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焰焰 点击 :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

(作者:书法一瞬君,文章来源: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

今天(21日)《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说的是,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我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下图)来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

报道称“通过考证,发现近期露面的《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图一),其制作时间,亦可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要我说,虽然新闻图片小,但这黑乎乎的拓本成于道光年间还差不多。你别生气我接下来要用墨本去欺负拓片,因为他们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用拓本欺负墨本的,呜呼,此六百百年来闻所未闻我哭。。。。。。。1,安素轩拓本油亮光洁,怒力做态。A,功字的钩,圆整,还有明显的“刺儿”。这对于拓本,根本就不可能是好兆头。而对比墨迹的同一个部分,轻巧自然。b,奉字的竖,直、粗壮;墨迹本竖很轻巧,不像拓本有种勉强态。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c,别字的一竖,很干净,隐约有种痛快感,反观墨迹,枯涩迟沉,一任天机。2,安素轩拓本有嘉庆道光欧体笔。A,对比甫字。看横折钩的折角和勾。对比墨迹本,这是两种用笔状态,墨本近唐人,拓本与黄自元一路是亲戚。再对比最左竖,拓本有蓄势,墨本小调锋就直下,清新爽朗。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B,对比奉字第三横起笔,有挫笔藏锋露出的怪相。这种怪相的成因只有一个:学黑老虎。同样的问题在林则徐诸人身上同样大大地有。3,拓本有董其昌式样的笔。看两个奉字的捺。拓本两捺入笔写法完全一样,而墨本捺画用笔,有用笔方向之别。而且,拓本两个捺,左者紧促,右者长摊,反观墨本,毫无会意,反觉不勉强。从形状上看,拓本更像是董其昌乾隆一路的肥润做派,墨本古意盎然。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4,“研究员指出......。。其中出现了大量非人工自然书写而产生的石花、斑点、圭角、棱角状等莫名甚至匪夷所思的运笔与笔触。如“轼”字的勾(上提处),“谨”字收尾的横均能看到纰漏——原本属石刻、拓本自身局限与特点的细节,大都在《功甫帖》钩摹本中尽量落实了。”这完全不成立。先看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A。谨字,研究员画出粗红圈说这是纰漏。似乎在他们看来,墨本两横粘在一起,是不合理的(且不论苏黄米蔡,王羲之都会粘一起),可是,表面上看,拓本两横是分开了,却又大大地不合理。且看该字最后一横,如果有“奶头”出是最后一横的起笔,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一横就此左边粗大右边细小呢?这合用笔逻辑吗?好,接着说这一横末端,拓本向下折曲,而墨本向上捋起来,这才是宋朝式的收笔。即便说它是隶书的雁尾,也是可以滴。再说该字右边口字的折角,墨本折角符合嘉庆道光的小楷行书折角,而墨本浑然,颇有鲁公风范。再说该字草头,草头左竖,拓本势头茫然呆傻;右边竖,拓本扫笔,头重脚轻,而墨本轻盈,是纯纯纯粹的点笔换锋,方向清晰,笔势畅爽。再说言旁。最下向上折角,拓本愚笨,墨本一挑而上,精妙;横折转角,拓本董其昌式,墨本王羲之式,谁清爽?点,拓本柳公权味,墨本一点,连翻代送,斑斑是唐人附体。B,议字。(ps:新闻文字中没有提到这个字,但新闻图片中有。)看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原图问题勾画为粗红线。对比看,似乎研究员更认可拓本中有“奶头”,粗圈顶部都懒得一驳,但凡有写字经验,都明白是何事。详解下角粗圈。研究员似认为,墨本出一个小缺口,乃从拓本摹来不细。实则暴露研究员对宋元书法认知还未入门。根源乃是自己不写字,没有直接经验。墨本缺口合情合理。墨本戈勾一刀划下到末端势尽自然多画出弧度,而要勾起来,就得蹲锋,笔锋一蹲走位,此是正常。这在米芾、赵孟頫那里是常见之笔。再看字右一撇,起笔。墨本起笔点笔换锋,此乃谨字草头右边竖撇的笔法,在晋唐宋元之际,普遍能见,反观拓本该笔,一弧腰刀,这是明晚以来不懂用笔时鼓捣出的将就之笔。最诡异来自与字右義左下的竖勾,清清楚楚动人的柳公权圆环底勾,诡异死人呐。此勾可与功字论。5,再说轼。研究员以为这是“匪夷所思”。我的第一感觉是对研究员对古迹的观察能力感到吃惊。无言以对。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 艺术知识

资料图片

不过,因为仅凭新闻图片这样的小图,得出墨本就是真迹的结论我不敢保证。但依几个小图,加上我对中国书法史上用笔的演变认知来看,我要说,墨本《功甫帖》,即便是复制品(不知墨色如何?),也怕都是向榻级别的精本。而用鲍漱芳那粗制滥造的拓本来证伪,是毫无素养和书法功底的,这尚且还不追究他们根本没弄懂苏轼的用笔习惯。也许你要说,我就是觉得拓本的字比墨本的要好。研究员就是这么说的。我要告诉你,书法的审美是袒露,不是包装,你看到的越是华美,就越能蛊惑你,然而在大和尚那里,就是个屁。书法上讲,古质今妍,说的就是今天这件案例。新闻说还说:“《功甫帖》拓本反而较好地表现了苏字逆入平出、无往不收、以藏锋与中锋为主的用笔特点,因此线条更显饱满圆厚、蕴藉丰腴,且起收、使转等运笔过程交待更为明晰,颇具几分苏字之豪迈风神。而《功甫帖》拍品,其用笔居然以偏锋为主,线条无不单薄枯梗,缺乏立体感,兴味索然、寒碜,运笔亦不知所措,如鼠迹乱窜,一派伧父面目,如此书艺,谓与东坡无一毫沾边。”如此让人恶心的表述,加之这般新闻炒作。这不得不让我觉得这几个懂古物的小朋友有点“图样图森破”的意味。你做理论就理论吧,来这么一堆稀奇古怪的描述做什么,为难我们写新闻的姐姐和看新闻的书法小白吗?即便如此,我还是期待他们的研究文章。

相关文章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摄影师王志刚传授经验: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图文]
    摄影师王志刚传授经验: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图文]

    人民网海南视窗4月25日电(谢文相):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海南省广播电视台科教青少频道和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会联合主办海南著名肖像摄影师、励志偶像王志刚《读书改变人生》演讲报告会暨媒体见面会在海口举行。王志刚从底层的奋斗者成长成为著名肖像摄影师,获得“新劳模”、“励志偶像”等多个荣誉,全靠自己一路坚持不懈的读书,共写下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聆听...

    12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有超现实主义吗? [图文]
    中国有超现实主义吗? [图文]

    封面用图:来沪展出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藏品《日本制造-大宫女》(马歇尔·雷斯)“电场——超越超现实”展出的109件作品是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藏品首次在中国大陆与观众见面。面对超现实主义在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艺术运动,策展人迪迪埃·奥丹爵认为:“中国的艺术现状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

    15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阿尔玛戈小说《艾维娅的夏天》出中文版《艾维娅的夏天》中文版书封《艾维娅的夏天》1951年,10岁的女孩艾维娅与她的单亲妈妈亨雅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相依为命。亨雅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她被过去的记忆困扰,情绪不稳定,政府也无法帮助她和女儿改善处境。艾维娅一心想找到她的父亲,总觉得刚搬到村中的那个男人就是他父亲,而亨雅知道艾维娅的父亲为什么没有...

    1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图文]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图文]

    古典家具编者按:在“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思想原则下,传统书房家具形成了中国家具文化独有的风骨,也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强大体系,支撑着后世家具的发展。许多造型和工艺达到一定高度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书房家具,并由此进一步发展出其它各种家具。本期开始,将逐篇刊登子川的《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专著之“书房家具”篇,...

    18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作品《兔子下山》何多苓作品在采访之中看得出来何多苓喜欢别人称他是潮流的旁观者,喜欢别人用抒情、萧瑟、神秘来作为他的关键词。“我都不太会画笑着的人”何多苓说。而这次的巡回展又要为他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词——独立精神。关键词——萧瑟何多苓偏好画女孩子,她们大多数独处于画面之中,显得忧伤而孤独。“也有人问过我说...

    183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朱偰(音“谢”),字伯商,浙江海盐人。其父系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偰幼承家学,主业经济,业余文保,背着一部相机,跑遍南京大小古迹。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大规模拆除古城墙,朱偰呼吁叫停,中华门瓮城、石头城因而得以保存。但此举不久后即招来祸端……他是普查南京文物第一人朱偰最初不是吃文物这碗饭的,他1925年入北...

    13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弗兰克·斯特拉《波伦布》继《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开面纱之后,《电场:超越超现实——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前天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露真颜。在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两场展览的艺术品“天价”市值比较时,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艺术赏鉴上的比较问题:和以“写实主义”...

    115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山水作品贴近文脉,贴近时代,贴近自然,正本清源,是我国绘画界在20世纪中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冷静的思考,针对当今中国绘画的情景状况所提出的。在绘画上是时代理论的精髓,应记入史册。在当今山水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是不可代替的指导性纲领。在画界,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和侵蚀,中国画发展一度失去了灵魂,中国画的结构逐渐消失。可以说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画回归到正确道路上,回归中国绘...

    161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朱乃正先生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朱乃正、傅小石、汪志杰、蔡亮,被中央美院定为右派学生,获罪时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老校友说起,均称是当年美院的“四大才子”。其中朱、汪、蔡三位,上海人,汪志杰遣返上海,蔡亮发配陕西,朱乃正发配青海,傅小石是傅抱石公子,不知被罚去哪里。年龄更小的美院右派学生,是袁运生,亦当年校中公认的才子,发配去了东北。我还...

    150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最后的Art HK 最好的时代[图文]
    最后的Art HK 最好的时代[图文]

    最后的ArtHK最好的时代整整四天,香港湾仔的国际会展中心门口挤满了车和人。5月20日,最后一届ArtHK在这里落幕。伴随这个华丽舞台谢幕的,是一张长长的成绩单,数亿港币的现场成交记录。香港DeSartheGallery以300多万美元售出中国艺术家朱德群的作品《No.313》,一位东南亚收藏家成为这张作品的新主人;而TornabuoniArt则成交了AlighieroBoettih个人展...

    12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ia...

    14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吴冠中-秋声赋-百雅轩珂罗版画(原作水墨、宣纸)-60x124cm-2007事件背景:2011年由项丽萍策划的《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艺术展被《国家美术》杂志2012年1月刊评为2011年度“十佳”展览之一。《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2011年9月8日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有15位参展艺术家,上至已经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

    17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资料图片)作者王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上个月的“上海书展”异常火爆,笔者去了两次,人潮确实汹涌。似乎这个城市开始崇尚读书,想起如今糟糕的文化现状,又有了点精神。情愿相信去书展的人都热爱读书,也不愿意认为是宣传造成的后果,即便是的话——一些被鼓动去的人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喜爱...

    16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