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伯齐《山魂》系列
姚伯齐的《山魂》系列是一组微观的山,它犹如一只剖开的苹果,我清晰地看见了果肉、果核。然而,它又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放大,不是对山的结构的解剖。它是通过强烈的视觉符号,立体的、细腻的图式呈现,勾勒出山的形态。《山魂》系列有些抽象,画家似在有意表现一种岩石的错落,而山的肌体在扭曲、变形中,仿佛筋络毕现,于是,错落所形成的强力,使山体由坚硬变得柔软和筋道起来。沿着画境所提供的幽邃空间,一路前行,那一刻,我分明感觉到,姚伯齐笔下的这一组山其实并不安分,它处在一种生命的纠结、挣扎和痉挛中……我开始陷入一种迷茫、一种精神的焦虑和困惑。
姚伯齐《山魂》系列
山的魂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但这又是一个伟大的选题。在《山魂》系列中,那种飘逸的东西,常常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觉到它的苍凉和炙热。在幽邃的画境中,我看见了岩石凸显的嵯峨,山巅高耸的陡峭;耳旁听到的是山风尖利的号鸣,而远处刺目的亮光,那或许是一道自然伟力错动而形成的断裂带,或许是一线透彻的天光照射谷底……然而,在迷蒙的幽邃中,这些已经不真实了,山是具化又是抽象的:山有鳞爪、龙眸;山有虎斑、犄角;山有凤尾、象鼻;山是高岩的飞瀑,山是狂躁的心跳,山还是音乐的旋律……那些赋予了画家情感的墨线在跳动,弹性十足,它们沿着山的肌体游走,呈网络、呈经纬,于是,山有了体貌,有了血肉,有了伟岸,有了风采……走出幽邃的画境,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宗教般的洗礼,我渐渐悟出了那些个性化的符号在抒写中的意义和价值,我甚至惊觉地发现,我对画家的图式的觉解和诠释,有可能正在靠近画家最原始的萌发和心跳。姚伯齐一直在努力揭示山的体貌,他想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图式,来表现他对山的哲学理解。而焦墨这种形式,恰恰契合了他对山的解读,对山的精神品格的最完美的形体表现。一幅《三峡魂》绘出了粗豪之魂、宏大只魂、壮美只魂,这是山的阳面:是骨骼、是筋肉,是气若长虹的天地抒怀!而山还有它的另一面,这一面应该是对阳面的弥补,它是一件袍子上的细微针脚,是浩浩天宇中几粒璀璨的星辰,是无垠的田畴翻卷的金色麦浪……这我们可称之为山的阴面,它将山之魂,从宏大与粗豪中萃取,在看似抽象中,其实蕴涵着无尽的意味……
姚伯齐《山魂》系列
《山魂》系列是画家一种潇洒的挣脱,他挣脱了什么?挣脱了俗世的束缚、挣脱技法的捆绑、挣脱了人为编制的思想的网络。这一组山,既是现实的投影,又是理性的升华,他折射出一个画家对山的原初的认识。因此,姚伯齐在他的这一组山系中,精神完全处于裸露,他忘情地宣泄情感,无所顾忌地舞蹈、叩拜,叨念着经文……他释放困惑,解放了所有的羁绊,他将自己作为山体的构成,心归于澄澈、归于自然的安静,他与山一道,参详周天,参详生命的价值。此时的姚伯齐,才真正触摸到了山的细微的情感律动,谛听到了山的声音。他懂了,他要表现的山之魂,是山的内在张力,这当然不是那种形式的夸张,不是皴法的驾轻就熟。山之魂绝不是山之形,姚伯齐在他的大尺幅和小尺幅的山水画卷中,一直紧扣这个“魂”字,他清楚,山有“魂”,才有突兀、峭立的精神表现;山有“魂”,才有清秀的骨骼和完整的血肉。有“魂”的山,往往也是一种坐标,它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生命的伟大和永恒……
《山魂》系列是一组山之舞、山之颂、山之歌的艺术杰作,它让我感受到了山魂的氤氲、流动,它附体于山,共同构筑了俯瞰苍茫的气势……
山是伟大的,因为有魂!
姚伯齐《山魂》系列
链接:姚伯齐、字秦升、一字清悦,号荆南山人,1940年生,湖北监利人,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收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主席,郑州大学客座教授等。擅长中国山水画,创作以两种形式为主:焦墨和泼彩,“在焦墨山水和泼彩山水画方面独树一帜,开创出了新的中国画形式”。已出版多种画集,其中《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姚伯齐》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姚伯齐》收集了画家500多幅作品;在北京、南京、武汉、海口、郑州等十多个城市举办过个人画展;三次荣获“国际文化交流奖”;荣获“99中国百杰画家”称号;《人民日报》、《今日中国》、《美术》、《国画家》、《中国画》、《中国画家》、《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苑》、《收藏》等诸多报刊均有个人专版或作品在美国、韩国、日本、丹麦、荷兰、澳大利亚、新加波、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奖并收藏。
姚伯齐《山魂》系列
姚伯齐《山魂》系列
姚伯齐《山魂》系列
姚伯齐《山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