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的朋友,从事金融业已有所成就的宋汉光来说,书法是他寄情40年而未尝放弃的另一番事业。这里有他的良师益友,有他的人生阅历,更有他的执着与坚持。因少年时代有严父的训导,宋汉光在初中时就已经以书法为老师同学所侧目。当年浙江美院到绍兴稽山中学招生,他是学校推荐的两名候选人之一,但后来阴差阳错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与书法专业失之交臂,不然说不定他还是我的同学呢。如果他有像我这样大块的时间从事书法,或许早早地也能为书法界所熟悉了。宋汉光在后来的时间里并没有放弃过书法。他在他的主业中成绩突出,先后担任绍兴市人民银行行长、福建省人民银行副行长、宁波市人民银行行长。他把书法作为了一种单纯的爱好,却不愿以业余的心态对待,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勤勉的学习状态,于古之先贤、今之名家的法书中取经悟道,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融入自身的思考和领悟。他的书学论文和书法作品曾分别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和书法展览。这体现出他在书法上的用功和悟性。宋汉光在大学期间阅读过大量书法理论、文字考证等书籍,尤其对汉字的形成和结构变迁作过系统的了解,后来又陆续受到钱君匋、孙正和、朱关田、沈定庵等名师指导,使其对书法有了自己的选择。他在诸体之中比较喜爱隶书,对隶书的钻研用功最勤,遍临汉碑,旁涉清隶、秦汉简牍。汉代隶书古意一贯,而风格万千,其浑厚的线质及朴实的结字,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学之久而迷之深,宋汉光真切体会到汉碑中正充实、通脱大气,看似古拙,实则透着一股灵动之气。而清代隶书的碑版格局、雄浑气势及简牍的简洁灵秀也进一步使其感受到了隶书的气象变幻。他不断地进行着吸收、融合创新的循环,我们从其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对于知识积累,古人喜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很重要,行万里路更加重要。从某种角度看,读万卷书为了更好地行万里路。一个人的阅历是开阔胸襟,也是培养格局,这些对读书人而言,是使他们的文章或得其隽永,或展其宏阔,以非入俗流与狭隘。书法也是如此。笔落见规模、见性情、见品格。宋汉光的工作经历同时也是丰富的游学经历。他先后在淳安、杭州、衢州、桐乡、绍兴、福州、宁波等地工作,各处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山山水水自然是妙笔文章,但又何止于此呢?!而另一方面,宋汉光偏爱的隶书路数正是对于拙与巧、雄与秀的寻觅,绝无小家子气。他注意在线条上保持静穆,不以粗细对比的夸张来寻求表面的丰富,这种思路在其结字上也表现无遗。他不做刻意的大疏大密,而是遵照汉字本身构成的美学原理,在平实中淡淡地透出合理和巧妙。书法的表现可以是绘画性的,正如弘一法师所说:“作图画观”,但这是观察点,是循其汉字的微妙,宋汉光对此的理解独到而深刻:“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汉字和书体本身的美感,更是一种思想、一段历史和一股精气神。”所以一点一画之间同样可以升华为对于更高层次问题的思索与感悟。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置身于书斋之中,泡上一壶香茗,铺展一方宣纸,将全部心神凝于笔端,屏息静气,一笔一画书写于纯净的宣纸之上时,他便觉“这点画布白中所蕴藏着的,俱是跳跃的生命与灵魂,让人不禁感叹”。从心境上,他与我们这些同道好友,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了呢?尤其可喜的是他通过这种反复的体悟,慢慢延伸了对书法的学习,他认为书法学的绝不仅仅是书之“法”,更是“法”之外的文化信仰。正因我们始终敬重这种文化信仰,才使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由此而得其书法之无穷道,这就需坚持不懈,勉力前行,方可修成正果。切不可存急躁、功利之心,必须像那些虔诚的修道者一样,以百分百的诚心和执着,潜心悟道,才能有所明,有所得。以宋汉光一贯的从容,一贯对于书法的喜爱,这40年的修为注定不会是泛泛之辈,况且他还将会继续坚持,刻苦修行。
宋汉光书法(一)
宋汉光书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