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莱顿、巴里、布格罗、罗丹、克洛代尔、热罗姆、雷诺阿、高更、德加等,看到这些名字就让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欧洲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齐聚一堂,为我们带来一场唯美的视觉饕餮。浙江首个19至20世纪初欧洲雕塑、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展览,“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将于4月19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和观众见面。这一展览涵盖这一时期欧洲各个风格流派——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传统派和先锋派作品混合展出的情况是不常见的,展览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艺术模式不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家人数成倍增长的世界。它所反映的正是那个时代评判标准的不断修正和“艺术遗产最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勾勒出一幅19-20世纪初欧洲雕塑、绘画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全景。
一此次展出的是西蒙基金会收藏作品系列巡展的一部分。西蒙基金会是由西班牙裔墨西哥成功企业家胡安·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先生创建的,他是西班牙出生的墨西哥人,基金会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在为墨西哥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以及帮助其开展实业项目、支持墨西哥偏远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收藏。这个基金会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家庭事业(familybusiness),也没有很严格的预算之类,由西蒙先生本人和他的女儿亲自管理。
由于收藏种类丰富的艺术品,西蒙基金会成为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藏品数量约有3000多件,包括油画、雕塑、家具、装饰以及一些首饰,藏品大部分来自欧洲,有一些中等大小(mediumsize)的作品来自北美,当然也有墨西哥本土的文物,亚洲、非洲、澳洲的作品都有一些。比如法国与英国的学院派、印象派、拉斐尔前派以及传统的、当代的艺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产生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20世纪前卫艺术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了像大师卢卡斯·克拉纳赫、安哥挪罗·布隆齐诺、小彼德·勃鲁盖尔、彼德·保尔·鲁本斯、安东·凡·代克、奥古斯特·罗丹以及弗朗西斯柯·德·戈雅等人的代表作。众多收藏品中,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眼下所有法国浪漫派大雕塑家的作品,几乎都出现在西蒙先生的收藏之列。
二随着19世纪的进程,雕塑不断由古典的形态被艺术家赋予绘画效应。在佩雷斯·西蒙的收藏中,有很多能够使人看到雕塑创作繁荣痕迹的作品。诞生于欧洲的浪漫主义,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就是吕德、德拉克洛瓦和雕塑家罗丹。这个流派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甚嚣尘上的新古典主义。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Rude),1784年6月4日出生于法国中东部的第戎,年轻时和父亲一起为人修造炉灶,1809年从第戎的艺术学校毕业到巴黎深造,1812年获得罗马的奖学金。波旁王朝复辟后,他去布鲁塞尔工作,在那里和拿破仑女儿的朋友索菲·弗伦艾结婚,之后又回到巴黎工作。在雕塑史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他的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浪漫作品。1846年,第戎城委托弗朗索瓦·吕德创作一件雕塑,他便开始创作这件《赫伯女神与朱庇特的鹰》(图一)大理石版本。八英尺高的作品,直到吕德去世都还未完成,后来在吕德遗孀的指导和他工作室助手的帮助下完成,现存于第戎美术馆。大理石的底座上刻有荷马、赫西奥德、欧里庇得斯、奥维德、维吉尔、卡图洛的名字,赋予作品诗学的意义并反映出艺术家对古代知识的掌握。
赫伯女神是宙斯和赫拉的最小女儿,是为众神斟酒献食的青春女神。朱庇特的鹰是神的化身,是权力的象征。艺术家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手法,以精湛的自然主义表现人物的身体,以此来强调生命周期的力量和持续的循环。这个作品可以称之为“艺术的遗嘱”,正是因为作品的重要性,后来产生了青铜版本。
创作于1900年布面油画《多想碰一碰那消失了的手,听一听那静寂了的嗓音!》(图二)突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征,画家是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CharlesEdwardPerugini(1829-1918)。佩鲁吉尼8岁时随家人移居到英格兰,直至17岁都和家人一起在英国生活,他曾去罗马游历,期间与画家及雕塑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相识,并在莱顿的影响下成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画家。之后,他转向了更有收益的描绘美丽女人和儿童的肖像画和世俗画,是那个时代很受欢迎的画家之一。
这幅作品是一幅与文学和象征主义息息相关的浪漫派作品。佩鲁吉尼的灵感及画作题目来自于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著名诗篇《冲激,冲激,冲激》中的两行诗句。佩鲁吉尼并没有在作品中表达悲伤和绝望的强烈的感情,而是将这两行诗句转化为一个私密、感性、沉思的场景。靠垫、窗帘和精致的礼服是佩鲁吉尼惯常使用的表现手法。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1917)对于雕塑的革命性思想在他的追随者和学生以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840年11月,奥古斯特·罗丹生于一个法国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他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双亲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1875年,罗丹游历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他还绘制过许多别具风格的速写,并有《艺术论》传世。
1882年构思的《我很漂亮》(图三)正如罗丹的很多作品那样,是作为《地狱之门》的一部分而创作的。1880年左右,罗丹选中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中的“地狱篇”,塑造了著名的、规模浩繁的《地狱之门》群雕门饰。这组纪念碑式的艺术品,共塑造了186个痛苦的群体,其中有几尊形象后来发展成独立的群像,如《思想者》、《吻》等。
这件作品的标题来源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美》这首诗的第一句——这样的结合赋予了这件独立的雕塑以力量和意义。据信,罗丹对于皮革马利翁的神话颇有情感共鸣,他们同样将创造性赋予没有生命的、不能活动的材料,并同样能将内心世界赋予作品,表达人类存在之中的痛苦。
19世纪,法国以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印象派紧随其后,开始突破传统的绘画审美意味。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是法国印象派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法国上维埃纳省利摩日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862年,雷诺阿前往巴黎,在查尔斯·格莱尔门下学习美术。在那里,他结识了艾佛烈·希斯里、弗雷德瑞克·巴吉尔和克劳德·莫奈。
19世纪80年代,雷诺阿开始关注古典题材和描绘人体,画出了许多迷人的亲情小品及裸体女性,将柔软的视觉触感表现得栩栩如生。1913年,雷诺阿开始对雕塑产生兴趣,并在助手卡塔兰·理查德·吉诺和后来的路易·莫雷尔与马塞尔·吉蒙的辅助下,尝试创作雕塑。
1885年儿子皮埃尔的出生加速了雷诺阿对生活和艺术看法的改变,母爱成为1885至1886年期间反复出现的主题。这件速写《母与子》(图四)就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它创作于1885年9月至10月间,当时全家人住在画家的妻子沙里奥·艾琳的家乡埃苏瓦。画中艾琳头戴一顶稻草帽,端坐着,正在为6个月大的儿子皮埃尔哺乳。“每个以母乳喂养孩子的女人都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艺术家这样形容这个充满母性的场景。雷诺阿通过理想化的情景来呈现母爱,他把女性形象置于田园诗般的环境中,和谐而美好。雷诺阿与吉诺一起完成了大约14件圆雕和浅浮雕,其中就包括艺术家妻子艾琳哺育儿子皮埃尔的雕塑《母与子》(图五),它是在艺术家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根据1885年和1886年的绘画而创作的。
79件精美的收藏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唯美、古韵而又颇有现代感的演变进程中的美术史。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流派多元,异彩纷呈,成为继古希腊及文艺复兴后西方艺术发展的第3个高峰时期。此时的欧洲艺术冲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再现古典艺术的原则,伴随着欧洲革命和工业化进程踏上了现代艺术之路。他们不仅改变了西方世界视觉艺术发展进程的模式,也标志着西方世界分析和理解艺术现象的基本观念正式形成,对美的追求让我们选取这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此次展览将带领我们了解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余韵,又同时感受一种冲破了传统视觉的浪漫和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