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简单的价值衡量不是艺术史家的思维方式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鳕鱼 点击 :

旧与新

记者:当代艺术鱼龙混杂或者说令人眼花缭乱,当然也有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正在重建之中,人们应该如何分辨良莠?

巫鸿:当代艺术的定义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说就是现在发生的,最新的,这或许可以被称为“当代”。我们有一些批评家,可能得到邀请去看展览,他就会去看,然后谈论这个展览的好坏。但这样基于对一个个别展览的印象所下的结论或许是不严谨的。

如果是一个更严肃的批评家,他的工作就是去做一些历史性的比较工作。他关注的不应仅仅是一个或几个展览,而应该囊括艺术家的背景、从前的作品、以前的创作与现在的关系,包括这个展览在他整个创作脉络的意义。

当代美术的重要性当然是“新”,不新就无所谓“当代”。但这也就牵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评论者不知道“旧”,他当然不可能理解“新”在何处。所以,当我谈论到当代艺术家的时候,我更愿意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比如,我喜欢与他们进行深度谈话,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能够对他加深理解。再比如,我曾经为艺术家策划过草图展,他们的笔记和草图我都很有兴趣,虽然这并非他们的正式作品,但我认为,这对人们了解这些艺术家相当重要。所以,在当代艺术的研究上我是希望回归到个人的。

历史研究和当代艺术研究无法分割。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会注重学生的美术史功底。在国外,一个当代艺术策展人必须学习美术史,不懂得历史,如何谈论当代?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存在一定隔阂。但现在,当代艺术在中国也形成了一股潮流,资本的潮流。审美意义上的价值体系在大众中间的基本成型需要哪些条件?

巫鸿:“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词本身就很复杂。“当代艺术”一般说是世界性的,在美国就很少用“美国当代艺术”这个词,而只称“当代艺术”。但是在中国就往往用“中国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个词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中国有自己的传统,社会环境、政治环境都与西方不同。因此“中国当代艺术”有两个含义,既是当代的、全球的,同时又是中国的。你提的这种美学上、价值观的鉴定,如果指的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那么两点都很重要。

如果我们把一件艺术品称为“中国当代艺术”,你就必须在评论的时候说出它的“当代性”在哪儿。这个概念说起来很简单,大家都用这个词,但是真正在评论时,就必须牵扯到这个艺术家很多做法背后的原因。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我认为,“中国性”和“当代性”同样重要。

严肃的艺术批评

记者:你写了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书。如果将当代艺术的过往作为一段历史来书写,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当代艺术家大都还活跃,你怎么解释“当代艺术何以成史”这个问题?

巫鸿:我的看法是:做古代美术史研究,你总是会用一种结构性的理论,或是去试图分类。当代艺术的研究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些历史的方法,比如研究过程、研究变化。

我的书里很少会做某个艺术家是“最好的艺术家”之类的价值判断,因为没有历史的距离,目前谁都无法决定这个东西最后的价值。我描写的只是这个艺术家怎么发展和变化,这是我比较喜欢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避免直接回答“当代艺术何以成史”这个问题。做古代史和现代史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艺术家一个是死了一个还活着;古代的艺术家死了,已经成为过去。当代艺术家不但活着,而且会变化,今天这样,明天可能就会不一样;也可能成名的艺术家会被商业化,或者现在不甚知名的将来会很重要。这些都在不确定之中。

对艺术品作很简单的价值衡量,这不是艺术史家的思维方式。当然,研究当代艺术和研究任何艺术一样,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写法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像我这样谈论当代艺术。

记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里,拍卖行的影响非常大。而在西方,画廊也会起到很大作用。同时,美术馆则在当代艺术的价值坐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你是OACT当代艺术中心的学术顾问,想听听你对画廊和美术馆各自功能的看法。

巫鸿:拍卖行对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力确是非同寻常,但是决定一个艺术家最后的价值并不是拍卖行,也不是画廊,而是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和美术馆收藏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决定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地位。一个艺术家今年可以非常昂贵,但过了若干年完全可能销声匿迹,这种情况太多了。

就目前所见,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位达到高位,到2009年就有所下滑。完全依靠一时的价格来决定艺术家的价值是非常不可靠的。那么,什么是可靠的?就是那些从事美术史研究的、那些严肃的专业性美术馆的专家。他们收藏每一件藏品都需要足够的理由,而且,收藏也不应该是收藏艺术家的名号,而是应该仔细研究作品本身。我认为,最终要确定艺术家或者作品的文化价值还是要靠学者的研究、要靠严肃的艺术评论家。画廊和拍卖行当然会起作用,但他们大多仅仅决定一时的价格。

记者:对当代艺术的评判还是要交给艺术评论家。说说你对艺术评论的看法。

巫鸿:我很鼓励一些评论人去写一些比较严格的批评,当然是基于在一个展览有比较深刻看法的基础上。我非常敬佩《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者,文笔好,见解独到。他虽然不是写美术史的,但他的文章让我学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一点,他与艺术家划了条很清楚的界限,他很少出席开幕式,而是第二、三天悄悄去看展。因而,他可以保持一个非常冷静的距离,能够进行真正的批评。这种评论人才是我们需要的。

这种独立的评论应该由谁来做?肯定不能是画廊和策展人,因为它们与利益相关,身在其中。而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我觉得媒体应该来做这件事儿。目前有本杂志叫《艺术界》,有些年轻人写的评论文章开始有点独立评论的味道。但是,这本杂志发行量不是太大,比较小众,而且语言还是太偏理论化。

相关文章

  • 刘默:吴昌硕不断重复自己[图文]
    刘默:吴昌硕不断重复自己[图文]

    吴昌硕吴昌硕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20世纪,他都是不可超越的。他的篆刻开宗立派,书法开宗立派,绘画也开宗立派———在中国艺术史上,像他这样开宗立派的人物,还是不多的。评论家刘墨对于吴昌硕的“不可超越”深表赞同,不过,他亦点出这位大师的硬伤———题材方面没有多少开拓,画面俗气未尽,艺...

    133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王晓峰无尽江山画图中局部2012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华夏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王晓峰一幅高2.33米、长21.92米的巨大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起了众多名家的赞许,轰动了整个展事,这幅历经数月的倾心之作,与其同展的20幅精美山水画,成为整个展览的重头戏,毫无夸张地说,这算得上王晓峰山水画的一个颠峰所在,杠鼎之作。全部展品悉数为宝龙集团收藏。意...

    2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周明智——墨舞神韵 自出一宗[图文]
    周明智——墨舞神韵 自出一宗[图文]

    周明智周明智先生为人诚实,质朴中透着睿智,不张扬,不唯上,平和之中却才气横溢。在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中,历来讲究画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人品不高画品也高不了,因而修养、品格、素质等有形无形的会在其作品中显现出来。周明智先生远离喧嚣的都市,隐居在京郊,用其平淡天真的心态,默默耕耘在纯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那片自留地,从不问亩产多少,却让我们品尝到新鲜别样的绿色食粮。周明智作品周明智作品先生尤擅牡丹和梅花...

    6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作者:顾乐渠犹记得2000年的一天,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公司进行着一场艺术品常规拍卖。有一件显然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古旧的绘画作品以无底价的形式起拍——所谓无底价,往往就是100元起拍,最高不超过1000元。轮到这件绘画作品,拍卖师不紧不慢地报出了拍品号,接着是惯有的阶梯叫价:“1000,1500,1800,2000……...

    14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唐三彩女俑唐三彩人物俑文图/本报记者吴聿立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文简称《文物保护法》),让现有“地下”文物合法化,并称市场化是对文物最好的一种保护形式。同时,可能是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的影响,更有观点认为“藏宝于民”有着一定的优点和便利,如果促成这部分文物的民间收藏,不仅能够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可以...

    8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专访蔡国强:谈艺术与争议[图文]
    专访蔡国强:谈艺术与争议[图文]

    《九级浪》在外滩前的黄浦江上驶过,上海,2014年一艘载着99只奄奄一息的仿真动物的大船静静停靠在黄浦江畔,这是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最新个展《蔡国强:九级浪》中的同名装置作品。蔡国强解释道,“九级浪”是最危险,最高的浪潮,以此命名这个诺亚方舟般的作品和整个展览,表达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然而,8月8日展览开幕当天,蔡国强在黄浦江上为开幕所做的白天焰火作品,也引起了舆论的&ld...

    10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图:左为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彭贵军,右为高兴博士众所周知,在“国际”和“民族”共同营造出中国设计所处的重要场域的当代,中国当代设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地域性”等概念既宣示着现实设计所处环...

    6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新书出版暨课题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召开,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的新一轮关注与讨论热潮。在24日的课题成果新书发布会上,由北京大学出...

    19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李长忠,1974年出生于山东梁山,习书受外祖父吕继文启蒙,遂先后师从张沧、周静、刘文华、崔胜辉、陈振濂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讲师、兵团书法家协会理事、天山书社社员、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室副主任。曾多次入展全国展,出版《碑帖解读》系列丛书,作品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教育报》等专业学术刊物。闵荫南(...

    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这些年来我国画坛一派繁荣兴旺,名家辈出,新人涌现。王奇寅正是在青年中涌现的富有才华、头脑清晰、具有使命感的画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中的青年,有更多的沉稳与成熟,这很可贵。王奇寅很善于动脑,他的画力图利用新技法造成的肌理特征,烘托一种氛围,渲染一种意境。正是这个意境,首先为观者所感受到、被吸引、被感染,接下来,是内行和有品味观众才会玩味这笔墨与技法的独特性。对花鸟画来说,意...

    2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自东方叙述者的西方故事[图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自东方叙述者的西方故事[图文]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李安是精挑细选了四段电影片段来到北京,亲自陪伴大家一段段看完,他说他通常在拍完一部电影的时候,心中便有个定数,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至今心里的尘埃还久未落定。第一段是愉悦欢快的印度之旅,派的少年生活,银幕上满是层叠的浓绿,或有嫣红的小鸟振翅飞出,动物园主家的小男孩守着斑斓的自然长大,转眼已是俊美少年。转而狂怒的海水满溢,是死亡般的乌黑暴虐,刚刚还在甲板上雀跃恨风...

    1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

    4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weiboListBox{padding:010px015px;border:1pxsolid#ccc;margin-top:10px;background-color:#fff;}.weiboListBoxp{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weiboListBoxlabel{width:auto;height:auto;margin...

    8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作品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50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都要在地标性建筑前“...

    15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