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梅子 点击 :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 | 美术趣闻

力群剪纸作品

王璞山

2月10日是人民艺术家力群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看着力群先生给我的题词、打开他送我的《力群木刻作品》明信片、欣赏他答应让我复制的几幅剪纸作品,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总想提起笔写点什么……

力群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浮现,他那版味十足的国画墨竹又也重现于我眼前。力群老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植根农村、服务人民、坚持创作,他能文能画、会剪会刻。力群老的版画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肯定,文章曾获得茅盾先生的赞赏,国画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剪纸曾为繁荣山西乃至全国的群众剪纸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力群老的版画艺术名扬海内外,但其对剪纸艺术的研究、探索却知者不多。其实,力群老对剪纸的接触、深入农村搞剪纸创作,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时期即开始了。

“我国的剪纸,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各个地域均存异同。山西的民间剪纸是既丰富而又多彩的,多少年来,默默地流传于广大的农村,像野花悄悄地开放在山野之间,不被历代的宫廷画家和艺术史家所重视。然而,正如古书中所说的‘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民间剪纸虽然不为历代有名的大艺术家们所欣赏,却并不因此而减少了她们作为野花的芳香和魅力。因为她们真正是劳动人民的艺术,为劳动妇女所创作,也自为劳动人民所欣赏;虽未登大雅之堂,却流传于民间的广阔天地,世代不衰,自成花园。”这大段关于山西民间剪纸的论述是力群老在给《山西剪纸大观》一书中所写的前言文字。

1933年,力群老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同学组织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开始从事现实主义木刻创作;1940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当年在延安鲁艺的美术家们,他们像在陕北的山野里发现了红艳艳的山丹丹花似的,在陕北农村的窗户上发现了粗犷美丽的窗花”。当时,诗人艾青在《西北剪纸集》的序言中说:“比起中国其他的民族艺术来,剪纸要算是最健康、最纯朴的艺术了。这些作品,画出了中国农民对于物体的直觉的印象,在单纯化了的形体里保留了各个物体的特点———这正是纯真的艺术品的必要条件。在剪纸里,很少发现那种出于士大夫阶级的作品的颓废格调,而是流露了中国农民的善良、健康与愉快的情感。我们的艺术必须发扬这种情感。”艾青的这段评论是力群老挖掘出来的,他把其看作是“最初肯定了剪纸艺术价值的卓越评论”。而今,窗花剪纸艺术正像力群老所说的“不但已登大雅之堂,为中国的广大人民和艺术家所欣赏,而且也在国际上受到了欢迎;像我们的女乒乓球运动员似的,显示的是中国妇女的智慧和才华,为祖国争取了光荣”。

力群老当年在延安鲁艺当教员,也是美术家中的一员,并于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他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有相当高的水平。他说:“窗花剪纸艺术与一般绘画不同,其特点是它的强烈的装饰性和奇迹般的夸张与变形,然而所表现的事物又是传神的。离开了这些特点就等于自己取消了自己的存在,自己宣布了自身的灭亡。”

力群老又指出,全国解放以来,为了强调剪纸配合中心任务、强调为政治服务,曾走过一段弯路。他认真地分析了原因: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虽是好心,但却不懂剪纸艺术的美术工作者身上。他认为,不能要求剪纸具有油画的丰富内涵,也不能要求剪纸具有国画的笔墨趣味。他强调剪纸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美化人民的生活,并让人民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力群老还对创作剪纸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分析了剪纸的传承———彼此临摹、今人相承古人、河东模仿河西,无法寻根,而形成群众集体创作之现象;但也指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客观存在总是艺术诞生的温床。他从农村民间剪纸老太太那里发现了创作的真谛: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平素留点心,铰时不费劲。力群老认为,这“平素”留点心,就是平时要对事物细致地观察。他强调,创作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力群老对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分析,我听了以后,很受教育,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理解。

力群老是这样分析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延安时期,他们这一代老艺术家就深入到农村、民间,进行窗花的搜集、整理工作。1946年,他又同苏光在山西吕梁山一带边开展革命工作边搜集民间剪纸。当时的《人民画报》就发表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剪纸与美术工作者创作的剪纸作品。力群老当年同孝义杜村乡东小景妇女剪纸能手石桂英合作,一起创作的剪纸《织布》等作品,即发表于当时的《人民画报》,首开了专业美术工作者与民间剪纸艺人合作创新剪纸的先河。他还同苏光与民间妇女剪纸巧手石桂英、刘锦瑗合作创作了《摘棉花》《纺线》《喂猪》《战士学习》等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剪纸作品。力群老还搜集、收藏了孝义不少民间戏曲人物剪纸及皮影人物造型剪纸。这些举动为山西乃至全国剪纸艺术的推动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力群老由于长期植根农村、深入生活,详细观察农家妇女摘棉、纺花、织布的动作姿态,所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逼真。特别是对农家妇女盘腿坐在纺车前纺花的姿态———一手摇纺车,一手攥棉条,等到抽出的棉线达到一定长度时,抬臂举手,然后把线缠绕到线穗上;此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左倾斜,随着体斜头也歪向一侧,这一连串的动作,如不详细观察、深入生活,是创作不出来《纺线》等作品的。再如《织布》一作,也特别吸引人眼球———人物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动作熟练。作品中表现的是一位年轻、漂亮、能干的农家妇女,即织布能手。这一作品的原型说不定即是石桂英。她的一头短发,在上世纪40年代,可谓是时髦的发型;一身夸张的大花衣裤把这一村妇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白晳的脸庞、乌黑的头发、一双巧手、两只大脚,典型的新中国解放妇女的形象。只见她左手把赊,右手持梭,脚踏踩担,往复穿梭,谱写出了一曲欢快的乐章。这一作品完全有别于民间剪纸的创作,既有写实又具夸张,既具思想性又有装饰性,既有民间艺人的艺术语言又有专业美术者的构思,不失为一幅剪纸佳作,不愧是出自于民间巧手和名家高手之手。如此之作,百看不厌,久观不烦。

1949年,力群老主持领导山西的美术工作。在他的领导与带动下,上世纪50年代山西各县市文化馆广泛开展了农村剪纸培训;后来不少县,如闻喜、浮山、孝义、新绛、静乐等都出版过民间剪纸资料。1985年,《山西工艺美术》编辑部同山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联合编辑出版了《山西剪纸大观》巨作,这同力群老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力群老一贯主张创作要扎根基层、深入生活。他生在农村,一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上世纪60年代他曾到农村下放插队,晚年又迁居到北京市郊香堂,他坚持艺术创作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百年的历程!

安息吧,力群老,人民不会忘记您!

相关文章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新疆名家谈李长忠书法[图文]

    李长忠,1974年出生于山东梁山,习书受外祖父吕继文启蒙,遂先后师从张沧、周静、刘文华、崔胜辉、陈振濂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讲师、兵团书法家协会理事、天山书社社员、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室副主任。曾多次入展全国展,出版《碑帖解读》系列丛书,作品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教育报》等专业学术刊物。闵荫南(...

    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德国艺术家西格玛尔·波尔克的绘画《抄写者》。作品创作于1982年,在画布上使用清漆呈现出分光效果。本报记者范昕中国当代艺术甚至是全球的当代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名声并不怎么好。一提当代艺术,直言“看不懂”的人算是客气的,更有人认为它们“乱来”得“招人厌”。这年头,当代艺术简直泛滥成灾,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

    88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学书断想[图文]
    学书断想[图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云翔王云翔因受家学熏陶,我自幼就痴迷上书画。几十年来,尽管职业更替频繁,环境反复变迁,但学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它应具备精美的技巧、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独特艺术。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传统文化的依托,需要技术书理的支撑。没有传统的根基,缺乏历史的积淀,...

    1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杂谈:话说伯乐害马[图文]
    书画杂谈:话说伯乐害马[图文]

    众所周知,徐悲鸿不仅是画马大家,更是美术界的伯乐。他任央美校长期间,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不拘一格提拔和重用人才,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白石老人能走进大学讲堂,就是悲鸿先生的功劳。那时,作为“草根艺术家”的白石老人,从没登上过大学讲台,也不会讲课,悲鸿先生就当他的助教,往往是白石画画,悲鸿讲解。在一次画展中,徐悲鸿把白石老人的作品挂在自己作品的前面,标...

    15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漓江春雨在传统国画中对于光影的处理向来没有准定的规律,我们观摩明清时代的作品,基本没有明显使用光影效果技法的。不过,我们并不能就说那时的国画家对于光影缺少认识。古来的“石分三面”“阴阳向背”就是对光影进行具体表现的操作技法理论;所谓的各种皴法、染法就是对光影表现的技法手段。外来光影技法在国画发展的最初不久就已经被个别画家运用,如南朝梁绘画成就最大...

    12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崇礼门内部结构(图IC)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引发对高校加强建筑修复技艺课程的思考◆本报通讯员程国政姜锡祥文并摄●新闻背景去年底,韩国头号国宝——崇礼门的复建被称“豆腐渣”,梁木裂缝。何至如此?崇礼门复原工程首席木匠新应洙(音译)解释,梁木出现裂缝,是因为木材的干燥期通常是7到10年,而崇礼门的工期不允许这样慢条斯理...

    4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这张面具之下的不只是肉体,而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防弹的。”——12月14日,这一别具意味的V字面具终于不再零星出现在报纸新闻的图片中,而是直接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当晚,CCTV6完整播出了这部由美国知名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编剧的电影《V字仇杀队》。随后,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rdq...

    82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著名雕塑艺术家李象群在为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通透。李象群早早来到位于798艺术区内的个人工作室,他要指导学生刘东旭对行将完成的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在外行人看来,筛选胶泥、上大泥覆盖雕塑造型,以及塑形才是雕塑的主体工程,而李象群告诉自己的助手和学生,直到送展前雕塑都还在进行中。“因为每一步的精细程度都会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细节真实。”不大的工作室里...

    13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2012新工笔文献展”的杭春晓,是年轻一辈里为数不多的在“新水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一位。对于目前热议的“新水墨”,杭春晓不赞同对它进行简单化定义,他更愿意用“新水墨画”来对应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实验水墨、观念水墨以及新水墨画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效逻辑。Hi艺术=Hi杭春晓=杭...

    10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就在前几天,袁伟江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的总发行量已超四百万册,几乎是出版界的奇迹。除了袁伟江,像天朝羽、勾犇、南靖北玲、阿酸、冥王星精灵、章珉等,均是本土著名年轻漫画原创作家,他们的平均读者超过千万,像天朝羽的《黑白奇境》总点击率达4亿。记者安文联好的漫画中都有作者的影子就在前几天,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几乎是在国内任意一家书刊亭都可...

    9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谈论中亚,倾听那阵细微的风声[图文]
    谈论中亚,倾听那阵细微的风声[图文]

    一块代表着中亚的地毯摊在地上,众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对于新疆的关切。半年前,艺术家刘小东来到新疆和田,通过他独特的现场绘画方式,以四幅油画记录下当地人的生活面貌。在策展人侯瀚如和欧宁的操作下,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等各路人马纷纷参与其中,对当地生活、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呈现。我们说新疆如何不同,可是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和世界上其他人相同的东西: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快乐。—&mdas...

    14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年初,肖丰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有一个冗长的名字——《一切正在发生着并纠缠着——肖丰,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三十年快速变迁的报告》,展览回顾了肖丰三十年的艺术之路,也引起了我对肖丰艺术创作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

    13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