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评“大黄鸭”亮相京城:反映北京包容的心态[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湘湘 点击 :

评“大黄鸭”亮相京城:反映北京包容的心态 | 美术趣闻

9月6日,“大黄鸭”正式亮相园博园,开启首次京城之旅。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两种声音一个认同

那只风靡世界、憨态可掬的“大黄鸭”终于游到北京了。9月7日,它亮相园博湖的首个周末,游客明显增多。开园仅1小时,就有1.1万人涌入园博园,全天共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

“鸭未到,声先到。”此前,北京好几个地方都争相请“大黄鸭”驻足,最终选定了园博湖和颐和园。“大黄鸭”一来,吸引了不少“眼球”,相关报道也屡见报端,一会儿说它北京首秀“没精打采”,一会儿又闹出拼接错误的笑话,“鸭嘴”变成了“鸡嘴”。

这只见过世面的“大黄鸭”,从2007年至今,已经游历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纽伦堡、英国伦敦、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的14座城市,每到一地都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大黄鸭”来京,是由北京设计周“牵线搭桥”的。据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冬亮介绍,不是北京有意要炒作,它是作为“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赠礼项目,是荷兰人主动赠送的。陈冬亮希望,不要把“大黄鸭”炒作为“明星”,也不要把它炒作成“话题”,而应像“大黄鸭”本身一样简单阳光,把它看作一件艺术作品,去欣赏和体验。

对此,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提出了异议:作为专业性强的设计盛会,如此推崇国外的“大黄鸭”,难道中国没有好设计、没有好的文化符号吗?

但毋庸置疑,“大黄鸭”的到来,反映了北京包容的心态,能接纳新生事物,能与国际当代艺术同步。

崇尚简单朴实的设计理念

“大黄鸭”为何能让那么多人喜欢它呢?

“大黄鸭之父”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将其走红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身处快节奏时代的人们,渴求简单快乐;二是近年来流行的“萌文化”。他说:“喜悦在我的艺术创造中是关键词。向公众传递信息时,我希望是正面的、积极的、友好的和快乐的。”

霍夫曼谈起创意时说:“有梦想就一定要说出来,如果藏起来,就永远不会实现。我希望‘大黄鸭’不仅仅被看作物品,希望由懂它的地方来展出。”据说,自从今年5月“大黄鸭”游到香港之后,亚洲地区有300多家机构向他提出展览申请。

“‘大黄鸭’承载着童年记忆,象征着喜悦和幸福,我希望通过它能把全世界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同样把快乐、幸福和友情也带到北京。”霍夫曼说。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认为,对于“大黄鸭”进京,设计界出现不同的声音,就表明思想在碰撞,也正是想传达给中国设计界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设计不需要太高深,应简单而直接。

曾辉强调,中国不乏优秀的设计,但有的设计被赋予太多沉重的内容,恨不得一件作品要把5000年厚重历史都囊括,而且作品过于华美奢侈,一些设计师还“以材贵为美,以气大为美,以技繁为美”。其实“大黄鸭”告诉我们,简约也是美,关键要直指人的内心,能产生情感共鸣。

唤醒对设计的版权保护意识

北京是获得“大黄鸭”正版授权的第二座中国城市,但疑似的“大黄鸭”已在一些地方“招摇”,短短一个月时间,已发现十多个山寨版本,有的披上了“绿马甲”,有的身边多了上千只小黄鸭,有的长出了长睫毛。

针对全国多地出现的“山寨鸭”及相关衍生品,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作出声明,保留追究相关侵权行为的权利。

这是否在小题大做?黄鸭我们小时候洗澡就用过,难道霍夫曼把小鸭子放大了,就成了他的版权和专利?

当代艺术就是一层“窗户纸”。让熟悉的事物能够有视觉反差的新感受就是一种创意,要尊重第一个捅破“窗户纸”的人,要尊重他的创意和版权。曾辉解释说,哪怕现在有人想打“擦边球”,想“耍小聪明”,给“大黄鸭”加一点东西、改变一下形象,但根本上还是霍夫曼放大了黄鸭的创意,所以也是侵权行为。

现在,我们对设计的版权意识非常淡漠,如果听之任之,会让仿冒者更猖狂,而设计者更受伤害和打击,有好的设计也不敢拿出来,限制了中国原创设计市场的发展。曾辉希望,通过这次对“大黄鸭”版权的保护,进一步唤醒人们的设计版权保护意识,尊重原创,为中国设计市场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本报记者张玉玲)

相关文章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0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梵高自画像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

    2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朱非先生他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楷学欧,行学二王、赵,隶则慕王福厂。留连传统,追求秀美流畅、神韵俱足、点划精到的功力。至今书法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偶尔一次,《书法导报》总编姜寿田的来电,说吴汉东向报社推荐了他。要他立即用电子邮件发一些作品过去。《书法导报》竟用整整四个专版作了介绍,而且总编姜寿田亲自为他写评论。这并不让人惊奇早在他题写“古越龙山酒楼”牌匾,一次全...

    2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这件名为《山色》的大型装置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显得有些突兀,但它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直指向每个人:你为环保帮倒忙了吗?梁依云文姜锡祥摄这个星期,上海饱受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折磨,市民出门都不得不全副武装,这污染从何而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艺术解决不了,但却能给出最现实的艺术考量,正如不久前出现在陆家嘴的一件旧电脑制作的装置作品就向人们发问:废旧电脑去哪儿了?它们是否也成了“环境杀手&r...

    7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如何让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力量[图文]
    如何让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力量[图文]

    风驰(雕塑)吉欧·菲林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我们现在的雕塑家做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地方放,都得进入公共的户外空间进行展示。”深圳雕塑院雕塑家夏和兴直言,公共雕塑主要就是展示空间的力量。问题是,如何让这些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的力量?《风驰》,以抽象的形态表现一只带翼飞龙正在随风而起的形象,光润的石材和多变的形体轮廓,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丰富的感受...

    17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艺术家石煜2013年3月3日,《各色——石煜画展》在中间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石煜近两年来的作品,包括油画和速写等,其中主要为《印度系列》的人像,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作者在用色和用笔上的新突破。石煜于1973年出生于北京,作为70后的北京人,他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变动,而且见证了八九十年代的西学热,在整个艺术视野方面较为开阔。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求学期间受到的是传统写实艺...

    9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李宝华《自画像》上世纪80年代末,我怀着憧憬,只身飞越大洋,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初到悉尼,由于职业关系,第一件事便是参观当地最大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刚进美术馆就被大厅正中央其中一幅巨幅布瑞德·怀特雷的《画室里的自画像》所震撼。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已经脱胎于他早年深受培根、霍克尼和马蒂斯画风影响的痕迹,作品比前辈们更富于流畅和音乐感,充斥着荒诞与不羁,灵魂随着色彩在画布上跳...

    11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图片资料编者按:2012年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前,策展人黄专与艺术家王广义、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一同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就展览的策划筹备、艺术家个案研究方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加以阐述。99编辑特将黄专老师的解答整理成文以供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王广义是最有标志性的艺术家...

    15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6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大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华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酒在于通过把玩能够达到健身、养性、修行的效果...

    12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中国近代美术史——作为标本的北平艺专[图文]

    宗其香《嘉陵江上》1947年纸本设色。继去年底“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之“西画部分”结束之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再次展出“国画部分”,试图完成一次完整的叙事,以一所美术院校为单位,对中国近代美术史进行重探。“西画部分”展出了两件李叔同的作品,十分罕见,据说是目前仅有的发现。给文化界带来惊喜之余...

    7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中国当代艺术确实是难以索解的谜团,1989年,中国第一届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结束时,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甚至无法取回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时过境迁,现在的当代艺术俨然成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天之骄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靠什么谋生?天价当代作品背后,究竟谁在得利?安迪·沃霍创作了一系列波普风格的名...

    139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龙眠居士李公麟与他的《五马图》[图文]
    龙眠居士李公麟与他的《五马图》[图文]

    李公麟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是北宋时期一位颇具影响的名士。出身名门,自幼学识渊博,好古善鉴。熙宁三年,李公麟考中进士,后官至朝奉郎。他为官三十年,不事权贵,却专以游访名园荫林为乐。元符三年,李公麟告老还乡,长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李公麟一生勤奋,作画无数,其白描绘画堪称当世第一。在他的笔下,人物、史实、释道、仕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皆能入画。运笔如行云流水,...

    170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