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丹青:我就是江湖画家不过是在意淫[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球球 点击 :

陈丹青:我就是江湖画家不过是在意淫 | 艺术科普

可怜梵高从未见过他的画册,要是见到黑白版,他会生气吗?好看极了,梵高的魅力丝毫不曾丧失,且被赋予新的。我画左侧自画像时,从他眼神发现他很爱自己,画右端的光脑袋自画像时,那眼神变得自弃而自信。

陈丹青:我就是江湖画家不过是在意淫 | 艺术科普中国人永远画个老头站在瀑布前,西洋人喜欢画杀头。中国历史砍了多少脑袋,每一个画出来,直到有了照片,我们才看见义和团员凝着血污的首级,还是西洋人拍摄的……西洋人还喜欢画美少年,卡拉瓦乔是同性恋,尤善此道。

陈丹青:我就是江湖画家不过是在意淫 | 艺术科普据说最好的中国春宫画,为耶鲁大学所藏。中国被洋人抢去的绘画,供在各国美术馆,还能见到,还印成画册,不知巴黎的春宫画藏品在哪家美术馆,是否展示,也不知耶鲁的藏品,是否展示。我去过耶鲁美术馆,多有元明清三。

南方周末记者李晓婷

身旁杵满了摄像机和相机,有记者向陈丹青提问:有些江湖画家压根儿不会画,但通过一些渠道能进大展馆办画展,你怎么看?

“我就是江湖画家。”陈丹青笑道,他起身走出去:参观的人群早已在博物馆前厅挤得水泄不通。

2014年10月25日,陈丹青画展《静物》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三间展厅,墙上挂有毕加索、马蒂斯、委拉士开兹、沈周、董其昌。六十多件所谓“静物”画,画的全是画册。展墙上贴着陈丹青的自述:“这里没有一件我的作品,但每块画布签着我的名字。”

1998年秋,这些画册写生由几位朋友张罗在南京,办了内部观摩的小展览。当时陈丹青给国内同行的记忆还是《西藏组画》。销声匿迹十多年,这么一堆“静物”画,大部分观众接受不了。“又没生活,又没主题,怎么回事?”陈丹青回忆那些回馈:“几位评论家当面指出:你出国后,完全失去了创造力。”2000年,陈丹青受聘清华美院。校方得有个汇报,又办了展览,这些“静物”画还是令很多人不解。不过有七零后、八零后青年告诉陈丹青,他们喜欢他的画册写生。他记得有位青年私下对他说,其实不那么喜欢《西藏组画》,理由是:“你们那代‘文革’画家的东西,都差不多。”

2006年底,陈丹青离开清华美院,重归江湖。

“将近二十年了,画册还没有画厌,你要是给我一本好画册,我就想画。”但他的“画册写生”实际是对绘画非常恳切的放弃,“算了。我不动脑筋去画什么了不起的画。绘画早该退休了。”

我管画册写生叫做“静物”,其实是耍赖

南方周末:画册写生和实物写生有差别吗?

陈丹青:有,我画过自己的皮鞋,还可以,但没画出一幅成功的传统意义上的静物:水果、花,或者什么摆件。我管画册写生叫做“静物”,其实是耍赖,但我想不出别的词语和定义。

南方周末:你说看见的不是谁谁的画,看见的只是画册,这两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陈丹青:古人对着真迹临习,今人对着印刷品临习,但印刷品是伪经验。我画这批书,是肯定伪经验,同时把伪经验变成真经验。这个真经验是有折扣的,可疑的,但正好是我们所有人的经验,我只是把它说出来:这个伪经验,你也有,谁都有。

当你看董其昌或者哈尔斯的画册,你不会怀疑这是董其昌和哈尔斯,但其实他俩待在博物馆里,照本雅明的说法,独此一件,你不可能看到的。你听到的贝多芬不是贝多芬,也不是那位指挥家,而是唱片或碟片。现代传播让你觉得听到了他、看到了他,这就是伪经验,但又是真经验。我的画就是肯定这种经验,肯定悖论。

另一种说法,就是所谓“引文”。据说《尤里西斯》运用大量引文,本雅明、罗兰·巴特,私下都有野心:引用别人的文章,汇集成一本小说。你选择引文,已经有作者意识。你把这部分和那部分衔接、排列、错置——有点类似秘书或编辑的工作——是有快感的,无穷的快感。我亲手画了这么多“引文”,就是不断哄骗自己的过程:当你照着“他”画时,我觉得我就是董其昌,我就是哈尔斯!

画个巴洛克时期的人脸,烦死了;可是写一幅字,一根烟功夫就写好了

南方周末:画哪些,不画哪些,你怎么选择?

陈丹青:我失控了,所有画家的我都想画,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并不是所有画册都能入画。第一,我选择的不是哪位画家,而是某一本画册,画册有大小、有厚薄,版本、年份都不同。第二,我在乎排版,计较那幅画印在什么位置,经典图像如果排版不好——我觉得不好,就放弃。

我的画出现很多局部,比如卡拉瓦乔,这些局部根本不是原作,而是电脑切割。我也画了不少董其昌、文征明、沈周的局部,他们都被现代排版篡改了,我们看经典的眼光,因此都被改变。

艾柯和法国剧作家卡里埃尔的对话录《别想摆脱书》,卡里埃尔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古代的艺术不断让你惊讶。”我想,惊讶的手法之一,就是电脑排版,经典经得起任意切割,哈尔斯和沈周要是看到,一定大为惊讶:我的画怎么变成这样了?

奇怪。最容易画的是董其昌和委拉士开兹。印刷品浓缩了他俩原作中许多性感的部分,虽然模糊走样,可是魅力仍然在,仍然给我的临摹带来快感。

南方周末:外国画家里难画的有谁?

陈丹青:眼下我选择的几位没有难到让我无法克服。伦勃朗蛮难画的,但我不太喜欢他。我年少时当然绝对崇拜他,开眼界后,发现风格印记太显著的作品,我都不太喜欢。我喜欢相对打开的作品,喜欢作者的隐退。董其昌从不号称自己的风格。中国文人几乎都这样,公然写明这幅画仿倪云林,那幅画仿黄公望,唯恐别人不知道。那不是谦虚,而是牛X,好比现在名片上写明自己挂靠哪个权力部门一样。中国绘画就是这么一种文明,它不但承认,而且标榜,认为前人比自己重要,不断沉醉在复述他人的境界。作者的“自我”怎么办呢?有句文人画家的话很牛逼,很诚恳,(大意)“我恨不见古人,也恨古人不见我!”

这就是中国古典画家的信条,和西洋人相反。马奈懂古人,他的同行就批评他总是眼光盯着几位古人下笔,中国画论叫做“笔笔有出处”,这在古典中国正好是美德。

南方周末:笔触你也会去接近吗?

陈丹青:当然,巴不得!我告诉你,最容易画的就是书帖。书帖不是图像,而是符号,规约了几千年,方便使用辨识,它给我带来方便。画个巴洛克时期的人脸,烦死了,很难的,可是写一幅字,一根烟功夫就写好了。

南方周末:用油画颜料画中国画的色调,困难吗?

陈丹青:印刷品色调跟原作没法比,它相对简单,很容易调出来。可是见了鬼了:最容易调的是水墨画色调,画成油画后,它比西画印刷品好看,雅、清淡,又很丰富。水墨画的暗示色调多于显示色调。我只要画国画画册,画面自然会雅。人看了对我说,你心很静,其实完全误会。我画西洋画册,画卡拉瓦乔的杀头画面,心也很静。绘画就是骗人嘛!我画董其昌和沈周,经常很亢奋,因为比西画容易画,可是画完后,变得我像个好和尚,心无杂念,一天到晚在吃素。

一个中国哪里吃得下这么多画家?

南方周末:你画画册的过程中,对那些画家有什么重新发现?

陈丹青:哦,太多了!画得顺了,进入情况了,我会不断暗自惊讶:他妈的!他们比我想的还要更好,好得不可思议!

南方周末:为什么你不选择现当代画家?

陈丹青:选择过,不成功。我还画过现代摄影集册,很快放弃了。有些图像拒绝复述,有些图像欢迎复述,再怎么复述,还是性感,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图像领域还有很多可能性,也许会出现哪个画家专门画另一种印刷品,画现代摄影,甚至商品广告,他的才能我没有,他会画出非常好看的、让我意外的所谓“静物”。

南方周末:你还画人像吗?

陈丹青:画。这是老习惯,就像老年人唱来唱去还是革命歌。一个人总会重复少年时干的傻事。我画书,有个焦虑在后面,20世纪画家最大的困扰就是:我画什么?太多主题被画过了,太多形式被试过了。你可以再来玩,但你很难超越前人。

约翰·伯格评论毕加索,讲到关键的一环:为什么毕加索晚年画的不好?因为他不知道画什么,他苦于没有新的素材。画什么、怎么画,是一对问题,你不能拆开。绘画在20世纪的功能被摄影和电影拿走了,在古代,绘画等于摄影和电影,教堂的壁画,贵族的群像,宗教画,历史画,战争画,在过去的世纪几乎是国家大事,王侯平民看着绘画,全部当真,有敬畏。十九世纪后,绘画变成所谓艺术,是赏玩的经验,今天激动人心的是电影,是数码世界。

绘画的年龄实在太老了。在所有现代画家那里,绘画变成自私的意淫的玩意儿,我不过就是在意淫。如今绘画只跟画画的那个人发生关系,如果幸运的话,画家和少数有钱人发生关系。画家成了记忆性角色,成了文明的保留物种。它和社会与时代曾经有过的那种关系,那种至关重要的传播关系、精神关系,再也不可能了。

南方周末:你说绘画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是不是有一批专注于绘画的人会被淘汰掉?

陈丹青:我愿意靠这些“静物”自我淘汰。但在中国,很多早该淘汰的事物,不但没淘汰,还大规模发展。艺术学院不该这么多,全世界艺术学院最多的就是中国。还在教所谓纯绘画,这是本该闲置的种类,可是越来越发达。农学院、林学院都要附个美术学院,历年培养太多画画的人没出路,只有拼命钻,钻到各个学校,教美学、教绘画,建系后,慢慢变成学院、学校,于是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一大堆,有饭吃了。现在也饱和了,80后、90后毕了业就没事干,中国社会哪里吃得下这么多画家?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绘画会有一天重新变得重要吗?

陈丹青:在欧美,绘画一直在,不断出现天才的画家。但它不再重要,它走入一整片风景,就是所谓当代艺术。其中一块还是绘画,但跟我们所知道的绘画,完全不一样了,跟30年前的绘画、跟那些已经很前卫的绘画,也很不一样。我无法跟你描述今日西方绘画,以我的观察,绘画变成一个小可爱,一个识趣的配角,这是对的,

但所有事情在中国的形态,都是异样的。“与时俱进”这句话应该对应另一句话:“与时俱退”,可是该退的事物,它不肯退。

相关文章

  •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5月15日,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进行——科学与文学双峰并峻,试图分享各自的奥秘,构架严谨和浪漫之间的彩虹桥。这一天,9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数百名莘莘学子聚首燕园,探讨梦想和奋斗,探讨如何看待“诚”与“信”,探讨对美、哲学、信仰、价值的认识。...

    1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烟雨江南琢玉人——玉雕高级技师高修的艺术人生[图文]
    烟雨江南琢玉人——玉雕高级技师高修的艺术人生[图文]

    高修老师一双深邃的眼睛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凸显出无比坚韧的意志。作品题材广泛,构思独到、新颖,寓意深刻,勾勒技法娴熟精致。以巧雕精琢让作品自己“说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深思。他擅长动物制作,动物毛发采用漩涡丝毛发制作,独特的内卷外凸造型勾勒出线条丝丝流动,如行云流水般连贯自然,好似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栩栩如生,达到了神似的境界,真是美轮美奂。他,就是烟雨江南琢玉人:&...

    15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9月7日,王子璇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个展《心照》将在成都当代艺术馆登场,策展人是著名的女诗人翟永明。正如翟永明所说:《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心照》也照映出她心中的佛,从写实到半写实,直到“形&rdq...

    2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作品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川美现象在走下坡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118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叶浅予:一本速写,一个形象库[图文]
    叶浅予:一本速写,一个形象库[图文]

    《印度献花舞》(水墨,宣纸)叶浅予先生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他深入生活,探索笔意变化,突出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追求东方型的单纯美和古典美。其中以戏剧舞台人物最有名。《水墨戏剧人物集萃》(速写选)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叶浅予毫无疑问是一个闪着光芒的名字,他寥寥几笔勾出的自画像,挥洒笔下的漫画“王先生”,以及速写舞蹈戏剧人物作品无不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灵魂。《水墨...

    17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王安忆(左)与苏伟贞(右)昨天在复旦大学对话张爱玲书信。台湾女作家苏伟贞不久前在99读书人出版了《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她以小说家和评论家身份依据张爱玲书信对张爱玲个人和作品做研究。作为张爱玲的通信对象之一,苏伟贞昨天下午来到复旦大学做“长镜头下的张爱玲”专题讲座,讲述通过书信来往而认识的那个真实的张爱玲,与苏伟贞讲座对话的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十年收到回信十余封在王安忆...

    12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红树室图》手卷流拍中国嘉德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流拍中国嘉德本刊记者马怡运阮富春每一幅好画都有故事。有的画家会把故事告诉你。吴冠中就曾在2007年至2010年间撰写了很多篇画作诞生记。那些精制美文,如其画作一般惹人喜爱。而多数画家没有这么做,因此我们只能从作品去体味、学习,或者请教专家学者。对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与感悟。对文物艺术品而言,还...

    15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讲话》的发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其目的不仅在于重温...

    18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昨天下午,在武义县文化馆,一场名叫“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正在举行。这些照片都装裱在卷轴里,看起来也像一张画,挂起来供人观赏。举办这个展览的摄影师叫李建康,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他的作品将摄影语言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观念先锋。像中国水墨画一样,高山、乱石、明月、樵夫,都是他摄影作品中常见的元素。但...

    113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严歌苓:文学是我的精神诉求 写作是我的全部[图文]
    严歌苓:文学是我的精神诉求 写作是我的全部[图文]

    今年3月,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到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严歌苓,向青年们讲述她对文学、电影、阅读的看法。言谈中,她新颖的观点、自信从容的谈吐,赢得在场青年阵阵掌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架起文学魅力之桥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严歌苓,父亲是作家,母亲是戏剧演员。爱好读书的父亲,书房里收藏了中外所有经典名著,任歌苓喜好阅读。中越自卫反击战时,不到20岁的严歌苓毅然申请到前线的包扎所工作。战争...

    16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理论家)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中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18日表示,从中国现实来看,公众对美术馆的认知和兴趣还是比较少的。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鼓励大家走进美术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术馆需要具有知识生产的能力,提供好的展览和活动,否则有可能会误导公众。据介绍,王璜生日前推出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该书是《王璜生:美术馆的台...

    2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香山九老》、《坐观云起》、《林苑献瑞》,沉香作品《八仙系列之泛槎》、《十八罗汉引佛》、《观音》、《风吹浮世》。林建军精微透雕作品文/特约撰稿徐谦人物名片>>>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

    10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搞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出去。必须学会相互交流,才能有所发展。”刚在德国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文化周的黄旺旺,回忆起与德国观众交流沉香艺术的情景,依然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历时9天的文化周,不但让沉香雕刻艺术踏上了德国的舞台,更让自己获得了一次与德国艺术家零距离交流...

    18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