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无意插柳柳成荫[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九九 点击 :

1500年前,一对“天之娇女”双胞胎在齐鲁大地诞生,她就是《郑文公碑》上、下碑。

《郑文公碑》现存两处石刻。一处立于山东省平度县城北大泽山的天柱峰,因刻制在前,称上碑。碑高3.5米,宽1.5米,碑文19行,每行50字,共881字。另一处立于山东省掖县东南8公里处的云封山,因刻制于后,称下碑(以下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碑》)碑文刻在一块孤立的半圆形巨石上,碑高3.4米,宽4.5米,51行,前半除首6行外,每行29字,后半除末5行外,每行23字,计1236字。上下两碑均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郑碑》自问世后,到北宋的600年间,一直静卧于丛山峻岭之中,有宋一代金石学巨擘赵明诚,镇守光州,常携随僚游云峰、天柱山,《郑碑》“始见天日”。可是,当时宋代不尚碑志,精于鉴考的米南宫就说过:“石刻不可学,必须真迹观之。”北魏石刻被视为有毡裘之气,风格“粗犷”而不入大雅。直到清季以降,碑学中兴,大批学者和众多名士,皆对《郑碑》及云峰、天柱刻石书法给予高度评价,《郑碑》声名大振。由于清代学者的大力提倡和《郑碑》本身那“茂密宕逸、雄浑高古之气度,婉转流畅之用笔,宽博精缜之结构,使转悠然自适之点画而放射出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书法最具特色的经典之一。清代书坛大腕康有为、李瑞清、吴熙载,民国元老于右任,近现代大家沈尹默、陆维钊及胡问遂、大康等诸先生都对《郑文公碑》作过精细研究,而且各有心得。从而带动了书坛研究、临习《郑碑》蔚然成风。

《郑文公碑》就是郑道昭在任光州刺史时,为纪念其父郑羲雕刻完成而建立的摩崖。碑文详细记叙了郑羲生前所任官职及郑氏家族之荣耀,自然免不了连篇累牍的华丽颂词。

关于郑羲之死及葬,碑文有述。郑羲于“太和中”“寝疾薨于位”,“太和十七年(493年)四月二十日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碑文“后记”载:“永平四年(511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南直四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于此刊之。”郑羲归葬时的太和十七年(493年),应该说距东汉相去不远,按照当时习俗,墓碑应立于墓道,而郑羲既归葬荥阳故里,为何又在18年之后,墓碑刊于千里之外的鲁地大山深处?查阅史料,方知“羲多受纳,政以贿成”。原来郑羲为官贪腐,钻营自利。郑羲死后,朝廷议谥,下诏曰“羲虽宿有文业,而志阙廉清……依谥法:博文多见曰文,不勤见名曰灵,可赠以本官,加谥文灵”。有学者研究认为,魏孝文帝对郑羲生前品德有亏不甚满意,所以在钦赐的“文灵”谥号中,有意无意地含有贬义。诏书中“博学多见为文”是肯定语,“不勤见名曰灵”却是否定语。想必这后一句话,郑氏家族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从道昭之子述祖《登云峰山记》一文中窥见一二。“此山是先父所名,其中大有旧迹,未几,遂率僚佐往游焉。对碣观文发声哽塞,临碑省字,兴高泣下”,又说“对之号仰,弥深殄恸,哀缠左右,悲戚旁人”。文中的“观文”,虽然没有明说观何内容,但从“哽塞”、“泣下”、“弥深殄恸”的语气而论,想必是观了《郑文公碑》而触景生情,内心隐痛,所以才“荡气回肠”、“悲咽难禁”!

无意插柳柳成荫 | 美术文摘

郑文公碑拓

以上我们可以想见道昭先生之尴尬,若照实刻碑,岂不遗愧于世。但又不敢有违上意。只得等到若干年后,魏孝文帝归西,无人顾及改谥之事。而云峰、天柱又远在海疆,郑氏父子长期在此为官,估量不会带来麻烦,自负而侥幸的心理,促使他删“灵”改谥为“文”,即《郑文公碑》。唉,智者千虑,或有一失矣。

郑道昭煞费苦心为父亲改谥立碑,原本意在“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其“孝心”可见。然而,后人据史质疑,使其父的“劣迹”远播,这是道昭先生所始料不及的。

据《魏书》及有关资料记载,郑道昭“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好为诗赋,凡数十篇”(《魏书》载)弱冠之前即以文名世。他博学远识,在任国子祭酒时,就曾多次上表朝廷,“崇治之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于学”,请求重视教育。而当时北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无暇顾及教育一类之事,致使道昭的卓见远识不能实现。郑道昭到了晚年,专注寄情山水,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活,不再踌躇于时政,而是常携随僚徜徉于云峰、天柱、太基、玲珑诸山的林泉之中,“或筑坛以观道,或题壁而咏怀”。据专家考证,已知云峰诸山完全属于郑道昭所书的词章共有44处,其中云峰山19处,天柱山5处,太基山15处,玲珑山5处,真乃蔚为大观而独步天下,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经千载风雨而不朽的艺术绝唱。有学者亲赴云峰、天柱摩挲诸石刻,《郑文公碑》,尤其是下碑,洋洋千余言,由一位年过五旬的贤达,书于千仞绝壁之上,脚下是汹涌波涛的大海,攀岩临渊,挥毫书写,其字一如在几案之上所书,格高气逸,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其魄力之浩大,令人惊叹。清人叶昌炽评:“其笔力之健,可以剖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

近现代书画鉴赏大家论述道昭先生之书,以其“独以圆转之笔,横衍之势,自创一格”(清道人语);“《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真文苑奇珍也”(清康有为语);清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称“北朝以郑道昭为第一”,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祝嘉先生在其《书学论集》中,将郑道昭视为北方书圣,而与王羲之分列南北之首。道昭先生在千年之后,获此殊荣,也是先生所始料不及的。

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相关文章

  •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是与文化的繁荣昌盛相关联。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央台记者专访十八大代表、文化学者于丹,为破题寻找灵感。背诵古文经典是很多小学生的必修课。在有些小学,孩子们早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背诵《论语...

    10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四川巴中写生系列之十三:巴山青城2006年33.3×47.3cm写生的方式方法我们现在的写生方式和老先生们有很大不同,老先生们之间写生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黄胄和李可染的写生不一样,李可染和叶浅予的写生不一样,叶浅予和徐悲鸿的写生也不一样。我认为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大体来说受西方影响为主。我国古代的“写生”是特指花鸟画,宋代时,赵昌擅长画花鸟虫鱼,被称...

    14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庆:读吴味的问题主义有感[图文]
    赵庆:读吴味的问题主义有感[图文]

    图片资料在读吴味的四卷“问题主义”。我基本同意吴味的观点。他是走在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最前沿的最好的理论家。他的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多数批评家的书主要起催眠作用。读吴味的书有挑战,枯燥的理性论述让人兴奋。理论书不好读,我在陆陆续续的读,仔仔细细的琢磨,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力把它读完,同时把我想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以下都是即时想到的,我不加修饰的把它端出来,跟大家分享...

    121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早年作品赵无极被人为捧得过高了。热捧者大多从赵无极作品价格来论证其艺术价值,而未见可信服的学术论证过程。更普遍的误区是把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当作抽象画来误读,从而将赵定位为“抽象大师”。而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似乎是“山寨”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保罗·克利作品“乏味的克利”自从1951年赵无极去瑞士见到克...

    3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海盗之国[图文]
    海盗之国[图文]

    古代维京人远航的画■特邀撰稿江苏镇江市作协主席、画家王川瑞典是一个和平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了中立。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和礼貌的国家,竟然曾经是海盗横行的国度。就是这样一些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民,竟然是海盗的后代。有船的画石对此,无论是挪威人还是丹麦人,抑或是瑞典人,他们都毫不忌讳,他们坦言自己祖先的劣迹,甚至敢于把自己民族并不光荣的历史写进博物馆。这样的...

    1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铃番,1980年出生于北京,本名王霞。现为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校期间跟随汪港清、韦红燕、王晓辉等老师学习。毕业后拜淮阴美协副主席王兴华为师,专注于中国人物画的钻研。王霞的写实风格的写意人物画,感觉像粉彩画,画中融合进了水彩和油画的技法。她的笔墨和色彩的很好地运用在作品中。不同于时常看到的国画人物,她的画富有立体感,非常的现代,时而给人一...

    158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谷文达《远古的遐想》纸本水墨68×137cm1985.jpg在纽曼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中,崇高被当成了艺术的唯一存在价值,纽曼打破了以往艺术中所谓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崇高当成了当代艺术的唯一属性,这种崇高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它是利奥塔所说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崇高。利奥塔哲学是深受纽曼艺术影响的,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崇高”概念,便...

    18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家辉张家瑜夫妇:时间形成轨道 我们按轨道运行[图文]
    马家辉张家瑜夫妇:时间形成轨道 我们按轨道运行[图文]

    她生于美丽的台湾花莲,他则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她沉静内敛不喜说话,他却热爱滔滔不绝;她的文字冷静克制,他的文风幽默刻薄。不过,她和他,都喜欢张爱玲。温婉的张家瑜本名林美枝,文如其人,散文写得淡雅清丽,但大陆读者对她并不熟悉。人们感兴趣的或许是她的另一个身份,马家辉的太太。马家辉在大陆有着众多粉丝,但梁文道的评价是,张家瑜写得比马家辉好,尽管夫妻俩都分别表明态度:“风格不同,难以判断。...

    19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杜小荃:艺术家要左手文化右手责任[图文]
    杜小荃:艺术家要左手文化右手责任[图文]

    杜小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艺术家们谈钱似乎还是件庸俗的事。那个时候的人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谈文学、谈艺术、谈理想,都没有问题,而且很时尚。每个人都有一副浓浓的文艺范儿。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人们的眼界一下子扩大了。在市场经济里,商业洪流奔腾而下,向“钱”看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文艺范儿早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再没有人孤芳自赏了。尤其到了今天,你可能会发现,艺术家们可能...

    10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在绘画中融入诗文,寄托了人文精神,既加深了中国绘画...

    15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探究未来艺术走向[图文]
    探究未来艺术走向[图文]

    油画作品按照目前某些定义来说,只要是新鲜的,稀奇的,另类的,怪异的,看不明白的,看不懂的,或者传统遗留下来的一切,更或者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得与艺术牵扯上关系的假大空了,这实在是这帮浑人又污又垢的产物了。他们从未理清过自己的思维,仅仅或者过分理性,或者过分感性的顺从着自己的情绪,犹如是靓女骂街,或者泼妇静坐,或者妓女站街的各显神通了,而且还名曰顺其自然的不可一世。当前社会运行的急躁,人们颠簸得晕...

    9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李湜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史、画传不下百余部,而专门介绍女性画家的书籍却仅有一部,即1831年,汤漱玉在丈夫汪小米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玉台画史》。从自然人口上看,女性与男性大体应该是比例相当的,而画史上性别比例的失衡,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画家被表述的...

    8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林飞:与印象派大师对话
    林飞:与印象派大师对话

    《莫奈睡莲》137cm×67cm设色纸本水墨2013年10月6日,林飞个展《莫奈花园》在北京798艺术区盛世天空美术馆开幕。不久前,林飞夫妇前往法国南部,重走印象派大师之路,归国后不久创作了这批《莫奈花园》,欧洲之行是个契机,开启了林飞艺术创作的新篇章,画出的画就像那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色彩、神韵都来自那里。《莫奈花园2》137cm×67cm设色纸本水墨2013年■简...

    38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克拉格作者:欧阳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雕塑家,他们的创作实践给英国后现代主义美术增添了新景观,他们也渐渐成为艺坛上引人注目的名家。克拉格、迪肯、戈姆利、卡普尔是这批后现代主义者的杰出代表。这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克拉格吧。托尼•克拉格(TonyCragg),1949年4月9日诞生在利物浦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家庭。由于这样...

    12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