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上博研究员发报告力挺《苦笋帖》:称奇物自有神护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涵 点击 :

作者:郭翼飞

东方网5月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对于国宝书法真迹的追索,无论是民间还是国有研究机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懈怠。昨天,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馆员凌利中公开发布了一篇《苦笋帖》的“研究报告”,称“上海博物馆珍藏的《苦笋帖》,是迄今传世怀素作品中一件没有争议的真迹。”该报告更是赞《苦笋帖》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旷世绝品”。

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诸多古代书画珍品中,就有怀素和尚的传世草书《苦笋帖》。唐代书法家怀素,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书法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1200多年。他的传世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其中,现藏上博的《苦笋帖》,为绢本墨迹,纵25.1厘米,横12厘米,两行十四字。业界评价此帖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关于《苦笋帖》的来历,有一个小故事:怀素喜食苦笋和香茗,一次随意给好友写了一张便条:“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友人收藏了这张龙飞凤舞的便条,成为流传至今的书法名贴《苦笋帖》。

凌利中在报告中评价道:“历千余年沧桑变迁,《苦笋帖》尚存世间,且楮素完好,真可谓奇物自有神护。虽寥寥14字,然此帖于古人手札墨迹中,其艺术价值堪称翘楚,影响深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旷世绝品。对于禅宗、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是为国之珍宝。”

对此研究报告,艺术品爱好者纷纷给予关注。但也有网友指出,观众想要亲眼看到这幅传世名作,“并不容易”。艺术爱好者司图博行发帖表示:“去了十几次上博,这回终于见到了怀素《苦笋帖》。去上博看书画要靠运气,《苦笋帖》我是首次见到的,但《高逸图》至今无缘。”

昨天,上博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虽然《苦笋帖》正在馆内展出,但由于博物馆中展出的书画作品会定期轮换,观众在安排参观计划时确实也需要“掌握时机”。

相关文章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芳满闲轩》《题长安壁》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甘肃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王晓银(左二)和裕固族原住民位于我国西北腹地的河西走廊,虽未曾前往,但在我的想象中不外乎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古老的烽火台,加上时而显现的一簇红柳,一幅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寂图画。幼时课本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便是我对祖国大西北的最初印象。多年来,随着阅历伴随年龄的增长,加之新媒体不时所展现殊异于西北地区原有想象的风景物象,内心也些许改变...

    15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我有朋友曾问我在看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过程中究竟应以什么为观画的标准?看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又应该看到些什么?我且没有能力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个万能的标准适用于全部的传统中国画抑或者水墨画。因为,现代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很多,变化很大。就我自己而言,也仅仅依靠个人兴趣、研习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积累了些许的经验,或许可以这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些作品。所以在这里我也仅就自己的观画经验介绍一种观画的方式,即&ldqu...

    171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红色是性的颜色,也是钱的颜色[图文]
    红色是性的颜色,也是钱的颜色[图文]

    Sotheby'sissellingMondrian'sCompositionwithRed,YellowandBlue.“性”总是最畅销的的题材。这是最古老的商业真理。所以也许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根据苏富比拍卖行的艺术专家菲利普·胡克(PhilipHook)所说,“红色”也是最畅销的。比如在即将到来的苏富比销售中蒙德里安(Mond...

    4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丁乙: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
    丁乙: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

    丁乙作品丁乙简历1962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自1989年以来受邀参加了三十多个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近两百个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意大利“45届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昆士兰“首届亚太地区艺术三年展”,澳大利亚“悉尼双年展”,葡萄牙“首届玛亚双年展”...

    4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画家张增丽一直以来就很喜欢以自然为题材作画,这里的自然题材,指的不是写实的日常风物景观,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印象,是在对天地万物进行联想后,运用笔墨与色彩去理解和诠释的巨大与绝小,宏观与微观,这样的画面往往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中的自然,虽不熟悉,但仿佛亘古有之。“天清地宁,万物化育”是我们东方圣人从遥远的时空里发出的合于自然的大善境界之祥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1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千百年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钟灵毓秀,才杰倍出。追寻历史的足迹,放眼希望的今天,无数新密儿女,挥洒汗水,豪迈脚步,奏响了一首首动听的人生序曲,书写了一篇篇精彩的盛世华章。近年来,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才华,不时走进人们的视野;艰辛的跋涉,忘我的耕耘,智慧的思考,让他叩开了一座座艺术之门,摘取了一个个令人称叹的艺术桂冠;他的作品,早已飞出国门,被众多国际友人珍藏;他,就是...

    6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三根支柱[图文]
    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三根支柱[图文]

    张国立扮演的东家老范日前,冯小刚导演在微博上表示新作《一九四二》“送审颇为顺利,二十三位审委一致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电影水到渠成。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吃饭也香了”。导演在心生感慨的同时,也非常感谢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徐帆、张涵予、冯远征、范伟、林永健、张晨光、张默、王子文、李倩、段奕宏、于震、张国强、柯蓝、乔振宇等国内优秀演员,以及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

    13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营造精神的“世外桃源”[图文]
    营造精神的“世外桃源”[图文]

    在一个追求功利的时代、一个崇尚金钱的时代,刘道武先生的“风水家园山水画”,也许会被人所诟病、会被主流艺术所排斥和抵触。然而,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假设、一种主观臆断。通过几日来对刘道武“风水家园山水画”的研读,我的内心日趋明朗:刘道武的风水画,没有脱离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或者可以这样说,刘道武没有在名与利的束缚中,失去道义、责任和情怀,他独创的&...

    90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主客观分离的一种状态,人是以旁观者面对自然;禅有悟时看山非山,看水非水,这时人与自然是以物观物,由表象深入本质,达到本我的状态;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客融为一体。禅修与绘画创作有通达之理。当我努力想把看到的景物画出来时,往往与现实越接近,却与艺术创作越疏离。当完全自由发挥的时...

    3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图文]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五代、宋元是中国绘画确立典范风格、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基本上源于这个时代。”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而中国山水画也是在这400多年时间里,渐渐独立为一门画科,...

    11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