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无意插柳柳成荫[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九九 点击 :

1500年前,一对“天之娇女”双胞胎在齐鲁大地诞生,她就是《郑文公碑》上、下碑。

《郑文公碑》现存两处石刻。一处立于山东省平度县城北大泽山的天柱峰,因刻制在前,称上碑。碑高3.5米,宽1.5米,碑文19行,每行50字,共881字。另一处立于山东省掖县东南8公里处的云封山,因刻制于后,称下碑(以下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碑》)碑文刻在一块孤立的半圆形巨石上,碑高3.4米,宽4.5米,51行,前半除首6行外,每行29字,后半除末5行外,每行23字,计1236字。上下两碑均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郑碑》自问世后,到北宋的600年间,一直静卧于丛山峻岭之中,有宋一代金石学巨擘赵明诚,镇守光州,常携随僚游云峰、天柱山,《郑碑》“始见天日”。可是,当时宋代不尚碑志,精于鉴考的米南宫就说过:“石刻不可学,必须真迹观之。”北魏石刻被视为有毡裘之气,风格“粗犷”而不入大雅。直到清季以降,碑学中兴,大批学者和众多名士,皆对《郑碑》及云峰、天柱刻石书法给予高度评价,《郑碑》声名大振。由于清代学者的大力提倡和《郑碑》本身那“茂密宕逸、雄浑高古之气度,婉转流畅之用笔,宽博精缜之结构,使转悠然自适之点画而放射出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书法最具特色的经典之一。清代书坛大腕康有为、李瑞清、吴熙载,民国元老于右任,近现代大家沈尹默、陆维钊及胡问遂、大康等诸先生都对《郑文公碑》作过精细研究,而且各有心得。从而带动了书坛研究、临习《郑碑》蔚然成风。

《郑文公碑》就是郑道昭在任光州刺史时,为纪念其父郑羲雕刻完成而建立的摩崖。碑文详细记叙了郑羲生前所任官职及郑氏家族之荣耀,自然免不了连篇累牍的华丽颂词。

关于郑羲之死及葬,碑文有述。郑羲于“太和中”“寝疾薨于位”,“太和十七年(493年)四月二十日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碑文“后记”载:“永平四年(511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南直四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于此刊之。”郑羲归葬时的太和十七年(493年),应该说距东汉相去不远,按照当时习俗,墓碑应立于墓道,而郑羲既归葬荥阳故里,为何又在18年之后,墓碑刊于千里之外的鲁地大山深处?查阅史料,方知“羲多受纳,政以贿成”。原来郑羲为官贪腐,钻营自利。郑羲死后,朝廷议谥,下诏曰“羲虽宿有文业,而志阙廉清……依谥法:博文多见曰文,不勤见名曰灵,可赠以本官,加谥文灵”。有学者研究认为,魏孝文帝对郑羲生前品德有亏不甚满意,所以在钦赐的“文灵”谥号中,有意无意地含有贬义。诏书中“博学多见为文”是肯定语,“不勤见名曰灵”却是否定语。想必这后一句话,郑氏家族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从道昭之子述祖《登云峰山记》一文中窥见一二。“此山是先父所名,其中大有旧迹,未几,遂率僚佐往游焉。对碣观文发声哽塞,临碑省字,兴高泣下”,又说“对之号仰,弥深殄恸,哀缠左右,悲戚旁人”。文中的“观文”,虽然没有明说观何内容,但从“哽塞”、“泣下”、“弥深殄恸”的语气而论,想必是观了《郑文公碑》而触景生情,内心隐痛,所以才“荡气回肠”、“悲咽难禁”!

无意插柳柳成荫 | 美术文摘

郑文公碑拓

以上我们可以想见道昭先生之尴尬,若照实刻碑,岂不遗愧于世。但又不敢有违上意。只得等到若干年后,魏孝文帝归西,无人顾及改谥之事。而云峰、天柱又远在海疆,郑氏父子长期在此为官,估量不会带来麻烦,自负而侥幸的心理,促使他删“灵”改谥为“文”,即《郑文公碑》。唉,智者千虑,或有一失矣。

郑道昭煞费苦心为父亲改谥立碑,原本意在“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其“孝心”可见。然而,后人据史质疑,使其父的“劣迹”远播,这是道昭先生所始料不及的。

据《魏书》及有关资料记载,郑道昭“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好为诗赋,凡数十篇”(《魏书》载)弱冠之前即以文名世。他博学远识,在任国子祭酒时,就曾多次上表朝廷,“崇治之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于学”,请求重视教育。而当时北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无暇顾及教育一类之事,致使道昭的卓见远识不能实现。郑道昭到了晚年,专注寄情山水,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活,不再踌躇于时政,而是常携随僚徜徉于云峰、天柱、太基、玲珑诸山的林泉之中,“或筑坛以观道,或题壁而咏怀”。据专家考证,已知云峰诸山完全属于郑道昭所书的词章共有44处,其中云峰山19处,天柱山5处,太基山15处,玲珑山5处,真乃蔚为大观而独步天下,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经千载风雨而不朽的艺术绝唱。有学者亲赴云峰、天柱摩挲诸石刻,《郑文公碑》,尤其是下碑,洋洋千余言,由一位年过五旬的贤达,书于千仞绝壁之上,脚下是汹涌波涛的大海,攀岩临渊,挥毫书写,其字一如在几案之上所书,格高气逸,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其魄力之浩大,令人惊叹。清人叶昌炽评:“其笔力之健,可以剖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

近现代书画鉴赏大家论述道昭先生之书,以其“独以圆转之笔,横衍之势,自创一格”(清道人语);“《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真文苑奇珍也”(清康有为语);清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称“北朝以郑道昭为第一”,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祝嘉先生在其《书学论集》中,将郑道昭视为北方书圣,而与王羲之分列南北之首。道昭先生在千年之后,获此殊荣,也是先生所始料不及的。

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相关文章

  •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郁达夫随着社会的进步,文人在面对社会进行创作时书写的形式也会来适应社会,为此书写形式、能力也会起着相应的变化。从我国来看,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在竹简上用毛笔书写、在帛麻上用毛笔书写、在宣纸类纸上用毛笔书写、用钢笔圆珠笔在洋纸上书写、用电脑来“书写”。这里钢笔进入后,毛笔是逐渐退出的,并未戛然而止;电脑书写为主后,硬笔书写也仍在延续。民国以前,封建时代...

    14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与卢辅圣谈“文人画与终结论”[图文]
    与卢辅圣谈“文人画与终结论”[图文]

    文人画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现象,这一画种的兴盛与古代“士”或“士大夫”有着直接的关系。知名书画理论学者、画家卢辅圣在前不久出版的《中国文人画史》中提出了“文人画终结论”的观点,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他解释说,他的真正意思是指伴随着文人画发展主体——中国传统文人阶层的解体,文人画...

    18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新具象工作室导师,他的多幅作品获得了全国性展览大奖,他生性温和,却常因被现实所羁绊而懊恼……他是我们今天走访的艺术家——何红舟老师。多年前何老师就把自己的画室定在杭州的老余杭,虽与自己城西的家有些远,但也不辞辛苦来回奔波。刚搬去的时候画室周围还很冷清,现在日益繁盛,渐渐热闹起来,画室前的路似也宽敞许多。童年的回忆...

    7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中华书局为资助上海美专清寒学生事致刘海粟函看上海美专与中华书局的文化联姻书映丹青,墨染春秋,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百年同行、并世齐辉,一个世纪间,这两个名字早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美术史和出版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匆匆翻过的一页,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和推动着中国美育的启蒙和进程。1912年元月,在上海,“中华书局&rdq...

    129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品抄袭该如何界定[图文]
    艺术品抄袭该如何界定[图文]

    ALBERTOSUGHI作品(资料图片)最近在收藏者宋先生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买到的两幅几乎一模一样的书画,竟然分别有两个当代画家的题款。到底是谁抄袭了谁?此前,英国广播电台(BBC)东京消息报道,日本著名艺术家和田义彦由于被揭发多幅油画抄袭意大利艺术家ALBERTOSUGHI的作品,日本政府文化厅已收回颁发给他的年度艺术大奖。关于“抄袭”,艺术界有两种截然不...

    18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美术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相识近二十年了,从最初的同学到现在的挚友,多年来的交情让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年来,明亮总是乐呵呵的求学、创作、再求学、再创作。虽然...

    11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2013年11月19日下午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学习实践部承办的直面名师系列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讲座主要是围绕徐冰先生个人的创作经历和具体作品展开。徐冰先生希望通过对自身艺术之路的剖析和思考,为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徐冰先生一如往常,开门见山地说道,题目可能...

    14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4月6日,星云大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对谈“诚信的力量”。中新社发张浩摄中新社博鳌4月6日电(记者关向东)“一个人的手脚病了,会影响到自身;可如果诚信病了,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不诚信、不守信用的人,是没有悟到,诚信其实是一个人人格的价值。他不诚实,不守信用,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是失去了自己为人的价值。...

    5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作品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rdqu...

    99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先生书法作品来到寇克让先生的工作室,古雅之趣迎面扑来:雕花屏风,明式家具,木质花台上立着唐代官俑,雍容雅静浮于面容,流露出大唐那个好时代的气息。影壁上挂着他的字,个个饱满生动,外柔内刚,前后呼应,格局大气。整幅字气韵贯通,功力深厚,观后使人神清气爽。眼前的寇克让没有书法家的豪气和傲气,一脸平和谦静,正如他的名字“允恭克让”(尚书·尧典);他的语速较...

    2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人间真是纷纭复杂,特别是当把人诸方面的欲望都攉动起来后,那纷纭劲儿可就不是谁能操控得了了。说书人讲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高尚,可以令你五体投地;下流,可以令你作呕气绝!人体可以是最高尚的艺术,也可以是最下流的亵渎。前几年我们大街上出现过一群人围着个光哧溜的女模特摄影,出现过饭馆里一群人围着个玉体横陈,上摆酒菜下箸的新闻,后来四川又出现了选美大泄光的“乐子”!一...

    104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过云楼大片为何这样红(图)
    过云楼大片为何这样红(图)

    过云楼如果说过云楼古籍拍卖是一部大片,那是当之无愧。孤本宋版书是独一无二的重磅演员,华丽的策划包装是让人难忘的剧情,对价格的猜测一开始就制造了悬疑,再加上一波三折的归属问题更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大片还没落幕,却已足够给文化产业从业者带来思考和启发。壹拍卖与文化过云楼古籍之所以在拍卖前就风生水起,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除了拍品本身过硬,更在于拍卖公司不遗余力的文化...

    158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临习过一些古代书法字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失望,痛苦,乃至愤怒。因为,无比美好的书法艺术,总是会受到种种伤害。据我观察,至少有如下三大伤害现象:其一是,来自粗人的技术伤害。汉字书法,是线条和结构的艺术。卫夫人论笔画之美,有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等讲究;王羲之论整字结体之美,有如虫食木叶、如水中科斗、如壮士佩...

    177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小花(油画)110×75厘米2012年毛焰李盈天人物名片毛焰,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其中包括2002年法国巴黎皮尔卡丹博物馆的“巴黎:北京”、200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BEIVUE美术馆的“今日中国”、2008...

    25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