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重塑艺术的智性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遥遥 点击 :

艺术是什么?有人说艺术是一门独特的技艺,有人说艺术是一首优美的诗,有人说艺术是一张民族的脸。

艺术是有别于宗教、科学而独立存在的人类传统的智性方式。这种智性方式首先基于对美的形式和情感的体验与接受,继而形成对性情的陶冶,并积累而成对艺术的修养和智慧;最终形成一个心灵的净化和解蔽。在希腊文中,“真理”的意思就是去除遮蔽,就是“解蔽”。

柏拉图在《国家篇》里,借苏格拉底之口讲述了著名的“洞穴”比喻:奴隶们被囚于洞内,背对洞口,洞口的光亮与篝火将人影投射在洞底,囚徒只能看到洞壁上跳跃的影子。要把他们解放出来,先要让他们转过身来,但阳光耀眼,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必然一步步地走出来,先看水中的影子,再看洞外事物,最后看到太阳。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重返柏拉图的“洞穴”,获得多种多样的解释。无疑,洞穴比喻今日世界,洞壁上的影像是表象,洞外可见的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在柏拉图看来,存在者在其外观中显示自身者,就是“相”。从看影壁上的表象到看清洞外的“相”,这个过程向我们提示的是“看”的规训、感知的规训对于真理的允诺,对于解蔽、去蔽、无蔽的允诺。

柏拉图在他的理念学说中,曾经批评再现式的模仿的艺术,同时又非常重视“创造性的”或“启示性的”艺术。而在这里,通过这个洞穴比喻,向我们解释的是否正是艺术作为人的独特智性方式的使命和意义呢?这个“洞穴”比喻以寓言的方式、艺术的方式诱引着人们,使得人类两千年来冥顽不灵地流连在柏拉图的“洞穴”中,追索不同的理念映象。柏拉图在这里反反复复地解说的不是“看”本身,而是“看”如何向着“解蔽”,向着“相”的显现,向着存在者在外观中的自身的显现转变。柏拉图所要证明的是真理的显现取决于“看”的觉醒和正确性。这是真正的艺术的问题,这是艺术作为独立智性方式的根源性的理由。

因此,我们说,艺术作为独立的智性方式其根源性的使命在于开启人的觉知,揭示这种“相”的内涵,揭示构成存在者的真正存在着的东西,使得人的目光和心灵不断转向和提升。在德语世界中,Bildung这个词,既指艺术的造型,又指人的教育。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艺术学学科门类的独立和提升,确知这种提升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成长的意义。但长久以来人们只把艺术当作画舞弹唱的闲余生活的艺匠,当作与知识无关、与理性无关的技巧,这些狭隘的认识已然对艺术构成历史性的伤害。

中国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强调以“象”为中介来直观地把握、领会事物的整体与底蕴。这个“象”与刚才所讲的“相”不同。刚才所讲的“相”是指在外观中呈现自身者。“相”是由柏拉图开端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指向先天性和根源性的范型,是哲学思考的核心之一。这个“象”则是有意味的显现。一张画是这种“象”,一首歌、一段舞也是这种“象”,我们的艺术思考中反复琢磨的、隐约可见的也正是这种“象”。这种“象”既不是作为对象的外物,也不纯然是内心意念中的东西。《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说:“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这说明“象”是内心与外物的中介,也是观念(意)与语言的中介,这个中介在我们的艺行中反复发生,带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带着以身“体”之的特质,不断生成。

我们知道艺术是一个多种类的集成,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领域,每一领域下又有许多分目和类别。但艺术的呈现总是与某一具体的技艺相联系,构成某一类的“象”的呈现。这一上手的技艺及其“象”意一方面具有本身悠长的发展专史,专史中又标明着各种延绵不息的谱系及其特性和历史性标杆;另一方面这种技艺史又与各个不同民族区域、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维系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文化的关联表现都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基本倾向而加以关注。这种上手的技艺与精神的表达互为联系,呈现出的正是这种“象”的东西。“象”的关联,这是艺术学科的重要特征。

我想用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的寓言来说明艺术之“象”的还原的奇异现象,进而揭示和强调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的特性。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王攻下一座城,要将典籍修改,但典籍已完全散落,画页与书页无法相对。王请来满城的文人画者,都无法重订典籍。最后请来曾经的细密画总监,老大师双目失明,他要求找一位七岁男童,让男孩描述看到的图画,老者抬起头,眼望向天际,一一指出画页所属的文本。王询问老者的秘密:如何用一双盲目指认亲见也无法分辨的故事?大师回答:前辈先师是以安拉真主的记忆来创造图画,而安拉的记忆在哪里?七岁稚童的眼光与之最近。但孩子的眼光并不等于安拉的观看,它还必须复活在文化的记忆中,复活而为这种记忆反反复复塑造的心灵内视的神。

这个故事打动人心又意味深长。它以隐喻的方式揭示艺术之“象”存活在一双稚眼与一颗慧心的交互作用的迷离世界之中,进而揭示了艺术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纯真个性与悠深修养的并存。艺术的智性方式既需要孩童般的纯真、鲜活的生命个性,又需要技艺的训练、功夫的娴熟,需要那终其一生去开发和修炼的技艺之神。这个艺术之“象”需要鲜活的生命个性和悠深的技艺之神的契合。这种契合弥为珍贵,恰在于稚眼与盲目不可兼得,那纯真之眼与阅尽沧桑的记忆难以两全。这正是艺术和艺术教育迷人而又艰难之处。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学科不能用简单的论文文本的方式,来单向地评定其研究质量,甚至创作的价值也不能用票房等即时的反映来判定。

今天,艺术的领域发生了飞速拓展。在信息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技术文化越来越以新锐的形式,吸引大众的眼球,传统的艺术样式与新技术文化如何互动共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中,在商品经济的推促下,时尚娱乐不断引领大众文化的潮头,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态正催生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艺术学科门类的独立与细分,其根本问题应该是艺术智性方式的培养和开发,是其特有的艺术之“象”的显现、开启和生生不息的命题。古人讲“游于艺”,是讲生活和畅游在艺行之中,是指一种琴诗书画的文人世界会通和放怀。而在今天许多大学里,其目的却是教授各门科目。“从古之贤者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20世纪初西方教育提出的批评与忠告,令我们深思。

作为学科门类,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使命仍然是构建其学术框架。我认为这个学术框架不妨以“象”作为公共的核心,来加以方法论的研究。这一学术框架应包含基础、创作、研究三大部分。其中创作是核心部分,理解创作的方式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创作的语言、创作的历史、创作的思维。创作的语言是对特定艺术之“象”的形式和语言的理解与养成,是艺术的形式要素的训练;创作的历史是对这一特定门类的历史及其内容的理解;创作的思维是对艺术之“象”的内涵以及方法的揭示,是指具体的艺术之“象”与民族、社会、时代之间的关联。创作的思维又包含社会变革、传承更新、媒介拓展、体制批判、大众参与和生存追问等诸多角度,这些使得艺术与政治、科技、宗教、城市越来越形成时代性的关联,并赋予艺术创造以一种随机而发的活泼思维和生动契机。

艺术还是艺术!提升学科门类之后,艺术的学科特性应当更为清晰,学术框架应当更为深博,创新的使命应当更为紧迫。关于艺术之“象”的研究,有如一把钥匙,它不仅帮我们打开艺术创作和思考的秘密,而且,以艺术之“象”作为方法,也是我们构建艺术学科和教学的重要工具箱。(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

  •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克劳德·莫奈麦田64.60×81.00cm画布油画1881年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造型艺术考察之旅,使我充分体验到现代绘画、雕塑为主的造型艺术日趋多样化。在国内时常听到艺术多元化的说法,其实“多元”的实质并不具备,但“多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并不想在二者之间作概念上的讨论,因为“多元”是哲学概念,而&...

    19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雕塑大家吴为山称艺术离不开技术——在亚洲雕塑界,吴为山以他融汇东西的意象雕塑不停地开创着一个又一个“首次”。2003年,他那几乎手不盈握的《睡童》,一举夺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50年展的“攀格林奖”,很快,他成为首位当选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的亚洲艺术家;2012年,他的《天人合一&md...

    4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量高质低 缺乏创意是软肋[图文]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量高质低 缺乏创意是软肋[图文]

    图为动漫愤怒的小鸟图为动漫《海绵宝宝》“你能不能给我画头会上树的猪?”浙江普达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敏有一次问一位动漫从业者。那人画不出来。郑敏说,如果这头猪长了两只奇大无比的耳朵,用来抱着树不就能爬上去了吗?“这就是创意。”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郑敏对记者说。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去年,我国生产了26多万分钟动画片,大概是...

    71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一[图文]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一[图文]

    那是70年代的事了,具体日子是在74年。那时我与我的一位中学老师申学敬先生关系很是莫逆,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在辅仁大学有个老师叫启功,字元白,我们关系很好。你喜好文学绘画,嘿,他在这两方面都是专家,哪天咱们上他那儿去一躺,我把你介绍给他。”我一听特别高兴,说:“太好了,启先生住哪儿啊?”申先生说:“过去在师大内,现在就在小乘巷里,和他的内...

    112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图文]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图文]

    2013年12月2日晚上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举办的“直面名师院长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邀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谭平教授。主持人对谭老师进行简要介绍后讲座开始。谭平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他的作品展开,在诠释作品的同时阐述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理念。谭老师在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是铜版画,腐蚀铜版画的技法...

    18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自画像》,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66×54cm,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在精神领域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可言说的困惑,其解决办法随着精神病院的设立从神界逐渐降临人间。这也使艺术家们具备了从绘画中挖掘潜意识、直觉、性本能、妄想等等的依托,更使得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得以蓬勃发展。这些现代绘画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

    11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图文]
    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图文]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第53期推出了“上海美专百年”纪念专稿,事实上,上海美专之所以在上海建立、发展,与近代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与海派文化密不可分。研究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的关系,一方面需要说清楚海派文化对上海美专的影响,包括对上海美专的建立与发展,也要说清上海美专在哪些方面体现、丰富了海派文化。上海美专建校初期,部分师生与人体模特合影1912...

    55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吴味:出走的精神与方法[图文]

    图片资料在“漂移·当代艺术展”座谈会上的发言首先祝贺这个展览,酝酿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从去年底我们就谈论过,要做一个真正的,撇开架上的一个专题展,我们中间也交流了很多次,有一次还专门叫我一起去讨论作品方案。首先表示祝贺!起码来说,它呈现出来了,这个不简单,你想想,我们深圳有多少这样的展览呢?F518(艺术区)你看得到吗?这个老王(王志忠)最清楚的,最后大...

    8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艺术创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词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人们常常习惯于一语双关地表达比较隐晦的意思,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懂难学的语言。就艺术这个词而言,在我国古代单纯地是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而今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人们开始接受了西方艺术理念的冲击,各种艺术扑面而来,多如蝗灾。面对着各种创新的艺术名词,我们古代的六艺显得单薄了许多。摄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书画艺术、管理艺术、电...

    195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饶宗颐翁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结束了西泠在启功之后六年社长空缺的历史。此举承袭了西泠印社掌门人的学术高度,这是西泠之幸,但却是大陆书画界之痛,热热闹闹的大陆书画界分明平平庸庸。世无英雄呀,当今书画界无大师。新时期以来,在书画组织中掌大权者一波又一波,出大名者一浪高一浪,画大画者一幅贵一幅,最具升值潜力者一伙又一伙,书画活动也折腾得风生水起,书画教育也热闹得百千万度,书画界俨然大师如林。但是,...

    32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图文]
    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图文]

    雕塑断臂的维纳斯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风格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对十九世纪雕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了解得较少。西方近现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罗丹、布尔德尔、马约尔。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和...

    9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上师大美院冯祥云的写生作品上师大美院程璐的太行山写生作品张振兴:早在1990年代就跟随萧海春老师写生,通过写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能够发现古人的画法与表达,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自然的山林之气,与书本互参,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深度,画出的山林之气就会更显得到位。画山水画,没有山林之气可以说是失败或不到位的。还有,住在山村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含义所在,太行山的苍茫、野趣,包括杂...

    53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谷文达遗失的王朝96×180厘米2005年2012年伊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发起“上海新水墨大展”,该展与30年前批评家黄专与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第一次提出“实验水墨”遥相呼应,实验水墨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近30年来,虽然业界对此概念还存在分歧,但实验无疑是最能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演变的重要特征。...

    162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