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糟蹋古代女娲太没文化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樱樱 点击 :

山西吉县最近因为两块小小人骨而成为舆论焦点。这两块经过碳14同位素测定距今6200年的人骨,先是被报道为先古“皇帝遗骨”甚至可能是“女娲遗骨”,而且这是23位专家的共识。在被广泛质疑后,主要专家当即出面否认“女娲遗骨说”,当地称出土“女娲遗骨”通稿系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思义“添加感情色彩”撰写,目前已自请处分,似乎这一违背常识的宣传是因个别人感情太丰富造成的,但我们从报道中可以确切看到的是:当地政府确实在拿人祖山大做文章,而且他们早已与一家煤业公司合作,要投入十个亿,将其打造为“华夏民族的‘寻根圣地’和‘伊甸园’”。

这确实很荒唐,女娲本是传说,遗骨从何而来?就算远古“皇帝遗骨”之说也不确切,三皇五帝本是后世附会,原始部落社会何来“皇帝”?而宣传的依据,所谓女娲塑像下发现的明代“木函”,造假痕迹明显,与以前热炒过的“汉代玉凳”近似。再说,就算这记载是真,也毫无理由认定明代人对近6000年前的人骨头的认识,能高过今天的碳14。这一“考古成果”之所以广受质疑,就因为它超越了常识,以至于连受邀的专家也要出面否认了。

但如果这不是女娲遗骨,而是类似曹操遗骨,是不是就不那么荒唐了呢?不然!其实谁的遗骨根本不重要,荒唐在于这种使劲跟古人攀各种亲戚套各种近乎的劲头。而这劲头来自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

这一招也正被各地政府普遍采用。在这里,文化只是工具,是经济的戏台,而经济,说白了就是钱,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他们忙乎的根本目的,没人真正在乎文化,女娲是谁无所谓,遗骨真假也无所谓,只要能忽悠一些人相信,并愿意掏钱来此一游就行了。这就不难理解,一些地方大肆炒作古人,假文化之名,行骗钱之实,而各类专家,就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帮手了。当然,这也是“文化”,当今的文化。

按照约翰·费斯克的一种理解,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古人修娲皇宫、伏羲庙,那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相信从中能得到神的庇护,我们重修它们,并再建什么祭祖广场等,这是我们当今一些地方的“文化”,是消费古人文化的文化,是相信能从中赚到银子的文化。这完全是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的文化,但如果不是因为太过离谱,它倒是很可以被人接受的。而这,正是比“女娲遗骨”更荒唐的地方。

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与企业利益高度关联,企业出资,政府助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收买专家下水,最后很酱缸的是,“学术问题”、“地方经济”、“企业利益”,竟然都混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问题。结果受骗的是公众,损害的是社会。而当骗局维持不下去时,吉县县委书记还可一笑置之:这是一次低成本的营销策略,大大提升了吉县的知名度。原来,“名声”这词,重在弄出“声响”,与恶名美名竟是无关的,这也算是旧词的现代新解吧。

“女娲遗骨”之后,还会出什么妖蛾子?拭目以待吧,只要文化还在搭台,这好戏,肯定一出接一出地演。

相关文章

  •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吕新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虻的书能够在这个时候出来,也是和这个时代的一个对话。今天的纪录片导演应该都去看看这个曾经拥有的传统,今天能不能再发扬光大,重新播撒一些种子,重新唤回纪录片人的那种坚守理想的精神。”东方早报:陈虻的理念影响了一批体制内纪录片人,你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吕新雨:就是自觉和不自觉的问题。如...

    17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格高韵古 传承有致

    大凡小说艺术有24美。那么,作为线条艺术的汉字书法,亦应有24美,通过线条造型,将人类的每一步艰难险阻和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懦弱及人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定步伐,一一蕴逸。要知道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每一个字就是一部历史。因此,汉字经久不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马先生的书法之美也就蕴逸在这24美之中了。甲午初春,我有幸在恩卉画廊看到了《马华林书法教学示范作品》集,翻...

    11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诗歌来到美术馆”昨天请来欧阳江河欧阳江河王寅图欧阳江河说自己很喜欢背后墙上的诗句,出自荷兰艺术家布里埃尔·莱斯特的作品《阿卡迪亚的忧郁》:“欣喜若狂,忧郁将择日而至。”昨天,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活动,这次请来的是诗人欧阳江河。在“欧阳江河《凤凰》朗读交流会”...

    17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书画作品□卢禹舜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大潮的洗礼和解构,一切对意义、思想、美、传统、价值等的追求和终极追问都受到了质疑和消解,代之以无深度、平面化、碎片化、拼贴、娱乐化等追求当下快感的做法的风行...

    78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蔡国强的“MysteryCircle”在MOCA的GeffenContemporary展出我的日常工作(调频制作)可以为我的夜间兼职(艺术写作)提供一些补充,但有时候却会出现这两者数周都没有交集的情况。在我们以洛杉矶为基础的谈话节目中,MOCA前总策展人PaulSchimmel被辞退的消息并没有被人忽视,但它似乎也没有挑弄起人们太大的兴趣——至少...

    19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对上海博物馆藏赵佶书《千字文》的质疑[图文]
    对上海博物馆藏赵佶书《千字文》的质疑[图文]

    赵佶款《千字文》和元代赵孟頫书《千字文》例字对比日前,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在深圳某拍卖行拍出了1.4亿元的高价,事件一出,引发业内哗然。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对记者的采访中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他从未听说过有两件,在深圳拍出的这件作品应当是赝品或临摹品。现在假拍与赝品很多,做局也很多...

    5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昨日,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现场,与记者共同参观展览。(CFP供图)深圳商报驻京记者田泳“黄永玉九十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了近50家主流媒体参加“黄永玉九十画展”媒体专场参观活动。上午十点多,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在展览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展厅。老人一身...

    4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看西方艺术中的道法自然[图文]
    看西方艺术中的道法自然[图文]

    《“剑兰主题”的花瓶》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设计(美国,1848–1933)约1909年2月1日到5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展出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展”被视为2013年开春最值得关注的展览之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以数量巨...

    11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戴建峰先生书苑—注礼斋前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残酷的,也是幸福的,为了艺术的一种至美和庄重,为了人间的一份至爱和永恒&he...

    12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有足够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华西都市报:画作千金难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就高达三四十万美元一幅,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他的《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他就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4月9日,...

    195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电影与文学的百年纠缠[图文]
    电影与文学的百年纠缠[图文]

    10月16日,有“英伦玫瑰”之称的凯拉·奈特莉主演的最新版《安娜·卡列尼娜》登陆内地影院,这已经是托尔斯泰出版于1877年的同名经典作品第13次被搬上大银幕。一贯热衷于文学作品改编的导演乔·怀特在谈到自己再次改编的原因时说:“尽管已经有了12个电影改编版本,但我并不觉得有任何一个版本吃透了这部作品。”而如今...

    9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齐白石《枇杷》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枇杷》真伪鉴别[图文]

    真迹疑伪枇杷是白石经常画的一个题材,有诗句“五月枇杷满树金”,这金黄的色泽非常吉祥。对比真迹,这幅疑伪作品称得上所有疑伪作品之中的一朵“奇葩”:真正的枇杷,它是长在树上的,地球有吸引力,果实要低垂下来。而疑伪作品这枇杷是“冲天枇杷”。这件疑伪作品的作者,不熟悉枇杷,可能根本就没见过枇杷树,以为枇杷就是像庄稼似的,从地里长...

    10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