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严学章:书坛三大迷魂阵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爱爱 点击 :

人类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主体(人自身)、客体(被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途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艺术创作亦然。国人所进行的书法创作同样要具备三方面条件:主体(书法家)、客体(汉字)、途径(书法家使用工具作用于汉字)。三者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处于从属地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则处于核心地位。新时期以来,关于书法的发声太多太过嘈杂,关于书法圈子里的人事太滥太过势利,以致本真的声音被假象遮蔽,学术的呐喊被权利剥夺,书坛在创作主体、客体、途径三个方面,整体陷入认识论上的迷魂阵,伴随而来的是方法论上的“一刀切”。

一、“纯艺术”的迷魂阵

书坛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偏差,根本源于对书法本体论的误读。把书法认定为“纯艺术”,把新时期的书法进程认定为步入到了“纯艺术”时空,这似乎是书坛的“共识”,实则为书坛的“共失”。这关系到什么是书法,以及书法生成的途径、方式、方法等关于书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正是在这些书法的根本性问题上,“纯艺术”论者所释放的烟幕弹,制造了书法在本体论上的迷魂阵,导致书法在近十多年里裹足不前原地徘徊,书法的创作和理论没有发展,书坛整体忙乱且整体迷茫。

“纯艺术”的基本理由是:硬笔取代毛笔书写、继而电脑又取代硬笔书写,用毛笔写字的实用功能消弱,用毛笔写字的艺术功能凸显,故用毛笔写字便走向了“纯艺术”。

“纯艺术”是背离书法本体的伪命题。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书法的本质内核。书写是书法生成的根本途径。书法家对汉字的书写达到一定的艺术性便是书法。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载体,其音、形、义是融为一体的。书法本质上是实用性艺术,书法从来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为什么到现在却堂而皇之地成了“纯艺术”?难道过去人们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就不是纯艺术?而现在的人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就是纯艺术?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纯艺术”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展览会。“纯艺术”论者认为,过去的书写是书斋文化,现在的书写是展厅文化,展厅是供人欣赏的,所以便成了“纯艺术”。从书斋走向展厅,只是空间上的变化,书斋书写和展厅创作只是形式的区别,丝毫没有改变书法的本质属性。王、颜、苏写“三大行书”,在完全实用中完成了伟大的书法杰作。为什么几十年的书法展厅文化,所创作的“纯艺术”作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过去实用书写的艺术高度呢?我们看到,正是“纯艺术”的观念与展厅文化实际操作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对书法价值系统的冲击,使书坛步入了价值混乱、鱼龙混杂、界限模糊、方向不明的迷魂阵。

什么是纯艺术?纯艺术的属性是非功利性、非商业性,具有艺术的独立性和思想性。纯艺术与世俗化是对立的。没有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没有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就谈不上纯艺术。以展览为中心的书法创作操作机制,不仅没有使书法创作“纯”起来,恰恰相反,使书法创作与“纯”渐行渐远,与功利越来越近,越来越纠缠不清。王、颜、苏创作“三大行书”,是完全的情感表达,是“应情式”地书写,那才是真正的“纯”。当下“应展式”的书法创作,满纸的算计,满脑子的功利,哪里有什么“纯艺术”可言,分明是“纯功利”。“纯艺术”的虚无主义与展览会的实用主义,架构了书坛的名利场:一方面是展览会名利场的明争暗斗,另一方面又以“纯艺术”立贞洁牌坊“装处”。重庆的不雅照,放倒了一排道貌岸然的“装纯”官员。展览会的泛滥成灾,又有多少交易在“纯艺术”的幌子下冠冕堂皇地“公开、公平、公正”?“纯艺术”使书法越来越不纯,展览会使书法越来越远离艺术。

“纯艺术”迷魂阵所形成的欺骗性是巨大的。把字写丑写滥写坏,让别人不理解看不懂,因为这是“纯艺术”呀,看不懂说明你修养低呀;面对书法背后的文化普遍缺失,也可用“纯艺术”为挡箭牌,因为“纯艺术”就是形式至上,可以不讲文化讲修养;基本功不过关,更可用“纯艺术”遮丑,因为这是纯艺术不是纯技术;展览会上好色现象,穿花衣打补丁,做旧做滥,搞一些与写字无关的花样翻新,还可用“纯艺术”作说辞;书法创作与现实生活不沾边,也可用“纯艺术”做秀,纯艺术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总之,“纯艺术”论是个筐,书法的问题都可在筐里装,这便是“纯艺术’的欺骗性和乌托邦性。

二、“大众化”的迷魂阵

在群众运动式的书法展览活动浪潮中,对书法创作主体的认知,便有了“大众化”的论说。这种论说认为,过去的书法创作是在文人书斋里,创作主体是文化上的精英,现在书法创作由书斋移向展厅,创作主体随之由精英转变为大众,过去是精英进行书法创作,现在是大众进行书法创作,这就是“大众化”的基本逻辑。

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奇怪的逻辑。既然书法创作已从实用走向“纯艺术”,“纯艺术”的高度和纯度,指向的当是精英阶层,而当下“纯艺术”的书法创作,怎么又变成了以大众为主体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么多年,我们的书坛便是在这样的矛盾中,通过展览会的疯狂操作,摆弄着“大众化”的迷魂阵。

当下的书法创作主体是大众?还是小众?以当下的标准看,能拿起毛笔把字写得有点模样的人,便堪称书法人了。那么,把当下用毛笔写字的人与过去用毛笔写字的人进行一下比较,是大众还是小众便可看的分明。在过去,凡是读书人都要用毛笔写字,虽然写的也有优劣高下之分,大抵读到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程度的人,毛笔字一般不会写的太差吧,所以,过去的书法人占读书人的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由此看来,过去参与写书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众化”。至于历史上的书法高手精英,像宋四家们,绝对不能代表历史上书法人群的基本面。故,把过去书法创作主体认定为“精英”,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再看看当下,读书人所占的比例比过去肯定要高出多少倍,中国已基本扫除文盲,已在全国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学毕业甚至硕士博士也不在少数,可是真正用毛笔写字参与到书法创作中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当下用毛笔写字的人口占读书人的比例微乎其微,怎么能说当下书法创作的主体是“大众化”呢?

如果说过去书法创作主体有精英,那只能是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少数精英,书法主体的基本面是“大众化”,那时的读书人是百分之百地参与;如果说当下的书法创作主体是“大众化”,那只能是现在书法创作的水准是“大众化”,因为现在的书法创作水准达不到过去的精英高度。

在书法组织官本位化、书法创作展览化的当下,所谓的精英便是书法官,所谓的“大众化”便是展览机制下的应展者。“大众化”既是书法水准今不如昔的一种说辞,更是展览会招兵买马的一种组织路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书法市场的诱惑,书法展览已走上了以市场为中心的操作模式,书法创作已泛展览化,书法展览已去学术化,展览操作已泛市场化。展览的操盘手们(所谓的精英)变着花样办展,“展”的跟闹着玩似的,应展者们(所谓的大众)应接不暇地参展,跟耍猴似的被展览牵着鼻子耍来耍去。书坛以展览为中心,这便是方法论上的“一刀切”。在这里,所切之“刀”是展览,所切之“肉”是应展者,所切之“理”是纯艺术、大众化之论,所切之“利”是操刀手,即展览的操盘者,大众则是展览的牺牲品。我们看到,在“纯艺术”幌子下,面对所谓的“大众化”,展览会这把刀子是何等地残酷无情又得心应手,一个书法人(即所谓大众化之人),入选一刀,入展一刀,获奖一刀,入会一刀,若要进入精英层,不知要挨多少刀。展览会“一刀切”模式已经成为艺术上的“软暴力”,没有人能够享有独善其身。展览之刀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地割来割去。一般来说,到了理事一级又善于操作者,大概才可用书法获些利,绝大多数书法大众是“躺着也中枪”,穷其一生换得一个会员证还是幸运的。这便是“大众化”理论下书法大众的宿命。

书法在当下如此的“小众”,却偏偏说成“大众化”;书法在当下如此的功利,却偏偏冠以“纯艺术”。或许,书坛太需要大众为展览撑场面;或许,“不纯”太需要以“纯”作幌子。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什么聊斋,书法“大众”们务必要辨清书坛上的迷魂阵。

三、“毛笔字”的迷魂阵

近百年关于中国书法的最大事件是“换笔”。先是把毛笔换成硬笔,拿毛笔的人减少了。后来又把硬笔换成了鼠标,拿硬笔的人少了,拿毛笔的人就更少了。当下所谓的书法家,基本上指的是用毛笔写字有意进行书法创作的那一部分人。这些人总共有多少?肯定是小众,而不是大众,更不是大众化。

当下中国的书法展,基本是毛笔字展,官方认可的是毛笔书法。我曾就这个问题向“精英”讨教,他们对书法的基本认识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才是书法。这种对书法本体的狭隘认识,十分不利于书法的生存发展。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最根本的因素是“汉字”。在中国书法的发展演进中,汉字的演变是伴随着“书写”方式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的,汉字与不同的工具材料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美。书法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互为表里。甲骨文、钟鼎文、简书帛书、碑学帖学等等,都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工具材料相联系。看如今,新的工具材料层出不穷,作为书法创作,要让新的工具材料全面性的参与到书法创作中,包括电脑。在网络化电脑时代,关于汉字的传播途径、处理方式、欣赏渠道、使用频率等等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作为书法本体内核的汉字正以崭新的方式方法被广泛地实用性“书写”着。试想,书法如果突破了“毛笔字”的狭隘观念,在观念模式、创作模式、工具材料模式等方面予以拓展和转型,以综合性的方式、方法、材料参与书法创作,书法的人口就会大大增加,凡是阅读汉字使用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到书法创作中,那才是真正的“大众化”,那才是真正的“接地气”,那才是真正的“书法进万家”,那才会真正地为书法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的时代活力,而真正的书法创新——书法的现代转型,才可能在这种火热的汉字生活中破茧而出。书法史告诉我们,离开毛笔宣纸的书法比比皆是,而当前所固守的“毛笔字”的书法观念,只能使书法的路越走越窄,绝不可能有划时代的书法创造。

书法理论家杨豪良认为:“从古至今,汉字从书写载体上经历了土、木、金、水、火的历史。在‘土文’阶段,书写的工具是自然物,书写的载体主要是地表;在‘木文’阶段,人们利用容易得到黑色颜料进行书写,竹简木牍等成为写字的纸;在‘金文’阶段,金属铜的被冶炼导致钟鼎成为集权象征的标志,那种雍容华贵和极强的装饰性也表明‘金文’时代的到来并带来了新的审美意趣;在‘水文’阶段,随着书同文完成汉字进化的定型性革命,人们开始主要用带色的液体在纸张上书写人类文明,并且延续至今;在‘火文’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问世,汉字在书写技术上进入新的纪元——‘火(电)文’时代。以‘电’书写文字,显示了汉字与时俱进的盎然生机,也给传统的汉字书写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命题,这也必然会促进汉字的进一步发展。”

毛笔字、大众化、纯艺术,这些莫名其妙的观念,都是为展览会实用主义操作模式服务的。坚持“纯艺术”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艺术高度,坚持“大众化”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参与广度,坚持“毛笔字”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创作难度。有难度、有高度、有广度,操作起来才有“利度”。纯艺术、大众化、毛笔字,都是以展览为中心所摆下的迷魂阵。展览办到这阵子,上上下下都迷茫了。书法如何发展,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展览会模式下的迷魂阵是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

当下书法的创作模式和观念,最大弊端是与现实生活相隔膜。因为隔膜,所以有了“纯艺术”的论调;因为隔膜,所以才把实际的“小众”误读为“大众化”;因为隔膜,所以才固守着“毛笔字”的小圈子。一种艺术样式,当它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滋养,当它对多彩的生活现实拒之门外,当它把自己束之高阁地“纯”起来,当它只限于小圈子里的孤芳自赏而没有大众的广泛参与,它便失去了发展张力,它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寿终正寝地躺在博物馆里。而当下书坛迷魂阵式的花拳秀腿所释放的“负能量”,不知要将书法引向何方?

2013年农历正月初一于北京先亮斋

相关文章

  •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李长忠,1974年出生于山东梁山,习书受外祖父吕继文启蒙,遂先后师从张沧、周静、刘文华、崔胜辉、陈振濂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讲师、兵团书法家协会理事、天山书社社员、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室副主任。曾多次入展全国展,出版《碑帖解读》系列丛书,作品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教育报》等专业学术刊物。闵荫南(...

    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女画家熊广琴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熊广琴的艺术作品清新淡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情怀,画面沉静中弥散出江浙才女多思敏感而又偏执一端的特性;笔墨里更多凝炼和圆厚,简约高华中透着几分现代意韵。熊广琴的写意花鸟作品蕴藏着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对自然物象的描述中,追求更具人格的象征意味和精神性的东西。北京商报:您与郎绍君、薛永年等理论家有过一些交往,在您看来,艺术理论的提升对创作有怎样...

    3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姚伯齐《山魂》系列姚伯齐的《山魂》系列是一组微观的山,它犹如一只剖开的苹果,我清晰地看见了果肉、果核。然而,它又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放大,不是对山的结构的解剖。它是通过强烈的视觉符号,立体的、细腻的图式呈现,勾勒出山的形态。《山魂》系列有些抽象,画家似在有意表现一种岩石的错落,而山的肌体在扭曲、变形中,仿佛筋络毕现,于是,错落所形成的强力,使山体由坚硬变得柔软和筋道起来。沿着画境所提供的幽邃空间,...

    178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9月7日,王子璇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个展《心照》将在成都当代艺术馆登场,策展人是著名的女诗人翟永明。正如翟永明所说:《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心照》也照映出她心中的佛,从写实到半写实,直到“形&rdq...

    2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访著名书画家容铁:前吴后容 数业同修[图文]
    专访著名书画家容铁:前吴后容 数业同修[图文]

    容铁编者按:从小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长大后触类旁通,数业同修。后受教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启功、吴冠中等,得真传而后突变,独树一帜,人称“前吴后容”。他就是著名书画家--容铁。他是如何做到数业同修、兼容并蓄而大成的呢?带着疑问,文化中国网(www.culcn.cn)独家专访了这位当今画坛奇才,以下为采访实录--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请您先介绍一下,你最初...

    143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新作《带灯》出版■贾平凹接受早报专访作家贾平凹。实际上,小说中“带灯”这一人物的原型原是贾平凹的粉丝,他们曾通过手机短信相互联系许久。·关于细节·“靠细节推进小说,就像看巴萨踢足球一样,巴萨踢球就是不停传球,结果出人意料地进球了。在写《古炉》的时候,用细节把故事一点点推进。到《带灯》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做一些技巧变化,让读者更容...

    10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雕《凤宫》朱其玉与当代艺术似乎是无法融合的两个领域。玉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一向被归入“工艺美术”,它不被看作一种讨论社会和哲学议题的纯艺术。王俊懿以玉为材料的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无疑打破了这一界限。作为中国早期的文明形式,玉的出现比青铜器更早。在中国上古时期,玉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而出现的。它具有镇邪和祝福的功能。中国早期大量有关人的品格的词语也来自玉。宋代以...

    7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9月7日早,陕西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在西安举行,展厅里用书法笔画构成的书法家简介本报记者王智摄将苍井空、赵本山等人的书法复制后,集中消毒并扫入垃圾桶……9月7日,风格相当传统的“风骨·陕西省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以行为艺术开幕,引来争议,被指“作秀”。昨日,陕西省书法院正式回应“作秀&rdq...

    75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艾敬个展现场一排排流淌着民谣的音乐CD碟片,一幅幅以“爱”为主题的油画,和一件件展现乡情的装置艺术,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同一个空间里。今起,“ILOVE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南二、南三展厅,从歌手跨界为视觉艺术家的艾敬,交出了她在10年里创作的近200件当代艺术作品。展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展览也是国博自...

    8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在绘画中融入诗文,寄托了人文精神,既加深了中国绘画...

    15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图文]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图文]

    刘艺科“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和一个天生的罪犯极其相似,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内心与现实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敌对关系,一触即发。”这个比喻与道德无关。在我看来,我们所试图讨论的也不是、事情在道德上的对与错,而是在描述一种职业的状态,一种依赖现场、生活在边缘,像流浪者一样,无可依靠,孤独,铤而走险的,却毫无保留,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实际上,对于艺术家而言,投入的不...

    127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从紫砂陶工艺的历史长河来看,每一把紫砂名壶都是有可感知的形象语言的。历代紫砂艺人以独特的成型技法,不断创造,使其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虽然这些艺人和使用者互相都不认识,有的更不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的思想都会通过作品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双眼察看,从而溶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去,或喜!或叹!作为我——青年一代的壶艺工作者,通过临摹前辈的一些精典作品之后,感...

    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采访、撰文/吕世威内地创业板第一股华谊兄弟董事长,“娱乐教父”王中军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中,最近又多了一条,他说:“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请叫我艺术家。”请叫我“艺术家”冬天的北京,元空间。祝贺的花篮、热闹的捧场者,来访宾客签字留念,这和任何一场画展的开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留心一下门口的海报上,这些朋友的签名,可...

    17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作品人们在谈到齐白石作品时往往认为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一种童趣。什么叫童趣呢?顾名思义,就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对待客观世界,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不同,在成年人看似无聊或以功力主义眼光面对的事物,少年儿童往往单纯的从趣味出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玩儿。当我们褒义的说成年人有童趣时,一般就是夸赞他年纪虽然超于儿童但心地依然似儿童般单纯。这里对齐白石作品的形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么...

    10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