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袋鼠 点击 :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 | 美术常识

张学东

微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艺术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殷商时期,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即可见到微刻文字。到了秦汉唐宋时期,微刻艺术又伴随印章和青铜器铸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在元明清时期,石材被文人雅士广泛用做印章,篆刻艺术迅猛发展,伴随着边款艺术的成熟,微刻逐渐成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从技法角度看,微刻是一种用微小精细的刀具,以书法、绘画的手法在金、铜、石、骨、核、木、玉等材料上刻出极为细小的文字及图案的艺术创作过程;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 | 美术常识

张学东篆刻贤者虚怀

从美学角度看,微刻作品,因为文字、图案小到极致,只有借助高倍放大工具方欣赏。在镜下观察,整幅作品气韵流畅,法度庄严,看后会给人留下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艺术享受。

百印堂主张学东出身书香门第,从曾祖父开始,祖孙四代结缘于书法篆刻。是父亲引领他认识了书法,走近了篆刻,接触了微刻。让他在这方寸之中,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国内一位名家在一块寿山石上的微雕,与祖辈传授的微刻相比较,那纤如毫发,铁线银钩,牵丝呼应、典雅秀丽的微刻技艺,让他如痴如醉。他更加迷恋上了微刻,他对艺术的爱是那样执着,三十余载,辛勤耕石,一盏台灯,一块石料,一把刻刀,陪伴他送走黑夜,迎来黎明。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 | 美术常识

张学东微刻《金刚经》精品长白石,文字面积8.0×7.0cm

传统微刻,使用的工具都是锥刀,驱刀如笔,便于掌握,运用自如,但用锥刀刻出的微刻,笔画粗细变化相对较小,不能充分表达碑刻的意境,金石神韵欠佳。于是,张学东萌发了把边款的技艺运用到微刻创作的大胆想法,他首先对传统工具进行改造,把日常篆刻使用的平刀按照微刻的要求进行改进,经过几年时间的反复尝试,历经艰辛,终于取得了初步成功,开辟了一条以切刀技法从事楷书微刻的蹊径;从而极大扩展了微刻艺术创作的空间,为微刻艺术增添了新的技法。用平刀刻出的微刻作品,金石韵味十足,碑刻风格尽现;使笔法和刀法达到完美的统一。在不同材质上刻出纤如毫发,变化微妙的历代名家名篇,既淋漓尽致表现出微刻艺术的魅力,又原汁原味传承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 | 美术常识

微刻《前后出师表》长白石文字面积4.0×4.7cm

平刀微刻"艺在微","技在切"。微刻工具的改变,不仅强化了艺术效果的表现和艺术个性突显,更提升了微刻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微刻的难度,要求作者基本功扎实,书法、篆刻功底过硬,创作时要全神贯注。操刀要稳、准、狠。运刀要迟、涩、巧;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就会刀不达意,出现败笔,以至前功尽弃。平刀微雕十分讲究章法艺术,不仅要字字精准、笔笔不苟,还要达到通篇参差错落、起伏跌宕;血脉相通、法度严谨;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达到"一字一世界,一行一天堂"精品境界。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 | 美术常识

微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精品长白石文字面积8.5×7.2cm

平刀微刻不仅强调技法,而且十分强调意念和境界。一些材质较脆,刀过即被粉尘湮没刀痕,不可能看一字刻一字,有时只能凭"意念"运笔走势,追求意到、心到、手到和静心、细心、耐心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时要进入刀人合一、石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意在刀先,神在刀尖,艺在惊天;同时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将诸家智慧结晶渗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方能把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以刀代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至高境界。

长白山第一门户的辉南是一片盛产文化艺术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境内有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龙湾"、松花江上游最大的河流辉发河和闻名遐迩的明代辉发古城、高山大川和历史文化给张学东以艺术滋补和熏陶,他筑梦黑土地,在方寸世界里默默耕耘。

他性格儒雅淡定,把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百印堂。工作之余他广交艺友、博采众长、经过三十多年的以刀代笔的执着追求,成功地将平刀楷书微刻艺术发挥到较高的水平。他创作的《三十六计》、《大学》、《前后出师表》、《楞严咒》、《大悲咒》、《心经》、《千字文》、《长恨歌》、《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孙子兵法》《道德经》《金刚经》等微刻作品诗书印三位一体,以楷书为主,件件作品都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当代文化情怀,展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文化修养,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和"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意识。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目前其作品已被国内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收藏。上海篆刻大师姚杰先生看到他的微刻作品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中国一绝",并欣然题字:"中国一绝百印堂平刀微刻"。

张学东,因其首创平刀微刻技法,改变了锥刀独霸微刻领域的历史。2013年12月被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2014年4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资格。

仿佛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百印堂主张学东,也将凭借平刀楷书微刻独门绝技的日臻成熟,信步雕刻江湖。

相关文章

  •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图文]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图文]

    珍珠彩瓷瓶《浅夏绿荫》——潘长杰“仕女”是我国古代美丽聪慧的女子统称,她们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热衷创作的主题。而瓷都景德镇青年瓷艺家潘长杰创作的仕女却有别于他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工艺之美他的珍珠彩工笔仕女作品,为中国釉上彩装饰开辟了一个全...

    16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陶器是古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的发明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著述颇丰。但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展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涌现,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我们对古代陶瓷的传统认知。基于此,此前的常识性认知或基础概念就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古代陶与瓷...

    17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硕:诗书画印兼通并非是神话[图文]
    李硕:诗书画印兼通并非是神话[图文]

    李硕1968年出生于吉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2013年8月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雅韵流风》李硕诗书画印艺术作品展,2014年出版《古风雅韵》李硕自作诗文集。新京报记者吴江摄诗书画印似乎一直在中国画传统中。从元明以来的中国文人画家以诗书画印来衡量艺术水准开始直至今天的画坛,诗书画印的全才成为众多画家所追求的维度,艺术家李硕给出了他自己的一种实践和努力。李硕2013年作品《大漠风轻...

    70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山川风物,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江浙一带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魏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使得江浙的文化地位大大提高,山东王氏家族南迁,书圣王羲之的出现使得绍兴的文化地位照耀千古。宋室南迁又造就杭州成为绘画发展的重镇,千年以来江浙画家一直是艺术风气的引导者,以迄近代。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运动又以杭州为中心,林风眠、潘天寿二位大师主持下,国立杭州艺专(后陆续称为:中央美院...

    7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他对生存世界的诗意发现,在发现中捕捉灵感与诗情;对创作而言,就是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语言对诗意的发现给以表现。萧承白(萧平)正是一位善于发现,也善于表现的画家。读萧承白(萧平)的绘画作品,我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张扬,他的绘画不是笔墨与技巧的舞台,而是对自然情绪的一种释放。在创作中,他注重传统与现代性的审美定位,在明快的作品中渗入了笔墨的人文精神,处处彰...

    16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历朝历代重量级文物的收藏,何尝不是“专家”与“土豪”两拨人在玩。一旦买进,若发现问题,当然不能说破,因为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脸面。出路只能一条,那就是再悄悄地去找更大的下家出手,因为文物真伪从来就是下家说了算的。一轮又一轮的转手就此接替上演,同时,假冒文物的安全系数似乎也在不断提升,因为盲从是人类的天性。上海图书馆藏“汉婕妤妾赵玉印&rdq...

    18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共20位甲午同庚合影。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l...

    9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谷文达《远古的遐想》纸本水墨68×137cm1985.jpg在纽曼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中,崇高被当成了艺术的唯一存在价值,纽曼打破了以往艺术中所谓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崇高当成了当代艺术的唯一属性,这种崇高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它是利奥塔所说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崇高。利奥塔哲学是深受纽曼艺术影响的,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崇高”概念,便...

    18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图文]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图文]

    叶浅予作品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二、学国画的传统方法是先临摹,后写生,二者反复交叉进行,提高造型用笔的能力,临摹并...

    180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法国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现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推出的展览,很多都很单薄很表面,很多都是在自说自话、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王璜生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迎来高潮期,一座座光彩照人的美术馆在各地拔地而起;当代的艺术家热衷于作品的展示,一场场花样繁多的展览在每个城市每天上演。但对于这样热闹的景象,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给予了冷静的审视,他直言:&ldquo...

    13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九月凉山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和中华新星奖(一等奖)2009年2013年第三届“中华新星”艺术奖(百人会英才奖艺术类奖项的名称)于10月31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5所高等美术院校的15位硕博士研究生获得此奖项,其中来自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王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生白冰洋、郑虹分别获冠军和第二、三名。艺术中国对&ld...

    2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解密新工笔为何如此火爆[图文]
    解密新工笔为何如此火爆[图文]

    李洪涛《谧》系列之四徐累《向达芬奇致敬——天花》近几年,“新工笔”一词从美术界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如今,拥有成熟体系、大批艺术家的“新工笔”成为市场新宠,甚至出现精品一画难求的局面。从中国嘉德2012年首次推出“水墨新世界”专场到2013年保利香港秋拍中,“新工笔”代表...

    19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永进: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图文]
    宋永进: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图文]

    去年9月顾生岳刚刚离去,今年5月23日宋忠元又走了。我在就读浙江美术学院期间,宋忠元先生是母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更是我们敬仰的学术前辈。今天,从书架上找出当年的毕业留言本,上面就有宋忠元先生题写的寄语和签名,工整而圆浑的笔迹一如其为人,又翻开当年的学位证书,宋忠元的红色签章赫然出现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一幕幕往事恍如昨日,宋先生朴实谦和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宋忠元与李震坚、周昌谷、方...

    9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