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圈有多少吸毒者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斌儿 点击 :

华朝锋

在本人编写的小说《不夜城》中,有这样一节内容:主人公林峰在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时,偶遇了昔日好友魏筱宁。时隔多年未曾谋面的儿时伙伴,此时相遇两人都颇感意外。惊喜之余林峰发现,这个曾经不善言辞的内敛男孩,此时看上去就像刚刚生过一场大病,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而当听说他是从中朝边境某城市回来时,林峰有些诧异。在派对即将结束的时候,魏筱宁悄悄送给他一包东西。经过询问后得知,这是一包冰毒....。。

与小说中描述的情景类同相似的是,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似乎也时有发生,讲述的内容也如出一辙。有关“涉毒”方面的文学小说和影视作品,近几年也并不少见,对毒品危害性的宣传报道官方媒体也给了很大篇幅。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愿意承认毒品存在的“合法性”,相反地都是予以禁止和打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和禁毒电影里对大烟的描述,以及毒品贸易所引发的吏治腐败、政治动荡、民族存亡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争端与倾覆,深深地刺痛着一个沉睡民族的同时,足可以警醒几代人。时至当下,毒品的概念和种类与百年前的鸦片相比,已经演变到了范围广阔种类繁多的程度。既包括传统毒品又包括新型毒品,如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冰毒、K粉、摇头丸等等。

根据当前的现实来说,中国的吸毒人员起码在500万以上甚至更多。与国外戒毒的医学防治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现行的政策是强制戒毒。单从数据统计来看,国内光是戒毒所就有七百所以上,仅北京一地就有数十家与之相关的机构。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应该说毒品所波及到的人群也是不分畛域,败在或毁在毒品上的人也是接踵比肩。就艺术圈或者文艺圈来说,近几年不断有所谓的名人被曝出涉毒丑闻。如谢东、孙兴、罗琦、莫少聪、胡瓜、江涛、应采儿、苏永康、杜德伟、景岗山、陈见飞、周永恒、刘日曦、高明骏、含笑、张默、(贾宏声)、满文军、李代沫等等。除此之外,称不上当红名人的大概也是触目皆是,不胜枚举。与国内文艺圈遥相呼应的还有国际文艺圈,如迈克尔。杰克逊、安吉丽娜。朱莉、布兰妮。斯皮尔斯、惠特尼。休斯顿、柯特。科本,以及体坛名人马拉多纳等。

这个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多是艺人热衷于毒品?难道是与职业性质有关?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内500万以上吸毒人员比起来,艺人占的比例算是寥若晨星,小巫见大巫。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无外乎名人效应罢了。与文艺圈沾边的还有文学(作家)圈、影视(导演)圈、艺术家圈,代表人物陈万宁、王朔、张元、张一白,以及谢征宇、武拉拉、米丘等等。由此可见,毒品的蔓延速度和波及到的不同从业群体,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而被公诸于世的艺术圈瘾君子看似个例,实则只是冰山一角。不为人知的涉毒现象却是隐藏在光线背后的一整套利益链条在作祟,翻船者不过是链条外附带的一个消费者而已。

其实,吸毒在艺术圈已经算不上什么秘密了,众所周知,人所共知。早在70年代的摇滚音乐中,吸毒已经成为音乐表现的主题之一,很多音乐作品直接表现如醉如痴的致幻意境,舞台歌手寻求迷幻药物的刺激进入亢奋境界,有些甚至直接以吸毒后的体验来演绎音乐。应该说摇滚音乐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吸毒的魅影,强烈的节奏、狂热的情绪、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放浪形骸的肢体动作,摇滚音乐都与毒品刺激的效果有着相似之处。在美术领域同样也存在吸毒的案例,如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俄国画家马克。夏加尔、德国艺术家约尔格。伊门道夫、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等等。杜尚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在我看来艺术是一种瘾,类似吸毒的瘾。艺术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艺术有任何联系的人也好,都是沾了这种瘾。艺术的存在绝对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可人们谈到艺术会用对宗教般虔诚的态度,为什么艺术会受到这样的推崇?它等于吸毒就这么回事。”

在文学界,吸毒、酗酒的现象也不少,除了王朔自曝曾经吸毒、嫖娼外,宁财神也步其后尘。马克。吐温说“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是瘾君子。”尽管这句话有点言过其实,但至少说明作家群体也并非一尘不染。

民国才女——陆小曼

陆小曼(1903—1965),又叫陆眉,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徐志摩曾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然而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才女,内心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的落寞和不为人知的苦楚,才导致其沦落为中毒艺术家。

威尼斯双年展金奖艺术家——米丘

米丘,艺术家、建筑师。2008年,北京市禁毒处民警突击检查了一家公司和一处住宅,抓到多名吸毒人员,其中就有在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得金奖的艺术家米丘。

非凡艺术家——巴伯罗。毕加索(PabloRuizPicasso)

(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员。《巴黎的放荡》中说,日后知名的艺术家们,都曾在巴黎遭到驱赶,理由是毕加索吸毒、阿波里奈窝藏文物、莫迪里阿尼在公共场所闹事、桑德拉斯盗窃、苏蒂纳穷困潦倒、到处乞讨......。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约尔格。伊门道夫

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克得,1964年就读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大师瑟夫。博伊于斯的门生。2003年因吸毒成为出现在德国大小媒体上的焦点人物,报道称,正当约尔格。伊门道夫与九位妓女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吸毒派对时,警察突然光临,一丝不挂的艺术家被抓个正着。警察在现场一个烟灰缸中查到11克左右的可卡因,后又从艺术家的画室中缴获同种毒品10克。现年58岁的约尔格。伊门道夫对其行为供认不讳,并交代在过去的两年中曾多次举办此种形式的聚会。

新艺术代表之一涂鸦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

(1960—1988)28岁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是二战后美国最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对绘画的极大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初跨入主流艺术界,1988年因过量吸食海洛因丧命。

美国艺术家DashSnow

2009年7月13日,27岁的艺术家DashSnow因吸食海洛因过量死亡。DashSnow为大众所知,是因为他的涂鸦、摄影、和用自己的精液创作的作品,以及2007年纽约杂志上一篇名为《沃霍尔的孩子》的专题报道而名声大噪。DashSnow出生优越,却避开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选择了毒品、盗窃、涂鸦,和监狱有关的生活。

意大利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

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莫迪里阿尼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他21岁来到巴黎,恣意地酗酒、吸毒,风流韵事连绵不断,过着艺术家特有的反传统、反社会的放荡不羁的生活,结果35岁就死于肺结核。俄国著名画家夏加尔也曾挣扎在狂躁症、吸毒、自恋中不可自拔。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

出生于1907年的弗里达,是欧洲移民和当地墨西哥人结合的产物,1928年加入共产党。弗里达从小就有惊人的美貌,黑色的长发,迷人的大眼,两条长眉毛就像鸟的翅膀。然而这样一位传奇女画家不仅吸毒、酗酒,而且脏话连篇,或许是上天对她不公,6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做过31次手术,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她信仰共产主义,同时又是双性恋者,有着众多的男女情人和风流韵事。

英国画家诗人——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DanteGabrielRossetti1828—1882)出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意大利裔的罗塞蒂家族。罗塞蒂是一位任性而颓废的浪漫主义画家、诗人、插画家和翻译家。妻子去世后开始酗酒、吸毒,1882年死于英国的肯特郡。作品中的伊丽莎白。西达尔,是罗塞蒂的夫人,1862年死于过量服用鸦片町。

以身试毒——BryanLewisSaunders

以艺术的名义吸毒,是艺术家BryanLewisSaunders做的事。1995年时BryanLewisSaunders决定每天帮自己画自画像,并且服用各式各样的毒品或禁药,让这些药物影响自己绘画的风格,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作了近8000幅自画像。

除了以上所举案例,中外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科学家认为,莎士比亚就是吸毒的。也有人认为,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歌德、柯尔律治、华兹华斯、司各特、雪莱、拜伦、德。昆西等,他们相关作品的创作可能都多多少少与鸦片有关,有些作家还患上了毒瘾。而当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巨擘人物同样有吸毒的经历,如美国著名作家史提芬。金、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甲壳虫乐队、埃尔顿。约翰等等。此外被誉为20世纪三大画家之一的萨尔瓦多。达利曾宣称“我不嗑药,我自己就是毒品。”那么关于中国历史上吸食鸦片的案例,大概就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了。

“吸毒可以激发艺术灵感”的说法,究竟有多少科学依据?有研究指出,是毒品的毒性促进了艺术品的创作——正如在酒精毒性的刺激下,“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样。此时值得回忆起一个人物,那就是国画大家傅抱石。傅抱石好酒,这一点倒是与李白有些相似,“闲来无事酒当茶”。不过遗憾的是,天人合一的催化剂、超以象外的琼浆玉液,没能使其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科学美国人》杂志有一篇文章指出,让人上瘾的毒品通过神经递质多巴胺激活脑部的奖励系统:杏仁体(amygdala)、腹侧组织层(ventralstriatum)和额叶皮层(frontalcortex),但是当该系统反复地被多巴胺刺激时它就会变得迟钝。所以为了达到相同的兴奋感,瘾君子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这又被叫做药物耐受性。最后,大脑的奖励系统瘫痪了。这之后,瘾君子吸毒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快乐,而更是为了通过药物刺激来抑制大脑中有关疼痛和压力的神经回路。生理学家科布曾提到:“过多的药物奖励将会激活大脑和身体的压力系统。”这种“激活的状态”就是艺术家产生灵感的源泉——许多艺术家们愿意承受毁灭性的情绪障碍和精神疾病,故意用药物诱导产生这样的精神状态,打破大脑健康平衡,从而在创作中获得灵感。这样看来,“吸毒激发灵感”是有生理学解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灵感可以来源于毒品,“事实”也证明,没有毒品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可能也无法诞生。但艺术家通过吸毒激发创作灵感,委实是一种自戕行为,古往今来多少天才因此而过早地陨落。伟大的艺术家身旁或身后往往都伴随着模仿效应,这种“榜样”一旦起到示范作用,那么后果将是悲剧性的。获得创作灵感的渠道有很多,吸烟酗酒并非唯一渠道,艺术创造有时会是一个痛苦且艰难的过程,在没有毒品诱惑的情况下艺术家需要耐心寻找源于自我的创作灵感,清醒地掌握排解世俗苦闷的有效方法。中西方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如何更好、更快的找到属于自我的艺术基点,是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当功利性成就向你我招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欲望究竟该何去何从?是饮水曲肱、乐在其中,还是耳目之欲、池鱼幕燕?罂粟花看上去很美,贪恋它却很毒,艺术很美,但它不该有毒!

相关文章

  •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踮脚张望》(封面)当前,动漫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有人说,它只是一种迎合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工业性产品。不过在2014年,已经第二次作为独立画种进入全国美展的评选与展览,象征着美术殿堂对这一新鲜事物中所包含的纯艺术属性的关注与包容,但中国动漫是否真的已经拥有了美术史意义上的高度?相比于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动漫作品首次被专列为一种美术门类进行评奖与展示,五年后参选的这...

    3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李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字显狂,人倒平实。上过若干年学,读过若干本书,写过若干诗文并结集出版过若干个小册子。推崇“五柳”先生,有口头禅一句,曰:无所谓。余秋雨先生又出书了,套装5册,总称《余秋雨书系》,包括《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五部书,有四部是以前见过读过的,唯有《何谓文化》一书未曾见过,是以格外留意了一下...

    5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多才最是照秋客、性傲形无笃少登。花鸟拈手得、山水性能来。工笔如流水,写意赛鬼才,这便是“远宜居士——王劲松”。长寄情与山水,痴迷于丹青,出手洒脱,意境自谐,大有观月如钩,自锁清秋之韵味,自喻:无法、无派,师法自然,以胸中之壑写鬼斧神工。其作品却让人驻足忘返,叹为观止。我与劲松认于北京,观画如老友,认人似故交亦师亦友,观其画慕其才也!其人活得简单、...

    1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颁奖前,这些好莱坞红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图文]

    男星组左起:阿伦·阿金、杰米·福克斯、理查德·基尔、丹泽尔·华盛顿、约翰·霍克斯、马特·达蒙每一年,好莱坞的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都会在年末分门别类地推出一系列的圆桌高峰会谈。从导演、编剧、男女演员到制片人、制片厂负责人,甚至到作曲者、化妆师、明星经纪人,每个类别都会有六七位幸运儿在镜头前排排坐、为杂志拍摄封面...

    60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中国油画是否先天不良[图文]

    郭润文作品在陈逸飞等人的写实油画价格狂飙的今天,北京大学(微博)艺术学院教授朱青生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观点:“中国在油画上没有机会接受经典学院方法,是因为当中国引入学院时,欧洲的学院已经在印象派的冲击、后印象派的颠覆和立体派的挑衅下开始出现自身的转变。所以,中国的油画还需深入研究19世纪中期之前的造型观念、教学体制和制作技术。”针对这一观点,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最具代...

    111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继承和创新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对接,是艺术家探求的永恒目标。董明洋先生的水墨岩画如奇葩绽放,独秀于画坛,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展读董明洋(大洋)的一幅幅水墨岩画,我不由惊叹,沉睡千年万载的远古岩画苏醒了,人类幼年神秘的文明基因复活了!岩画于我,似乎并不陌生。我知道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那头闻名于世的野牛,我见过新疆阿勒泰岩画清晰生动的照片,我也曾站在贺兰岩画的太阳神图案前顶礼膜拜。但观赏了大...

    139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黄哲伦1988年,黄哲伦凭《蝴蝶君》一举夺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他创作了大量跨文化沟通、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作品。《铁轨之舞》、《刚下船》与《家庭挚爱》是他关于美国华人移民故事的“美华三部曲”。其中《铁轨之舞》将在5月9日至5月19日的乌镇戏剧节上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铁轨之舞》剧照。说到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HenryHwang...

    6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文]

    碧山寻旧图2012年138×36cm纸本设色罗世平近年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一些年轻的书家转而作画,而且表现不俗,张永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也许是深受其业师,著名书画家王镛先生的影响,永华在工书之余,兼习山水,一些年下来,积累的画作已近百件之多,既有立轴长卷,也有扇面斗方。画法有工整的细笔,也有恣肆的放笔,格制体式不离传统山水,不少作品还可看到上溯元、明诸家山水的风范,且...

    177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争议漩涡中的平行展[图文]
    争议漩涡中的平行展[图文]

    无论是主题展,国家馆还是平行展,真正能够闪光的还是要看作品本身。只要是有价值的作品,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始终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这其间无法将之割裂开来。威尼斯双年展主要是三种结构:由组委会任命的总策展人策划的主题展,由各国家馆构成的国家馆区,以及各个艺术机构策划的外围展。外围展的策展人申请并获得组委会审查通过授权使用官网LOGO“collateralev...

    2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作品《劳山道士》知名人物画家朱新昌历时两年潜心为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造像”终于告竣,120幅画作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聊斋绘本》,传神地勾勒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世界。这些画作近期将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和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博物馆亮相。这也是国内画家首次系统地将《聊斋志异》的故事以中国画方式呈现。近日,朱新昌就这一题材的创作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进行...

    18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文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须重视西方市场特点[图文]
    中国文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须重视西方市场特点[图文]

    2012年伦敦书展期间,莫言在中国外文局展台前手持《中国文学》与该系列图书的编辑合影。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地位的主渠道。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关注骤然增加。那些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反...

    18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钱大昕、杨文秀的《欢庆城市人民公社成立》(1960年)主题鲜明,以大红灯笼作为欢庆的重要表达手段,很有节庆的氛围。以“图史互证”的方式解读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红旗招展”,可以加深对此时期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认识。“红旗招展图式”与“三面红旗”的口号密切相关;而在这个口号的提炼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意识形...

    17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图文]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图文]

    画家贾宽后汉明帝,梦见金色神人,遂遣使者到天竺求佛法,得到了天竺国优填王画的《释迦像》,于是让画工在南宫的清凉台和显节陵上照样描画此画,后来又在白马寺的墙上,作《千乘万骑饶塔三匝图》。由此,佛教画风正式输入到中国,引起了中国艺术史的一大变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门类曾因为佛教兴盛的缘故十分发达,开画史的新纪元。贾宽的绘画有山水与人物两个门类,而人物画便是机具禅意趣味的佛教画风。无论是在笔...

    3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湖北美术馆展品遭神吐槽:土鳖无法理解的内涵[图文]
    湖北美术馆展品遭神吐槽:土鳖无法理解的内涵[图文]

    新年上班伊始,湖北美术馆火了!一篇被网友评价为“这是我看过的最鲜活的艺术评论帖,憋笑憋到内伤……”的神吐槽帖《我今天去了省艺术馆》(注:湖北美术馆2010年由湖北省艺术馆更名而来,此处应为发帖者笔误)在微博上一日内被转发、评价上万次,大家纷纷欢乐地表示自己是“艺术的土鳖”,并称要“远离艺术做正常人&rdquo...

    7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启功据诸家网媒报道,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从网络及印刷品所刊示的照片看,启功生前体态圆肥、鼻梁架镜、爱眯眼笑,真有点他所自况的“熊猫”风味,进一步说,是“布玩具熊猫”。逮至晚年,策杖流憩、肉赘赘而腹便便,尽管寿祚绵长,遐龄九秩有奇,但还是很让人为他的健康担心。“熊猫”残年果然“病...

    14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