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专家观点:把艺术从个人的象牙塔里解脱出来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牛牛 点击 :

专家观点

所谓“中国气派”,应当兼具融合性与民族性。也就是说,要充分展现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富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所谓“大美术”,就是要有艺术的总体胸怀,对艺术审美要有一个总体的追求,体现的是多样性和广泛性

“大美术”和“中国气派”的核心是力图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表现综合性,创造中国特色

艺术水平无法提高,就是因为胸怀太窄或者历史的视野太浅薄

“中国气派”,一直是艺术界颇为热门的名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关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坚守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诸如“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西洋画种与中国气派”、“国际风度与中国气派”等等讨论,时常见诸报端。所谓“中国气派”,应当兼具融合性与民族性。也就是说,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展现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富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如何成就“中国气派”?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画家袁运甫提出了“大美术”和“中国气派”的主张。他说,这一主张的核心是力图将艺术从私人化的象牙塔中解脱出来,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表现综合性,创造中国特色。

“大美术”和“中国气派”的观念符合了时代的需求……把艺术从个人的象牙塔里解脱出来,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创造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并重

绘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创作活动,画家本人是活动的中心,并且,许多画家更将创作看作是完全私人的行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当然,艺术创作必须具有个性,否则只会陷入千作一面的尴尬。不过,个性化的创作是否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否也应当凸显民族气质和时代风格,从而使作品具有更大的意义呢?

多年从事公共艺术创作和研究的袁运甫曾多次提出“艺术应当具有中国气派”的观点,他说:“很多人都只是谈论艺术是个性的表现,这点固然重要,没有个性就不会有艺术的独创性。不过,以公共艺术来说,它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一定要体现出中国气派,展现民族风格。”

“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大美术’和‘中国气派’的主张,正是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的。”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文化上也越来越有自信,国民的文化主体意识日渐觉醒。时代浪潮推动着艺术寻找拓宽自身发展道路的可能,而树立“大美术”和“中国气派”的观念,正符合了时代的需求。袁运甫说,“大美术”和“中国气派”这一主张的核心就是要把艺术从个人的象牙塔里解脱出来,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表现综合性,创造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并重。

艺术家的艺术才华应当为整个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社会潜能与价值……敏锐地捕捉一切优秀艺术和美的感悟……没有宽阔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素质是做不到的

袁运甫回忆说,“文革”之前,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些老前辈,始终在主张一种思想,即“大美术”。“所谓‘大美术’,就是要有艺术的总体胸怀,对艺术审美要有一个总体的追求。艺术家的艺术才华应当为整个社会服务。”

袁运甫对艺术的理解深受他的老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画家张光宇的影响。他曾在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光宇先生是一位‘大美术’事业家,他不喜欢把自己封以专一性或职业化的头衔,因此亦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自身的社会潜能与价值。他在艺术上的影响遍及纯艺术、装饰艺术、实用艺术、表演艺术等广泛的领域。古人说得好:‘有容乃大’,关键是他胸怀博大的容量,具有敏锐地捕捉一切优秀艺术和美的感悟的眼力,同时又富有坚实的能力,足以适应并解决一切创作中的疑难和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宽阔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素质是做不到的。因而说张光宇先生是‘大美术的旗帜’应当之无愧。”

由此可见,袁运甫的“大美术”主张,是希望艺术落实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把艺术由私人化的追求拓宽为全社会共享的资源。从这一角度来看,他的解读显然已经将艺术拉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体现了艺术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以及与人群的重要关系。

中国有丰富的艺术传统,自古以来对艺术的理解都很宽泛……现在,美术的范围被缩小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从艺术中分离了出去,与艺术欣赏和审美隔绝……我国的艺术门类在逐渐减少……艺术不能有狭隘的心态。

“中国有丰富的艺术传统,自古以来对艺术的理解都很宽泛,‘大美术’主张正是体现这种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不只是局限于绘画或雕塑的范围。”

袁运甫说,中国的艺术自古以来就广泛地涉及壁画、家具、青铜器、陶瓷、印染、刺绣、泥塑、彩陶、玉器、漆器、木雕、石雕、砖雕等众多的艺术门类以及规模巨大的各种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民间美术等。而后来根据西方的艺术划分,将美术的范围缩小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从艺术中分离了出去,与艺术欣赏和审美隔绝,变成一种单纯由工匠完成的工作,“我国的艺术门类在逐渐减少。我觉得,现在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中国美术百年来发展的得失。”

“以国画为例,我们把它分成山水、花鸟、人物,然后再在每个门类里分出更细的派别,每个人只能走一条狭窄的小路。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的博大和边缘性没有得到有力支撑。”袁运甫不同意什么都讲求正宗,他说:“还有我们的美术教育,油画系、版画系、国画系、雕塑系……分得很细。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林风眠先生从国外回来,在浙江美院任教授,他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取消了西画系和国画系,统一改为绘画系。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艺术不能有狭隘的心态。”

袁运甫又以中国画讲究师承为例,他认为,师徒制的培养方法会造成狭隘的观念。“我并非简单地反对师承制,但如果学生只能模仿师傅来学艺,那便一定会造成狭隘的观念。师徒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当中的利弊显而易见。当代艺术教育过于狭隘的做法有它的先天不足,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比较严重。画家朱乃正先生曾说,他想把中国画系改成书画系,画国画必须要懂书法、篆刻、诗词。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惜这一设想没能行得通。”

这是个创造性很强的时代,也是鼓舞创新精神的时代……艺术怎样走出一条新路,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应该从更大的视野来考虑艺术的发展,而不只是针对艺术技巧进行单方面的研究

“艺术家要有能力反映时代的精神,要与广大人民共同分享艺术的美感及理想追求。”

1973年,袁运甫和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等画家曾一起到苏州写生,大家的创作激情都很高涨。后来,吴冠中撰文提到自己作品中“清奇古怪”的来源时说,那些灵感是来源于生活,而不像有些人所说从波洛克那里来的。袁运甫说:“吴先生在美学界是一个创造者,许多人都缺乏这种精神。他也曾经谈过对于美术教学的看法,认为现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围着圆桌吃饭,应该实行开放式的自助式教学。”

站在新的世纪,艺术的视野也要有新的宽度,艺术发展的格局更要不断更新。袁运甫认为,材料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多,都为艺术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这是个创造性很强的时代,也是鼓舞创新精神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艺术何去何从,怎样走出一条新路,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考虑艺术的发展,而不只是针对艺术技巧进行单方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讲,‘大美术’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是适应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提高的需要。这种需要不能用老尺子来量,其中也包括对艺术的看法,对艺术表现的追求和激情,以及具体到新材料的运用和艺术办学。”

艺术不应该是狭隘的雕虫小技……要博采众长,吸收艺术中最珍贵的部分为己所用……当代人更应该有这种视野

“艺术之间没有冲突,任何艺术都可以消化,可以吸收。”在袁运甫的眼中,艺术不应该是狭隘的雕虫小技,而应该更全面、更系统。“要博采众长,吸收艺术中最珍贵的部分为己所用。艺术水平无法提高,就是因为胸怀太窄或者历史的视野太浅薄。为什么要中西融合?就是因为既要了解中国的,也要了解外国的。”

王国维在上世纪30年代曾说过: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川。“意思是,你知道不知道怎么来看世界,‘黑海东头望大川’,黑海东边是看到了文艺复兴。向更高的地方看到西方文明历史的传统,而不是仅仅看到眼前,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当代人更应该有这种视野。”

相关文章

  •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3月在沪举行“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乐会■并开始全国巡演国内多媒体音乐会创始人、钢琴家宋思衡。徐晓林早报资料对于宋思衡来说,他的“百分百女孩”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挪威的森林》里忧郁的直子该是身披“月光”云淡风轻的模样,“空气蛹和小小人”应该踩着斯克里亚宾第四钢...

    15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曼哈顿闹市区的全新惠特尼美术馆。在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周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群展中,创立于1955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认为是一场最严谨的、声明式的展会。当然它也能被看作是其它某种东西。从其策展人的勃勃雄心,到数量众多的大型室内外艺术项目,再到它占据的许多场馆,每一件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这令即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成为了宣告艺术界中一种令人困扰的...

    3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近照1950年生于青岛平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执行主席,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创意顾问,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曾主持安徒生全球庆典中国艺术展、都灵冬奥会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任国际创意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院创意生态顾问。致力于探索中国写意新境界,推广中国传...

    13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西游-降魔篇》剧照《西游》票房这么高,原因无非有三:大年初几的没别的片子,只能看它了;一家老小都放假,去趟电影院至少三口人;3D票价贵死人,票房不高没天理啊。票房有时候能证明的东西很少,当年《大话西游》的票房就很低,据小道消息,星爷当时为此还跟刘镇伟分道扬镳了一段时间。那些期待着又一部《大话西游》,为该片大声疾呼、痛心疾首的观众,实在是应了这句:认真你就输了。都什么年代了,影片评价两极化本...

    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传统是丈量新水墨的一把尺子[图文]

    李津有点奇怪这两年新水墨为什么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了,这位新水墨的代表艺术家绝对质疑新水墨真正意义的火。他认为现在的情况有点过于乐观了,其实只能说在过去新水墨被边缘化,现在实际上是稍微回到一个平稳状态,它也有收藏群体和关注群体了,但新水墨既不是一个气侯,也不是一个在未来引导主流的东西。重要的是活在当下Hi:大家一直把你视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这个群体里的位置?李:我今天能够做...

    9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漫画/李嘉记者周南焱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概念今年以来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特别是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运用大数据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大获市场成功,更是让全球影视界对大数据的运用刮目相看。这个海外成功的案例,对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以及电影创作本身,甚至传统院线发行是个刺激。在刚刚过去的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72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变身豪宅。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曾因2007年被屋主“非法拆除”、2008年被违规重建而颇受公众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开发商将新建的两幢小楼,正在打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在2007年,该文物未毁损之前,曾被叫价3000万元。(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被产权所有人“拆除&rd...

    9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小兽》200cm×160cm布面油画2011年“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白兔》(局部)100cm&t...

    6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当代水墨,中国艺术家有不同态度,有冷眼旁观,也有投怀送抱。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真诚——然而,这样简单的话语对于沉浸于名利之中的所谓艺术家或许只是一种奢望。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老画家了庐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对话中,直言部分当代水墨其实已经等同于诈骗,因为&...

    3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请再多来点性[图文]
    艺术:请再多来点性[图文]

    毕加索描绘的阿维尼翁妓院作者:JonathanJones编译:怀心在当今的艺术里,性占有的份量太少了。回首现代主义和20世纪的艺术,解放肉体一直是一个重点,在文学这一领域,我们有DH劳伦斯,从禁欲土壤里诞生出的放纵之爱,有JamesJoyce,这位维多利亚时代最后幸存者,不羁的描述着对LeopoldBloom的内衣有关的幻想。这两个人交相辉映,带头冲破了被固守多年的“肉体禁锢&r...

    4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台湾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和行为艺术。陆蓉之(参加研讨会的)没有一个人,比我更老,从事行为艺术的历史更久。我在1972年就将行为艺术作为我的主体表现手段。我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可能跟你们很不一样。请原谅,因为我生在台湾,20岁就到了欧洲,当时嬉皮刚刚结束,我1970年代初到了美国,美国开始搞行为艺术,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我没有什么感觉,我就是跟着潮流...

    1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蔡国强的“MysteryCircle”在MOCA的GeffenContemporary展出我的日常工作(调频制作)可以为我的夜间兼职(艺术写作)提供一些补充,但有时候却会出现这两者数周都没有交集的情况。在我们以洛杉矶为基础的谈话节目中,MOCA前总策展人PaulSchimmel被辞退的消息并没有被人忽视,但它似乎也没有挑弄起人们太大的兴趣——至少...

    19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画家王云山梅花奇特的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精神美,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追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美的象征。古之画梅者众,成就卓著者不乏其人,出现了像于锡、徐崇嗣、陈常、释仲仁、王冕、关山月等众多的画梅大师。“一代梅王”王云山幼时习画,后师从于著名画家何景五先生。他解读了许多画梅高手笔下的梅花,并以自己坎坷的人生阅历、非凡的胸襟魄力,以及跃动的生命力和梅花的风骨神韵融...

    4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佟玉洁: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征[图文]
    佟玉洁: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征[图文]

    图片资料女性主义艺术作为具有人文特征的世界性的艺术潮流,它影响并带动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在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建立了前女性主义艺术(性别政治、身份政治)和后女性主义艺术(酷儿政治)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性:即对人的历史与现实生存状态包括文化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以及对人的价值再开发与利用,并且形成了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人文特征的基...

    10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本报记者程丽仙与香港漫画的创作繁荣相比,漫画研究则显凋零。近10年来,除《路漫漫——香港独立漫画25年》之外,罕有其他,欧阳应霁[微博]说这对香港漫画发展史而言是个很大的欠缺。虽然麦兜的知名程度不弱于《风云》等武侠漫画,但麦家碧仍被港漫界视为独立漫画人,这缘于港漫界对“独立漫画”的认知: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体现具有...

    10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