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曲培醇:历史语境下的艺术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覃 点击 :

当人们谈论艺术时,他们在谈论什么?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曲培醇(Petraten-DoesschateChu)用108万字、574张图片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书中文版不久前面世。

翻开这本厚重的艺术史,你会在不经意间读到类似这样的句子:“18世纪最后25年期间,新古典主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事实上,年逾七旬的曲培醇十分善于勾勒大背景下的历史语境。1769年蒸汽机的发明,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些看似无关艺术的历史事件,都被曲培醇教授融入了这部艺术史之中。“在我的治学过程中,我总是注重艺术及其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难度就在于,我需要对大量艺术史之外的领域进行研究。”曲培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与社会史融合的艺术史

自1972年起,曲培醇开始担任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教授,这本《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是其四十余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尽管曲培醇将研究对象定在了19世纪,但正如她在书中所言:“无论政治史还是文化史,都不能被整齐地安置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于是,这本“十九世纪”的艺术史讲述了从1760年左右到1920年前后的欧洲艺术,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和装饰艺术,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一直谈到“美好时代”的法国。

事实上,无论从何种角度讲,19世纪都在人类历史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社会的建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动荡与危险,浪漫与束缚,都使得19世纪见证了一系列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生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历史潮流。而曲培醇想要做的,就是将人类对美的追求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和经济巨变的背景之中重新考量。于是,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逻辑关系: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图像志的建立、拿破仑战争及其艺术宣传机制、工业革命与源于英国的设计新风尚、世界博览会与展现民族特性的自然主义艺术的风行、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印象派对新视觉趣味的追求、世纪末的幻灭感后印象派对欧洲城市中心的逃离……

在《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曲培醇还着重讲述了印象派画作的发展。“印象派在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法国艺术,但20世纪20和30年代,至少在法国它被视为与法国艺术传统背道而驰。这种转变是与政治,尤其是一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战使法国人仇恨德国人,也憎恶一切看来与北欧日耳曼文化相关的东西;而被看做植根于北欧的18世纪的洛可可绘画与印象派正密切相关。”而许多年过去后,为何印象派画作如此受到追捧?曲培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演讲中严谨又不失幽默地回答:“可能有很多原因,第一,它不是那么难懂。第二,画面赏心悦目,如雷诺阿笔下人们的聚会、奏乐、跳舞等等。第三,可能跟价格有关系,比如那幅画你一看是1500万美元,就迫使自己去看看。第四,还是跟印象派作品的拍卖、展览、广告有关系。但也可能印象派再往下走,也许这种观感是错误的。”

在曲培醇看来,从一种旨在模仿自然的艺术逐渐转化为一种确认其自身“技巧”特征的艺术,是19世纪艺术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这包括:关于艺术功能的不断变化的看法,相关的对于题材的恰当选择;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变化着的关系;艺术家对自然的态度的发展;随着贸易与殖民化的扩张,西方人对非西方艺术形式的迷恋;以及新科技对艺术的影响等。”

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似乎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正如人们欣赏同一件艺术品时的态度。“我们观看、欣赏和评判艺术的方式不仅仅是美学这种纯感性欣赏问题,而是受到文化与观念的深刻影响。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意识到,任何中性化的艺术欣赏都是不存在的。相反,我们体验艺术的方式深刻地受到我们的文化的影响,在广义的人类学意义上,文化被界定为社会群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伦理、习俗和信念等的复合体。”

社会的冲击

《华夏时报》:你选择从1800年之前的40年为开端,讲述这部“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曲培醇:因为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并不等同于西方,或者任何一个区域的历史年代划分。而且,1800年在艺术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19世纪艺术史中的很多创造却都是导源于18世纪后期。这并不奇怪,18世纪后半叶的欧洲经历了一个革命性的时期,出现了工业革命(这对于制造业、经济和交通运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两次革命,一次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有一次是此前1776年的美国革命。这一场革命虽然没有发生在欧洲,但对英国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美国的革命对象正是英国。这些政治和科技的变革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欧洲的文化,当然也包括艺术在内。

《华夏时报》:应该说,整个欧洲19世纪艺术琳琅满目,你在选取史料上是如何平衡的?

曲培醇:对于一本回顾19世纪整个欧洲艺术的著作而言,不可能囊括欧洲所有国家的所有艺术家——那将是一套多卷本的百科全书。所以从总体上,本书叙述的是19世纪的欧洲艺术,并指出那些重要的艺术家(例如时隔多年之后才看出其创造性的艺术家)和19世纪艺术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这些论述放置在19世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历史语境下。

《华夏时报》:我注意到,法国艺术占据了这本书很大一部分比例,你如何评价法国在欧洲艺术史上的地位?

曲培醇:巴黎是19世纪欧洲文化的中心。我的书可能比其他相关著作更为广泛地涉及到欧洲,其中还分别设立了讨论德国、英国、西班牙的章节,也有的章节则将其他几个国家放在一起讨论,包括比利时、荷兰、波兰、俄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瑞士等国的艺术家。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华夏时报》:不少人认为,某种意义上,是照相技术的发明推动了印象派绘画的发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曲培醇:摄影术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发明的,毫无疑问它影响了艺术家在内的所有人对于现实的观照。早在1968年,艺术史家阿隆·夏弗在其论述艺术与摄影的著作中就指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摄影术的影响。例如,印象派的德加画中任意剪裁的构图就是来自于摄影。说摄影“催化”了印象派的诞生也许夸张了一些,但印象派和摄影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

《华夏时报》:总体而言,人类技术的推进对艺术的影响有多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曲培醇: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例如,如果你看我们今天的文化,很难将艺术和科技、经济、政治分割开来,因为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密切联系。我们不再相信艺术和科技是彼此分割的单独“区域”,也无法将互相之间的影响进行量化。举个例子,管装颜料的技术发明。尽管这看起来是个小发明,却对绘画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画家走出户外,对景写生。而之前,风景都是在画室内靠记忆完成的。有了管装颜料之后,艺术家就可以走出去,更加准确地描绘地理状况和自然的氛围了。尽管其他材料也可以进行管装,但这种方式却被艺术家所利用,其便携性满足了他们一直以来对于户外作画的渴望。此外,风景画得到了发展也是由于出现了新的交通方式(火车),这让乡间旅行更加容易。同时,中产阶级新贵(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依靠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致富的人群)对于风景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迅速发展的大城市中他们会产生怀旧的情绪,因此喜欢将乡间风景画挂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所以,艺术和经济、技术、政治之间的联系是很复杂的,很难说是谁影响了谁。

《华夏时报》:不同地域的人们,体验艺术的方式是否也有差异?如果有,在多大程度上是受到文化的影响?

曲培醇: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受限于我们的总体背景,包括我们的性别、地域、社会背景、教育和经验。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对于艺术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群体对于艺术的体验要更加趋同。

相关文章

  •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大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华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酒在于通过把玩能够达到健身、养性、修行的效果...

    127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品读陈铸的书法,但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这是陈铸作品的“气质”。书法的“气质”和人的气质一样,并非靠“摹”就能得来的,而是人内心学识、智慧、抱负和修养的自然流露。1955年陈铸生于钟灵毓秀、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青州,自幼便萌发了...

    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老舍出点子齐白石只画蝌蚪不见蛙[图文]
    老舍出点子齐白石只画蝌蚪不见蛙[图文]

    齐白石晚年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日前,“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画捐赠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20幅书画作品中有8幅系齐白石所作,其中包括齐白石晚期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之子舒乙表示,之所以将画作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因为这些作品是由文学家老舍给画家齐白石的“命题作画”。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齐白石93岁寿宴上致词。老舍夫人曾拜齐白石为师老...

    7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作品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川美现象在走下坡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118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岭南画派值得思考[图文]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岭南画派值得思考[图文]

    刘益谦收藏大鳄刘益谦接受收藏周刊专访,畅言:无论是2013年的《功甫帖》还是2014年的“鸡缸杯”,买家刘益谦注定成为收藏界热衷谈论的对象,前者真假迷雾未散,后者2.8亿港元天价引发世界关注。4月30日,刘益谦应广州美院艺研班邀请,来到广州分享收藏心得。他笑称“2.8亿鸡缸杯虽然贵,但升值并没有自己财富积累快。”他更直指“岭南画派区...

    12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门外美谈——科学和艺术的美学比较[图文]
    门外美谈——科学和艺术的美学比较[图文]

    ◎古代的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二十世纪的科学与艺术引入的不对称和不和谐的量越来越大◎“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亚里斯多德说,完美的天上物质构成的天体的运动轨道,必定是完美的曲线。图为太阳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否则为什么从中学起,就有文科和理科的分班呢?可是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在中学...

    59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的绘画精神[图文]

    李玉民山水作品贴近文脉,贴近时代,贴近自然,正本清源,是我国绘画界在20世纪中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冷静的思考,针对当今中国绘画的情景状况所提出的。在绘画上是时代理论的精髓,应记入史册。在当今山水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是不可代替的指导性纲领。在画界,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和侵蚀,中国画发展一度失去了灵魂,中国画的结构逐渐消失。可以说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画回归到正确道路上,回归中国绘...

    16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文]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文]

    万米书画长卷集成者--著名策划收藏家田太华我曾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过苏轼的真迹,想到这些作品穿越千年的时空展现在眼前,不禁感叹艺术的永恒。我也曾在世博园中国馆参观过中国书画展,那些水墨山水意境空灵,书法或遒劲或飘逸,想想眼下虽然已是电子信息化的社会,多少古文明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但中国的书画艺术却一直延续至今,不禁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的瑰宝不仅需要有人来传承,更需要有人将其发扬广大,推向世界。毫...

    19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曹恩祥的学艺历程中多有名师指点,又是娄东画派的传人。或许正因如此,谈起对书画一道的发展现状,他的观点也始终中正平和,但在包容中也不乏忧虑:“人贵立品,画贵立气。人的品质对画的气质是有影响的。现在我也去看一些画展,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灰心失落地回来,画的基础不牢、品格不高、缺乏正气…&helli...

    11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菲华历史博物馆“走马观花”有时是一种贬义,认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浮光掠影,或者说至少所了解的不够深入和具体。但是,有时候只需要走马观花就够了。能够了解其大概,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生活在那里一辈子或几辈子的人才有可能了解其中的很多内蕴。可是,对于观光客来说,浮光掠影的了解其大概也能够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层面。菲律宾之行改变了我过去从书本和媒体中了解到的对于...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绘画的态度[图文]
    绘画的态度[图文]

    非时6油彩水性颜料亚麻布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之后,正在或者已经步入了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在整个精神理念和时代风气上有着强烈的“解构”特征:反一元、反宏达叙事、反精英甚至反崇高。后现代社会又是个娱乐和机遇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好玩”的方式获得各种文化的享受。然而正如徐晨阳所说的:在这种时代的变化中,...

    91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9月2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会上表示,同时在大陆和台湾推出毕飞宇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将极大促进这些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两岸民众中传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重庆出版集团联合召开的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当天举行。入选&l...

    3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浅析中国文人绘画尚“荷”意趣之思想内观(二)[图文]

    卢东荷叶青青90×180cm二.“荷”在佛教意象中之内观佛教与荷的渊源,大概是其他任何宗教思想都无法比拟的。荷之意象紧密地渗透在佛教当中,二者结合为完美的有机体。佛家视佛国为“莲界”,称佛经为“莲经”,谓佛座为“莲台”,道佛寺为“莲宇”,称僧舍为“莲房...

    96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