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用影像接胡适“回家”[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水蜜桃 点击 :

用影像接胡适“回家” | 艺术常识

1939年担任驻美大使的胡适。

1965年出生的高小龙,在1987年西安某书店举办的一次港台书展中,第一次看到了胡适的样貌:“一个长得很帅的老头。”之后,高小龙阅读了大量有关胡适的书籍资料,他认为,胡适在近代中国文明史上的贡献远不止提倡白话文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影响,“非常欣赏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信念。”

今年11月28日,纪录片《重回适之路》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放映,“申奥片”的导演高小龙一人包揽撰稿、导演、摄影指导、旁白。对胡适这个人有着近30年情结的高小龙认为,“这不是一部拍给专家学者看的文献纪录片,而是拍给对胡适没印象或者心存疑惑的普罗大众看的,希望看后能够引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重回适之路》共有30分钟和90分钟两个版本,前日放映的是高小龙最新剪辑的90分钟完整版。该片脱胎于10集纪录片《先生》,剧组耗时1年,三赴胡适家乡绩溪上庄。同时,剧组还前往台湾胡适纪念馆拍摄,搜集了胡适当年在台珍贵影像,影片从“胡适是谁”讲起,是一部以民间力量、个人视角讲述胡适思想的纪录作品。由曾投资纪录片《发现少校》的越众影视出品。

提问“胡适是谁”重拾胡适精神

《重回适之路》开篇提问,“胡适是谁?”除了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还有选择题。《狂人日记》是谁写的?A鲁迅;B胡适。如果选了胡适,那就丢掉了2分。在片子里,面对“胡适是谁”这样的问题,路人的答案千奇百怪,青少年多是摇头,说一声“不知道”。

画家、作家陈丹青在采访中说:“我其实也很想知道,今天多少年轻人还愿意读鲁迅,多少年轻人还愿意读胡适?在学界,固然很有一群人,但这范围非常小。而这些人在民国的影响,远远大于今天一个阅读界,他是全社会的,他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文化。”陈丹青还说,“一个人你不能随便抬,也不能随便抹掉的,你一旦抹掉达半个世纪之长,你还要再来恢复他,人已经换了两三代了,大家还有没有兴趣读他?”

在胡适的老家上庄镇上庄小学,高小龙拍下了学生们日常的一节课,学生的课桌旁都有一本当地自编的胡适读本。“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没有用先贤来称呼胡适,而只是用了乡贤,但是我觉得,这个乡贤远远不足以来称谓胡适先生。”高小龙说。

拍摄期间,在台湾胡适纪念馆,管理员特意带高小龙到了胡适的厕所,这位管理员对胡适的独特理解是从厕所中思考出来的,“这是胡适先生用的洗手乳、抽水马桶,还有浴帘。你不能小看他的生活习惯,在我看来,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视野开不开阔,其实跟他们在国外的现代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一个没有经历过现代式生活经验的人,你怎么能理解他能用现代的方式治理这个国家,来为这个国家构想一个比较好的未来?”

胡适的影响不只是小圈子的事

纪录片《重回适之路》也从胡适的多方友人入手,从侧面描述了胡适的自由思想、耿介为人。片中旁白提到了胡适与罗斯福的“同学外交”,说道,“在抗日期间,胡适多次拜会了他在哥伦比亚的大学同学、美国总统罗斯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美国改变绥靖主义立场,为中国抗战主持正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他说,“胡适,我要第一个告诉你,日本人轰炸珍珠港。”后来有美国学者感叹道,“美日之间的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大部分原因就是罗斯福受到了这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影响”。

片子也记录了1948年,胡适在政治上选择与国民党共进退的立场,离开北京大学,流亡美国。在逆境中,胡适谨言慎行,努力保持着一些尊严和人格,过起了自己洗衣烧饭,出门挤公交车的生活。

胡适不是什么完人和圣人,他说话是有高度技巧的,但在高度技巧的范围内,他是有啥说啥的。对于胡适、鲁迅这些民国先生的形容,陈丹青用了“耿介”这个词。对此片中如此说道,“1958年,胡适结束了在美国9年的寓居生活回到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这个离他故乡千里之遥的地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年,在‘中央研究院’院长就职典礼上,蒋介石在致辞中暗指五四运动和胡适提倡自由思想是导致大陆江山丢失的原因,胡适紧随其后发言,当着在座所有要员和学者同仁的面,对蒋介石的言论做公开的反驳,胡适一开口就说,“总统,你说错了!”高小龙认为,“胡适一生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远不该是只属于一个小圈子的事”。

补当年被遮蔽的那些课

2008年,《重回适之路》的制片人邓康延在拍摄《发现少校》时,无意中发现了1922年腾越小学学生姜兆信的民国课本,纪录片《先生》也是由此引发的。“民国先生,远去的精神。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我想让《先生》有一点功能性的东西,就是教育榜样,让它实用。”在这十位民国先生中,高小龙主动请缨拍摄胡适的部分。

对于胡适,高小龙有着近30年的感情。他直到1987年西安某书店举办的港台书展中,才第一次在书中见到胡适这个“长得很帅的老头”,搜集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第一本就是《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他经常在书中念念不忘自己是徽州人,所以我也就添了‘胡适回乡’这个想法。”高小龙特意让演员装扮成胡适在胡适家乡上庄各处游走、走入胡适故居,走入适之广场、走入上庄小学和胡适儿时经常走过的那条青石板路。他也把拍摄的花絮收入到片中,演员化妆时,胡适后人隔窗相望,问,“这是干什么?”胡适的扮演者说,“让胡适回家。”胡适后人点点头,满脸高兴。“这应该是温暖的一笔,让始终不曾还乡的胡适能回家看看。”

不过高小龙也在片中强调,“我们并不是在做情景复原,晚年胡适不曾还乡,情景无原可复。”

高小龙还觉得有件事情也很重要,那就是让胡适的后人胡从去趟台湾,到胡适的墓地扫墓。片中旁白说,“胡近仁是胡适的族叔,也是他早年最要好的朋友兼老师,亦是胡适在故乡的代理人。胡从则是胡适故居纪念馆的正式职工。上世纪80年代,为家计考虑,胡从的母亲向政府捐献了家公胡近仁与胡适的往来书信原件,从而换来了胡从这份有着国家正式编制的工作。”从未出过远门的胡从,一进台北的研究院院内,就独自走进胡适纪念馆,等摄像师发现跟上去,胡从已在胡适照片前双膝跪倒,长泣不起。到了胡适墓地,胡从给胡适泡了家乡的金山时雨茶,用家乡话告知长辈会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好,请他老人家放心。这一幕,让现场观众感慨不已。

学者、评论家熊培云在片尾说,“今天我们重回胡适之路,一方面要把它的精神捡起来,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要去补课,补当年被遮蔽掉的那些课,胡适所倡导的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社会,互相尊重的社会,我们今天很多人是在追求自由,却真的缺少容忍。”

相关文章

  •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新书出版暨课题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召开,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的新一轮关注与讨论热潮。在24日的课题成果新书发布会上,由北京大学出...

    19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长青: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
    赵长青: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

    赵长青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表示,今年两会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赵长青谈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促进会”,通过开展两岸书法交流活动,增强两岸同胞对一个中国和民族文化的认可,为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发挥书法艺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独特作用。赵长...

    55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宋永进的“思”之眼[图文]
    画家宋永进的“思”之眼[图文]

    回望故里——绅士风度宋永进讲究油画语言、注重形式美感,是我一直以来对宋永进油画的印象,但是观看了近来宋老师的画作,尤其是《江西会馆》和《回望故里》两个系列,我的印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两个系列,虽然都保持了一定的形式美感,但是其真正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它们突破了以往宋永进绘画中那种为优雅而优雅的色彩与形式,而转化为一种心灵的体悟表达。面对着这两个系列的画作,使人真切地感受...

    3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迪安: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作为一个老委员,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会风的转变。大家用更加朴素、务实的精神来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这种新的会风在不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朴素、扎实的作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家建设,...

    4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资料图时在辛卯初冬,笔者应邀赴鄂参加了由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日本中部书道会,韩国书艺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书法年展系列活动。在襄阳凤凰温泉举行的该展览开幕式上,共展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的160幅作品中,其中,只有3幅篆刻印屏,包括日本的丹羽常见、原晴夫和韩国的李文哉。而深深吸引笔者视线的一幅印屏,是日本篆刻家丹羽常见创作的两方同文巨印篆刻作品。面对常人普遍很难释读...

    161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5月15日,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进行——科学与文学双峰并峻,试图分享各自的奥秘,构架严谨和浪漫之间的彩虹桥。这一天,9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数百名莘莘学子聚首燕园,探讨梦想和奋斗,探讨如何看待“诚”与“信”,探讨对美、哲学、信仰、价值的认识。...

    1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曼哈顿闹市区的全新惠特尼美术馆。在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周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群展中,创立于1955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认为是一场最严谨的、声明式的展会。当然它也能被看作是其它某种东西。从其策展人的勃勃雄心,到数量众多的大型室内外艺术项目,再到它占据的许多场馆,每一件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这令即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成为了宣告艺术界中一种令人困扰的...

    3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人毅和他的意笔线雕人物画[图文]
    李人毅和他的意笔线雕人物画[图文]

    五岳丰碑144x366cm2010年那一日,与人毅专程去韶山冲、花明楼送画,画作是印成年历的《五岳丰碑》,画的是开国五大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车沿湘江行驶,至橘子洲头,忽地一尊毛泽东雕像拔地而起,山峰一样的构思,巨人一样的造像,令人想起了美国塑有总统形象的圣像山。于是我瞥了一眼手中的年历《五岳丰碑》:山峦,云境,五大领袖石雕一样的造型——人毅以画笔...

    12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艾敬:从歌手到画家的华丽转身[图文]
    艾敬:从歌手到画家的华丽转身[图文]

    艾敬绘画作品文:《申》报记者职烨/照片提供:艾敬工作室现在去网上搜索“艾敬”的名字,还是与唱歌相关,她的《我的1997》当时红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记得这个背着吉他、外形酷酷的女孩。但实际上,艾敬早就高调转型。1999年,她正式拜师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学习画画,同一年,她就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个展《aiwanttolove》,并找到了西方的藏家。2007年开始,她的艺术家身份逐...

    159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很难给王春辰贴上一个确切的标签,在成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之前,他在学校当老师、写文章、翻译书,也策划过学术性的展览,但似乎不是热门人物。但当“变位”为主题的中国馆由王春辰担任策展人后,对他率领出征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队”就已经议论声四起了。王春辰现在的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多年在学院氛围中的浸泡令他身上学者的气质远盖过了...

    59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无论谁怎么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奖沾边,跟和平奖沾边倒有可能——敝人最爱和平,讨厌无事生非,但不无“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是,好几年来总是被诺奖闹得不得安宁。原因并不复杂,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不过今年有些复杂了:“村上PK莫言或莫言PK村上”。因此早早就有中日媒...

    13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徐子林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

    173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山水画《山涧》读山水诗对画很有益处。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一幅好画诗情和画意两者不可分。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作画也如此。绘画的“有我”之境,是指艺术品中突出地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意趣,把对客观的感受高度地融于主观中,使所画主观成分多,对作品的形象塑造,多半是意象或抽象。绘画的...

    9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