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宝冠释迦牟尼佛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宝冠释迦牟尼佛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880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宝冠释迦牟尼佛❖图片
宝冠释迦牟尼佛❖简介
高:11.5厘米,宽:7.8厘米,厚:5.3厘米
斯瓦特地区
佛陀着通肩式袈裟,全跏趺会于带坐垫台座上。台座正面有垂幔,两边各蹲踞一狮,下方承单层覆莲座。这是斯瓦特造像的一般特征。此像不同之处在于,释迦牟尼佛不再是朴素的僧侣形象,而是在肉髻袈裟之外,增添了颇多的贵族装饰,如头戴三叶宝冠,佩圆柱状长耳环,戴项链,这些饰品本来只属于菩萨像的,现在出现是佛陀身上,似有将二者融合的思想。学术上称之为“宝冠佛”或“装饰佛”。宝冠佛的宗教意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如强调佛陀出家前太子的身份、大乘佛教中的三身佛变化、作为密教化中的大日如来或者本初佛等不同的解释。
据Claudine的研究,装饰佛形象很可能是5-6世纪在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出现,8世纪上半叶传到克什米尔地区,可能到9世纪,甚至晚至10世纪,才在东北印度比哈尔地区出现。此像应是巴基斯坦北部出现的罕见案例。
参考文献:
王家鹏主编:《藏传佛教造像》,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页,图13。
Claudine Bautze-Picron, The Bejewelled Buddha: From India to Burma, New Delhi: Sanctum Books in association with Centre for Archaeological Studies & Training, Eastern India. Kolkata, 2010, pp. 1-7.
相关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