁其词的表达中感受到理想的破碎和无奈的坚守。所以我开始劝说那些脸上还充满稚气的艺术青年,回家乡坚持创作,去找一份可以糊口工作,把理想拉长,才能让梦想能飞的更远!实际上在网络时代,艺术资讯和资料几乎能达成全球一体化,关键是语言的沟通能力。即使政府对国际网络的互联互通采取严防死堵,但我们仍然能轻松翻墙!那些还在以不会使用电脑为荣的老派人士早已成了古董,那些还在宣扬白领用msn屁民用QQ的老观念也已灰飞烟灭。
我曾看到皮力这样的七零后策展人写的一篇文章,说他无法接受网络上发布严肃的文章,把纸媒看得比网媒高贵让我大跌眼镜!在网络时代像个老年痴呆一样迷恋什么纸香油墨香……如此逻辑,岂不要回到甲骨文时代闻闻骨香,写作饿了也能炖点骨头汤补补贫瘠的心灵。
所以我呼吁大家多用网络就可以更快的学习最新的知识,不要以种种借口落后于这个时代。一个艺术家完全可以在网络中被发现,比如在艺术国际网,就是以当代艺术家为主体的社交媒体,这里有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大家完全可以充分使用这个免费的网络平台实现自己艺术社交的目的。而新浪微博则可以看到更多更快的即使资讯,甚至已经取代了新闻联播,至少全国的展览讯息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你还可以和想沟通的人互动,当然你要搭调也要尊重别人才行!今天的网络已经不是虚拟的社区,它完全是真实的,90年代说网络社交你无法判断另一端是人还是狗!而今天你不仅能判断另一端是不是一条小狗,连个公母都能辩别。
把在北京一年丢到水里的钱捞起来,不但可以经常到北京、上海看看展览,和画廊老板聊天谈合作,还能出趟国开开眼,最少也能到香港看看艺博会,而且家里老婆孩子也能团圆隔三差五买点肉吃,多好!创作用的画布颜料什么的淘宝上种类多而且便宜,进口国产都有。
有个好心态比什么都好!当然你要在北京上海折腾别的什么动静,那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徐子林2012年11月12日夜于上海苏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