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共同营造艺术批评的健康环境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朗 点击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不景气,原因是很多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大多从艺术批评家身上寻找原因是很不全面的。其实,某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缺乏接受艺术批评的雅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而良好的艺术批评生态环境绝不是艺术批评家能够单独营造的,而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乃至全社会共同营造的。

但是,中国当代有些有影响的艺术家拒斥艺术批评的气势很盛,有的艺术家在受到一些艺术批评家的尖锐批评后就不和这些艺术批评家来往,甚至视若寇仇。即使不得不来往,也是面和心不和。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成为诤友的很少见到。这种恶劣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抬头并逐渐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种暗流。当然,那些当代艺术家并不是完全厌恶艺术批评。他们只是拒斥“说坏处”的艺术批评,还是欣然接受“说好处”的艺术批评的。这些当代艺术家厌恶艺术批评,不是或者至少不完全是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简单化的、幼稚而粗暴的艺术批评心有余悸,恐怕还是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种消极现象一是反映了有些艺术家缺乏应有的自省,不能自觉地主动地优化自身的精神结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精神世界也是一样,一旦失去了自我调节,必然要导致贫困和腐败。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审美感知力的退化,是非辨别力的异化,与人民群众离心力的增大。因此,进步的艺术家总是将自我净化作为一种贯穿艺术生命始终的自觉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批评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有些艺术家固步自封,满足现状,缺乏应有的自省,很难自觉自愿地接受帮助他们进步的艺术批评。二是反映了有些艺术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能与外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其实,一部艺术作品如果经不起艺术批评,或者一批就倒,那么,这部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反而,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艺术批评中日益完善起来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大多数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反复修改中出世的。这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因此,只有那些缺乏自信的艺术家,才拒斥各种艺术批评。

茅盾、姚雪垠等大家,在自觉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科学发展上的态度值得借鉴。他们既是清醒的,即能够认识到自身局限,也是自信的,即能够看到自身长处。因此,他们在艺术批评上成了真正的诤友。姚雪垠对茅盾虽然充满了敬意,但绝不是盲目的。姚雪垠评论茅盾时认为“每个历史运动中的有功之士,都是历史的产儿,既参与对历史的缔造,也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他们是在历史的局限中做了历史前驱的战士”。而茅盾也是清醒的,认为“彼时眼光短浅,而胆大敢为,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及今思之,常自汗颜”。茅盾没有文过饰非,而是在接受艺术批评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批评。姚雪垠在艺术创作上做到了“生命不止,探索和追求不止”,而在艺术批评上,他更是闻过则喜,闻过必改。阿英批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融化西洋长篇小说同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手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统一的地方。姚雪垠很快就在文字风格上重新推敲一遍,修改的地方很多。吴晗指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作家叙述部分,连“满清”一词也要避免使用,不要无意中流露出大汉族主义思想。姚雪垠马上仔细检查了全书并改正了一些地方。姚雪垠认为茅盾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分析和评论“实为文艺评论的典范”。他将茅盾关于《李自成》的所有来信,包括对第二卷各单元的意见,用厚道林纸粘贴,装成一册。后来,他还从茅盾的信中将谈论小说艺术的部分抄出来发表,“推动重视艺术性的文艺风气”。

中国当代艺术界迟迟没有出现伟大的艺术作品,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从俄国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对果戈理晚年艺术创作的批评中,可以看到19世纪俄国艺术批评尖锐和激烈的程度。别林斯基从3个方面对果戈理晚年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是别林斯基深刻地批评了果戈理晚年艺术创作发生的“可怕癌变”。指出果戈理曾经藉优美绝伦、无限真诚的艺术作品,如此强有力地促进俄国的自觉,“使她能够像在镜子里一样地看到自己”,而晚年却凭着基督和教会之名,教导野蛮的地主榨取农民更多的血汗,更厉害地辱骂他们。二是别林斯基透彻地把握了果戈理的声名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果戈理对自己以前的艺术作品表示不满,声言只有当沙皇满意时,才会满意。作为一个作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人,降低了身价。三是别林斯基尖锐地挖掘了果戈理创作《与友人书信选集》的现实动机。指出果戈理写成《与友人书信选集》不是一天、一星期或一月之功,也许却是在一年、两年或三年里写成的;这之间有着前后呼应的联系;在随意的抒写中可以看出深思熟虑,对最高权力的歌颂圆满地解决了果戈理在现实中的境遇。这种艺术批评的尖锐程度似乎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没有感受过的。在这种艺术批评中,别林斯基提出了艺术批评应该坚守的根本原则。这就是别林斯基在《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中指出的:“自尊心受到凌辱,还可以忍受,如果问题仅仅在此,我还有默尔而息的雅量;可是真理和人的尊严遭受凌辱,是不能够忍受的;在宗教的荫庇和鞭笞的保护下,把谎言和不义当做真理和美德来宣扬,是不能够缄默的。”而19世纪俄国艺术界之所以能够出现伟大的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别林斯基的这种追求真理、不留情面、入木三分的艺术批评在19世纪俄国能够存在并发生重要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别林斯基这种尖锐的艺术批评是很令人期待的。现实情况是,即使偶尔出现这种尖锐的艺术批评的萌芽,也会遭到围攻,甚至谩骂,还被指责为是恶意的。

当然,艺术批评的存在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艺术家对文艺批评的接受。至少艺术批评还肩负着引领艺术消费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也就是说,艺术批评家完全可以不用理会艺术家对艺术批评过激、过敏和过当的反应。但是,艺术批评的发展和兴盛却离不开艺术家对文艺批评的接受。因此,良好的艺术批评生态环境不完全取决于艺术批评家,而是由全社会主要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共同营造的。

相关文章

  •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4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浮云随风》■《高原甘露》■新快报记者陈煜堃/文孟祝斌/图4月17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许钦松自2000年以来的60多件山水画新作,其中更有十数件8尺整纸以上的巨幅精品。值得一提是,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

    10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浅谈麦罗武先生的艺术[图文]
    浅谈麦罗武先生的艺术[图文]

    麦罗武玉立72×72cm《千荷竞奏》是香港著名画家王无邪先生对麦罗武先生多采多姿的荷花作品的一个概括描述。如今,在香港画坛,只要提及麦罗武的名字,大家立即会联想到他那构图新颖、风姿卓绝而充满灵气的荷花作品。早在多年前,我就认识了麦罗武先生,当时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香港企业家,他凭着聪明才智、坚毅勤奋和诚信,白手兴家,打造出自己的事业王国,其奋斗史实属又一个典型的香港传奇;同时我亦知...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翁菱:好的艺术和设计是不分国界的[图文]
    翁菱:好的艺术和设计是不分国界的[图文]

    翁菱问:您现在对未来三年的工作有什么计划?翁菱:我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往返于北京和纽约之间,因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中国中心计划于明年落成,它将是集合全球顶尖创意、设计、艺术力量,融合国际经贸、顶尖文化艺术、高端生活方式于一体的高端商业品牌。最近两年我将致力于完成这项工作。在国内会继续推介好的艺术和设计,并参与一些自然遗产文化保护方面的工作。问:您觉得探讨“全球本土化&rdq...

    9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赏读袁峰的虎画艺术:王者之风也柔情[图文]
    赏读袁峰的虎画艺术:王者之风也柔情[图文]

    袁峰的虎画作品□朱同中国人爱虎,往往把老虎当作偶像来崇拜。老虎因威武大气、雍容华贵而令人喜欢,并让人心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震慑性,是雄浑之美、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因而,老虎也就成了许多画家争相表现的绘画题材。属虎的江苏省画家袁峰就是这个画家群的一位画虎高手。古往今来,画虎者众多;但大多是沿袭前人的路子,能有所创新、突破的画家寥若晨星。袁峰认为:“在异彩纷呈的...

    48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中国美术展2月5日在韩国首尔Arko艺术中心开幕。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记者见面会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展会的主题和展示作品等内容。记者见面会后,范馆长接受了人民网视频专访。人民网记者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11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组照之一,杨绍明,1988年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成为首位获得荷赛奖的中国摄影师1988年注定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师难以忘怀和新闻摄影史必须记录的一年。这年的1月5日,《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荷赛”30届(1957-1987)比赛中评出的241幅代表作。这样的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以至...

    11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图文]

    中国艺术家威尼斯披麻戴孝哭孔子第55届威尼斯艺术节今年6月1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举行,此前,各种预展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5月30日,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项目因为出现了几场惹争议的行为艺术一度引爆网络议论高潮。当代艺术家原弓的《空袭全世界》计划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还未表演完,其助手就被警察带进了警局。而在艺术家金锋《哭孔子》作品中,在孔子雕塑前有一男一女,...

    16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在冶印袁少洪摄12月20日,粤北山城韶关,阳光明媚。中午,记者依约来到韶关市区中心一条小巷,在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铺里,拜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徐绍奇是满族人,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翁山诗书画院书画师,尤以篆刻而闻名粤北大地。记者走进小店铺,看见左边摆设了玉器、名家书法等艺术品,右边是一些古旧家具,店里面一角是篆刻工作台。此时的徐绍...

    7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一[图文]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一[图文]

    那是70年代的事了,具体日子是在74年。那时我与我的一位中学老师申学敬先生关系很是莫逆,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在辅仁大学有个老师叫启功,字元白,我们关系很好。你喜好文学绘画,嘿,他在这两方面都是专家,哪天咱们上他那儿去一躺,我把你介绍给他。”我一听特别高兴,说:“太好了,启先生住哪儿啊?”申先生说:“过去在师大内,现在就在小乘巷里,和他的内...

    11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记者江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画家最多的时期,仅北京就有10多万人,然而问题是,人数够多,有质量的太少!”70多岁的郎绍君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理论权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指导导师,多年不到上海的郎绍君前不久在上海观摩部分书画展后接受了早报采访,言谈间对当下中国画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郎绍君曾发表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美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美术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姚茫父1876~1930年北京丛涛2013年6月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着眼于馆藏北平艺专教员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献材料加以展示,对近年愈加活跃的民国北京传统画坛研究助益尤多。此次展览中,一轴《秋山红树图》以其皴染互用、饶富金石意味的笔墨语言,营造出醇穆秀冶、颇具书卷气息的山水境界,十分引人注...

    13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联盟化和专业化是文交所未来发展方向[图文]
    联盟化和专业化是文交所未来发展方向[图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07年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地提出构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2009年国务院核批上海、深圳两块牌照,2010年初,国家9大部委签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产业地位和法律地位,自此文交所在全国遍地开花,霎时间文交所风头无两,但这一发展态势却未能持久,全国文交所...

    16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