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珩珩 点击 :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 | 艺术科普董媛

本报记者冯智军

董媛,自由艺术家。1984年出生于辽宁省华铜镇,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实验艺术系。毕业创作获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现居北京。

一幅幅大大小小的作品,大到两三米,小到几厘米,画着生活中琐琐碎碎的日常物品、零零整整的家具饰品,层层叠叠地摆放成一个中国北方常见又普通的家,这就是董媛的《姥姥家》。

一个个抽离于西方人间、天堂、地狱的人物和鬼怪,游荡在各种环境里,有些甚至进入到那个中国北方的家庭里,而大幅的长卷式的荒诞风景中,却空无一人,这就是与《姥姥家》同时展出的《博斯的乐园》。

800多件作品,共同组成了一个29岁女孩董媛现实与梦幻的世界。这就是正在北京798杨画廊展出的“万物生:姥姥家与博斯的乐园”。

留不住和留得住的家

在展览空间里,作品上摆放着作品,多层的画作组合成一个虚拟又真实的空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个由画组成的董媛的“家”。

“在上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种做作品的方式。开始是一个大的,上边贴了很多小的,后来慢慢地一点点改变,此前都是平面的呈现,现在结合了具体的家具实物。但也是很多层的样子,也都是保持物品的原大,并且回归真实的位置。”董媛介绍。这种想法的产生,缘于在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上材料课时,有一个课题没做好,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然后就有了最初的《画的家》。聊起这段往事,董媛笑着说“人受点刺激也挺好的”。再然后,就有了2008年毕业创作时的《家当写生》,画的是她在美院附近租的房子,并因此获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

现在展出的《姥姥家》,董媛毕业的时候就想做,但因为工作量太大,担心毕业创作画不完而暂时搁置了下来。“我本身很喜欢姥姥家,而这个房子要拆迁,就觉得把这个记录下来,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作品都是完全根据姥姥家的实际摆放拍摄下来,给姥姥买的糖葫芦,她没吃完就放在碗里杵着,我咬了几口的苹果,只要是房间里能看到的物品,就都先拍摄下来。然后每件物品都分别量尺寸,回来后再根据物品的不同尺寸钉画框画出来。”就这样董媛陆陆续续地画了3年,完成了这套共500多幅作品组成的《姥姥家》。

在董媛的作品中,或者说在她的观念中,一直对“家”有着很特殊的迷恋和执着,也是她一直放不下的一个系列。自幼就处在漂泊生活中的她,总是在不停地搬迁、租住、寄住中。“家,对我而言是留不住的,很快就会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所以把里边的环境都画下来,对于我来说至少那个地方我待过,我拥有过一个地方。因为我很喜欢做菜,所以后来租的一个房子里,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个很窄的厨房。”一直渴望有一个固定的家的董媛笑着说:“这对我自己比较重要,我买不起房子,但可以画个家。”

博斯,重构的精神乐园

除了《姥姥家》之外,还有一件由300多幅作品组成的《博斯的乐园》。这种类型的尝试,又组成了在现实之外的一个精神维度。这幅作品是对荷兰艺术家博斯的名作《乐园》的重构,董媛将原作中人间、地狱、天堂的三联画,拆分成中国式的长卷。

“他的作品有一种神秘感,我特别喜欢他的作品。但美术史上没有对他很详细的记载,只是对他作品的解读。我觉得我也可以对他有我自己的解读,这个作品就是想把博斯作品里的小人拿出来,拿到现实的中国环境里面。”于是董媛把博斯作品里的人物与鬼怪都抠出来,每个形象都描绘成一件单独的作品,再把这些小人放在不同地方,放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摆放在一些不同的柜子里,组成一个小的主题来呈现。有些把油画布拆下来,放在玻璃瓶子里边,让人感觉这些小人就愿意躲在里边。还有些地狱里边的鬼怪,就在窥视和不安中躲避在一组半拉开的抽屉里。

这种尝试,最初在她2011年的绘画装置《他们》里就有了体现。她的老师吕胜中曾评价这种探索:“她首先对阿弗坎普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考察式的剥离与分析,画中的157个小人被逐个地从原本的背景中摘取下来,‘来到’画外,而画中的风景空无一人,如‘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令人发想:如今的这里谁是匆匆过客?《博斯的乐园》原本就是一个纠结着邪恶与优雅的魔幻境界,董媛,一个不善言辞的小女子,无疑是在与一位古老的文明挑战者发起一场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再度挑战。”

踏实而有艺术妄想

董媛是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个平时看起来有些内敛文静而内心倔犟的女孩,在这里完成了她艺术上的第一次蜕变。

“当时对实验艺术没有什么概念,很多艺术上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去问,有时问了也没有问出来想要的答案。”到了大二分系时,她记得当时为筹办实验美术系而奔走的吕胜中说了一句话:“你们来就是第一届,好坏都是你们决定的。”让她感觉到那种激情和奋斗的劲,从而走进了实验艺术班。

“在实验艺术系里,我就觉得可以进去问,即使问不出来,老师也可以教我怎样去问。在实验艺术系学会了很多东西,不是说具体学到了什么,更多的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回忆起大学时光,董媛仍然非常留恋。

董媛说自己“反应特别慢,很多事都是几年后才反应过来”。在毕业时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艺术家,也曾经去带过课,但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也不是适合她的工作,于是还是选择了做职业艺术家这条道路。

“这几年过得特别充实,一年就好像过了好几年。要学的东西特别多,现在能安心学习的时间特别少,而且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都在方案本里记载着。现在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这样在艺术的探索中,董媛逐渐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蜕变。吕胜中称赞董媛“一件件工作量巨大的工作,理性严密却充满了艺术家征服文明的妄想”。

这个时代,有艺术妄想又肯踏踏实实付出努力的年轻人不多。董媛是一个,她的艺术另类而鲜活,值得人们期待。

相关文章

  •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城市雕塑《珠海渔女》CFP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

    6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反思[图文]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反思[图文]

    吕澎新绘画问题的提出想象一下数千年前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站在河畔,看见宁静的流水而发出感叹:生命如逝水,一刻也不停留。孔子要说的,不仅是生命,当然也包括历史、艺术和一切存在之物。从线性的时间特征来看,逝去的就是旧的,未来的则是新的。如果仅仅如此,新与旧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了。不过,事实远非如此,当新与旧同人类复杂多变的艺术生活纠结在一起时,则成了一道烟云迷乱的风景,时间的尺度在此...

    120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访文化部部长蔡武记者张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完成,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接下来是否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的走向等问题非常关注,相关政策措施也有待明确。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请他对有关问题作出解答。——编者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代...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马塞尔·杜尚杜尚曾努力将艺术拉下神坛,讽刺的是,如今却被供奉在艺术的神坛之上。他的言论和创作毫无疑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杜尚已死,谁来推翻他?又或许,当代艺术已不需要古典式的推翻,只需要坐享其成的衍生。绘画已经死亡了年轻时代的杜尚总是毫不犹豫地表现自己渴望成名的欲望,他的画技是严谨的,性格却是暴躁又犹豫的,因此在绘画时他会露出疯狂的样子。这幅《下楼梯的裸女》花了杜尚大约一...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图文]
    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图文]

    诗意的孤独林风眠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轫于“85新潮美术运动”,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成熟于21世纪。20多年来,大量水墨艺术家从水墨本体语言的拓展和艺术创作主题的创新两个方面展开了各种试验和探索,与此同时,一批艺术批评家也通过理论写作、策划展览和学术研讨等形式提出了“新水墨”“试验水墨”和“都市水墨&rdquo...

    137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不仅是一位波普艺术家,他所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绘画、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与印刷品、摄影、唱片封面、雕塑、表演艺术、海报、墙纸等全部都有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作为商业...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创新的魅力[图文]
    创新的魅力[图文]

    钟鸣闲来垂钓碧溪上68×68cm钟鸣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展现出当代人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囿于已经陈旧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探微取幽、博古通今、涉猎中西,创造出富有当代社会情感而又具备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来。钟鸣是一位具有清晰的艺术理念和创造意识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在美院求学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必...

    181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作品想要表达什么?”4月23日,内地艺术家蒋志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主讲了一场“不会讲的讲座”。在讲座上,这位成长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实验艺术背景之下的艺术家只用投影展示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照片,其中包括观念摄影、装置等,却鲜有为这些看似晦涩的当代艺术作品给出解释。除了其间穿插的行为表演,现场几近成了“不...

    13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文]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文]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常见原因摄影不是游戏,“升级”与经验值之间绝不是线性关系。有些人天赋异禀,可能初初拿到相机就能拍出非常精彩的照片,而有的人则不管怎么学习、升级器材最后都达不到所谓“摄影师”的标准,最不幸的是当这些人发现自己能力有限之后会立马“退烧”,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然而真相往往太过于简单而又残酷,升级的关键其实就在...

    66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图文]
    专访姜洪:经济学者中岀色的书者[图文]

    经济学家、书法家姜洪2014年五月初,一次非公开的书法个展,让本次采访的主人公姜洪,在朋友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是让知书写书心书的众多书法家们由衷称赞,从此,也让姜洪有了除经济学家姜洪之外的另外一个身份——“书家姜洪”。艺术是打破物障后对内心的一种解说,书法是走进内心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姜洪老师的书法作品在数十年的坚持下形成了一种对生活,对心灵的...

    83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刘恪山,原任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编审。美术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中国少先队队徽的设计者。曾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1月3l日,下午一点多,《山西日报》社老记者骆士正先生来电话说:刘恪山先生去世了。我说:你胡说什么?他强调说:是真的!这下,我愣住了,忐忑不安地拨打刘恪山家的电话。电话和以前一样通响,就是没人接了,我才真的感到事情的不妙,顿时眼睛模糊...

    6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颜长江:当代艺术应着重于现实问题[图文]
    颜长江:当代艺术应着重于现实问题[图文]

    李宇宁作品王淋作品。余华写过他唯一一篇武侠小说,名为《鲜血梅花》。这名字很有意思,如同莫言的《檀香刑》,将美与惨痛奇异地并置,产生一种残酷美。这也是中国最高级小说的一个秘方吧。“鲜血梅花”这四个字,让我突然想到,在很多人那里,可以对鲜血打坐,渐渐地竟看出它原来是梅花;如同,将解剖的血腥味闻多了,再闻到的就是檀香味了。前几天,新华社副总编夏林披露,2003年10月16...

    3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图文]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图文]

    行书中堂沈鹏沈鹏自出版《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之后,“再吟”又即将面世。不久前拜访沈鹏,沈老谈到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的一些关于诗、书、画的理解、评论和实践。再次聆听,很受教益。胡殷红:诗词是高雅艺术,没有一定文化素养是难以进入它的殿堂的。有人评价您在诗词上的成就不亚于书法,现在写诗词的人不少,您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沈鹏: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的...

    11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