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重要的是大众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火龙果 点击 :

“文化工业”道破了当代“文化”的天机,但其最大的“历史性奥秘”,却是在于它最直接的奠定了“智识劳动化”的普遍性建构。随着“文化产业化”在中国的尘埃落定,“智识成为大众”是当代文化最重要的“当代性”特征。

资本对艺术的霸权让“艺术成为大众”,那么,“重要的是艺术”就等同于“重要的是大众”。在“扳动艺术杠杆”的一端是大众,那么另一端呢?是“文化工业”的罐头,是资本利润的道具,是社会主体的媒介,是挤兑出一些乳汁的“有意义生活”?还是在于展现“当下”大众的愿望、需求和权利呢?所有这些,是当代艺术的形态,或也是当代艺术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时代,就如“劳动”无法被政治化,艺术同样历史性地被贬为“生产”,或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现代主义的“形式革命”,在寻找更新的形式和语言的狂热中放弃了内容。“艺术”和“现实”这两个概念已不是蕴含,而是排拒。艺术不再是一个能再现真实的空间。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就如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在“空间”上的分割,使得两者的紧张和对立失去了某些基础。然而,没有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利润的循环就无法完成;就如形式主义把艺术的天地限死了,艺术也就窒息而亡。在今天,资本与劳动的结构关系比任何时代都更为深入与广阔,但两者间的对立是无可逃遁的结构性存在,尽管劳动是沉默的。就如艺术的内容被形式或是观念抹去,或者被掏空。但艺术存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之中,艺术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尽管艺术仍然是沉默的。

如果社会的资本模式不再能提供一种“外在”的话,艺术就只能在人的“内在”去把握。艺术从形式走向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当代性”。艺术被要求承担某种“精神性的秩序化力量”,当代艺术要回归意义,就如丹托(Danto)试图在“第三领域”搭建的美学,然而,以“意”的“品味”标准,以“精神性”取向来界定的当代艺术,让人们看到的仍然是一种似曾谋面的不合时宜。

十七世纪的笛卡儿(Descartes)强调由心灵“看”到符号,“再现”不再以视觉为依据,而由感觉来代表,这是艺术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化。“艺术从作为反映现实的镜子”,转而成为反映思维主体内省的人。康德(Kant)说:“想像力有强大的力量,能创造出第二自然。”黑格尔(Hegel)进了一步:具象是精神的载体,艺术是观念的表现,精神最终要摆脱物质的依赖而获得最终解放。对于尼采(Nietzsche)的主体意识来说,“再现”根本就于“如何产生”,而不是“像什么”的问题。

以此,只要有“心”在跳动,历史的钟摆可以停止,现实的意识也应该“终结”,那么,“不在形而在意的美”究竟是怎样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关系?或者说,杜尚(Duchamp)的小便池,沃霍尔(Warhol)的肥皂盒与我们生命的连接通道究竟在哪里?

在整个十九和二十世纪,艺术作品变得越来越抽象,艺术对社会的思考,像是一个万花筒,艺术只认识呈现的,变形的,由人类行为延伸过的“现实”,结果是艺术本身也成了“虚拟社会”的一部分。艺术失去了真实的参照,就只能从人类行为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以劳动的观点来认识现实,艺术经验就必定与一种劳动的模式相关。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艺术以一种新的“肥皂盒”的形象展示自身,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被市场所捕获,“艺术的产业化”,艺术成为了“劳动”。资本市场对艺术“价值”的支配,同时也决定了艺术家的美学选择。就如经济学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当代艺术所表达的并不是“劳动”对资本的恐惧和愤怒,而是相反,因为当代的“艺术”所能体现的价值是在于市场的承认。

与此相应的思想理论,从60年代的结构主义(Levi-Strauss),到70年代的解构主义(Derrida),后结构主义(Foucoult),到潜心理分析(Lacan),思想意识纷纷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制度性分析撤守,社会批判朝向了美学化与超历史的抒发。去除整体性,追求差异性,或差异被无穷化的开发,把一切都结构/解构成知识无法控制的领域,催生了各式各样追求认同/差异的“微政治”(micropolitics),就如哈德(Hardt)所说:“人文科学呈现了支离破碎的景象,几乎到了陈腐的地步”。美学战胜伦理,图像战胜叙述,朝朝暮暮的残缺破碎高视阔步,传统的左右政治退潮失语。思想意识泊靠在了政治美学化的嬉戏中。

然而,思想意识就如生命政治的钟摆,最终也就是“左右”两种状态。就如内格里(Negri)所说:“反动者与革命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否认世界大众本体论的空虚,而后者则确证这种空虚。前者因此也就在修辞上操作,后者则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工作。前者对这种空无避而不谈,后者则饱受此空无之苦。前者把世界的舞台还原为一种美学的装饰,而后者则实践地理解世界。结果,只有革命者能够实践对世界的批判,因为他们与存在有着真实的联系。因为他们认出了这点,即创造这个世界的正是我们。因为世界对意义的缺乏也是我们意义的缺乏,而它的空虚也就是我们的空虚。”

“前者”将艺术用于陶醉自我,乃至掩饰社会,回避了现实的真实和严峻性。艺术批评为什么总是纠缠在尚塞的苹果,或是杜尚的小便池?因为艺术史是便于策划的知识,而“当下”则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领域。因为脱离“当下”是安全的。

让我们设想一种相反的方向,当艺术介入了对虚假现实的否定和批判,艺术走向了一种当下的、存在的,还原的现实主义。这样的“现实主义”是来自于每个艺术个体对“当下”世界的理解、想象、立场和期待。是基于自身自觉的,由社会政治的真理性所决定的到场冲动。

这是因为“真理的楼阁一定建筑在地基之上”,艺术也不是一种能脱离社会,任由精神来界定的“决定主义”(decisionism)。就如艺术批评最根本的前提,是“存在”的社会政治性。“左右”政治如“生命的钟摆”,“无以名状”的立场本身就是一种可疑的立场暧昧。艺术批评的对象并不是单纯的艺术问题,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批评,而是艺术,批评与“当下”时代政治的合谋。批评家有理由怀疑、质疑有关艺术的,乃至社会的说教,也有理由确立个人的,社会的,乃至艺术的价值。以此,艺术家才会有作为思想的表达,批评家才有可能基于自身来秉持社会的理想。

那么,艺术又是什么?在艺术重新发现美的时候,美又是什么?

是艺术的“情感劳动”提供了解读“艺术”的可能性。当“艺术成为劳动”,当艺术作为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中流通,“美”就不一定存在于“劳动”的对象中,但一定展现在这样一种“活的劳动”中。正是这种“情感的劳动”,在艺术与大众的“共鸣”中获得了美。这种美是在于“智识的情感”作为大众参与建构了新世界的现实与理想。这样的美不再是“想象中的行动”,而是变成了“行动中的想象”。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就是大众。

“艺术成为大众”,就不再是“政治美学的涂涂改改”,他们关心的是如何从这纷杂的世界中建立起自己的观点。艺术从“大众”中看见了自己,感觉到了自身,意识到了自身的位置,从而认识世界,这才是艺术最重要的。这样的艺术就不仅仅是艺术,而是艺术对当下社会真实的表达、干预、质疑、或反思。它为当代艺术寻求判断原则,它要确立的,即不是形式主义的,也不是观念主义的艺术,而是作为价值判断的真实的,当代的艺术。

相关文章

  •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戴丹:梵高的启示[图文]

    梵高自画像1887年巴黎纸面油画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一.“19世纪”和“法国”在艺术史上是两个具有革命性的关键词,艺术一词的含义在19世纪的法国发生了某种转变,这个特定的时空领域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先锋艺术的诞生。19世纪的艺术史不再是英雄式主流艺术家的历史,而是少数边缘艺术家与沙龙展览相抗衡以获取自身地位的历史,这批艺术家批判和颠覆传...

    16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影像批评:论摄影法则的遵守与打破[图文]
    影像批评:论摄影法则的遵守与打破[图文]

    数码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尝试摄影,但人们似乎要么严格遵守那些既定的摄影规则,要么就是想完全脱离这些规则、按自己的想法拍摄。例如摄影师IanRuhter将一辆厢式货车改造成了一架大型湿板相机。当然,还有很多摄影师一直在模仿别人,而非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事实上,你应该了解摄影的基本规则,然后按你自己的需求去应用或者改变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照片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你现在的照片只有一部...

    3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1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花鸟画家靳吉顺认识靳吉顺先生已经有十多年,靳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儒雅,如他的画一样考究工整。他的画都是从自然生活中拈来的小景,梅兰竹菊、牡丹、荷花,这些简单一枝一叶的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升华了。难怪他的老师——当代花鸟大师霍春阳推崇他的这位高足,给他的画题字:淡妆。出淤泥而不染,细细品着他的画,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丽给人予美感。他的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被摆上...

    109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图文]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图文]

    董媛本报记者冯智军董媛,自由艺术家。1984年出生于辽宁省华铜镇,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实验艺术系。毕业创作获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现居北京。一幅幅大大小小的作品,大到两三米,小到几厘米,画着生活中琐琐碎碎的日常物品、零零整整的家具饰品,层层叠叠地摆放成一个中国北方常见又普通的家,这就是董媛的《姥姥家》。一个个抽离于西方人间...

    4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黄志伟和他的作品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兼职教授……黄志伟的头衔如此之多,但面容瘦削的他站到记者面前,对石湾公仔的传承侃侃而谈,似乎又与这些头衔都不一样……这位被昵称为“石湾公仔黄”的大师笑说:“只要揾到食,这门技艺自然可以传承下去!&rd...

    17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新文化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正如马克思晚年和恩格斯郑重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手法,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有用了。如此,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伯恩施坦创立了修正主义。时代的新课题,或用我们现在几乎滥用的词,新“挑战”,不断地、不得不修正着过去的理论和实践。中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伯恩施坦的着重翻译和介绍,就是一个极受马克...

    16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年轻时代的李金发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在今天回望百年美术史,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金发作品“黄少...

    187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美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图文]
    美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图文]

    裘安曼文_裘安曼作者简介:裘安曼:祖籍浙江,生长于北京。所受教育领域包括英语、中国语言文学、法律和国际工商管理。工作经历涉及编辑、翻译、出版、版权、专利和国际组织。曾参加中国著作权法的起草工作以及中美知识产权和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的谈判。曾多年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事专利审查工作。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国家版权局副司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副总经...

    36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融汇中西 涅磐重生——汤卫明其人其画[图文]
    融汇中西 涅磐重生——汤卫明其人其画[图文]

    西部画家汤卫明我早就有为汤沐(汤卫明笔名)先生写点文字的冲动,开始我觉得很容易,但真正想动笔时,却犯起难来。自认为容易是因为我和他相识十年有余尽管各自都忙,但也时常电话联系,总感觉他颇为用功,也不便打扰。偶有相约,也与他话头颇合。每当看到他的新作,都有一种“时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我对中国画一知半解,甚感惭愧,但汤沐先生总是谦和地拿出他的新作让我一一过目,他那种儒...

    5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中的中国制造[图文]
    艺术中的中国制造[图文]

    曾琼曾琼作家,新星星艺术节创办者很多年以前,我自己设计过服装。起因是因为那时在巴黎,每次都为参加晚会和活动穿什么衣服发愁。在巴黎这种时尚之都,女人们没有时髦只有最时髦,中国女人30年前都不知道什么叫时尚。参加活动多了,发现也有办法扬长避短,在聚会上赢得各种赞扬,那就是穿有中国民族的服装。巴黎那时买中国服装要去中国城里,主要是丝和锦缎的旗袍,穿上会显得很中国化。但标准旗袍对我来说又太过时了...

    13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柯小军摄中新网清远11月3日电(奚婉婷程景伟承孟华)著名诗人汪国真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由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中国美林湖主办的首届诗歌文化节2日至3日在广东清远举行。汪国真作为论坛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戴着金属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言语间...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徐子林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

    173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达芬奇《施洗者圣约翰》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的裸体比现实复杂得多。画家通过裸体造型,不仅表现出人物的胴体,而且还传达出画家本人对裸体的感觉和心境。纵观世界美术史,引人注目的男性裸体画,必然是激情与画技的完美结合。看起来,创造优秀男性裸体画的重任落到了女性画家的身上。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样的女画家并没有出现,反而男性裸体画的杰作都是出自男性画家之手。...

    62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