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批评可以在 批评家可以不在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果儿 点击 :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职业默默消失或面临存废之争,今已不见路边修鞋匠和串胡同卖冰棍的老人,不见铁匠铺的火星四溅和磨剪子匠人的嘹亮吆喝。这并不代表人们的生活已经不需要修鞋、吃冰棍、磨剪子,只是人们需要得到这些服务的形式和方法已经改变。网络时代来临,文艺批评家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的确已经成为了一个讨论话题。微博的听众、“人人”的分享、豆瓣的小组、QQ的签名……各种网络共享平台已经将文艺批评的指挥棒从文艺批评家手中部分转移到了受众手中。以文艺批评为生的专家们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他们有的在坚持,有的在反思。

笔者从不怀疑文艺批评对文艺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文艺批评家在当下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就另当别论。文艺批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点:其一,提升受众审美水平;其二,引导艺术家创作。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文艺批评对艺术现象、作品、艺术家等进行正确评价和引导。但是这些作用的实现是否只有批评家们能够完成,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网络时代来临之前,受到媒体形式限制,人们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的价值判断往往来自文艺批评家的观点在媒体上的传播。人们只能被动接受为数不多的信息,往往这些信息是单一的、僵硬的、充满理论术语且难以理解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普通人也可以及时分享艺术作品给自己带来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文艺批评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人懒得看影评人、画评人的难懂文字。

文艺评论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实践过程。科学性是指,艺术批评要结合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对艺术作品及现象进行价值判断;艺术性是指批评家主观情感在评论中起到的作用。抛开理论性语言,文艺批评可以概括成批评家通过专业知识和经验将他们认为的受众喜好和社会需求作为价值评判依据。评论家正是依据这种“假设”进行价值判断,从而用这一判断再影响受众和艺术创作。“受众→批评家→受众”这一过程中批评家的主观判断一定会影响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之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加入,必然会导致以偏概全,不同评论家的评论经常相去甚远。

何况,受众有信息筛选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可以在相对集中的观点里选择性接受同好者的切身体验,这远比用晦涩难懂的理论文字表达出来的评论更加鲜活、生动。与一些拿人钱财替人说话的批评家们相比,普通人发表的生动感受更加让人信服。以某些网评为例,人们因为共同爱好加入同一个小组,一旦他们在小组中找不到共同话题和观点,就会自由流动到其他小组。小组成员们自由分享直观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批评家在受众与受众中间插一脚。

艺术批评对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似乎也不需要文艺批评家来干涉。审美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实践过程,而非说教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味的理论教育对审美水平的提高远远不如多欣赏几部电影、几幅画作、几首诗歌来得真实、有效。艺术品中不仅包含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同样包括受众的艺术接受过程,正是这种“召唤结构”让艺术品的审美具有不确定性。受众会依据个人学识、修养、生活经历从艺术作品中各得其所,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这一接受过程无需批评家耳提面命,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欣赏艺术作品。艺术接受实践积累足够丰富之后自然会有审美水平的提高。

艺术家创作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历史中得到启发、从实践中得到提高、从受众的反馈中不断修改。以往批评家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对受众和社会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后倒手传达给艺术家,影响他们的创作活动。但是媒介的发达,信息传递速度和广度的发展,让艺术家们听取“二手反馈”的需求萎缩。他们更愿意直接面对受众听取意见。

笔者认为,批评家的传统功能已经完全可以被其他方法取代,传统批评家这一职业也许可以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文艺批评不再需要空而玄的批评家言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更加易懂、生动的受众之间的感受传递。

相关文章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

    16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艺术虫:您认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是如何的,尤其是最近又新火热起来的当代水墨艺术?程美信:当代水墨艺术是个炒冷饭话题,那些画家作品全定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验水墨的兴起,不是要迎合传统绘画,而是反传统的变革,但如今水墨却成了民族身份和历史文脉,甚至成为传统的卫道士。这简直是有奶便是娘的瞎扯,这种学术卖点只是为了吻合当前的市场胃口而已。当代水墨曾是被人忽视的期货,它即不传统也不当代,...

    10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作品-塞北之春生长在南方的人,很难想象和勾勒白山黑水的美丽和内涵。在没有亲自领略过塞北风物的人心目中,关外的风光,无外乎是遍地冰雪、满目萧林的景象,脑海里再也没有较为客观的概念。自欣赏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的国画作品后,得出来的初步结论是:东北关外的白山黑水和江南的小桥流水有着不一样美!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与新中国同岁,也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自幼酷爱绘画的...

    18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美术馆收藏和艺术委员会制度研究[图文]
    美术馆收藏和艺术委员会制度研究[图文]

    “藏品是美术馆业务建设的基础。美术馆代表国家征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实物、资料等”。①美术馆的这一工作任务决定了收藏是美术馆的一个主要职能,要履行好这项职能美术馆需要组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职责就是为美术馆的美术作品收藏提供智慧,提供艺术价值相对标准支持。当下中国的美术馆面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为复杂的收藏环境。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大国的崛起,中华大地正在发生...

    7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千年文化的传承:尼西藏族黑土陶[图文]
    千年文化的传承:尼西藏族黑土陶[图文]

    图片资料香格里拉在世人心目中是美丽多彩的。这里不仅有着雄伟的雪山、壮丽的山川河谷、淳朴的民风民俗,世代相传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更为香格里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在香格里拉县的藏族乡村尼西,制陶工艺技术代代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这里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运送茶叶的同时,也把这里的土陶带向四面八方。自古以来,无论普通藏民还是土司贵族,都爱用这种黑黑的天生透着油气亮...

    56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代艺术:一荣俱荣只是一厢情愿[图文]
    当代艺术:一荣俱荣只是一厢情愿[图文]

    常玉作品《聚瑞盈馨》徐佳和4月初,香港的拍卖场上此起彼伏的槌声热闹非凡,除老牌的香港苏富比之外,香港佳士得首场“ASIA+专场拍卖”于4月5日落幕,保利香港、嘉德香港也于春拍相继推出当代艺术专场。但是,经历了2004年到2007年的狂飙式增长,以及接下来数年的调整,资本似乎厌倦了冷漠面孔的一家三口、咧嘴大笑的光头、戴着红领巾的惨白面孔等当代艺术中标志性的作品&mdas...

    33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谢汉仁作谢汉仁,1973年生,原籍梅州大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印社社员,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省书协主办的专业展览中入展、获奖,并于今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佳作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由广东省文联艺术馆等单位主办的谢汉仁书法作品巡展在广州、梅州、深圳、顺德站巡展。书法...

    2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梵高语录[图文]
    梵高语录[图文]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124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荷由心生——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图文]
    荷由心生——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图文]

    翻阅韩志冰先生的荷花作品,有种清清池水边凭栏四顾的感觉。但见那满池青翠,或傲然出尘,或顾盼着,如语如诉;或恣肆如瀑布式的倾泻于丽日朗照之下;或轻盈地飘摇在清风中,其墨叶,浓的蓊然沉郁,淡的洒然飘逸,浓浓淡淡间,纯粹得恍若天地鸿蒙,中锋粗壮而不涩滞,侧锋空灵而不枯扁,亭亭的荷茎和荷芰生机勃勃地滋长蔓延着,支撑着生命的绚烂绽放。粉黛出水.天生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草下游动的小鱼.掠过...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由冷渐热,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加温,于今已趋炙手可热之境地。当下书坛,热闹非凡:不仅学书者趋之若鹜,多如牛毛;号称“书家”者亦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书法展览更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如今书坛,多种书体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较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

    15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大水法石鱼在西城区西单横二条时的场景。2007年,这对石鱼回到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上。图片来自《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编著,金城出版社出版。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归中国,给这桩曾引发轩然大波的焦点事件画上句号。尽管这是件好事,还是要看到,圆明园十二兽首还远未聚齐。而其他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数量更是不能胜数。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新书《谁收藏了圆明园》,就系统介绍了这些流散文物。借...

    13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艺术家为什么穷?好问题!但别问那个荷兰的经济学家、《艺术家为什么穷?艺术之非常经济(WhyAreArtistsPoor?TheExceptionalEconomyoftheArts)》一书的作者——汉斯·艾宾(HansAbbing)。今年年初,艾宾曾应W.A.G.E。组织之邀在纽约SoHo的ArtistsSpace发表演...

    18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对上海博物馆藏赵佶书《千字文》的质疑[图文]
    对上海博物馆藏赵佶书《千字文》的质疑[图文]

    赵佶款《千字文》和元代赵孟頫书《千字文》例字对比日前,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在深圳某拍卖行拍出了1.4亿元的高价,事件一出,引发业内哗然。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对记者的采访中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他从未听说过有两件,在深圳拍出的这件作品应当是赝品或临摹品。现在假拍与赝品很多,做局也很多...

    5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造纸图(局部)安徽博物院藏潘明月杜峥艳顾飚,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进入无锡泥人研究所,先后拜周金根、王国栋二师学习泥人创作,后又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1987年考入镇江师专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从艺30多年,既完成了院校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创作技艺的严格训练,成功完成了当代艺术观念和传统民...

    6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