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出彩的写生应该是创作式的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牛 点击 :

宋永进

写生作为绘画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曾经被许多画家所采用,如法国印象派画家,一改古典写实的观看方式,将写生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一些画家逐渐意识到前些年所风靡的主题性创作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依赖相机或网络图片进行创作所带来个体感受和个性的缺失,开始回归写生的创作方式,重新回眸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回望平凡而亲切的现实世界,回味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从中获取个性化的视觉体验和当下感受。画家们纷纷把写生的现场图片、作品成果、感悟日记传上手机和互联网,通过网络媒介在好友之间热传。写生性创作日渐流行起来,并逐渐成为了画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画家的观看方式和创作方法却还是延续古典绘画的思维习惯,或重复某些现代绘画的表面样式,因而仍然缺乏个性的特色。当前流行的绘画写生,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把写生性创作当习作来画,类似考前班经常训练的那种水粉风景画。画家的创作思维完全被一种规训的“法则”所禁锢。譬如画面构图,必须符合“黄金比”,拉一根地平线,就应该在画面上下三分之一的位置;画个主体物,就应该放在左右三分之一位置;“趣味中心”无论如何必须在画面“九宫格”的四个点上等等。毫无疑问,结果一出来都是平庸构图。这种写生绘画方法陈旧,又过于忠实对象,自然不可取。

另一种写生看起来风格很新,颇具个性化,实质上却仅仅是一种绘画套路,无论对象千变万化,永远是一种笔法,永远是一种点线面的处理方式,永远是一种造型趣味,永远是一种色彩套路。在写生中,画家并没有被承载着浓浓生活印迹的那个真实对象所打动,而是被身边参考画册中别致的风格所吸引,或者为绘画大师的高超技术和个性魅力所臣服,于是,在写生中不知不觉地将他人的绘画感受或表达经验占为己有,而对眼前的那个精彩场景却视而不见。虽然画面总是现代的、洋气的、有“个性”的、富有激情的,甚至挺有“大师范”的,却丧失了写生中那分浓郁的、活生生的、散发着泥土味的真实。

“生”者,鲜活也,也有生疏、陌生的意味。出彩的写生应该是创作式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萌发。

在下笔之前,画家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悉心的体悟获得整体的视觉印象,然后在逐渐的酝酿中上升为一种超越物象的心灵境遇,而不是盲目地忠实于客观景象,停留于对对象表面形态的细致观看。在写生过程中,画家努力在思想与表达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在画面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在客观真实与感性真实之间、在心灵与视觉之间寻求内心的平衡点,最后紧紧把握住灵魂深处那根一触即发的心弦,从而编织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记录着对景物真情实感的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图式。

每一次写生面对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看对象、创作环境和自我心境,因而总是当下的、新鲜的、有趣的、充满激情的,也是不可预见的、令人期待的。这是一场睿智的发现,而不是一次随性的激情“表现”。激情“表现”是先有经验的告白或展示,是一种技术的表演,一种方法的重复,更是一种思维的停顿,一种审美的死亡。发现则是展开式的,成长式的,不是成竹在胸,而是澄怀观道,是一种在抛开先入之见和娴熟技术以后的重新生发过程,在思维上是一种延续和拓展,是艺术心灵无限孕育的一种状态。好的写生不是熟能生巧,而应该是越写越“生”,先是审美理解的重生,接着是视觉经验的陌生,再是技术手段的疏生。创作中,抛弃了娴熟的技术,越出了法理的界限,以致有时怀疑自己都已经“不会画”了,常常画得很费劲,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阻力,熟练不起来,甚至有一定的风险,尽管劳神费力,激情万分,最终却仍然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这才是真正的写“生”状态,也正是郑板桥所谓“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

相关文章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伦敦北京奥运开幕式比较 如油画比山水画[图文]
    伦敦北京奥运开幕式比较 如油画比山水画[图文]

    对于伦敦奥运开幕式,人们总不可避免将其与北京相比,博伊尔自然也要不断和张艺谋相提并论。张艺谋一直都是视觉大师,所以北京奥运会展现的是恢弘大气,震撼人心,博伊尔显然更加细腻,电视画面里更多的是特写的镜头、人物的脸庞,试图感动人心。每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都要相比。伦敦对北京,可以说是一场东西方大比拼。奥运开幕式伦敦对北京的东西方大比拼各有特色伦敦重个体情绪表达南华早报KINWA:四年前我观...

    17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李红林在悄然崛起,他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已经呈现出了一种青春的风貌。这是一棵树在不断向上升高的树,它的长成固然还需要足够的时间,然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我敢断言,这棵壮硕的树总有一天会成为艺术森林中一道独特的、风姿卓然的景观!李红林的山水画扑入我眼帘的那一刻,我其实就有一种走进他的冲动。那种感觉是强烈的,丝毫不掺假的。我曾反复咀嚼他的画,我竟然品出了一种亲切的味道...

    3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北京、成都之后,雕塑家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1988年就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垂青,克拉格可以算是“英国年轻艺术家”的前辈。然而和那群每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艺术明星”相比,深居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克拉格似乎更是一位“探索家”。...

    5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资料图片晚清的“风雅名士”金武祥一生仕途尽在岭南,先是在广东,尔后到了广西,期间又不时往来两地,招邀岭南岭北文人,形成以广州、梧州、桂林为聚会之地的唱酬活动,蔚为文宴之大观。其所撰著,往往以留意旧史陈迹而为时贤后人推重。在晚清岭南文化史上,一介寒儒微宦的雅兴,却分明折射出文运的兴衰之迹。初入仕途金武祥(1841-1924),字溎生,号粟香,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人...

    11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彭贵军《行草贡性之诗》作品尺寸:46cm×74cm“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味着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时,也要合乎规矩(不逾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也有相似的观点,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象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ld...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徐秀棠在创作本报记者刘修兵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上,展出了徐秀棠的精品力作70余件,不仅有《四大金刚》、《坐八怪》、《前情后趣》等紫砂雕塑和壶的代表作,也有《乐》、《寿》、《康》、《宁》等新作,其艺术魅力令北京的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深为叹服。“从娘肚子里就开始吃紫砂饭”徐秀棠从事紫砂陶...

    169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大千世界&mdas...

    2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画家: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图文]
    书画家: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图文]

    《中国草书艺术史》本书作者田旭中系知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任四川省书学学会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长。他以10年心血撰成《中国草书艺术史》,本着“溯其源流,理其脉络,论其得失”和“言之有据,论必有理”的原则,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汉字草写历史的发展和演进,书法家的流派、传承关系和风格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他在书中提出了“汉字...

    7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纯爷”吴山明[图文]
    “纯爷”吴山明[图文]

    吴山明黔南佳节68×138cm2013年大凡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作序,又出席开幕式并用他煽情的语调脱稿致辞的画展都是重要的展览。肯定,只要是个展,个展的主人绝对就是一个大腕级的人物。6月19日,刚刚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引起轰动,“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继续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高调登场。高调的吴山...

    2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禅之境——走进梁境峰的笔墨世界[图文]

    梁境峰精心在一经在中国画的时空里,有形形色色的艺术殉道者,其中有不少的画家在通往自己的人生征途中,犹如苦行僧一样地修行,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态,我认为,不管成功与顺逆,不管飙升或失落,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强烈或微弱地闪烁着生命之光,因为大家知道,他们的个性创作都是诞生在艰难和困苦的孕育中,无论顺产或是胎死腹中,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生命个体之美,我们感恩地从其作品中,吸收过美的力量和能量。...

    140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令人着迷的敷座而乐——朱永灵书法艺术[图文]
    令人着迷的敷座而乐——朱永灵书法艺术[图文]

    朱永灵书瓷《百缘经》说佛陀率诸比丘去鹦鹉林,“各敷座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题记9月26日,济南微霾,朱永灵书法艺术展“敷座而乐”于山东省博物馆——这次朱永灵书法艺术展览与他以往各次个展略有不同,除了他的一些书法新作之外,还包括有家具、瓷器、紫砂壶、屏对、笔筒、笔洗、折扇、秘阁、压尺等等传统...

    175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关于美:只要是好的我都喜欢中国青年报:你在《荒废集》里写到惊艳美女范冰冰;在《谈话的泥沼》中,有一篇《时尚与模特》,也写到了模特的美。你对美的观察和感受很独特,尤其是对女性。也有人称你是“中年版韩寒、知识版王朔、美术版崔健”。陈丹青:我对俊男也会“审美”啊,画画的,好色嘛。其实遇见漂亮女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吧。中国青年报:你曾说,你的上海基因...

    15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