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熠熠 点击 :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 | 美术理论

图片资料

“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一个人们需要帮助的时代,我愿意以艺术有所作为。”德国著名版画家凯妥·珂勒惠支的艺术宣言。何等鲜明。

她的一生是德国从封建的旧时代挣扎着要诞生在民主新时代的见证,正是在旧时代彻底结束时,1945年,她去世了,同旧时代一同走进历史,仿佛她将此看成她的使命,一定要将旧世界葬送掉,方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这个让她愤愤不平、让她激情奔涌的世界,这个让她的众多同胞,兄弟姐妹受苦受难的世界。凯妥·珂勒惠支,德国著名的革命艺术家,像一个母亲,一个具有极强保护本能的母亲,一个捍卫正义本能极强烈的母亲,用她那不仅像投枪、像匕首、更像号角的艺术,用她那表现力极强、视觉力量超震撼的艺术,将反抗的呼喊传播到德国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就有反抗”。这是哪个时代,一切时代的存在原则。

事实上,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如果没有珂勒惠支的艺术,很难想象会是怎样另外的一种面貌,一种不那么令人欣慰的面貌。

凯妥的作品中都是人物,都是社会最底层受压迫剥削的人物,他们身体变形,面目表情麻木绝望,眼神空洞,像失去归宿的浪儿,像没了父母的孩子。被剥夺了一切的无产阶级,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中欧,惨况空前。艺术家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些历史场面,表现它们,渲染它们,那些被噬魂的脸孔,那些被过度劳作扭曲的身体和手——凯妥表现最多的就是工人们的脸和手。

当手不能再维持存在时,人的表情是可想而知的。

凯妥出生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家庭,她的父亲原本是学法律出生,但由于他的进步倾向,遭到普鲁士政府的排斥,无法找到工作,只得做了一名泥水工,替人修房子赚钱养家。但他仍然重视女儿的教育,当凯妥十三岁时说自己想学画,父亲立刻支持,并为她找了一位很好的铜版画老师,还告诉她说,艺术要同现实结合,否则意义不大,第二年,凯妥已经发表了她的第一幅铜版画,这决定了她一生的艺术道路。

十八岁时她去柏林上学,进了柏林女画家协会办了一所女子艺术学校,学了两年便回到国王堡,她的故乡,开始以教学独立生活。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她的朋友圈子中多是具有进步意识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她在柏林认识了版画家马克斯·克林格,后来又认识了她的丈夫卡尔·珂勒惠支,这些年轻人都是极具进步意识的“新人类”。珂勒惠支同卡尔于1891年在柏林结婚,住在柏林东区,那是柏林的工人区,贫民区。卡尔专门为工人治病,凯妥也因此近距离接触到了德国工人阶级最底层的生活现实。她经常为那些非人道的情形怒不可遏,这大大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她开始创作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版画,为工人们、为女工们、为童工们呐喊、抗议非人道的待遇和压迫。她那时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同时还在柏林女子艺术学校教书,是个全职业妇女。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柏林本身就像一个大革命实验基地,文化艺术和工人运动都非常活跃。1902年,凯妥的版画《织工暴动》在展览上引起轰动,媒体反响强烈,德高望重的老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提议给予女艺术家大奖,但被德皇威廉二世否决,这个军国主义的帝王非常反感凯妥的艺术,轻蔑地称其为“下水道艺术”。可想而知,当版画《力普克内希特的葬礼》展出后,普鲁士宫廷就把女画家看成危险人物了。

凯妥·珂勒惠支终生不属于任何党派,但她倾向于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这已经足够让政府讨厌她了。1917年,她的小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后,凯妥·珂勒惠支成为了一名和平主义战士,她决定,对社会和对人道的关怀将成为她艺术永恒的主题。她表现贫穷、剥削、压榨、女性的悲惨境况、童工的凄凉处境,还有战争中的亡者和伤残、以及无家可归的人……艺术,在西方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成为人道主义的武器。

纳粹上台后,凯妥·珂勒惠支成了他们的眼中钉。1933年,凯妥被停职,并被开除出普鲁士艺术学院,被取消院士资格,1936年,她被正式禁止参加任何展览。

凯妥·珂勒惠支来过中国,见到过中国当时的革命文学家鲁迅,两人的艺术语言都很锋利,但凯妥的版画,其视觉冲击力更加直截了当,她被称为德国的戈雅,是德国历史变革中的一个强音符,一枚不可多得的强音符。

相关文章

  •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图片资料幸福的艺术家大多是相同的,不幸的艺术家各有各的不幸。而艺术评论家,则试图扮演主宰着艺术家的幸与不幸的角色。吕澎老师认为艺术史应该由他来书写,艺术圈的主题曲应该是《溪山清远》;栗宪庭老先生认为艺术史应该经过长时间的过滤,由后人总结出来,而不是由个别当代人来编写;王林教授觉得艺术应该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朱其先生觉得当代艺术就“恶心&r...

    183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是首位进入荷赛终审评审团的中国评委。早报记者高剑平图■早报专访中国首位荷赛终审评委顾铮早报记者徐佳和2月15日揭晓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荷赛”奖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外,也由于首次有中国评委参与终审阶段的评奖工作。自1983年至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总编...

    1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龙泉青瓷誉满全球 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图)
    龙泉青瓷誉满全球 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图)

    青瓷在旋转中“长大”刻花显功力龙泉市的青瓷博物馆把古代匠人制陶的过程用雕塑刻画了出来龙泉青瓷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全球。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泉金村窑五代时就为吴越钱氏烧“秘色瓷”。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土、水、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创烧出粉青、梅子青釉色瓷器,使青...

    2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杨晓阳对话方土:中国美术现在是回归传统的时候了[图文]
    杨晓阳对话方土:中国美术现在是回归传统的时候了[图文]

    广州画院新址暨当代美术馆奠基前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与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进行了一场对话,就广东美术、中国美术传统、社会审美养育等一系列话题深入碰撞。此前生活在大西北的杨晓阳,似乎是因为浸染汉唐雄风,所以他特别喜爱“大”,从1995年起便针对中国的美术学院西方模式的写实艺术教育体系进行反思和质疑,并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三大主张。作为...

    15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资料图:莫言。廖攀摄杨扬:我阅读过《四十一炮》,印象中作品依然保留着您原有的风格,但也有变化。先说原有的特色,我想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儿童的叙述视角;二是乡土本色。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系列”,以及《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好像对这种叙述视角有一种偏爱,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写作时觉得这样写得比较顺手?另外,就是对山东农村好像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创作上的依恋,作品的...

    77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1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4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策展人韩啸(右一)与嘉宾互动2014年7月5日下午4点,由若空间画廊、现代青年杂志社主办,著名跨界艺术家韩啸和女艺术家奉家丽联合策划的“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在北京韩啸医疗美容院若空间画廊成功举办。该展览由雁西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有储婷、陈琴、崔治中、董婷秀、奉家丽、韩啸、胡...

    3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0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记者熊明摄本报记者匡丽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字的书写使用功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性更加凸显。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不会因此而动摇,也不应该被忽视。”9月1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在谈到重庆书法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时这样说道。刘庆渝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

    112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HIHEY中国未来——新兴艺术家计划”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的装置《桉树》前,2013。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目前正在展出蔡国强的首次澳大利亚个展,三件主要作品中的两件更是灵感直接来源于艺术家在昆士兰的旅行。展览的题目取自4世纪诗人陶渊明广为人知的诗篇《归去来兮辞》。自从1996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亚洲太平洋当代艺术三年展(AsiaPacificTriennial)之后,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就和昆士...

    18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卢斯早在1908年便提出了“装饰即是罪恶”的观点,百余年过去了这样的信条仍旧深深刻在每个设计师心中。当他们静下来真正开始尝试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设计时,往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简单和本真的,最“真”的东西才是设计力量萌发的源泉。旧工艺演绎新材料鲁班锁相传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班的发明,同样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

    10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ia...

    14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