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严学章:书坛三大迷魂阵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爱爱 点击 :

人类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主体(人自身)、客体(被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途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艺术创作亦然。国人所进行的书法创作同样要具备三方面条件:主体(书法家)、客体(汉字)、途径(书法家使用工具作用于汉字)。三者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处于从属地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则处于核心地位。新时期以来,关于书法的发声太多太过嘈杂,关于书法圈子里的人事太滥太过势利,以致本真的声音被假象遮蔽,学术的呐喊被权利剥夺,书坛在创作主体、客体、途径三个方面,整体陷入认识论上的迷魂阵,伴随而来的是方法论上的“一刀切”。

一、“纯艺术”的迷魂阵

书坛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偏差,根本源于对书法本体论的误读。把书法认定为“纯艺术”,把新时期的书法进程认定为步入到了“纯艺术”时空,这似乎是书坛的“共识”,实则为书坛的“共失”。这关系到什么是书法,以及书法生成的途径、方式、方法等关于书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正是在这些书法的根本性问题上,“纯艺术”论者所释放的烟幕弹,制造了书法在本体论上的迷魂阵,导致书法在近十多年里裹足不前原地徘徊,书法的创作和理论没有发展,书坛整体忙乱且整体迷茫。

“纯艺术”的基本理由是:硬笔取代毛笔书写、继而电脑又取代硬笔书写,用毛笔写字的实用功能消弱,用毛笔写字的艺术功能凸显,故用毛笔写字便走向了“纯艺术”。

“纯艺术”是背离书法本体的伪命题。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书法的本质内核。书写是书法生成的根本途径。书法家对汉字的书写达到一定的艺术性便是书法。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载体,其音、形、义是融为一体的。书法本质上是实用性艺术,书法从来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为什么到现在却堂而皇之地成了“纯艺术”?难道过去人们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就不是纯艺术?而现在的人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就是纯艺术?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纯艺术”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展览会。“纯艺术”论者认为,过去的书写是书斋文化,现在的书写是展厅文化,展厅是供人欣赏的,所以便成了“纯艺术”。从书斋走向展厅,只是空间上的变化,书斋书写和展厅创作只是形式的区别,丝毫没有改变书法的本质属性。王、颜、苏写“三大行书”,在完全实用中完成了伟大的书法杰作。为什么几十年的书法展厅文化,所创作的“纯艺术”作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过去实用书写的艺术高度呢?我们看到,正是“纯艺术”的观念与展厅文化实际操作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对书法价值系统的冲击,使书坛步入了价值混乱、鱼龙混杂、界限模糊、方向不明的迷魂阵。

什么是纯艺术?纯艺术的属性是非功利性、非商业性,具有艺术的独立性和思想性。纯艺术与世俗化是对立的。没有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没有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就谈不上纯艺术。以展览为中心的书法创作操作机制,不仅没有使书法创作“纯”起来,恰恰相反,使书法创作与“纯”渐行渐远,与功利越来越近,越来越纠缠不清。王、颜、苏创作“三大行书”,是完全的情感表达,是“应情式”地书写,那才是真正的“纯”。当下“应展式”的书法创作,满纸的算计,满脑子的功利,哪里有什么“纯艺术”可言,分明是“纯功利”。“纯艺术”的虚无主义与展览会的实用主义,架构了书坛的名利场:一方面是展览会名利场的明争暗斗,另一方面又以“纯艺术”立贞洁牌坊“装处”。重庆的不雅照,放倒了一排道貌岸然的“装纯”官员。展览会的泛滥成灾,又有多少交易在“纯艺术”的幌子下冠冕堂皇地“公开、公平、公正”?“纯艺术”使书法越来越不纯,展览会使书法越来越远离艺术。

“纯艺术”迷魂阵所形成的欺骗性是巨大的。把字写丑写滥写坏,让别人不理解看不懂,因为这是“纯艺术”呀,看不懂说明你修养低呀;面对书法背后的文化普遍缺失,也可用“纯艺术”为挡箭牌,因为“纯艺术”就是形式至上,可以不讲文化讲修养;基本功不过关,更可用“纯艺术”遮丑,因为这是纯艺术不是纯技术;展览会上好色现象,穿花衣打补丁,做旧做滥,搞一些与写字无关的花样翻新,还可用“纯艺术”作说辞;书法创作与现实生活不沾边,也可用“纯艺术”做秀,纯艺术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总之,“纯艺术”论是个筐,书法的问题都可在筐里装,这便是“纯艺术’的欺骗性和乌托邦性。

二、“大众化”的迷魂阵

在群众运动式的书法展览活动浪潮中,对书法创作主体的认知,便有了“大众化”的论说。这种论说认为,过去的书法创作是在文人书斋里,创作主体是文化上的精英,现在书法创作由书斋移向展厅,创作主体随之由精英转变为大众,过去是精英进行书法创作,现在是大众进行书法创作,这就是“大众化”的基本逻辑。

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奇怪的逻辑。既然书法创作已从实用走向“纯艺术”,“纯艺术”的高度和纯度,指向的当是精英阶层,而当下“纯艺术”的书法创作,怎么又变成了以大众为主体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么多年,我们的书坛便是在这样的矛盾中,通过展览会的疯狂操作,摆弄着“大众化”的迷魂阵。

当下的书法创作主体是大众?还是小众?以当下的标准看,能拿起毛笔把字写得有点模样的人,便堪称书法人了。那么,把当下用毛笔写字的人与过去用毛笔写字的人进行一下比较,是大众还是小众便可看的分明。在过去,凡是读书人都要用毛笔写字,虽然写的也有优劣高下之分,大抵读到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程度的人,毛笔字一般不会写的太差吧,所以,过去的书法人占读书人的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由此看来,过去参与写书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众化”。至于历史上的书法高手精英,像宋四家们,绝对不能代表历史上书法人群的基本面。故,把过去书法创作主体认定为“精英”,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再看看当下,读书人所占的比例比过去肯定要高出多少倍,中国已基本扫除文盲,已在全国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学毕业甚至硕士博士也不在少数,可是真正用毛笔写字参与到书法创作中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当下用毛笔写字的人口占读书人的比例微乎其微,怎么能说当下书法创作的主体是“大众化”呢?

如果说过去书法创作主体有精英,那只能是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少数精英,书法主体的基本面是“大众化”,那时的读书人是百分之百地参与;如果说当下的书法创作主体是“大众化”,那只能是现在书法创作的水准是“大众化”,因为现在的书法创作水准达不到过去的精英高度。

在书法组织官本位化、书法创作展览化的当下,所谓的精英便是书法官,所谓的“大众化”便是展览机制下的应展者。“大众化”既是书法水准今不如昔的一种说辞,更是展览会招兵买马的一种组织路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书法市场的诱惑,书法展览已走上了以市场为中心的操作模式,书法创作已泛展览化,书法展览已去学术化,展览操作已泛市场化。展览的操盘手们(所谓的精英)变着花样办展,“展”的跟闹着玩似的,应展者们(所谓的大众)应接不暇地参展,跟耍猴似的被展览牵着鼻子耍来耍去。书坛以展览为中心,这便是方法论上的“一刀切”。在这里,所切之“刀”是展览,所切之“肉”是应展者,所切之“理”是纯艺术、大众化之论,所切之“利”是操刀手,即展览的操盘者,大众则是展览的牺牲品。我们看到,在“纯艺术”幌子下,面对所谓的“大众化”,展览会这把刀子是何等地残酷无情又得心应手,一个书法人(即所谓大众化之人),入选一刀,入展一刀,获奖一刀,入会一刀,若要进入精英层,不知要挨多少刀。展览会“一刀切”模式已经成为艺术上的“软暴力”,没有人能够享有独善其身。展览之刀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地割来割去。一般来说,到了理事一级又善于操作者,大概才可用书法获些利,绝大多数书法大众是“躺着也中枪”,穷其一生换得一个会员证还是幸运的。这便是“大众化”理论下书法大众的宿命。

书法在当下如此的“小众”,却偏偏说成“大众化”;书法在当下如此的功利,却偏偏冠以“纯艺术”。或许,书坛太需要大众为展览撑场面;或许,“不纯”太需要以“纯”作幌子。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什么聊斋,书法“大众”们务必要辨清书坛上的迷魂阵。

三、“毛笔字”的迷魂阵

近百年关于中国书法的最大事件是“换笔”。先是把毛笔换成硬笔,拿毛笔的人减少了。后来又把硬笔换成了鼠标,拿硬笔的人少了,拿毛笔的人就更少了。当下所谓的书法家,基本上指的是用毛笔写字有意进行书法创作的那一部分人。这些人总共有多少?肯定是小众,而不是大众,更不是大众化。

当下中国的书法展,基本是毛笔字展,官方认可的是毛笔书法。我曾就这个问题向“精英”讨教,他们对书法的基本认识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才是书法。这种对书法本体的狭隘认识,十分不利于书法的生存发展。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最根本的因素是“汉字”。在中国书法的发展演进中,汉字的演变是伴随着“书写”方式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的,汉字与不同的工具材料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美。书法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互为表里。甲骨文、钟鼎文、简书帛书、碑学帖学等等,都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工具材料相联系。看如今,新的工具材料层出不穷,作为书法创作,要让新的工具材料全面性的参与到书法创作中,包括电脑。在网络化电脑时代,关于汉字的传播途径、处理方式、欣赏渠道、使用频率等等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作为书法本体内核的汉字正以崭新的方式方法被广泛地实用性“书写”着。试想,书法如果突破了“毛笔字”的狭隘观念,在观念模式、创作模式、工具材料模式等方面予以拓展和转型,以综合性的方式、方法、材料参与书法创作,书法的人口就会大大增加,凡是阅读汉字使用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到书法创作中,那才是真正的“大众化”,那才是真正的“接地气”,那才是真正的“书法进万家”,那才会真正地为书法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的时代活力,而真正的书法创新——书法的现代转型,才可能在这种火热的汉字生活中破茧而出。书法史告诉我们,离开毛笔宣纸的书法比比皆是,而当前所固守的“毛笔字”的书法观念,只能使书法的路越走越窄,绝不可能有划时代的书法创造。

书法理论家杨豪良认为:“从古至今,汉字从书写载体上经历了土、木、金、水、火的历史。在‘土文’阶段,书写的工具是自然物,书写的载体主要是地表;在‘木文’阶段,人们利用容易得到黑色颜料进行书写,竹简木牍等成为写字的纸;在‘金文’阶段,金属铜的被冶炼导致钟鼎成为集权象征的标志,那种雍容华贵和极强的装饰性也表明‘金文’时代的到来并带来了新的审美意趣;在‘水文’阶段,随着书同文完成汉字进化的定型性革命,人们开始主要用带色的液体在纸张上书写人类文明,并且延续至今;在‘火文’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问世,汉字在书写技术上进入新的纪元——‘火(电)文’时代。以‘电’书写文字,显示了汉字与时俱进的盎然生机,也给传统的汉字书写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命题,这也必然会促进汉字的进一步发展。”

毛笔字、大众化、纯艺术,这些莫名其妙的观念,都是为展览会实用主义操作模式服务的。坚持“纯艺术”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艺术高度,坚持“大众化”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参与广度,坚持“毛笔字”就坚持了展览会所谓的创作难度。有难度、有高度、有广度,操作起来才有“利度”。纯艺术、大众化、毛笔字,都是以展览为中心所摆下的迷魂阵。展览办到这阵子,上上下下都迷茫了。书法如何发展,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展览会模式下的迷魂阵是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

当下书法的创作模式和观念,最大弊端是与现实生活相隔膜。因为隔膜,所以有了“纯艺术”的论调;因为隔膜,所以才把实际的“小众”误读为“大众化”;因为隔膜,所以才固守着“毛笔字”的小圈子。一种艺术样式,当它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滋养,当它对多彩的生活现实拒之门外,当它把自己束之高阁地“纯”起来,当它只限于小圈子里的孤芳自赏而没有大众的广泛参与,它便失去了发展张力,它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寿终正寝地躺在博物馆里。而当下书坛迷魂阵式的花拳秀腿所释放的“负能量”,不知要将书法引向何方?

2013年农历正月初一于北京先亮斋

相关文章

  •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红船观澜)——论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郑志文(一)1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但这一瞬中蕴含的精彩却足以铭刻下中国文化新的坐标。10年里,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出版了世界最多的书报杂志,主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位居世界前列;10年里,我们完成了空前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作品人们在谈到齐白石作品时往往认为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一种童趣。什么叫童趣呢?顾名思义,就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对待客观世界,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不同,在成年人看似无聊或以功力主义眼光面对的事物,少年儿童往往单纯的从趣味出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玩儿。当我们褒义的说成年人有童趣时,一般就是夸赞他年纪虽然超于儿童但心地依然似儿童般单纯。这里对齐白石作品的形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么...

    104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姚茫父1876~1930年北京丛涛2013年6月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着眼于馆藏北平艺专教员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献材料加以展示,对近年愈加活跃的民国北京传统画坛研究助益尤多。此次展览中,一轴《秋山红树图》以其皴染互用、饶富金石意味的笔墨语言,营造出醇穆秀冶、颇具书卷气息的山水境界,十分引人注...

    13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封面用图: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沈周半身像》,系沈周八十岁时由苏州当地职业画家所绘。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代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将其推为“神品”。沈周又是吴门画家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加以光大和开拓,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时代文人的精神...

    75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物和文化不是地产的婢女[图文]
    文物和文化不是地产的婢女[图文]

    玄奘埋骨千年古刹遭拆迁媒体报道,虽然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由于埋葬着大唐高僧玄奘灵骨而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但西安兴教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正面临被大规模拆迁的噩运。当地政府解释称,这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里的玄奘塔,并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按照申遗方案,兴教寺2/3的建筑将要被拆除。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建筑多为完整的建筑群,丢掉这种完整性,历史文物的价...

    11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

    初中海凉声一壑秋72×74cm编者按:初中海,黄宾虹艺术的隔代知音。不仅仅在于他的焦墨山水直接发轫于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绘画,由黄宾虹这个历史“坐标”逆流而上追溯中国绘画的千年传统,传承而有创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更在于他孜孜不倦,对黄宾虹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即是他目前为止对...

    6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图文]
    朱万章谈美育:意在山水诗画间[图文]

    朱万章在接受访谈。主持人:各位,欢迎收看由金羊网独家策划的《名师说家教》系列节目,今天是我们节目的第33期,我们今天来谈一谈孩子的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今天光临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博士。朱老师,欢迎您光临我们的节目,跟我们的观众打声招呼吧。朱万章:大家好。审美能力与生俱来主持人:朱老师主要从事的是明清以来的书画鉴藏与研究,可谓每天都是与历...

    105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特邀撰稿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

    111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宗其香《嘉陵江上》1947年纸本设色。继去年底“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之“西画部分”结束之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再次展出“国画部分”,试图完成一次完整的叙事,以一所美术院校为单位,对中国近代美术史进行重探。“西画部分”展出了两件李叔同的作品,十分罕见,据说是目前仅有的发现。给文化界带来惊喜之余...

    7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后世公认的“婉约之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虽出身名门,但身世飘零。她1岁丧母,46岁丧夫,生逢金兵南犯、北宋灭亡的乱世,晚年遭遇盗贼,财富散尽,且膝下无子,凄苦无依。我们读她的婉约词,总能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dq...

    17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当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画艺术创作院举行。来自美术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围绕当下中国画发展与现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画笔墨在当下的发展与变异、当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杜大恺从艺术社会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规律,尤其从全球化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化发展遇...

    8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先生在纪念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纪念齐白石,首先要回忆一下齐白石在20世纪所受到的遭遇,他的经历。齐白石先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现代意义和当代意义的中国画家。“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化先驱都在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新兴的现代文化,齐白石先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

    2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父亲》(罗中立)、《大家庭》(张晓刚)、《远方》(何森)和《小F·刺》(陈可)代表了川美创作的30年变化。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

    82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施慧作品《本草纲目》局部,由纸浆和麻纤维等材质制作。“葵”是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作品中的标志性符号,讲述的是一代人重新生长的故事。昨天,许江带着他名为“浴火重生”的“葵”系列作品,出现在了地处“德意志角”的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而在“葵”的一畔,一场以“静水...

    19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