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忠,1974年出生于山东梁山,习书受外祖父吕继文启蒙,遂先后师从张沧、周静、刘文华、崔胜辉、陈振濂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讲师、兵团书法家协会理事、天山书社社员、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室副主任。曾多次入展全国展,出版《碑帖解读》系列丛书,作品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教育报》等专业学术刊物。
闵荫南(新疆文史馆馆员、新疆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他的书法传统有灵性
早在2012年,我在《新疆艺术大系——书法卷》这本书的前言中,就提到过李长忠,他是我们新疆书法界后起之秀的代表。说到长忠,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书法的执着,从开始向疆内老师学习,到后来求学于北京4年,再到近几年在杭州美术报陈振濂书法工作室接受专业系统的书法教育。这些年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书法学习中,从不曾停下脚步,在书法求教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是我们新疆书法界的一个典型,他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书法学习要不断进取,什么时候都没有终结。真正的书法不是一味的炫技,不仅要技法成熟,还应写出内涵。这些年随着学习的深入,李长忠开拓了眼界,修养了笔性,且定位了自我方向。它的书法路子很正,取法“二王”,格调清雅,有文人气息,传统中透露出一种灵性。
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李长忠善于思考、善于读书。有一次我问李长忠,“小学”有没有涉猎,他告诉我不但在读,而且还用了些功。他通读过4遍《古文字诂林》(共十二册,每册平均900多页),几乎能背下《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全部字。书法不是空壳,需要有丰厚的学养来支撑,有了深厚的积淀,书法才有内容、才有生命力。书法艺术的价值绝不体现在价格方面,而是在于教化,让人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净化人们的心灵。“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李长忠正是在努力这样做,已成为了书法界一位优秀的后起者。
张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他的书风清刚雅正
2005年,李长忠作为学生向我学习书法,那时他的成绩不算最突出,但却是最好学、最勤勉的一个。
李长忠心性稳定,学习书法扎实而用功,很喜欢读书。在练习书法技艺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高度,文学、史学、哲学等书籍都有涉及,多看多思考的过程中,其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后来,李长忠转益多师,在内地学习的过程中,对书法的认识和观念走到了新高度,技艺也在不断提高。
在我看来,一个人在书法技巧上达到娴熟的程度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什么”,是迎合世俗还是追求高雅情怀?清代书法家刘熙载有名言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艺术反映的是一个人完整的内心世界,是其学识、才情、人品和志向的综合反映。李长忠选择了后者,从他的书法作品中,能感受到“清刚雅正”之气,而这种书风往往跟自己的内心品质有关。他将自己的国学修养、内在的文化情趣付诸纸端,呈现出蕴藉含蓄、潇洒自然的雅致状态。
现如今,李长忠和我不仅仅是师徒关系,我们亦师亦友,相互学习交流,他通过涉猎其他书体来丰富、滋养现在的主攻书体。李长忠在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从篆隶中汲取营养,这种认真的态度是非常可贵的,由精到博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真谛。
周静(新疆画院专职画家、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的成绩源于积累
李长忠与我相识在书法课上,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深厚的功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作为他的老师,深入的接触中发现他身上不断呈现着优点:用功、勤奋、踏实……
作为朋友,李长忠追求艺术的态度令我敬佩。在图书资料上的投入非凡且惊人,这正表明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追求与痴迷执着。我们有的人也有很多书,但不一定会读。李长忠的读书用功是朋友圈很有名的,犹如一日三餐,终年不废。这种大量书籍的阅读,使他积累丰厚,这正是他书法成功的必然因素。他懂得如何做学问,光读书笔记就有几尺高。涉猎范围从文学、史学到哲学、美学;从艺术理论到文字学无所不及。他可以背记篆、隶、草等几套字典的字形字法……正是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加之长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积淀了深厚的综合素质。
我对所有学生都提到过学问积累的重要性,但他们大多都充耳不闻,而李长忠却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并将它付诸于每天的实践中。我们从李长忠当下的这种状态,可以预见他不可估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