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奇齐 点击 :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 | 艺术美文

珍珠彩瓷瓶《浅夏绿荫》——潘长杰

“仕女”是我国古代美丽聪慧的女子统称,她们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热衷创作的主题。而瓷都景德镇青年瓷艺家潘长杰创作的仕女却有别于他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工艺之美

他的珍珠彩工笔仕女作品,为中国釉上彩装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珍珠彩是充分挖掘陶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潜能,利用了彩料直接渗透至釉层的工艺原理。其制作工艺流程是在陶坯上用一种特殊的彩料采取喷的方法散到其表面,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喷上去的彩料凸在其表层形成珍珠颗粒,故称珍珠彩,作者在釉上珍珠彩首创人赖德全大师的基础上,开拓了“釉上珍珠彩人物画”这一新的装饰手法,这一手法填补了景德镇釉上人物装饰画的一项空白。

其珍珠彩工笔人物画既有水彩和油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工笔画的笔墨意蕴。其工艺特点是由于彩料直接渗透于陶瓷内,故作品永不退色便于永久收藏,瓷的表层结晶效果非常明显,与普通釉上彩相比,由于珍珠彩的晶体已完全密布于整个作品,因此产生色泽美和肌理美,又兼具东西方的艺术特色。

珍珠彩人物瓷画是以珍珠彩的肌理效果、色彩效果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体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视觉与触觉来传达艺术效果。由于珍珠彩是颗粒状且又饱满,所以在光的折射下会有着不同的反光效果,这时我们在陶瓷上所看到的珍珠釉好似一颗颗真正的珍珠。这种精巧的设计,即能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造力的目的,又提高了对作品的审美能力,还创新了陶瓷装饰技法,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现代之美

缺乏创新、缺少时代元素一直是当代陶瓷艺术被其他艺术界人士批评最多的话题。而潘长杰却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在古典仕女与现代美女融合之间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如果说潘长杰的古代仕女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话,那么他的当代仕女则体现出一种现代美、当代美。

潘长杰当代仕女作品是“即出新奇于法度之中,又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从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上构思、渲染,使艺术风格流露于指笔方寸之间,突出以事物本质的表现手法和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对现代仕女人物形象的塑造,将意韵充分表达在陶瓷载体上,并使之感动观众,唤起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鸣。

珍珠彩瓷板画《春韵吉祥》,表现的是两位古代仕女郊外春游休闲的场景,虽是古代题材,但无论是演奏者,还是伴舞者,以或是服饰和韵律及场景设色,都极具现代感,给观者穿越时空的快感。

如果说《春韵吉祥》是古代题材的话,那么珍珠彩瓷瓶《秋意盎然》则完全是超现代题材。画面中的两位美女,左边的一位头戴时尚遮阳帽,一串金黄色的花从帽上自然漂落在胸前,裸露着香肩,取面向观者之势;另一位美女则头发高高盘起,桔黄色的纱巾遮住上身,但坦胸露乳,右手托盘中放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并取侧身面对读者之势。画面现代气息浓厚,时尚感强烈,给观者留下了新鲜、个性与时代、时尚相融于一体的艺术享受。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 | 艺术美文

珍珠彩瓷瓶《藤蔓中的少女》——潘长杰

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线条之美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手段主要是靠线的运用。无论是刻划人物的形体、衣服、表情等都离不开“线”的转折组合。线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但线的艺术又恰好是与人的感情有关的。线不仅是人物造型的基本因素,而且具有感情色彩。线的处理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形神的好坏。人物的形神关系,往往是靠许多有生命的线来完成的。

因珍珠釉的晶莹剔透,所以它在呈现作品的时候并不会覆盖线条,粗细变化也不会有影响,反而使线条有肌理效果,更能表现出瓷艺家独特的线条美,打破了传统线条的视觉观。这就是珍珠彩人物画的线条美所带给观者的整体、飘逸、刚劲、柔美的艺术效果!

潘长杰仕女新作《敢上九天揽月》瓷板画,依据描写人物特定的情景,在点、擦、洗、染中显示意境,使人物意象之间、运笔纵横之间、设色浓淡之间,都流动着水与色、线与面、人与物互融互动的生机和气韵。整幅作品线条清晰,层次分明,人物形神兼备、格调清新高雅,造型动感强烈,尤其是对仕女衣袖的线条刻划,笔线遒劲洗练,线条飘逸灵动,使作品洋溢着生命之气,充满鲜活的生命动感。

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色彩之美

珍珠彩人物画是将彩料喷绘在陶瓷表层使其会凸在表面且又形成珍珠颗粒,它的色相肌理、发色效果及又借助各种油料的特性和不规律的颗粒状,达到了“借料生情”的色彩美。珍珠彩的色彩不仅在画中有着均衡构图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不同的色彩情感,会增加画面的生动力也表现力,给人以十分醒目、赏心悦目的效果。

色彩总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色彩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以及烘托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故作者常常根据创作需要随心所欲的调配变化,使用深浅浓淡的色阶,目的虽不在于“写真”,但一定要富有色彩本身的变化与创新,让其情感化、理性化、装饰化都可以展现出来,在装饰艺术的领域中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珍珠彩瓷瓶《凝香铸玉》通过对色彩运用的变化,使色彩的运用更为讲究,从立意,背景衬托,设色点缀均以暖色调完成始终。画面仕女形象秀美,气质高雅,神态若有所思,若有所待,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含蓄与朦胧,给欣赏者以自由的想像空间。画面背景呈现花红绚烂,优美自然的热烈气氛,典雅中蕴涵乡土味,给人以憨厚、纯净、质朴、回归自然的意境。

潘长杰创作的《佳人心事》瓷板画,对色彩的运用则更为讲究,从立意,背景衬托,设色点缀均以暖色调完成始终。画面呈现花红绚烂,优美自然的热烈气氛,典雅中蕴涵乡土味,给人以憨厚、纯净、质朴、回归自然的意境。仕女的衣服还加入了明暗渲染法,既增强表现力,又增强视觉冲击力。

潘长杰的陶瓷艺术作品,既发挥陶瓷本身材质美感,又利用珍珠釉所产生的肌理美,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打造出一种完全不同的仕女视觉形象,唤起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博物馆的关注与青睐,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他本人也成长为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客座教授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恰值中国瓷都景德镇置镇1010年之际,我们欣喜的看到像潘长杰等青年瓷艺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或工艺创新、或技法创新、或理念创新、或装饰创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是瓷都景德镇的希望和活力之源。

(作者吴爱华先生系中国陶瓷传播大使、中国陶瓷评论名家、中国陶瓷艺术名家、中国陶瓷市场专家、中国高级陶瓷工艺师)

相关文章

  •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石寒水墨人物画自南宋梁楷滥觞以来,虽然代有才俊,但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讲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陈老莲、任伯年以降,由于笔墨语言、题材内容的陈腐与僵化,致使水墨人物画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直到徐悲鸿、蒋兆和借引西欧写实画法予以改良,才使水墨人物画在二十世纪绽放光芒。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演进,水墨人物画已然进入辉煌鼎盛的时期。然而,面对“多元化”、“全球化&rdqu...

    11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梁依云:当杜尚成为经典 有谁能来突破[图文]

    杜尚《泉》7月28日,恰逢“现代主义的守护神”杜尚第127个诞辰,曾经以打破传统经典为旗帜的杜尚却在当今被奉为“经典”;杜尚的作品在不断的抨击中渐显锋芒,而如今的年轻艺术家们在相对宽容的氛围中却大多缺少含金量。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2014北京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青年艺术家们正面临资源过于重复、缺乏持续影响力的质疑,在...

    5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作者尚辉但这百余年的中国油画,既是一个不断深入研习欧洲油画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油画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文形象、不断探求油画的东方文化审美品格的创造过程。中国油画语言,毫无疑问,一方面要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呈现出属于这种绘画媒材属性的艺术独特性,因而中国油画语言的历史演进必然会以欧洲原发油画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传统为研习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则因民族审美心理、创作方法及价值...

    13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白冰洋:艺术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图文]
    白冰洋:艺术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图文]

    青年艺术家白冰洋2013年第三届“中华新星”艺术奖(百人会英才奖艺术类奖项的名称)于10月31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5所高等美术院校的15位硕博士研究生获得此奖项,其中来自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王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生白冰洋、郑虹分别获冠军和第二、三名。艺术中国对“中华新星”奖第二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白冰洋进行了采访。白冰洋《暖秋》16...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百岁老书法家周愚山一我从小开始学识字学写字。五六岁的孩子,谈不上书法,那只能算是涂鸦。我六岁入学,就学于黄河路益寿里弄口毓贤小学,回到家里,父亲(字钟麟,讳毓仁)除了管理求古斋书局的生意,关起门来就辅导我写字。尽管我学习用功,但父亲总是不满足,恨铁不成钢。父亲是苏州绿荫堂书业学徒出身,有志气,爱学习,学习勤奋,自学成才,练就一手魏体书法,善写斗方榜书。当我开始学字时父亲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培...

    16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陆维钊书法(一)“书,心画也”,这是扬雄给书法下的定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表,总之如其人而已。”这是刘熙载的书法定义。而当代一般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墨象艺术,用抽象的点线画(线条)书写汉字,抽象印象的墨迹艺术。比较古人今人的书法定义,差距显而易见。今人仅仅把书法看成是一种艺术方式,而古人呢?把书看成是学、才、表的综合体现,看成是&...

    18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从养兔到画兔:兔侠少番的审老情结[图文]

    《小兽》200cm×160cm布面油画2011年“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白兔》(局部)100cm&t...

    6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严学章羊年贺岁生肖十三张——羊年台历挂历专用[图文]
    严学章羊年贺岁生肖十三张——羊年台历挂历专用[图文]

    1、回眸。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不是视力上的差距,而是视野上的差距。视力可以看到一样东西,视野却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2、狼披上皮装羊。狗安上角装羊。狼的可怕是披上皮行善,狗的可怕是挂上头卖肉,羊的可悲是既被狡猾的狼忽悠了,又被忠诚的狗算计了。羊被忽悠多了,也便学会了狼性处世。现在社会疯狂了,绵羊也学会吃狼了。3、披上羊皮的狼是示弱,披上狼皮的羊是示强。缺少狼性的社会装羊者多,缺少羊性的社会装狼者众...

    11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的那种气韵生动,与西画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气韵之“气”乃生命之元气,源于大地且起始于天地浑沌之间的生发之物,一种潜沉于大地且超越形迹的精神力量——生命力,正如钱穆所言,“绘画有色彩,有线条。西方人生似重色彩,中国人生则重线条。”美的真正源泉在自然,它也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自然充满着生命,我们借...

    12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监狱有自己的艺术:策展人戴夫·阿尔德谈动人的钟楼囚犯摄影展[图文]

    这可能是全美规模最庞大的摄影亚文化。它不属于艺术市场,也听不懂艺术圈那些饶舌头的黑话。它处在画廊和博物馆的势力范围之外,整体受制于某种机构。监狱肖像摄影,在纽约被称为「咔嚓咔嚓」,是全美几乎所有监狱都在举办的活动。囚犯站在让人开心的手绘背景照相,背景是一些象征着无拘无束的中产阶级生活的小木屋、灯塔、城市天际线和海滩。照片而后会送给外面的亲友。在纽约钟楼画廊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中,戴夫&middo...

    7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自卑心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动力[图文]
    陈丹青:自卑心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动力[图文]

    陈丹青近日,曾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艺术关系问题发表过“中国畸形论”的著名“知青画家”陈丹青接受《东方早报》采访,结合自己的绘画生涯,表达了他对西方和中国现当代艺术一些现象的理解。陈丹青称,中国当代艺术自出生那天起就在“假想西方”,而“假想”根植于自卑心理的自尊心:“非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一...

    166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和他的特型葫芦。他,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勇于创新的他在设计业界如蛟龙得云雨。为了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家乡定襄,工作之余,重拾设计之梦,在葫芦上做文章,烫画、雕刻无所不能。终于有一天,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父母开始认可了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从此,他走上了创意葫芦的“不归路”……如今,他在国内葫...

    13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谈到当下兴起的新水墨,徐累是必然要提到的艺术家。他在五年以前关于“传统的复活”的观点可以说预言了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虽然徐累认为水墨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二等公民,但正是因为他和同辈水墨艺术家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新水墨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来。把握新水墨的平衡感Hi:通过你的观察,新水墨这一块儿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说对传统,对笔墨的看法上...

    14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