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释迦牟尼佛组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释迦牟尼佛组像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G00201008 2/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释迦牟尼佛组像❖图片
释迦牟尼佛组像❖简介
内像高26.5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 龛高43厘米,宽30厘米,厚12.5厘米
从长方形台座上生出一枝大莲茎,沿着正中大莲茎两侧各生出三枝莲茎,各个莲茎顶端为莲台。
上方五莲座各坐一尊佛像或菩萨像,最高处中心尊是一尊宝冠佛,施无畏印,上身着缀璎珞披肩。这种披肩在6世纪出现,是中亚国王或高级贵族的特有服饰。他身边两侧坐佛像各一尊,各施与愿印,着袒右肩袈裟。最外二尊为游戏坐菩萨,右侧是弥勒菩萨,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净瓶,于左膝部,左腿平置莲台,左腿下踏;左边是观音菩萨,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持莲茎发髻正中有无量光佛小化佛像。两尊菩萨作为胁侍是常见的组合。二菩萨外各供一座迦腻色迦式佛塔。在主干两侧,二、三枝间各坐一尊双手施禅定佛像一尊,似为小化佛像,均着通肩式袈裟。莲枝最下方,台座之上,二龙王立水中,一手置腿上,一手扶莲枝,抬头仰视。佛的袈裟下摆有红铜错嵌,所有人物眸子嵌银。
清宫所配紫檀木龛背后有满、蒙、藏、汉四体文字题记。汉文云:“乾隆二十年三月初四日(1755年4月14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大利益梵铜琍玛同侍从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救度焰口是佛的名号之一。
我们推测,上部三尊佛像分别代表三身佛,即正中的法身,左侧的报身佛,右侧的应身佛,这与宝冠佛思想的复杂化有关系。
参考文献:
罗文华:《故宫经典 藏传佛教造像》(Class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Tibetan Buddhist Sculptures),北京:故宫出版社,2020年,第142页,图74。
故宫博物院、止观美术馆编:《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The Light of Buddha: Buddhist Sculptures of The Palace Museum and Zhiguan Museum of Fine Art),北京:故宫出版社,2019年,第96页,图13。
Ulrich von Schroeder, 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 Hong Kong: Visual Dharam Publication, 2001, vol. 1, pp.100-105, pls. 18AE; pp.110-111, pl. 20; pp. 140-143, pls.34A-D; pp. 142-143, pls. 35A-B.
相关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